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生存島(最后的生存曙光手游)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最后的生存島,以及最后的生存曙光手游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世界之最!歷時5年,長約6.8公里,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成功合龍

今天(6月11日),廣東交通集團發布消息,世界最長最寬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終接頭順利推出,貫通測量結果表明,實現了與東側E24管節精準對接。距離2018年4月海底隧道沉管鋼殼試驗段開工,整整5年后,這座“海底長城”終于合龍,深圳和中山兩市在伶仃洋海底實現“牽手”。

6月8日,深中通道建設工程迎來一個關鍵節點,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后一節沉管及最終接頭開始浮運,承擔此次浮運任務的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從珠海桂山鎮牛頭島出發,將穿過港珠澳大橋,伶仃洋航道,行程約50公里,預計在9日凌晨到達施工地點,完成對接。而隨著最后一節沉管和最終接頭浮運安裝成功,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將全線合龍,預計深中通道將于今年11月底全線貫通,2024年建成通車。

接下來我們通過“深中通道是怎樣一個通道?”“深中通道建造難度有多大?”“建設深中通道意義何在?”三個問題了解認識即將全線貫通的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是怎樣一個通道?

深中通道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是國家重大工程、粵港澳大灣區核心樞紐工程。通道橫跨珠江口東西兩岸,聯通深圳、廣州、中山三地,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當前世界上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

什么是“橋、島、隧、水下互通”?可以通過大屏直觀地了解一下這個跨海集群工程的總體情況。全長24公里的深中通道采用西橋東隧的方案,跨越伶仃洋三條主要航道。也就是靠近中山的西段以橋梁為主,這段全長17.2公里的橋梁部分,自西向東依次為中山大橋,西非通航孔橋,伶仃洋大橋,東非通航孔橋。其中的中山大橋和伶仃洋大橋各跨越一條珠江主要航道,并且通過萬頃沙互通橋與廣州南沙相連。

而靠近深圳的東段則選擇了水底沉管隧道的建設方式,從第三條航道的水下穿過。因此,在整個通道穿行水下的東西兩端,各建有一個人工島。其中,靠近深圳前海的東人工島還建有水下互通設施,可以直接連通機場。

目前,深中通道全長17.2公里的西段橋梁工程已經合龍,而東段6.8公里的海底隧道建設進入最后沖刺階段。6月8日開始浮運安裝的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后一節沉管及最終接頭,離不開一個核心裝備,這就是為深中通道建設量身定做的世界首艘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它歷時3年時間研發建造,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記者探訪

世界首艘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

這艘浮運安裝一體船長190.4米、船寬75米、型深14.7米。從高處看,就像一只巨大的長方形鋼鐵夾子,把最后一節沉管和最終接頭牢牢抱在船的中央。

記者 李偉代:我們現在是在一體船船頭的位置,甲板有兩個足球場大。向下看,最后一節沉管和最終接頭已經和一體船緊緊連在了一起。向上看,甲板的四周,都是用于浮運安裝的機械設備。一體船4層的指揮中心,相當于一體船的大腦。

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部沉管分部工程師 王明:這邊主要是一體船的駕駛區,一體船駕駛區的功能主要是控制一體船,還有沉管在航道中的一個航行姿態,目前這個一體船最大的亮點是配備了無人駕駛系統,這個是無人駕駛系統的一個控制界面,我們提前在這個系統內輸入航道的中心坐標,那么一體船就會控制十臺推進器,然后沿著指定的航道進行航行。

一體船具有航跡追蹤及偏移糾偏功能,不需要其它船舶協助,就可以嚴格按照設定路線航行、轉體等。相比傳統管節浮運安裝方式,能大幅減少浮運航道的疏浚量,更加環保、經濟。通過智能的駕駛系統,沉管浮運到指定海域后,一體船上的安裝系統就要大顯身手了。

安裝側集合了沉管姿態控制系統、測量與監控系統等的數據和信號。依靠北斗衛星信號,一體船上的新型測控系統實時計算沉管三維動態,通過顯示屏,指揮人員精準掌握沉管在海底的具體位置;同時,利用動態信號采集信息系統,實時監測沉管姿態。

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部沉管分部工程師 王明:目前的這個界面就是管節安裝的測控系統界面,通過這個界面我們實時看到這個管節的一個四角坐標,通過這個四角坐標來指導管節的精準對接,四角坐標的實時顯示,是通過正前方的這個測量塔系統,我們在測量塔頂部安裝北斗衛星的接收天線,通過北斗衛星的接收天線與管頂的特征點建立相對位置關系,進一步顯示管節在水下的姿態。

在多個程序密切配合下,沉管下放到基床上實現初步對接。但達到滴水不漏還要進行水力壓接,借助海水的力量使沉管嚴絲合縫對接。整個浮運安裝過程,需要建設者們20多個小時連續作戰。

深中通道建造難度有多大?

僅僅是浮運安裝海底沉管的管節及接頭,就需要使用量身定做的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而且這艘船的研發建造也歷時3年,可見整個工程建設的難度之大。深中通道建造難度有多大?我們來聽聽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總工程師宋神友的解讀。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總工程師宋神友表示,工程創新性采用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結構,伶仃洋大橋建造過程中遭遇了多重難題,超寬海底隧道疊加水下樞紐互通立交也帶來了難題。

開工建設逾6年

刷新多項紀錄

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自2016年12月28日開工建設以來,已歷經6年半的時間,建設期間刷新多項紀錄,即將在2024年迎來建成通車。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回顧。

2015年12月21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出具關于廣東省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同意建設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

2016年3月,深中通道被列為國家“十三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

全長約24公里的深中通道橫跨珠江口,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關鍵控制性工程為伶仃洋大橋和海底沉管隧道,控制性工程包括中山大橋、東人工島、西人工島。

2016年12月28日,深中通道西人工島先行工程開工,深中通道正式開建。

2017年12月21日,深中通道東人工島開工建設,建成后將是國內首個高速公路水下樞紐互通。

2018年9月6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中山大橋主墩樁基同時開鉆,橋梁工程建設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2021年9月21日,中山大橋主塔封頂。2022年6月28日,中山大橋合龍,并于2023年3月12日完成鋼橋面鋪裝,創下熱拌環氧瀝青鋼橋面單日鋪裝的世界紀錄。

2021年7月19日,伶仃洋大橋主塔封頂。2023年4月28日,伶仃洋大橋正式合龍,標志著深中通道橋梁工程部分全部合龍。伶仃洋大橋是世界最大跨徑海中鋼箱梁懸索橋和世界最高的海中大橋,可以滿足30萬噸散貨輪和3萬標箱集裝箱船的通航需求,抗風能力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2019年6月26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首節沉管鋼殼運往世界最大沉管預制智慧工廠澆筑。深中通道打造了國內首條大型鋼結構智能制造生產線,自主研制了鋼殼混凝土智能澆筑設備及控制系統。

2020年6月17日,在世界首制的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的助力下,深中通道首節沉管E1管節完成沉放安裝。2021年8月30日,隧道東端首節沉管E32管節完成沉放對接。E32管節為超寬、變寬管節,橫斷面最寬處為55.46米,突破了超寬、變寬沉管管節在浮運安裝方面的世界紀錄。

2023年6月8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后一節沉管E23管節及最終接頭出發,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即將合龍。

截至目前,深中通道橋梁工程已經全部貫通,海底隧道即將合龍,東西人工島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正進行管內、路面、機電等工程施工,項目計劃2024年建成通車。

建設深中通道意義何在?

深中通道通車后,從深圳到中山的時間將從目前的一個半小時縮短至半小時左右。最后我們來看第三個問題:建設深中通道意義何在?另外,為什么有了港珠澳大橋還要再建一個深中通道?與港珠澳大橋相比有何優勢?讓我們一起聽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所研究員盧偉的解讀。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所研究員盧偉表示,深中通道有助于縮小珠江兩岸發展差距,能推動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有助于構建循環暢通大灣區。

轉自:央視新聞

來源: 新民晚報

豆瓣9.6分!韓國綜藝又出新花樣,大膽到內娛綜藝都不敢抄了?

開了眼界了。

聽說現在流行慢綜藝,養成類,治愈系。

但卷到骨子里的韓國人,卻朝另一個方向玩出了新高度:

豆瓣9.6。

當你看到這群選手在泥里摸爬滾打,瘋狂掄斧子秀肌肉,動真格地干仗的時候,不得不發出那個經久不衰的疑問:

內娛到底在高貴什么?

海妖的呼喚:火之島生存戰

???: ?? ?

見識過下飯綜藝。

是時候來試試“氮泵綜藝”了。

自從看了《海妖的呼喚》,腰不酸了,背不痛了,一口氣跳操一小時不費勁。

生存競技類綜藝。

一群人拋到荒島上,要在極其原始的環境下,完成各種比拼項目,最后決勝出一支小隊。

聽上去并不新鮮。

但《海妖的呼喚》特殊在于,全女性陣容

姐姐們成團,不拼唱跳,不卷身材,也無需在意保養和表情管理。

整個綜藝突出一個字:

干。

完全不顧形象,也絲毫不手下留情,姐姐妹妹撕起來。


女性競技項目?

好像天然沒有男性的對抗來得強,觀賞性也不足。

可5分鐘之后,piapia打臉了。

不需要上價值,《海妖的呼喚》就是實打實的刺激好看,原來女人彪起來,真的可以沒有男人什么事。

不得不說,韓綜是會搞事情的。

不僅請來武力值爆表的女人,還要激發出她們那該死的勝負欲:讓她們按職業分組。

分為運動員、警察、警衛、消防員、軍人和特技演員

好家伙,比賽還沒開始,已經開始拉踩上了。

此刻Sir的內心:撕得好,再撕響些。

當然不光是打嘴炮。

每一支隊伍都有必勝的信心,聽上去也都合情合理,讓人十分好奇到底哪個職業能贏到最后。

首先運動員隊。

她們中有前柔道選手,有韓式摔跤選手、卡巴迪運動員、職業攀巖選手等。

其中前柔道國手,拿下過2013年世界錦標賽銅牌。

警察這邊說。

我們平時不僅有搏擊訓練,還要抓捕犯人,那偵查能力和反偵察能力,真比起來你們可不是對手。

警衛直接攤牌了。

姐可是當過總統警衛的,不服你們就放馬過來吧。

消防隊員也很硬氣。

咱們可都是在地獄上班的,什么荒島求生,小場面而已啦。

當Sir覺得已經沒有繼續卷的空間的時候。

軍人隊上天了,以一個高空跳傘出場。

最后是特技演員隊:

我不是針對誰,以上的各位我都搞定過啦。

飆車、爆炸、跳樓、潛水……你們會的我都會。

你們不會的陰間玩意,我也會。

△ 韓國喪尸,名不虛傳

話不多說,開整吧。

第一戰:

上島。

火島周圍被一片灘涂包圍,姐姐們穿越過去,在把30kg的旗桿扛過來。

先到達的隊伍具有選擇居住地的優先權,每個居住地都有各自的優勢,這對接下來的基地戰具有很大的作用。

結果,軍人組最快到達對岸。

她們還約定好就算人滑倒,也不能讓隊旗弄臟,這個旗幟就是她們的尊嚴。

搬完旗幟之后,也沒有休息時間,大家穿著制服,滿身泥漿地坐在太陽底下聽規則。

玩了泥巴,第二關開始玩火。

這個游戲一共分三個環節:劈柴、起火、守護火苗。

消防組生火艱難,因為她們從來只知道怎么滅火,沒學過怎么生火。

只用原始材料來生火可太難了,甚至在吐槽:“生火這么難,怎么還會有那么多火災?”

相反,具有野外生存和爆破經驗的軍人組就更有優勢。

但好在還有扳回局面的機會。

下面每一個組都能拿一個水龍,來澆滅別的隊伍。

問題是,澆誰?

大家為了贏開始縱橫聯合,局面當場變成了三國演義。

當然,你也可以澆對方的人,來阻止她澆你的火苗。

總之你能想到的手段,通通用上。

風水輪流轉,最后一關的滅火環節里,消防組扳回一局。

還給大家傳授滅火小技巧。

《海妖的呼喚》游戲設置,兼顧了姐姐的不同職業。

在島上生存最重要的物資是用隊員的卡路里換的,盡管運動組沒怎么參與作戰,她們自身鍛煉出來的卡路里也夠用。

最終復活賽滾石頭游戲的時候,軍人組采用劃艇的方式,讓前面兩位控制方向,后面兩位全力推進,成功復活。

力量不是唯一,適時采用各自的職業技術見真章。

基地戰中,每組的特質也很明顯。

剛安置好,警察組的人就全員出動去偵查了,用她們的話說就是“要明確掌握對方的位置才能睡著”。

但第二天,軍人組和特技演員組結盟決定攻擊公認最弱的警察組。

看來韓國警察的地位也不怎么樣。

因為目標明確,快速占領了警察組的基地。別忘了軍人在戰場上的偵查能力可不輸警察,更何況,她們還有特別擅長收集情報的隊員。

而一直被人輕視,看做只會出“花招”的特技演員,其實特別能忍痛,破窗入門、被車撞,對她們來說就像是家常便飯。

在搶基地戰里,特技組的隊員攻擊力不輸軍人隊,率先破窗而入。

從作戰方式上,就可以看到不同職業價值觀的激烈碰撞

軍人組在戰場上就是要不擇手段置敵人于死地。一旦惹怒了她們,句句不離死:“真是個適合殺人的天氣。”

于是,在一個雨夜,被逼上絕境的軍人組企圖以扔消防鐵罐惡意攻擊對方組員,被節目組及時叫停并處以懲罰。

消防組則完全相反,團體合作在救難行動中非常重要,于是她們喊出了口號“不講義氣就跟尸體無異”。

一旦有消防組結盟,就不會怕被背叛。她們會主動幫助還住在帳篷里的運動組,去拔取其他組的旗幟,換取能夠好好睡覺的地方。

在游戲中,總是選擇最強的軍人組對抗,因為那樣才酷。

而與軍人組一開始結盟的特技演員組,軍人組在看到特技演員們已經身陷絕境,她們選擇隔岸觀火,完全拋棄了昨天結盟的誓言。

當然,這并不是說孰對孰錯,畢竟在戰場上可比這游戲殘酷多了,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

盡管處于弱勢,軍人組也絲毫沒有任何退卻。

在挖井游戲里,即使被對手使用工具懲罰停止三分鐘,軍人組也要嘴硬地還擊,“才三分鐘,十分鐘才夠”。

絕對不會坐以待斃,不能用工具,就開啟狗扒式挖土。

軍人組也很直白地表示,之所以會這么不顧一切,不惜犯規也要攻擊對手,是因為“控住不了好勝心。”

其實,不是只有軍人隊才有好勝心。

像《體能之巔》這樣的競技綜藝,或者是虛擬的《魷魚游戲》,往往都有一個特點:

高額的獎金。

只有這樣才能讓大家撕破偽裝,激發出本能的勝負欲。

《海妖的呼喚》呢,從頭到尾,根本沒有提過獎賞是什么。

但只要一宣布游戲規則,每個人都拼盡全力去比賽。

為什么?

為了職業的榮譽?

開頭Sir提到了“卷”,感覺她們撕得那么賣命,一定是為了把對方踩在腳下。

但你看到后面,就會發現這大錯特錯。

雖然賽況激烈,但氛圍非常和諧。

在扳倒對方選手獲得勝利后,會馬上拉對方起來。

意識到自己輸了,也并不懊惱沮喪,而是立刻真誠地祝福對方。

因為她們知道,此刻女性并不是對手,而是同一條戰壕里的朋友。

不僅是參與的嘉賓,核心制作團隊里的導演和編劇都是女性。

而在一部以全員女嘉賓為主角的綜藝,你又會忽略她們的女性身份。

不看顏值、身材,甚至也不看才藝。

那看什么呢?

她們拼盡全力,只不過是為了證明自己不需要被異樣的眼光看待。

就像警察隊的隊員說,當她出任務時,別人會稱呼其他男警察為“刑警先生”。

而對她,稱呼就變成了“小姐”。

她說:我不是什么“小姐”,我就是刑警,請你正視我的職業。

警衛不怕直視連環殺人兇手的眼睛,心理暗示,“我是比你還強的人。”

節目命名為海妖Siren,在希臘羅馬神話里,Siren用迷人的歌聲讓海上的人們喪失意識,導演希望呈現像Siren這樣一群美麗又危險的女人。

危險,并不是蛇蝎美人的意思。

而是女人同樣可以變得強大,去承擔那些危險的工作。

這些工作,過去被認為是只有男性才可以勝任的,女性只能是扮演被保護的角色。

但現實,也正在扭轉。

從現有的數據上看,今年韓國女消防員的錄用比例時隔四年再次超過了10%,將有可能達到最高值16%。

韓國女消防員人數較少的原因是跟男性消防員相比,體力相差太大,在救援活動中消防員光是穿的裝備就有25公斤,搬運傷員更是難上加難。

但消防員中還是需要女性,除了危險的火災情況,消防工作中占比重最大的還是急救業務。在緊急醫療和護理對象管理方面,女性與男性相比更有優勢。

在觀眾當中最受歡迎的消防組隊長金賢娥,是參加韓國“最強消防技術大賽”的第一位女消防員。

《海妖的呼喚》展現了女生之間的戰爭不是只有吵架“撕x”這一種。

在絕境之下的戰斗也能展現女性之美。

不少觀眾看到她們在戰斗中展現的肌肉,破窗而入的力量感,帶入到現實中也會想要加緊健身,練出馬甲線。

從對肌肉男的渴望到對強悍女性的崇拜,女性們正在主動從偏好白瘦美身材的時代,過度到練出馬甲線時代。

而這些姐姐們想要的,并不是贏下哪一種職業,而是想要讓大家每一種職業都能贏:

贏得公平的對待。

反觀在白幼瘦上一卷到底的內娛,還不應該著急嗎?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坂元家的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