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交友直播(交友直播間怎么設置)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紅豆交友直播,以及交友直播間怎么設置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語音社交20年:大周期下的“小生意”

作者丨哈那

編輯丨貝爾

語音社交又成為風口了嗎?

2021年初,一款名為Clubhouse的現象級語音群聊應用,再次點燃了中文互聯網世界對語音社交的熱情。近期已有多款類似產品緊急上線,映客甚至準備砸40億,只為押注這個風口。

大廠也在快速跟進。春節前,阿里在釘釘上線了MeetClub模塊;3月5日,快手版Clubhouse“飛船”發布,進行小范圍內測;還有消息稱,字節跳動內部正在開發類似Clubhouse的產品;此外,騰訊、小米近期也在音頻社交領域有新動作……

有人高呼這只是一場語聊房產品的復古狂歡。但事實上,回顧語音社交過去20年的發展,從技術的提升、移動化的進程、人群代際的更迭到2020年特殊的歷史節點,每一次,關鍵變量的改變,都促使語音社交行業完成了一場大的演變。

2001年,“碧海銀沙”聊天室推出了語音聊天功能,號稱是國內第一家提供語音聊天服務的網站。當時,不少網民為打發無聊時光,常常聚集在不同主題的語聊房中互動、唱歌。巔峰時期,“碧海銀沙”聊天室同時在線人數突破5萬。

自此,語音社交的時代正式開啟。一時間,語聊的概念開始流行,包括新浪聊天室、網易聊天室在內,眾多網站均推出了語音聊天功能,以更好滿足“GGMM”們的語音社交需求。可以說,在古早的互聯網時代,語音社交的種子就已埋下,并且語聊房、連麥等語音社交初始形態已經基本形成。

經過20年,語音社交從小眾垂類進化成了一個所有大廠都愿意下場爭搶的“香餑餑”。

1.一場技術革命:

YY語音時代,一起來連麥

語音社交的第一次巨變,緣起于游戲產業的爆發,決定戰局的關鍵則在于技術的革新。

2005年,《魔獸世界》進入中國,開啟公測的一周內,高峰期有50萬玩家同時在線。同年,巨人旗下《征途》開始公測。新出爐的大型RPG游戲采用組隊作戰的副本模式,讓無數玩家著迷,同時也激發了市場對語音產品的需求。

這一時期,每個網吧都有統一的背景音——噼啪的鍵盤操作聲以及游戲玩家們的激情開懟:

“X,什么破操作,走位都不會嗎?”“放大招!快放大招!BOSS快沒血了!”由于早期網絡游戲普遍缺少內置語音工具。當團戰進行到關鍵時刻,玩家們恨不得用意念把戰術傳達給網線另一端的隊友。

在那個時間點,受限于互聯網發展初期的技術、變現困難等方面的問題,曾“風靡一時”的語聊房已陸續關閉或停止運營。而語音的生意卻伴隨著游戲產業的發展,再次熱了起來。

2005年,新浪上線了語音聊天產品UT,主要服務游戲玩家。幾乎在同一時期,語音在線群聊產品iSpeak上線。

這一年,李學凌從網易離職,創辦了游戲門戶網站多玩。一開始,李學凌沒看上語音這門生意——雷軍曾想拉他一塊兒投iSpeak,李認為其毫無價值,拒絕了。

但iSpeak的發展之快徹底改變了他的觀點。等李學凌終于決心要做YY語音時,這個市場已經有一些趕早集的玩家了。

在2007年初,iSpeak的同時在線人數不過一二千人,到了年底這個數字已增長到了5萬。隨著用戶人數的激增,iSpeak的估值也翻了20倍,再想投資已經難以下手。

2007年,多玩團隊內部上馬YY語音項目,并從網易泡泡挖來了一支成建制的團隊,次年YY語音測試版正式上線。

產品發展并不順利。上線三個月后,YY語音在線人數一直徘徊在1萬左右,怎么都上不去。

問題出現在技術上,延遲、卡頓極大影響了用戶的使用體驗。這是當時語音產品的通病,如今搜索關于UT等產品的信息,還能夠看到曾經的用戶對頻繁掉線、通話模糊等問題的吐槽。

因為,彼時網絡環境中音視頻傳輸經常出現丟包、延時等問題,對從事語音產品開發的公司來說,這是極大的挑戰。而誰能通過技術解決這個問題,就能實現突圍。

這也恰恰印證了一個道理:需求催生技術,技術也將反向刺激需求。

YY語音是最早下定決心的那一個。當時,李學凌提出了三大要求,不卡、不掉、不延時。為此,團隊在技術結構、服務器的部署、帶寬的采購等方面進行了大調整。為了保證數據調度順利,李學凌在全國上百個機房部署了服務器,此前按M為單位購買帶寬后來改為按G買。

更重要的是多玩迅速擴建了技術團隊。李學凌還找來了泥巴網的趙斌做CTO,后者當時做的就是企業級的P2P流媒體服務。后來,趙斌離開YY創辦了聲網,這正是Clubhouse的語音服務商。

趙斌帶著技術團隊直接重寫了YY語音的底層設計。他在后來的回憶中說,玩家們沒時間聽你解釋是不是網絡環境問題,別無選擇,大家只能專注于改進軟件和運用先進的算法。“后來,我們就開始構建可以通過優化改善公共互聯網、提高音視頻通話質量的新技術。”

技術上的改進很快就看到了效果,玩家開始留下來了,YY語音日活迅速提升。彼時,連續兩年零7個月,YY語音完成了周對周3%的復合增長。截至2012年9月,YY語音注冊用戶達到4億,月活為6610萬。

技術上的投入讓YY語音獲得了用戶的用腳投票,使其不僅實現了后發者的趕超,在后來盛大ET,網易CC以及騰訊旗下QQ Talk強勢入局的情況下,YY語音也穩穩站在了行業頭部。

接下來,技術將變革商業模式。

伴隨著用戶數的提高和YY語音在運營上的有意引導,平臺的社交娛樂屬性日漸明顯。更多用戶來到YY不只是為了協作打游戲,而是為了唱歌、社交。當時,有YY主播還會在頻道中組織與游戲完全無關的相親活動。

“YY改變了語音服務,把語音從單純的交流工具變成了一種娛樂方式。”李學凌說。他甚至還曾設想過,借助YY“以語音溝通的方式超越Facebook”,實現社交領域的大顛覆。

2012年,YY(此時公司已改名為歡聚)上市的招股書上,其定位已成為了“通信社交平臺”,講起了語音社交的故事,并且在盈利方式上,已經初步探索了基于聲音的虛擬物品購買(打賞)等模式。

雖然,YY的故事在后來轉了個彎,走向了視頻直播。但至此,多人在線語音技術已逐漸走向成熟,在移動化的浪潮下,語音社交的需求被釋放了出來。

2.移動化浪潮:語音社交需求釋放

從PC端走向移動端,語音社交成為了一種更普世的需求。

2009年1月,工信部為中國移動通信、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發放了3張第三代移動通信(3G)牌照。中國正式進入3G時代。

3G網絡基礎設施的發展帶來兩大變化——網速提升與網絡資費下降,這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新的機會,商業模式出現變革,與此同時智能終端普及率迅速提升。

艾瑞咨詢發布的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手機網民規模已達到4.5億人,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產值達到了712.5億元,智能手機時代的價值核心開始轉向軟件與應用。

在這個時間點前后,手機團購、移動支付、手機打車軟件掀起大戰,語音社交應用也成為了爆發的垂類之一。

2013年3月,實時語音社交的App“比鄰”上線。在“比鄰”,用戶可以通過點擊“通話”按鈕隨機匹配到一名陌生人進行1V1聊天。當時,創始團隊給產品貼的標簽是“實時版的陌陌”,即用實時語音溝通的方式,讓用戶快速建立社交關系。

相比圖文形式的社交,語音社交的低門檻、便利性、沉浸感在移動化時代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現,也更加方便荷爾蒙的釋放。

陌生人社交的源動力就是荷爾蒙,一定程度上,掌握這個法門就能擁有商業成功的機會。

當時,有用戶直接稱“比鄰”為“電愛神器”。一如陌陌被貼上的“約炮神器”,不太正面的評價,卻直接促成了“比鄰”用戶的激增。上線7天,比鄰登上App Store免費榜TOP5。上線8個月后,比鄰注冊用戶已經突破1500萬,日新增用戶超過26萬。

這意味著,當人們社交需求被釋放,用戶展示出了對語音社交的偏愛。

很快,一批主打實時語音社交的App紛紛推出。2014年,YY旗下的Hello語音上線,同樣提供隨機呼叫功能;同年,“同道大叔”推出了“陪我”;2014年11月,“桔子熱線”上線,次月沖上小米應用市場社交榜App的TOP3,元旦期間每天新增用戶都超過2000人。

在“隨機語音聊天”的基礎上,“桔子熱線”強調匿名社交,而“陪我”則增加了類似朋友圈的個人狀態功能。此外,兩個產品均為女性用戶提供了通話收費功能,以“聊天可以賺錢”吸引女性用戶,以解決社交平臺男多女少、比例不平衡的問題。

用戶快速增長的語音社交產品還引來資本市場和大佬的關注。2014年6月,比鄰完成來自晨興資本和啟明創投的1500萬美元A輪融資,次年,李學凌收購比鄰。

2015年,“桔子熱線”拿到了來自洪泰基金的天使輪投資;同年陪我獲得了由信中利領投,IDG、清控科創、中科資本、時尚集團跟投的6000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

但這一波實時語音社交產品的瓶頸也很快出現。

當需求不加限制,就容易走上歧途。付費聊天功能的設置,會讓產品滋生“色情”問題只是一方面。

從根本來說,對女性用戶而言,社交真正的吸引力在于尋求陪伴。因此哪怕這些產品專門增加了“聊天賺錢”的功能,但失衡的男女比例導致的體驗不佳依舊會讓女性用戶流失。缺乏足夠的女性用戶,產品對男性用戶的吸引力將喪失。

當男性用戶轉戰下一個平臺,這個循環又將繼續。這就形成社交領域的荷爾蒙悖論。也是限制眾多陌生人社交產品用戶量實現躍升的根本原因。

此外,用戶基于實時語音社交建立的是弱關系,如何讓用戶持續在App留存并玩起來,持續困擾著玩家們。并且伴隨著以微信為代表的強關系平臺的崛起,垂類社交產品還需要面臨用戶的遷移問題——2016年,憑借8.89億日活,微信早已經登頂社交王座,并實現了對強關系的壟斷。

于是,在1V1語音、群聊功能之外,趁著2016年直播的東風,以比鄰為代表的語音社交App增加了語音直播功能,試圖延長用戶在平臺的停留時間。

當時,市場上還出現了專門的語音直播App,例如紅豆live(后更名為克拉克拉KilaKila),荔枝FM也轉型為了語音直播平臺。

在2017年前后,作為獨立品類的語音社交依舊具有吸引力:成立于2014年的TT語音從開黑工具轉為游戲社交平臺,用戶在線時長翻倍。

只是社交江湖已經換了格局。微信、陌陌各自稱霸熟人、陌生人社交,這種絕對壓制讓許多垂類社交App無法輕易冒出頭來。

野心者渴望顛覆微信、陌陌,這個機會伴隨著新一代人群的崛起到來了。

3.代際變遷下的巨變:

Z世代崛起,用語音遇到Soulmate

Z世代,也就是95后、00后。

2018年,最早一批的00后成年,意味著Z世代正式成為了互聯網以及移動社交的主流人群。

伴隨著互聯網跨越式發展和新興產業大爆發背景成長的Z世代顯現出明顯的群體特征,他們更強調體驗和個性化定制,并樂于嘗試新鮮事物,這提供了新一代社交產品誕生的基礎。

在這些用戶看來,80、90愛用的陌陌已顯得老套、無趣,而親友活躍的微信更是沉重得想讓人逃離。

新的人群呼喚新的社交產品。嗅到機會的創業者們也興奮起來,2018年,社交創業的氛圍再度高漲,各個社交垂類的新產品不斷推出。

社交產品掀起差異化浪潮。

讓人想到的是,在這波社交復興的浪潮中,最具話題性以及迎來大爆發的是語音社交類產品。

2018年初,一款名為Soul的社交產品開始展露頭角。這款強調“靈魂社交”的App正式上線于2016年,不過在一段時間里,其發展并沒有受到外界過多的側目。

直到2018年1月,Soul獲得了DST領投的B輪融資。這家明星基金曾經投出了Facebook、Twitter、snapchat、探探等社交產品,拿到其投資的Soul馬上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關注。加上,融資在手,Soul開始在微博、知乎等各大渠道大手筆投放廣告,大批用戶紛紛涌入。

這年5月,Soul上線的語音匹配功能更是助推其走上發展高速路。用戶可以與匹配到的陌生人進行3分鐘的語音溝通,并根據聊天情況判斷雙方是否要進行更多時長的連麥。這種點對點的語音交流直接提升了社交效率,同時語音所賦予的“溫度”和“陪伴感”,也滿足Z世代為主的用戶們解決孤獨感的訴求。

語音匹配新功能上線不久,便迅速獲獲得了用戶的歡迎。當時有投資人表示,Soul的語音平均連麥非常驚人,“有幾十分鐘”。在語音功能上線前的2018年4月,Soul的日活剛破100萬,而到7月時其月活接近160萬。

迅速的,1V1語音匹配也和“靈魂社交”一樣,成為Soul的重要標簽,甚至Soul被直接視為這一階段語音社交產品的代表。

而和此前多為隨機匹配的實時語音社交產品相比,Soul這一波1V1語音匹配產品的一大特點在于引入大數據和算法機制,極大提升了匹配的準確率。

在注冊時,用戶需要完成Soul提供的一系列心理測試題,以此誕生顆粒度非常細致的用戶畫像是數據基礎,而平臺則將利用算法,在巨大的數據池中為用戶匹配到三觀、興趣更為接近的Soulmate。

這種語音匹配模式幾乎成為了接下來語音社交的標配。2018年5月,同樣主打語音匹配和興趣社交的Uki上線;2018年10月,荔枝推出了“聲音版探探”吱呀,主打聲音鑒定玩法,通過“御姐音”、“大叔音”等不同屬性測試為用戶推薦陌生人,進行實時語音匹配。

隨后,為了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匹配效率,這些產品還先后上線了新功能,豐富匹配機制,例如吱呀很快上線了基于性格分析的匹配方式。

更重要的是,為解決弱關系鏈下的用戶留存問題,玩家們還增加了派對群聊功能,以及捏臉、唱歌等更多元的玩法,以實現豐富的游戲娛樂功能。

而當時圍繞聲音進行游戲化社交的一匹亮眼黑馬,當屬在2018年9月上線的音遇。該產品主打在線k歌玩法,在接龍游戲的基礎上,輔以社交屬性極強的快速匹配、好友建房、組建戰隊、領唱等社交方式。

當時,在社交媒體KOL發布的趣味接唱視頻助力下,上線兩個月后,音遇登頂App Store社交榜,一度18天蟬聯榜首,并且還拿到了今日資本、紅杉資本的融資。

進入2019年,語音社交賽道持續火爆。尤其是在這年初,羅永浩推出的聊天寶(原子彈短信)、快播王欣發布的匿名社交產品馬桶MT、字節跳動上線的視頻社交多閃等,這些外界巨大期待下的各垂類社交產品相繼折戟,進一步凸顯了語音社交賽道的熱鬧。

回過頭來看,這一批試圖挑戰微信的社交軟件并不具備用戶遷移的基礎——各自所強調的“微創新”不足以成為吸引用戶的抓手,也無法讓用戶在自己的平臺上建立足夠牢固的鏈接。

而新成長起來的語音社交產品則通過“語音”升級了社交體驗,并用多種玩法找到了聚集明確用戶——Z時代的方式。

這一年,Soul的增長還在繼續。截至2019年6月,其月活達到1326.5萬,同期,更早上線的探探月活為2059.2萬。過千萬的月活也意味著聲音社交領域誕生了頭部的應用。在這年底,據Mob研究院發布的《2019陌生人社交行業洞察》顯示,從裝機量來看,Soul的排名已經來到陌陌、探探之后,位于行業前三。

此時,語音社交作為獨立的品類已成為了“風口”,甚至大廠也親自下了場。

2019年11月,網易推出了語音社交產品“聲波”主打多人語聊。幾乎同一時間,騰訊上線了語音直播交友APP“回音”,擁有在線連麥、實時交友、陌生人匹配以及在線游戲PK等功能。

在此之前,陌陌早早推出了語音實時社交產品“赫茲”。就連傳統社交賽道之外的果殼,也在2019年8月上線了語音社交App“遞爪”,主打4-6人的匿名語音社交,用戶可以在主題聊天室中討論感興趣的內容。

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在應用商店中,打著“語音社交”標簽的產品有上百個。而就在這個大繁榮階段,語音行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也落下了。

2019年初,音遇在應用商店兩次被下架,官方聲稱是因為新版本中的技術Bug問題。但有知情人士透露,是因為某些涉黃視頻和軟件內大面積不法分子的廣告。

事實上,在荷爾蒙為主要驅動力的社交行業里,色情等灰色問題就一直存在。并且,不同于圖文、視頻內容已有成熟的鑒定技術進行篩選,針對實時語音產品的鑒定技術相對復雜,也讓語音類社交產品的審查成為問題。

而從2019年起,相關機構對加大語音社交的監管力度。先是“比鄰”、“聊聊”、“密語”等9款App被網信辦清理關停,然后“吱呀”、“語玩”、“陪我”、“Hello語音”、“Soul”等產品也曾先后遭遇下架處理。

只有在嚴格監管下,保證平臺健康的氛圍才能實現用戶體驗的提升,讓產品走得更遠。語音社交產品需要更優質的體驗。但不可抗的下架處理,一定程度上會壓下了產品良好的增長勢頭,畢竟下架會影響品牌口碑、可能導致用戶流失。

后續,有部分產品在整改后重新上架,并繼續保持了不錯的增長,但也有產品再難以找回原來的節奏。

4.特殊的節點:

宅經濟的紅利與海外吹來的“風”

2020年,語音社交的風又吹起來了。

長期居家隔離的特殊環境,讓在線社交成為剛需,而在圖文、視頻等社交方式中,語音這一兼具高效率、低門檻的社交方式迎來了增長窗口期,不少語音產品進入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通道。

就在這一年,憑借語音社交產品成功上市的公司出現了。

2020年9月,出海語音社交公司Yalla Group(雅樂科技)登陸美股上市。旗下核心產品Yalla于2016年上線。作為一款語音社交平臺,其核心功能是“多人語音聊天室”,用戶可以通過話題標簽、國家來選擇房間,進行多對多的語音交流,主要市場在中東北非地區。

疫情催化下,Yalla產品Q3的平均月活達到550萬,較去年同期翻倍。

此外,在海外市場,Yalla還打通了包括會員訂閱、虛擬物品購買(打賞)等盈利路徑。根據財報,公司2020年第三季度營收達到3380萬美元,調整后凈利潤為1550萬美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68.3%。

用戶和營收的高增長也讓Yalla受到了資本市場的追捧。上市后,Yalla股價從7.5美元,一度漲至41美元。而截至發稿,Yalla 的股價為19.63美元,整體市值約為28億美元。

在國內語音社交賽道還困惑于盈利問題時,Yalla強勢的現金流和其受到資本的認可,為創業者指出了另一個方向——出海。去年,荔枝也在海外推出了語音社交產品Tiya,類似于吱呀的海外版本,目前已在全球約50個國家的社交排行榜達到前10名。

有出海行業人士告訴「霞光社」,從去年開始,不少公司也計劃前往海外,特別是中東等高ARPU的地區做語音社交產品,“想賺一波錢”。

社交產品出海并不是新鮮事了。

在2015年前后,當國內市場的競爭日漸激烈,流量增長放緩,已經有公司希望通過出海找尋生存空間或許尋求更多誕生超級社交集團的可能,而歡聚集團、赤子城、Yalla等正是當下出海軍團中的典型代表。

以赤子城為例,旗下主打語音房社交的產品YoHo在推出不到一年時間,已闖入47個國家和地區的Google Play社交暢銷榜排前10。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外做語音社交產品并不是能輕松賺快錢的生意。進入中東市場5年以來,Yalla進行了多種本地化的努力。

而赤子城推出YoHo受歡迎的背后,是旗下開放式社交產品MICO、視頻社交Yiyo等多款產品在海外運營方法論的提煉——有報道稱,每進入一個新市場,他們都會找來了曾在當地有多年工作經驗的“懂行”人士擔任市場負責人。在投放專門版本外,還會從增加本土化特效、調整產品細節,到圍繞當地節日、熱點策劃活動等方面貼近當地用戶的生活。

只有扎下根來深挖海外用戶需求,進行充分的本地化運營,才能夠真正抓住具有無限想象力的出海社交創業機會。

在社交出海成為一種潮流時,2021年,國內語音社交產品創業的熱情也空前高漲了起來。

年初,Clubhouse火爆全網。這款于去年上線的產品在未全面開放邀請的情況下周活躍用戶達到200萬。并且在1月,Clubhouse宣布獲得1億美元B輪融資,估值達到10億美元。這樣的成績加上包括馬斯克等一眾名人的造勢,Clubhouse迅速為語音社交領域添了把大火。

有一種聲音認為,Clubhouse如今的火爆是過去語音社交行業在技術(超大型多人實時運營交互)層面的成熟、模式(1V1實時社交)演進、疫情催化等因素疊加下的產物,其火爆能否延續還是未知。

此外,這類語音產品的商業化也有待完善——盡管Yalla驗證了語音房產品在海外能成功盈利,國內能否成功跑通該模式還存在不確定。

但這并不影響國內玩家跟進的熱情。中文互聯網世界似乎沉寂得太久了,對爆款的渴望以及對流量的交流讓打造“中國版Clubhouse”成為如今創業圈的主流命題之一,一場有關速度的軍備競賽開始了。

2 月 3 日,在創始人奉佑生拍板下,映客內部上馬“對話吧”語音社交項目,4天后產品基本完成。緊急進行測試后,“對話吧”在除夕前一天上線應用商店。

2 月 20 日,映客創始人奉佑生拉上投資人朱嘯虎、周亞輝、杜永波,以及《最強大腦》主持人蔣昌建等嘉賓,在“對話吧”進行對談,為產品引流。一天后,36氪旗下鯨準推出的Capital Coffee成功上線,專注泛資本市場。

大廠當然不會落于人后。春節前,阿里旗下的MeetClub已開始內測;2月26日,小米旗下剛剛關停的社交產品“米聊”宣告復活,新的定位為面向專業人士的語音聊天App;騰訊在2月底推出了音頻社交軟件“嗨森”,在語聊基礎上有更多的K歌娛樂屬性。

就在上周五(3月5日),快手孵化的類Clubhouse產品“飛船”已開啟小范圍內測。而據路透社報道,字節跳動正在為中國市場開發一款類似于Clubhouse的產品,再戰社交。

這些熱情的押注,無疑寄托著玩家們以語音社交產品打破現有社交格局的渴望。這背后,既有社會群體出現撕裂、期待彌合的機遇,也有技術升級、模式創新帶來的社交方式變革契機。

時至今日,國內尚未出現一家語音社交領域的巨頭。中信證券分析認為,聲音社交的行業空間可以視作音頻直播、語音交友、語音聊天室等服務市場空間之和,其中以用戶打賞為主要商業模式的音頻直播是其中的核心構成。

根據易觀千帆預測,2021年我國互聯網音頻市場規模約196億元。這側面反映語音社交市場規模相對較小,是個“小生意”。

如今整個行業又一次來到尋求質變的臨界點,5G的商用落地是否能催化新的技術或模式的出現,進而再次改變社交行業的格局?

圍繞這個問題,迫切希望找到打造下一個社交平臺機會的野心家們不會停下腳步。今天,語音社交為他們撕開了新舊時代交替的口子,而如何促成新技術、新模式、新玩法的化學反應,Clubhouse不是唯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