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圖文解讀單元知識點
反義詞:
至于包含關系(A是B的一種),我們要注意它與組成關系(A是B的一部分)的區別。
【客官】舊時店家、船家等對顧客、旅客的尊稱。
(2)大家朋友一場,萬事好( )。
5.草船借箭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與《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齊名。
1、周瑜對諸葛亮心懷妒忌。
2、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么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
3、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
4、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
5、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的人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6、五更時分,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吶喊。
7、 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霧散了就回去。”
8、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1、周瑜讓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諸葛亮為什么答應造箭?
3、當周瑜聽說諸葛亮三天能造好箭,還立下軍令狀,他的心里為什么很高興?
4、周瑜既然想加害諸葛亮,為什么還要征求諸葛亮的意見呢?
5、諸葛亮為借箭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呢?
6、魯肅是周瑜的部下,為什么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7、借箭過程中,哪些地方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①算好天氣:第三天有大霧(知天文)。
第一部分(1~2):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內造十萬支箭的任務來為難他,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保證三天內造好十萬支箭。
第二部分(3~ 9):經過: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三部分(10):結果: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
1、默讀課文。按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說一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2、 讀下面的句子,回答括號里的問題。文中還有一些體現人物特點的語句,畫出來和同學交流。
3、讀課文前,你對課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讀課文后,你對哪些人物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你還想了解哪些關于他們的故事?
4、讀讀課后“閱讀鏈接”部分,找出課文對應段落,說一說原著與課文相比,語言有什么特點?
答:“閱讀鏈接”對應文中的第8、9自然段。
《景陽岡》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選編的。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后,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先講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意過岡;接著講武松上岡,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決定繼續上岡;然后講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斗,終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講武松一步步挨下岡來。在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點,前兩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岡,不僅是故事情節發展的需要,而且表現了武松豪放、倔強的性格和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為寫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鋪墊。
文章第九自然段寫人虎相遇時,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等動作,把老虎兇猛殘暴、讓人生畏的氣勢顯現無遺。此時武松唯一的對策就是“閃、躲”。它顯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動作、表現人物形象方面的獨到之處。一是表現了動作的準確。
武松 山東清河縣人。排行第二,人稱“武二郎”。他于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因此遠近聞名。在反擊官府圍剿和攻城奪府的戰斗中,他勇敢堅定,是梁山義軍的主要將領之一。
1、 武松聽了,笑道∶“我是清河縣人,這條景陽岡少說也走過了一二十遭,幾時聽說有大蟲!你別說這樣的話來嚇我。就有大蟲,我也不怕。”店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進來看官府的榜文。”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2、武松看了,笑道∶“這是店家的詭計,嚇唬那些膽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3、武松想∶“轉身回酒店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算不得好漢,不能回去。”細想了一回,說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樣。”
4、原來大蟲抓人,只是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泄了一半。
第一部分(1~4):寫武松在酒店喝了十八碗酒,不聽店家的勸告,執意要上景陽岡。
第二部分(5~7):寫武松上岡,看見官府的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恥笑,決定繼續上岡。
第三部分(8~12):寫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斗,終于打死了猛虎。
第四部分(13):寫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一步步挨下岡來。
1.酒家為何給店取名為“三碗不過岡”?武松知道真的有虎,他為什么還執意上岡?
2.老虎是怎樣進攻武松的?這樣詳細寫老虎的目是什么?
3.文中多次用了“閃”這個動詞,你覺得能不能換成“躲”?為什么?
4.從“揪、按、踢、提、打”等幾個動詞,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武松?
5.在打虎事件中,作者是怎樣塑造武松這一人物的?
6.除了打虎,作者在開始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與打虎有什么關系?
7.武松打虎是為民除害嗎?為什么?
8.第9自然段寫老虎撲人,武松沉著應對,主要運用了什么描寫?表現出了什么?
9.通過全文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武松?
1、默讀課文,如果還有不懂的詞語,可以猜一猜意思。
2、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把下面的內容補充完整,再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3、用自己的話詳細講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適當的語氣、表情和動作。
4、 對于課文中的武松,人們有不同的評價。你有什么看法?說說你的理由。
一、作者
二、多音字
三、理解詞語
四、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況。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寫石猴和群猴一起尋找山澗源頭,來到瀑布旁,石猴第一個跳進瀑布,竟發現了水簾洞。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寫群猴進入水簾洞,拜石猴為王。
五、問題歸納
1.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課文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因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機敏、敢作敢為的特點。
2.石猴具備了哪些當猴王的條件?
3.石猴是怎樣出世的?他出世后過著怎樣的生活?
4.石猴和群猴是怎樣發現水簾洞的?
5.群猴是怎樣進洞的?又是怎樣拜石猴為王的?
6.讀完本文后,石猴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荷香芬芳伴你成長
六、課文主題
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因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
1. 句子賞析(一例)。
風箏被絞斷了線,隨風而去,越飛越高。開始,他們看到的風箏只有雞蛋大小;后來,風箏迅速飛去,人們只能看到一個小黑點;最后,風箏在天空中消失。這個句子寫出了風箏在天空中迅速飛去直到消失的過程,抓住了風箏的姿態和形狀,寫得十分生動具體,這個句子反映了賈寶玉等放風箏時異常歡快的心情,表達了賈寶玉等人對自由快樂生活的向往和熱愛。
2. 紅樓春趣,趣在哪里?
一、閱讀檢閱臺
1.這座圖書館共有______層樓,每天開放時間最長的處室是________。
(1)除報刊閱覽室和自學室以外,其他處室中午均不開放。( )
(2)電子閱覽室對成年人開放的時間比較短,對未成年人開放的時間比較長。( )
二、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1)用蛋打石頭,比喻不自量力,自取滅亡。 ()
(2)指危險就在眼前。()
(3)深沉地思索。()
第一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習作百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