天地英雄 電影(天地英雄)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天地英雄 電影,以及天地英雄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平沙萬里,烽火黃昏——2003年何平電影《天地英雄》

烽火黃昏 孤城遙望


武俠老電影

播客


可關注我們的新播客哦~~

2003年,中國大片時代剛剛開啟,獲得最多國際獎項的中國電影第五代導演,一個個像是嗅到了不一樣的氣息,紛紛按捺不住拍攝了首批中國大片。作為《雙旗鎮刀客》(這也幾乎是大陸迄今為止最好的武俠電影)的導演,何平雖然不大出名,可《天地英雄》作為他交上的大片作業,在我看來,卻十分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即使比起張藝謀備受贊譽的《英雄》,也不遑多讓甚至遠遠超出,是一部遠遠被低估的好片。也似乎,成就了中國武俠大氣大制作最后的余韻。


江南煙雨,白衣輕劍,一片霧蒙蒙里的花雨中,一個單薄的身影,一匹瘦馬,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這是俠客。

高山險水,青衣斗笠,長劍出鞘,血不留痕,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這是游俠。

無論是俠客還是游俠,在中國武俠小說和電影中,給人的感覺都屬于瀟灑不羈,縱情肆意。包含著很難活得輕松的中國人對于生命的另一種向往——溫情的,任性的,縱意的,自由的,豁達的……仿佛一副寫意水墨畫,仿佛一首飄忽古琴曲。

而邊塞大漠,風卷殘云,落日如血,北風卷地百草折,黃金百戰穿金甲……一片濃墨重彩之中,身負家國之責,個人之命,則是武士。

唐代,就是一個盛產武士的時代。

或者,也是唯一一個盛產武士的時代。

《天地英雄》,正如它的英文名“Warriors of Heaven and Earth”一樣,“武士”這個詞,襲面而來,已然充滿了大唐那天高地闊,蒼茫遼遠的邊塞氣氛,也背負著自春秋戰國以來,武俠的沉重道德感,從而賦予了這部電影獨樹一幟的深遠格局。

什么是武士?和偏執愚忠的日本武士道不一樣,中國的武士,從先天便有濃濃的天下家國情懷和倫理意識。

仁義廉恥,忠勇信誠——這些,是武士天然必須具備的品格,而到了唐這樣一個空前開闊多元的時代,才綻放出最燦爛的武士靈魂與人格。

所以,我們終于能在屏幕上看到了李校尉、獨眼鷹、麻棍、巫老二、禿子、燥子模,甚至那位來自日本的遣唐使來棲這樣的唐代武士群像。這群連完整名字都沒有的錚錚男兒,演出了中國武俠電影史上少有的熱血忠魂。

何謂仁?“武士不濫殺。”“武士更不能被濫殺。”因為不愿屠戮突厥人的婦孺嬰兒,李校尉走上反叛之路,一個“仁”字,勝過性命,勝過名譽,勝過官位,甚至勝過自己眷念的祖國。由一介武官淪為朝不保夕的欽犯,也絕不背棄自己的信念。

何謂忠?

即使被朝廷拋棄虧欠甚至被朝廷背叛。在西域這樣一個多股勢力爭奪的無國界之地逃亡,卻因深知駝隊運送的事物事關國家命運前途,毅然擔負起了護隊重任,九死一生,付出所有。

何謂義?

一句話便能讓諸位兄弟舍棄多年經營,舍棄妻子、兒子乃至安逸的小家庭,不顧一切跟隨李校尉,賭上性命,至死不悔。

何謂勇?

以一擋萬,哪怕身后是響馬子和突厥人的雙重堵截,哪怕自己已經彈盡糧絕,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即使有去無回,依然決然向前。

何謂信?

一諾千金,重諾輕生。因為被人所救,便答應對方將駝隊護送回長安,為了這個諾言,百折千回從未退縮半步。而來棲,既然有“長安城下見”的君子一言,便一路保護自己的敵人,直到犧牲生命。

……這一切,構筑了一個武士的信仰世界。也唯有信仰,能夠讓一個人,哪怕是最普通最渺小的人,煥發出生命最輝煌的光芒。


絲綢之路



黃沙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更吹羌笛關山月,燕歌未斷塞鴻飛……這是真正的邊塞,真正的西域,真正的絲綢之路。

肅殺的背景下,只適合出演悲壯的正劇,只適合七尺男兒灑熱血,和兒女情長,你儂我怨毫不搭邊。所以整部《天地英雄》,對白少得可憐,言簡意賅的每一句臺詞,都凸顯了真實的男兒品格。


“武士不濫殺。”“武士更不能被濫殺。”來棲和李校尉的第一次見面,在對方一連串“你知罪?”的質疑中,李校尉冷靜甚至面帶微笑回答道,這兩句話,毫無疑問是他的底線,是他內心最深處的支撐點,即使付出一切,他也從未后悔,因為他從未認為自己做錯——從頭至尾,他都在堅持在做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

“找活的?”點頭。“可是趟玩命的活。”不由自主的笑,仿佛是一個最好笑的笑話般:“玩得就是個命啊……”老不死的出場,一個落魄的年邁刀手就這么隨隨便便把他一生刀口舔血的經歷交代了。后來知道這真是趟要丟命的活時,老不死的也只是搖頭笑:“他娘的,沒運氣。”一生賣命,卻罕見能活到老年的刀手,他們對于生命的態度,終究與眾不同。

“我要是回不來了,你嫂子她們就交給你了……兄弟,替我把兩個娃帶大……”“又滿嘴跑舌頭,我們是生死的弟兄,對吧?要去就一塊去,誰也別想把我甩了。”“弟妹不是要生了嗎?我是想……”然后就是那句“我老婆的事你想啥?”兄弟之情,一生之義,盡在不言之中,不需要費力去演,只要輕輕一點,自然石土成金。

當年輕純真的文珠問李校尉:“你是犯人嗎?”李校尉回答道:“你看呢?”“你犯了什么罪?”“因為殺人嗎?”“有時候殺人是沒罪的,不殺人倒是有罪。”一段話,便把一個發生在無情戈壁身份年齡懸殊一見記心再見鐘情三見托付一生天涯海角至死相隨的的愛情故事說完了,毫不膩歪,毫不拖泥帶水。

“我想我的母親,我一定要回家。”“那你是得回去,該回家了。”“殺了你,我就可以回家了。”負責追捕李校尉的來棲和李校尉唯一一次氣氛輕松的對話,輕描淡寫的笑意間,兩人從敵對到惺惺相惜再到推心置腹的生死之交,已經完滿了。

當然,最值得稱道的,還是這部電影中的演員們。

姜文的李校尉自然不必說,中井貴一的來棲也不必說,這兩位的演出都無愧于影帝地位。特別是中井,一個日本人,一句漢語也不會說,在短短幾個月內便拿出了一套雖然拿腔拿調但卻情感到位的對白。這是要致今天那些念數字的演員于何處?或許,今天對于大多數人,不管是不是演員來說,獲得他們想要的,都太容易(上一代人已經創造好了)。而更好的東西,又已經由于階層、識見、能力等原因不在他們的視野內。于是今天的人,把一切,都看的太過容易(同時把另一些東西看做太艱難夠不著的),自然不知道,什么叫做努力,什么叫專業,什么叫做對得起自己(這大概是另一個話題了)。


中井貴一


看完《天地英雄》的2003年,我整天都對著來棲大人發花癡。男人最重要的,就是氣勢啊,氣勢啊……


沒有什么比一個遣唐使“來棲大人”更能說明什么是“”。這種基于文化認同的宏曠視角是中國電影中再難恰如其分展現的了。

日本人至今迷戀著絲路,他們對于這段歷史和文化地理的研究、投入、普及乃至認同,都是今天的我們尚難企及的。

(其中緣由,言盡于此。)

很興慶和中井演對手戲的是姜文。姜文畢竟是中國最好的演員,如果差一點點,可能最后的結果都會尷尬——一個日本人怎么能比土生土長的中國人還更有唐韻了?好在姜文HOLD住了這個角色,讓雙男主的線還是勢均力敵了。

還有史詩級別的存在便是王學圻扮演的反派,混血兒,響馬子的頭目安。這是一個壞的極有風度氣量的人物,他的野心他的算計他的不信邪不認命全部寫在明面上。哪怕一絲一毫沒有“加戲”“補悲慘過去”之類的套路,作為人物的他依然光彩奪目,讓人恨不起來。甚至讓人覺得他拉琴,扣指甲,吐口水的動作都那么帥。

王學圻貢獻了我印象中他最富魅力的演出,堪稱戲骨啊!真是臺詞只有一分,剩下的,全在神態動作一個眼神一根頭發絲的位置啊!!!

一個非常有魅力的反派

唯利是圖的安大人

在安的身上,我們仿佛可以看到絲路上的多元文明,也可以想見他一路走來的艱難處境,他只信奉自己,遵從叢林法則,不折手段也要往上走,往前爬。但到了最后的最后,也還是不得不被“天意”所震懾!(雖然他依然沒能被感化。但這也本片的優點吧。)在安身上,我才真正感覺到了絲路的魅力。(畢竟主角們都不是絲綢之路上的原住民啊。他們的信仰和行事,他們的歸屬和結局,依然從屬于唐文明。)

其他人物,演得也都不錯,任何一句臺詞都是到位的,雖然幾乎沒給這群武士群像太多特寫,但各人在各人的位置上絕不跳脫也絕不被掩蓋,哪怕是個七八歲的孩子都能像模像樣,不得不說,一部影視作品只要演員到位,基本就能拿個及格分了。

唯一的BUG就是趙薇演的將軍之女文珠,有人說這部戲沒給趙薇多大空間——這是有多大濾鏡還是沒看過這部電影呢?趙薇的角色無論從色彩配置還是發揮空間還是性格搭配上來看都是全片唯一和雙男主齊頭并進的線。

年輕的武家女兒,在西域長大,不怕打仗,不怕吃苦,見慣生死,能判斷形勢,能揮劍殺敵。這已經是一個女武士的設定了。而由于她年輕,出身好,卻對復雜世事仍少了許多的洞察,也就少了那份滄桑和沉重,幾乎是全片唯一的亮色(一如她那一身白衣。)男性世界的陽剛銳利,更能襯托出她的純凈出塵。就像她不能理解為什么不殺人也有罪,不理解為什么好人也會是犯人。但她遵從自己的本心,被李校尉這個年紀足以做自己父親,一無所有的罪犯吸引。

這本該是有著濃濃悲劇色彩的片最大的亮點,也能升華這部片的深度和溫度。但,趙薇決然的演砸了。“你是個好人。”“我們會活著離開這,對嗎?”“我跟你去”一類至關重要的臺詞,在趙薇的嘴里,全都輕飄飄的——這明明是全片中最重如泰山的詞啊。

從鏡頭的表現力度來說,導演給趙薇的空間還要如何大?整部劇一半用的都是她的視野,奈何趙薇真的不太給力。

應當說文珠這個角色確實不太好演,對手全是老戲骨,臺詞又不多,節奏全得踩點。但絕對屬于只要演得好就能大放光彩夠一個人吃半輩子的角色。說實話對趙薇真的很失望!


文珠與李校尉的初次相遇


在這個場景中,對比一下兩人的狀態,眼神,大約高下立判吧。或者我不該苛責?畢竟這部男人戲中,太多太多的留白,太多太多要靠演員自己去完成填補的腦洞。它的筆墨太過洗練,太過有張力。節奏感只有靠演員自己把握。



趙薇

最美麗的瞬間

關于結局,很多人表示不能接受。這就像當年胡金銓《俠女》一樣,結局也被很多人詬病,甚至讓片成了票房毒藥。

可是放上幾年甚至幾十年,這可能是最好的結局也不一定。

固然它讓很多人的期待落了空:來棲和李校尉的決斗沒有了,安和李校尉的對決沒有了,突厥和唐的最終對戰也沒有了。

然而它畢竟多了很多空間,很多層次。最高的層次,便是信仰,便是智慧,便是融合——

作為開放多元的唐,海納百川的唐,還有什么比這樣的結局更有氣勢的了?

何況,即使是唐,也已經是武士日薄西山的時代,一個武士,原本就無法改變結局,左右局勢。

能改變結局的,也確實只有信仰和智慧。

只有文化。

所以,我對這個結局,始終持觀望態度。

仔細回味,暫時沒有宗教信仰的我,還是覺得,可以接受這樣的結尾。


當然,今天來看這部電影,還是會覺得有些遺憾,雖然他確實更像是一首唐代邊塞詩,雄渾悲涼,又有創造:那仿佛寄予了作者希望的,來自異域的智慧之光。但畢竟絲綢之路這條路上發生的故事太多太多了。如果僅僅停留在單一的歷史觀以及中原視角上,恐怕很難真正再現這條絲路,整個西域的魅力:那么多元的文化交流與沖突,那么多元的種族和文明,那么多元的宗教和信仰……

如果真的用整個世界,整個人類,整個文明,乃至俯瞰眾生的目光來看待這段歷史,我想那一定會誕生空前絕后的故事,氣魄應該遠遠非《天地英雄》可以比擬的,那將是怎樣一種蒼涼與希望?怎樣一種直達生命本質的戰栗呢?

然而,后來我看《貞觀之治》的時,發現“突厥”都成了“草原十八部”??……

——只能說還好何平拍得早,就算不完美,也給我們留下了一段寶貴的銀屏影像——這部電影當時在日本的票房算相當不錯。


盡量不劇透的寫完了這部電影的推薦,就是希望,大家能自己看看,這部難得的武俠——或者說是武士片。

它對唐代的把握,堪稱一個巔峰,遠勝過近年來徐克的《狄仁杰》之類,比起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也更多了幾分宏大。

然后請期待我們下一部作品——一部唐代武士漫畫(準確說來,是以唐為原型的架空歷史武俠類漫畫~~)

大漠西域


BGM

著名印度音樂人A. R. Rahman配樂的哦~~

這部電影的配樂異常出色,完全勾勒出了大漠雄渾的意境和人物性格的剛毅。



END

更多武俠老電影影評請點擊


1997年中港合拍武俠電影《龍城正月》

中國武俠電影的巔峰之作《俠女》

張徹的《刺馬》與陳可辛的《投名狀》

《繡春刀2 修羅戰場》

徐浩峰《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