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發生溺水時的自救和他救方法
↓↓↓
一、大聲求救
當我們不具備施救能力時,大聲求救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也許我們身邊有持有救生證的人。同時,我們要及時報警。
二、專業的救生器材
我們應充分地利用專業救生器材,比如救生圈、救生衣等。此外,還可以用繩子、竹竿或者浮板幫助溺水的人漂浮在水面上。
三、確認溺水人員身體狀況
當溺水人員被救上岸了后,首先我們要判斷他有沒有呼吸,然后用身邊的衣物給他的身體保溫,防止出現失溫現象。
如果出現生命體征比較弱或者呼吸停止的情況,我們在報警的同時,要有專業的人實施胸外心臟按壓的施救措施。
四、保持鎮靜
如果是自己發生溺水,要保持冷靜,放松身體,擴大身體和水面的接觸面,最好能平躺在水面上,頭盡量向后仰,把口和鼻露出水面,這樣浮力才能增加。
如有漂浮物的話,應該第一時間抓住它,耐心等待專業人員來施救。
盛夏時節,游泳、戲水成為許多人的消暑方式,但近期全國多地發生多起溺水事件,再次敲響暑期安全警鐘。
7月31日14時許,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阿乙亥村,1名兒童失足落入農田灌溉蓄水池,其親屬陸續下水營救,造成6人溺水死亡……遇溺水事件,如何正確救護,避免此類慘劇再次發生?
針對近期發生的多起溺水事件,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溺水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溺水工作,切實保障學生生命安全。
西寧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副站長邊偉嘉提醒,兒童應嚴格遵守防溺水規定,不在沒有家長或老師陪同下私自下水,更不能到既不熟悉、也無安全設施和救護人員的水域游泳。如不幸落入水中,首先不要驚慌,可尋找身邊是否有漂浮物,盡量利用浮力脫困。在口鼻能露出水面的情況下要迅速調整呼吸,并大聲呼救。當有人來救助時,應放松身體,不要強行摟抱救援者。
“有些水域水溫較低,可能會造成溺水者腿腳抽筋。這時要冷靜,在避免大幅度動作的同時反方向拉伸肌肉,盡快讓肌肉得到放松。”邊偉嘉說。
西寧市消防救援支隊作戰訓練處處長董守恩提醒,如遇有人溺水,切勿盲目下水救人,一定要以保障自身安全為前提,特別是未成年人和不會游泳的人,應第一時間撥打119、110報警電話,同時大聲呼救。如溺水人離岸邊不遠,可就近尋找繩子或竿子將人拉上岸,也可將衣服綁在一起當繩索。千萬不可手拉手進行救助,以免引起更多人落水。
如果情況緊急,水性較好的人可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下水施救。下水救人時一定要從背后接近溺水者,再托起溺水者的身體讓其頭部露出水面側游上岸。如果從正面靠近,溺水者出于求生的本能,可能會死死抓住施救者,從而導致危險加劇。
脫困后,對于意識清楚的患者,首先要清除其口鼻腔內的分泌物,有條件下讓其吸氧,并立即轉運;對于沒有意識、呼吸較弱的患者,需要立即在現場進行人工呼吸,助其呼吸復蘇,再進行胸外按壓。
此外,董守恩提醒,切勿通過倒掛溺水者的方式進行“控水”,這樣反而容易導致溺水者窒息,更會延誤其心肺復蘇的時間。
“近期溺水事件頻發給我們再次敲響警鐘,進入暑期必須提高對兒童溺水事件的高度警惕。”邊偉嘉說,家長要教給孩子正確的游泳方式,并讓孩子掌握必要的溺水自救能力,從而避免更多溺水慘劇發生。(記者周盛盛、央秀達珍)
來源: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