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決戰游戲(坦克決戰進化史)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坦克決戰游戲,以及坦克決戰進化史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中俄巔峰戰!泰越玩家采購低配坦克,決戰誰能摧毀對手?

近年來,泰國和越南在軍事裝備采購上展現了與中俄兩國的明顯對比。以中俄為代表的高端坦克技術備受矚目,而泰國和越南選擇了采購低配坦克,引發了一場激烈的決戰,看誰能在戰場上摧毀對手。

中俄作為坦克技術的巨星,其高端坦克備受贊譽。中國的主力坦克是99A系列和96系列,裝備著先進的火控系統、強大的火力和優秀的防護能力。俄羅斯則擁有T-90系列坦克,以其卓越的機動性和戰斗能力而聞名。這些高端坦克在現代戰場上展現出無可匹敵的實力,成為軍事強國的象征。

相反,泰國和越南則選擇了采購低配坦克,對比中俄的高端坦克技術,他們在火力、防護和指揮系統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勢。泰國采購了中國的VT-4坦克和烏克蘭的Oplot-M坦克,越南則采購了俄羅斯的T-90S坦克。盡管這些低配坦克具備一定的戰斗能力,但相對于中俄的高端坦克仍有較大的差距。

然而,戰場上的勝負并不僅僅取決于裝備的高低。決定勝負的關鍵在于操作者的技術和戰術運用。泰國和越南在近年來加大了對坦克兵的培訓和訓練,提升了其坦克部隊的戰斗力。他們通過模擬演習和實戰訓練,不斷磨礪作戰技能,努力彌補裝備上的差距。

在這場中俄巔峰戰中,泰國和越南的挑戰是巨大的。他們需要充分發揮低配坦克的潛力,利用地形和戰術靈活性來尋求對中俄高端坦克的突破。同時,他們也需要善于利用情報和偵察,找到對手的弱點并加以集中火力進行打擊。在戰場上,泰越玩家需要展現出卓越的指揮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低配坦克的優勢,對中俄高端坦克進行有力的反擊。

然而,面對中俄高端坦克的強大實力,泰越玩家的任務并不輕松。高端坦克具備先進的火控系統和強大的防護能力,對手的戰斗經驗和技術儲備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泰越玩家需要在敵強我弱的局面下,準確把握戰機,靈活運用戰術,尋找到中俄坦克的薄弱點,爭取每一個可以扭轉局勢的機會。

這場中俄巔峰戰既是泰國和越南坦克部隊實力的一次考驗,也是對其戰略規劃和軍事現代化的一次挑戰。泰越玩家需要認識到裝備上的差距,不僅僅依靠坦克,還需要充分發揮其他兵種和作戰手段的協同效應,構筑起全面的作戰體系。

最終,這場決戰的結果將揭示出中俄高端坦克與泰越低配坦克之間的差距。無論最終勝負如何,泰國和越南通過這次對決都能夠獲取寶貴的經驗教訓,為未來的軍事現代化和裝備采購提供重要的參考。這也將推動著泰越兩國在軍事實力和戰略地位上的不斷提升,為地區和平與穩定做出更大的貢獻。

31輛M1A1坦克決戰俄軍!勝負關鍵出現:澤連斯基反攻只有一次機會

01

31輛M1A1坦克決戰俄軍,勝負關鍵出現

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美國五角大樓副新聞秘書薩布麗娜·辛格表示,美國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向烏克蘭提供M1A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

美國通用動力陸地系統公司已經接到合同,為烏克蘭翻新M1A1型主戰坦克。按計劃這批坦克將在今年秋季交付。不論是裝甲、火控,還是火力、機動,M1A1型坦克都具有很強實戰能力。

在海灣戰爭當中,13輛M1A1型坦克一分半時間,就摧毀35輛T-72型坦克。完全碾壓T-72型坦克。根據計劃,2個豹2坦克營,1個挑戰者2坦克營和1個M1A1坦克營,將成為烏軍四把突破尖刀部隊。

重型坦克在戰場上就是移動碉堡,裝甲部隊進攻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會遭到防線上各種火力點交叉火力打擊。在這種情況下,坦克的側翼就會直接暴露在敵人面前。

因此,這個時候就需要重型坦克頂住交叉火力,強行對射壓制,在防線上沖開一個突破口。讓中型坦克快速突破向縱深穿插。

烏軍2個豹2坦克營,1個挑戰者2坦克營和1個M1A1坦克營,4個重型坦克營的主要任務就是敲開突破口,真正的高速縱深突擊,還是要靠T-64,T-72和T-80型坦克。

重型坦克就跟老虎似的,防御高,攻擊力高,爆發力高。有更強的攻堅能力和側后防護,主要承擔火力支援和陣地突破任務。但是缺點是維護保養困難,開幾個小時,維護十個小時。

軍事上向來有進攻是最好的防御的說法。這是因為防御再重兵把守,也很難面面俱到。進攻有主動選擇時間、地點的有利之處。進攻方可以把大部分力量都集中在對方薄弱環節。

形成絕對局部優勢,突破陣地,向縱深高速突擊。這是全世界戰爭史上,屢試不爽的基本戰略戰術。但是俄軍對此早有準備。

02

俄軍升級T-90坦克,不懼美制反坦克導彈

俄羅斯衛星網報道,俄軍開始全面升級T-90M型坦克對戰烏軍西方坦克,同時要求必須要能扛住美制反坦克導彈命中。

俄羅斯技術集團“精確綜合系統”控股公司正在為俄軍T-80和T-90型坦克安裝新型競技場-M抗干擾雷達系統。該系統由目標探測和跟蹤設備、雷達、發射器等3個主要子部件組成。在工作狀態下可360度自動跟蹤所有來襲反坦克彈藥。

一旦敵人的炮彈,反坦克導彈和火箭彈接近俄軍坦克的時候。俄軍坦克上安裝的雷達就會迅速鎖定來襲反坦克彈藥位置。同時發射特種彈藥攔截來襲炮彈和反坦克導彈。該系統能夠攔截速度1200米/秒的來襲反坦克彈藥。

T-90M坦克還有一個主要特點就是具備與其他車輛實時交換數據的能力。俄軍精銳的T-90M坦克戰隊已經做好準備,迎戰西方頂級豹2和M1A1重型坦克。

一旦,烏軍利用豹2坦克在前線打開突破口,俄軍T-90坦克將是封堵缺口和反擊主力。按照俄羅斯軍事理論,因為第一線摩步集團軍防御和進攻正面寬大,兵力和兵器普通不足。部隊運動能力比較低,難以向受到威脅的方向及時快速機動兵力兵器。

因此,俄軍會在防線后方,部署擁有強大機動性和火力的裝甲預備隊。一旦敵人在防線形成突破,俄軍裝甲預備隊就會在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掩護下秒,實施反突擊粉碎敵人。

03

澤連斯基反攻只有一次機會

俄羅斯《獨立報》報道,拜登與澤連斯基討論了,在反攻成功以后轉入談判的各種方案。但一切皆取決于烏軍春夏季戰事的成敗。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國際綜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德米特里·蘇斯洛夫指出: 美國已經意識到烏克蘭不可能徹底打敗俄軍,取得俄烏戰爭決定性勝利,最后還是要談判解決。因此,美國要求烏克蘭發動進攻,是要升烏克蘭在談判桌上的籌碼。

因此,烏克蘭的反攻只有一次機會,如果失敗,美國和歐洲就有可能開始降低投入,開始止損。

克勞塞維茨說過的“戰爭是政治的延伸”。政治目標必須明確、可以實現的。美國和北約不會為實現不了的目標大把扔錢。拜登說過,要把普京打下臺。但是這真是可以實現的目標嗎?俄烏戰爭越打越大,越拖越長,最后到不可收拾的時候,美國真敢下場參戰嗎?

坦克動力進化史!二戰德國點明道路,歷史果然深藏秘密

眾所周知,我國軍事武器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都被動力系統所限制,無論是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還是直升機用先進渦軸發動機,我們都不是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于空軍,陸軍的坦克裝甲車輛就好了很多,大功率的柴油機堪稱陸軍的動力核心,千軍萬馬征服敵人。那么,這篇文章就來梳理一下坦克裝甲車輛的發動機進化史,一起來探究未來的中國陸軍需要什么樣的先進動力系統。

我國和俄羅斯地面部隊演習

人類最早大量使用的熱機是蒸汽機,那自然的就有人想把蒸汽機搬上坦克。上世紀初期,美國從英國引進了坦克,并且研制了自己的蒸汽機驅動的坦克。是的,你沒聽錯,美國人把又大又笨的蒸汽機安上了坦克。很明顯,這種坦克就是來搞笑的,不具備任何實際用途,也就成了歷史的趣聞。

在那個年代,成熟小巧的汽油機是各類移動載具的首選動力裝置。汽油機是內燃機,功率大轉速高,并且可以通過增加排量和缸數來提高功率以及扭矩,加上減速器也就是變速器,可以驅動動輒幾十噸的坦克。

著名的馬克Ⅰ型坦克問世于1916年,當時的發動機技術非常落后,這輛坦克的體重接近30噸,整體的尺寸也要比現在的坦克大得多。馬克Ⅰ型使用的發動機是戴姆勒的6缸13升發動機,功率僅為105匹馬力,而如今中國自主品牌的1.5T三缸發動機都有150多匹馬力,差距非常大。因為動力嚴重不足,馬克Ⅰ型的速度僅有不到6千米每小時,還沒有人跑步快。那時候的坦克受制于基礎技術,其實并不是機動作戰武器,而是移動的碉堡,但就是這樣的設定,依舊對當時的戰爭格局造成巨大的沖擊,坦克的發展熱潮終于開始。

早期坦克的速度很慢,不是機動作戰武器,更接近移動堡壘

在馬克Ⅰ型之后,法國的FT17坦克成為第一種具備現代坦克設計元素的早期坦克,其頂置的炮塔設計更方便坦克發揮火力優勢,同時坦克不再是體重巨大的鐵烏龜,成為一種兼顧火力和防護以及機動性的載具。

FT17的重量只有7噸,但是體型縮小,中彈概率大大降低,變相提高了防護力。其使用的雷諾直列四缸發動機有35匹馬力的功率,單位功率比馬克Ⅰ型高了不少,機動性有所加強。

這個時期的坦克所使用的發動機并沒有特殊針對坦克優化,坦克依舊處于發展期。簡單來說,坦克需要的發動機要有如下幾個特點,功率大,低轉速扭矩大,體積小,抗損傷性強。我們先一個一個的說。

功率的大小決定坦克的公路極速和越野最高速度,而且有了大功率也可以通過變速器和分動箱一類的減速設備放大扭矩,讓坦克在低速行駛時有非常好的機動能力。低轉速扭矩大能夠顯著降低坦克的燃油消耗,因為轉速越高耗油也越高,這也是我們家用車在高速路況行駛時轉速越低檔位越高越省油的原因。體積小這個好理解,坦克本來就不能太大。馬克Ⅰ型太大的原因很多,比如動力裝置太大,結構不算合理,成員也多。而坦克在發展過程中演化成底盤加炮塔的結構,發動機一般放置在車體的后面,體積小了之后能容納更多的燃油和彈藥以及成員。抗損傷性分兩個方面,首先就是發動機本身不能因為幾發子彈或者幾枚彈片就熄火,另外其燃油最好也能有不錯的防火抑爆能力,不至于出現被擊中后因為燃油爆炸燃燒形成二次傷害。

說到這里,大家會明顯地發現,航空發動機其實是比較適合坦克的,首先重量不大,其次是功率強勁,最后抗損傷能力也不錯。歷史上的確有將飛機發動機裝在坦克身上的案例,比如著名的M4坦克,M4和M4A1使用的是大陸公司的R975風冷發動機,這臺發動機為星型結構,有9個汽缸,體積非常緊湊,不僅安裝在坦克上,還安裝在很多飛機上。M4系列坦克有很多種改進型,其中發動機型號也較多,M4A2就使用了通用的6046柴油機。

很多人其實看到這里以為坦克發動機的革命就要來了,其實并不是這樣的。M4A2其實主要用來援助盟軍,比如蘇聯等國。美軍自己使用的M4A2坦克主要給海軍陸戰隊使用,這里面的原因也很直接,海軍陸戰隊是跟船打交道的,船上用的可都是柴油,使用柴油發動機可以依靠海軍的后勤系統來維護保障,非常方便。而到了二戰后期,盟軍的補給能力越發出眾,汽油供應不斷,海軍陸戰隊也使用安裝著福特發動機的M4A3坦克,這主要的原因還是汽油機功率更大,坦克擁有更好的機動能力。

其實這里坦克的動力系統就開始多元化發展,但是核心依舊沒變,那就是超強的動力輸出和更輕的重量以及相對優秀的油耗,油耗這個數據很多國家不在乎,因為他們的后勤很出色,考慮油耗的意義并不大。

M46坦克使用的是汽油機

美國坦克更傾向于使用汽油機,比如M47和M46坦克就使用了大陸公司的AV-1790-5A12汽缸氣冷雙渦輪增壓汽油發動機,最大功率810馬力。而到了M48坦克,M48A3以前的坦克使用的是大陸AVSI-1790-6氣冷雙渦輪V型12汽缸汽油機,而M48A3、A5使用的則是大陸AVDS-1790-2氣冷雙渦輪V型12汽缸柴油引擎,汽油機的馬力是810匹,柴油機則變成750匹馬力。而這臺柴油機因為表現出色被繼續安裝在更為著名的M60坦克上,這個時候放眼世界,柴油機成為了絕對的主角。

柴油機的優勢有哪些呢?首先,柴油機的工作方式是壓燃,壓縮比非常高,油耗表現出色。其次,柴油機的轉速低而且扭矩很大,很適合坦克這種中低速行駛的重型裝備。最后,柴油的價格相對便宜,部隊的日常使用以及戰場使用都更加劃算。柴油的安全性也較好,不像汽油那樣易燃易爆。

最早大規模使用柴油機的自然是蘇聯,那么這個過程簡單來說是什么樣子呢?

蘇聯使用柴油機主要是因為蘇聯的先天環境和工業基礎。蘇聯使用如今非常流行的全鋁結構來降低重量,以方便飛機使用。然而飛機需要的是高功率發動機,柴油機自然不行。

T34式坦克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蘇聯將全鋁發動機交給坦克使用,一來是因為柴油機的自身優點,二來柴油適合蘇聯天寒地凍的氣候,使用汽油機反而不方便。而且蘇聯海軍在二戰期間基本上是在地面作戰的,大量的柴油供給不成問題。至于德國使用汽油機更多,那是因為德國生產汽油的成本比柴油要低,直截了當用汽油機更加方便。而美國使用汽油機的原因更為簡單,人家的油既便宜質量又好,加上民用的汽油機技術比較先進,坦克也隨了大流。

T34的發動機

著名的T34使用的是V2系列柴油機,其改進型更是后來問世的很多坦克的動力系統,比如T-44、IS-2、IS-3、T-54、T-55、T-62、IS-4、T-10M等坦克,算上我國的59等坦克,算是全世界應用最為廣泛的柴油坦克發動機。

當然,蘇聯的選擇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全世界在二戰以后使用柴油機的最大原因還是柴油機的動力表現更好,而且多燃料發動機技術也在冷戰期間成熟,所謂的柴油機其實已經是什么都能燒的先進發動機了。

豹2的這臺發動機非常先進成熟,是坦克發動機的代表作

德國豹2坦克的MTU873 Ka-501水冷式渦輪增壓柴油機是現今為止最出色的坦克用柴油機,結構先進動力強大,油耗數據不錯,質量穩定,能用在發動機上的優秀形容詞都可以用在它身上。這臺發動機排量為47.64升,相當于20輛民用車的發動機總排量,缸徑170毫米,沖程175毫米。

這里需要大家了解一下汽車的柴油發動機,2018款的奔馳GLS是國內少見的使用柴油機的大七座全尺寸SUV,其使用的3.0TV6增壓柴油機擁有620牛米的扭矩,而且只要達到每分鐘1600轉就可以釋放最大扭矩,并且在3400轉達成最大功率,258馬力,是一種經濟性好而且爆發力強的發動機。豹二的這臺發動機同樣如此,其額定轉速只有2600轉每分鐘,比汽油機低得多。后來經過實際對比,美國的M1坦克載油量比豹2多了800升,但是行程卻比豹2短不少,800升柴油足夠前文說到的GLS跑一萬公里,可見柴油機的綜合性能有多么的強大!此外,這臺發動機可以在緊急情況下使用其它燃料,降低了補給的難度,成為截至目前依舊最為流行的坦克的發動機模板。

那么,M1的發動機看似不夠優秀,美國為何要使用呢?這里面可大有學問。

M1所使用的的發動機是燃氣輪機,燃氣輪機的優點是重量輕功率大,爆發力強且對燃油不挑剔,缺點是維護復雜,過濾裝置體積大,油耗高壽命短。美軍使用燃氣輪機是忽略了維護和油耗的問題,因為美軍的地勤和補給是世界第一,而且也特別設計了過濾裝置,等于說在美國的適用范圍內沒用明顯的缺點。

那么是不是可以說燃氣輪機就是最好的坦克發動機呢?還真是,但是我們得先將時間撥回幾十年前,看看這輛劃時代卻被遺忘的虎P坦克。

虎P的動力系統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首先是采用了兩臺保時捷氣冷發動機,發動機并不需要和變速器連接后傳給主動輪,而是直接帶動發電機發電,將電力傳送給車體后部的電動機,電動機單獨驅動主動輪。為什么說這個結構非常革命呢?主要有三個優點,工況適合重型車輛,系統損耗低,整體結構簡單。電動機的優勢是扭矩大,而且起步就是最大扭矩,非常適合坦克,而傳統動力系統都要通過變速器放大扭矩,變速器既重也非常復雜。

使用電力傳動就可以使用燃氣輪機這種重量小功率大,而且在特定轉速內擁有超高熱效率的內燃機,讓燃氣輪機工作在最佳轉速,將輸出功率轉化為電能,再用電能帶動電動機,實際的重量比傳統結構輕得多,而且有更高的綜合效率。民用車輛目前使用的插電式混合結構不適合坦克,民用車在強調性能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油耗,而坦克優先考慮性能,油耗性能是贈品,有了當然好。

電力傳動相當于給了燃氣輪機一個好平臺,任其高效發揮

直升機機已經崛起,無人機也躍躍欲試,但是坦克依然守著陸戰之王的名號,也仍然是地面部隊最好的攻堅利器。坦克動力系統變化式坦克進化的一個縮影,未來坦克很有可能會使用更為先進而且大功率的新式武器,這種電傳動也能提供充足的電力,無疑是未來的優秀進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