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劍光幻影,叱咤江湖,腥風血雨,俠骨柔情。華語大導演們都有著自己的一套武俠觀,隨著《刺客聶隱娘》為武俠電影帶來新的電影語言的拓展和關注,我們也來回顧一番那些華語大導們的武俠夢。
時光網特稿每一位華語大導演都有一個武俠夢。武俠世界是一面鏡子,有人窺到權力,有人窺到心魔,有人膨脹,有人懺悔,有人受制于道德,有人則無法無天。武俠夢,到底純粹與否?都是大導演,為何有人鑄就經典,有人滿盤崩壞,有人成為宗師,有人淪為笑談?
既然是名導出手,自然有人指摘,像吳宇森與杜琪峰,即使他們拍武俠的時期資歷尚淺、風格未定,那些平庸作品也會成為職業生涯的槽點。比較可惜的是,這一類型雖然是國粹,但在兩岸三地的發展極不平衡,它幾乎被港臺導演壟斷,內地導演雖然也逐鹿這一領域,但幾乎都是滑鐵盧,無論是陳凱歌還是張藝謀,在產業之外的貢獻寥寥無幾,中間或者也只有何平的《天地英雄》和《雙旗鎮刀客》能算成功。反觀港臺,則是以武俠為中流,匯成一條長河,群星熠熠,萬丈光芒,欲與天公試比高。
歷史證明了武俠不僅是武師們的專業,也可以是文人墨客的創作,張徹和胡金銓的分野,奠基了此中分別,當李安、王家衛、侯孝賢等偉大的華人導演紛紛介入這一題材的時候,武俠從過往的粗陋中走出,贏得前所未有的藝術光暈。今天,隨著《臥虎藏龍》、《一代宗師》躋身經典行列,侯孝賢的《聶隱娘》也似乎更值得觀眾期待,這些大師的貢獻,在于用自身的藝術功力,探索著武俠作為電影的各種可能性,最終走上一條一個人、沒有同類的道路。
▌張徹:義膽群英▌
張徹導演片場照
張徹可以算是華語武俠片的第一位教父,門下弟子多達五代,幾乎囊括了邵氏最優秀的男演員。他有一套御用的班底,倪匡編劇,唐佳擔任武術指導,采用流水線制作,細節充滿遺憾,張徹的武俠,走的就是這樣的粗獷路線,動作硬橋硬馬,講究那種雄性暴力和慘烈的視覺沖擊。
但張徹的倫理觀很保守,他的武俠世界,君子坦蕩,小人奸邪,都寫在臉上,俠客往往正直得有些天真過分,常因為沒有防人之心而喪命,復仇就成為他電影最重要的主題。張徹電影里的復仇者一般會大開殺戒,陷入一種困獸猶斗甚至慘烈的盤腸大戰,這種信念,受制于其身上帶著的倫理和正義的雙重使命,他謳歌最多的,正是那種為家國獻身、為兄弟插刀的悲情英雄。
張徹的武俠是金庸式的,他的俠客,通常帶著傳統儒家的刻板烙印,那就是集義、勇、孝于一身,為國為民,為知己者死,出門狂放、鮮衣怒馬,一切盡皆外顯。所幸他的演員都最會擺Pose,可謂是絕配。
——代表作——
影片類似一種勾史的寫法,聶政就像刺客列傳中的人物,出身草根,有一身報國熱情,被士大夫召喚,走向蕭蕭易水的不歸路。這種人物,寧折不彎,最后一刺,陷入絕地重圍,以悲壯到窒息的場景詮釋這種雄性力量。
《大刺客》海報
狄龍和姜大衛雙生上陣,但劇作卻是讓兩人“陰陽相隔”,狄龍在舞臺上的喋血場景和他臨死的場景交叉剪輯,造成一種高度儀式化的舞臺悲劇效果。影片后段則是姜大衛為之復仇的情形,那就是典型的張徹情境。
后期代表作之一,劇作有懸疑色彩,視覺也轉向奇異和畸形的奇觀策略。五毒門的武功是人心的鏡像,因而整個線索就是清理門戶的過程,這種讓惡滅絕的使命,也自然說明張徹那種單純無邪的武俠觀亙古不變。
▌胡金銓:劍氣蕭心▌
胡金銓片場照
胡金銓在邵氏合同期滿遠赴臺灣,另立門戶,成為一代武俠宗師。和張徹一樣,他也有自己的固定班底,弟子中包括徐楓、白鷹、石雋、上官靈鳳(導演中則包括許鞍華、洪金寶)等等,他對技術的探索,顯然比張徹走得遠,譬如他最早把彈窗引入武俠片制作,并且奠基了武俠片使用武術指導的傳統。《大醉俠》中的韓英杰,就是香港電影產業中的第一位武術指導。
不過,胡金銓的超越之處在于另外兩個地方,一個是東方美學氣質(他有美工師的背景),以各種大遠景和精致的構圖、散點透視法和山水畫一樣的寫意場景來加以映襯;其二是對江湖的理解,他的武俠實際上是對貪欲的剪除,基于這種“內心勾斗”而制造劍拔弩張的緊張情境,他非常善于制造各種制衡的力量。
但胡金銓本人同時也有自己不可調和的矛盾,他的俠客橫眉怒目,內心激蕩,快意恩仇,但他又從來不掩飾自己對禪意的追求——這種追求讓其一生對禪的理解都走入誤區,最終是佛家表象、道家風骨。而他的俠客,也大多是徘徊在刀與禪的中間地帶,成為獨步荒野的行路人。
——代表作——
《俠女》海報
影片作為“開山之作”,最容易被高估,就武俠片而言,它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倒是在市井風情的展示方面頗多亮點。胡金銓影片中的女性常常比男性更為陽剛,恐怕也是導演有意為之。
這部電影對后人影響深遠,除了徐克翻拍致敬,蔡明亮也在自己的《不散》中將影片作為最重要的裝置場景。胡版和徐版不同之處在于男主角蕭少镃一襲白衣、劍氣簫心,是導演心中儒俠之典范。
影片在戛納影展獲得綜合技術大獎,將胡金銓推向國際。竹林大戰作為壓軸場景,將他對技術的癡迷、美學的追求,綜合到一生探索的禪意之下。滿滿的光暈背后,也許是一種誤讀,但竹林從此成為一個提升逼格的絕佳場景。
▌劉家良:趣味宗師 ▌
劉家良片場照
作為洪拳的一代宗師,劉家良是黃飛鴻的嫡系徒孫,早期任張徹的武術指導之一,但是在理念上,他對唐佳設計的那種硬橋硬馬的粗暴路線不敢茍同,最終另立門戶。張徹稱其“有反骨”,但事實是劉家良希望能自己做導演,在動作設計上有更多掌控權。
他的特點自然是有趣,各種動作設計、道具運用都獨具匠心,這就是動作場面調度的理念。這種變化,是香港武俠從硬橋硬馬到綜合雜耍的一個轉折點。劉家良電影中的俠客不出兩種:一種是愣頭青小子,一種是功夫高的老江湖,前者愛打抱不平,后者則喜歡戲弄流氓惡霸。青年小子經過磨練,一般都成為后者,所以他的武俠,就是江湖中耳濡目染、學習和成長的故事。劉家良應該并不贊成張徹般的殺戮,懲治惡人也幾乎是點到為止,這可能也是源于自己是武術世家,一生恪守著以德服人的祖訓。
用現代的觀點來看,本片無異于一個練級和通關的游戲,劉家良在那個年代就有了這樣的娛樂意識。三十六房中的每一種訓練都富于趣味,湊起來就是少林各種絕技的全景式展現。
《醉拳2》海報
這部電影作為舞獅采青的題材,對徐克之后《黃飛鴻》系列的影響不可估量,影片的主線則是武館之間的勾斗,劉家輝與王龍威兩人在窄墻內的對戰,可謂是劉家良職業生涯最佳的動作設計之一。
劉家良在香港影壇的位置,上承張徹,下啟洪金寶和成龍等人,是武俠轉向商業娛樂化的重要推手。《醉拳2》作為后期的作品,不但把雜耍小子風格發揚光大,而且也是港片中最出色的喜劇之一。
▌楚原:劍雨江湖 ▌
楚原導演和徐克、午馬、成龍、鄒文懷、姜大衛、利智等人
楚原是粵劇名伶張活游的兒子,和李小龍一樣,從小在攝影棚耳濡目染,對胡鵬、關德興時期的黃飛鴻系列武俠片如數家珍。但對楚原武俠片影響最大的,仍然是小說家古龍。
楚原和古龍的武俠觀驚人地相似,故而能珠聯璧合,相互助益,成就長期的合作。這種武俠觀相當豪放,“浪子三唱,只唱英雄”、“人間若有不平事,縱酒揮刀斬人頭”。險惡的江湖、無果的愛情、錯亂的關系,各種斗智斗勇的反轉和市井中的藏龍臥虎……當古龍用“江湖”替代武林的時候,楚原對此也心領神會,畢竟武林只是個實體,江湖還可以指人心。用古龍的話來說,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古龍小說中的人物,武功高強、天真燦漫而又吉星高照,通常總能躲過厄運,而這樣的人物,肯定很多閑情逸致,愛管閑事,不怕麻煩。楚原改編了大部分的古龍作品,不但忠實原著,且能化繁為簡、精煉流暢,艷麗奇詭、風格獨特,將趣味和華美融為一體。
楚原在這部電影中展示了如何迅速編織出一種復雜的江湖網絡,讓人物深陷其中,達到一種推理的效果,而其高潮直到最后仍在持續。這部電影奠定了楚原武俠片的鏡頭語言和語言風格,讓武俠片闖開了新的格局。
《流星蝴蝶劍》海報
古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楚原拍成兩部,此為上集,另一部《魔劍俠情》拍攝于四年之后。狄龍的陽剛氣質和原著中的病劍客有一定的違和感,而那個寫著“小李飛刀,例不虛發”的扇子,則充滿那個年代的惡趣味。
狄龍出演楚留香,幾乎屬于量體裁衣,這樣的人物不再是張徹時期的粗漢,而帶著一種文人雅痞,說白了就是愛管閑事,令人物顯得可愛,而諸多另類元素,如同性戀、陰陽人、邪典暴力等,這些都有利于揭示古龍作品中那復雜而陰暗的人性特征。
▌徐克:政治寓言▌
徐克
徐克的江湖,有地獄般的恐怖,《地獄無門》中的食人村落、《新蜀山劍俠》中的血魔之地、《新龍門客棧》里的大漠黑店、《倩女幽魂》的鬼蜮荒野,以及《刀》中屠宰場式的空間。徐克的武俠向一種混亂、邪惡、猙獰、爆裂靠攏。這種生猛的氣質,混合著徐克自己的政治寓言,包括他對內地文革的諸多影射。
但《黃飛鴻》系列也許是個異類,相對溫和并適合國人的欣賞習慣,但它仍然是關乎政治性的,那種“男兒當自強”的旋律,被視作復興時期香港精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是1989香港人在經歷歷史變動之后,對內地的幻想歸于幻滅,開始了一種全民式的自我勵志,影片自然就充當了一個正能量的風向標。
但徐克的其他作品,都很明顯打著窮兇極惡的環境烙印,就像嗜血的蝴蝶、詭異的刑具、致命的毒蠱,是深淵般的黑暗。徐克自然有著快意恩仇的精神,他鋪墊這些,正是為了將其打破,他的生猛是為了鋪墊直面這種殘暴的力量,也是他對武俠的態度——以暴止暴,完成對這個世界邪惡和殘暴的拒絕。
《新蜀山劍俠》海報
作為新武俠的開山之作,影片有著大氣魄,但這種豪邁之氣,往往伴隨著細節的粗糙。他追求新奇,卻失之詭異,節奏明快,卻顯得匆忙,喜歡想象,卻失之真實。缺點和優點一樣明顯,這也是徐克典型的特點。
《刀》(1995)
這是徐克影片中從格局到演員最小的一部,但也是高度混雜的一部,它不但是向張徹的《獨臂刀》致敬之作,也夾帶了政治寓言的私貨。影片腐朽的場景,帶著王家衛般的作者氣質,而那種武器交接時的高速蒙太奇,則是徐克那種“直接”最好的證明。
▌吳宇森:盜亦有道▌
吳宇森
作為張徹的弟子和副導演,吳宇森的武俠有明顯的繼承關系,幾乎是走張徹老路,《鐵漢柔情》、《少林門》和后來的《豪俠》大多如此,但此時張徹風格電影已經日薄西山,影片的失敗最終讓吳宇森改投喜劇類型,武俠成為其初出茅廬的滑鐵盧,以及一生之痛。
和乃師一樣,吳宇森的武俠是個理想的世界,延續著那種復仇和行刺的主題,這作為行使正義的手段,是法理不立的時代對正義唯一的補充。只不過吳宇森的獨特之處,是引入了盜亦有道的主題,并作為自己的故事核心,他使用的雙雄模式,自然是離不開張徹使用狄龍、姜大衛雙生的影響,但在人物關系設置上,通常又是一正一邪,彼此惺惺相惜,這就是他后來《喋血雙雄》及《辣手神探》等影片的旨要。
《豪俠》海報
吳宇森的導演處女座,模仿張徹到一塌糊涂,煙嘴與折扇,于洋和劉江,對應狄龍姜大衛,功夫民初裝。官匪交友,聯合對抗惡勢力,是吳宇森雙雄模式風格的開端。
影片前半部分如張徹的《大刺客》,只是太著力男性友誼的描寫,讓復仇的主題成了次要。缺點則和張徹一樣,過度的動作和單薄的情節、弱智的設定,讓影片的失衡不可避免。
▌杜琪峰:暗花迷局 ▌
杜琪峰
杜琪峰早年恩師王天林,也是83《射雕》的執行導演,按年齡來算,杜琪峰和徐克等“新浪潮”導演相仿,但徐克等屬于“菲林組”,杜琪峰則是拍長劇的,這也令他的武俠慢半拍,不如徐克生猛凌厲。
但杜琪峰的不同之處是他的武俠有懸疑片的格局,而這正是他后期銀河映像黑色電影的重點所在。其次是悲憫情懷以及一種黑暗意識的辯證,《碧水寒山奪命金》正是基于這樣一條線路,只是當時能力尚欠火候,流于平庸的武俠電視劇水平。但杜琪峰回爐深造,逐漸學會化繁為簡,他后來的作品,無一不以精煉而著稱,并在類型化方面走得更遠。和吳宇森一樣,杜琪峰最大的成就在于警匪槍戰題材,而非古裝武俠片,他的武俠觀和吳宇森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崇尚暴力美學、男性友誼以及慢鏡頭抒情的浪漫主義,只是形式上更凝練一些。
《東方三俠》海報
影片的打斗場面不輸給當時的任何一部香港武打片,細節的運用上,雨中殷紅的胭脂、光腳和穿鞋的意象對比,都值得稱道,且擁有一些致敬的橋段。但本片仍是杜琪峰技工時代的作品,尚未形成自己的個人風格。
該片是效仿好萊塢漫畫英雄電影的作品,和《現代豪俠傳》是姐妹篇,以三位女俠為主角,將背景放在一個令人窒息的妖獸都市里,滿眼怪力亂神,風格豪邁狂放,頗有點徐克的夢幻美感。
▌陳凱歌:京劇臉譜 ▌
陳凱歌
陳凱歌出身導演世家,戲曲片的影響根深蒂固,他的武俠片也幾乎都是當戲曲片來拍,喜歡用戲劇演員,形象通常臉譜化,容易顯得裝腔作勢(最典型的就是王學圻)。他的知識分子背景賦予他優越感,往往讓他從一個知識分子的視角出發,凌駕出一套意識形態,并用一套夸大的場景,滿足內心溝壑。陳凱歌從來不掩飾自己對強造型的追求,《黃土地》的黃色,《荊軻刺秦王》的古銅色都是明證,這種欲望的滲透讓意識形態盤踞在主題之上,和戲曲的形式感一樣,形成了對武俠的雙重綁架。當然,陳凱歌有一顆形而上的思考的心,但那到底是什么,他從來沒有搞清楚。
同樣,他的心態也反映在他的武俠場景之中,欲望的驅動、沽名釣譽的紛爭,那些東西其實比什么都現實。金碧輝煌的裝飾背后,反而是一種心虛,演化成錯亂,這讓他的武俠電影,每一步都失衡、崩壞,甚至體無完膚。而到《道士下山》,他更是白白糟蹋了一個好故事,近乎完敗。
《道士下山》海報
荊軻是武生,秦王就是個丑,陳凱歌把大秦宮殿,變成了一個京劇戲臺。值得玩味的是,陳凱歌沒有把它拍成刺客列傳,而是果斷上升到一種莫名其妙的大義上,并賦予一種近乎失真的病態美。
野心勃勃的電影,是和張藝謀叫板之作,但影片整體深陷雷區,還忘不了玩一下解放全人類的夢想。末尾海棠花下的殺戮,其實已經有如兒戲。影片被胡戈調侃為“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其實并不過分。
拍了這么多電影之后,陳凱歌毫無遮掩地販賣基情,但是在武俠上來說,他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貢獻。日練月練,實際上是他對徐皓峰武學的曲解。影片的另一個悖論則是他希望拍成一部商業作品,卻始終放不下知識分子的臉皮。
▌張藝謀:欲望染坊 ▌
張藝謀
和陳凱歌不同之處是張藝謀是典型的農民視角,他的特長就是偷窺,《英雄》那些羅生門一樣的視角,混合著梁朝偉和章子怡的激情橋段,其實就是滿足觀眾的偷窺欲。
他的訓練是一種強大而規整的形式感,有森嚴的感覺,但因極不自然,又像一種團體操表演,他的色彩高度艷麗和飽和,如處在一間大染坊,是形式主義的渲染過火。這是張藝謀的崩壞感:過飽和和不自然所衍生的扭曲,這是內地導演形式上的通病。但一種更可怕之處,則是在意識形態上的綁架,這也讓影片偏離單純娛樂的藝術,成為病態腔調的犧牲品。張藝謀的武俠觀,常常被認為是反武俠的,它的意識形態最終還是向官方靠攏,成為效忠的典型,宣揚不造反便天下太平,這令他最終坐上了國師的寶座。
《英雄》海報
明星云集,場面宏大,畫面精美,武打設計揮灑寫意,將中國傳統意境于動作片的暴力美學造型相結合,創造了中國大陸電影新一輪的票房神話和電影產業化模式。當然,它的價值也只能用產業來定義。
和《英雄》一樣的顏色策略,空泛失真,從質量上來看甚至倒退,但影片的長處是演繹了“傾國傾城”的歌舞表演,這種特長不久之后就派上了用場。張藝謀的聰明之處是見好就收,在這個不擅長的題材上及早放棄。
▌李安:意境通靈 ▌
李安
武俠對李安來說,只是他嘗試的眾多類型之一而已,倘若作品能載物,那么《臥虎藏龍》的出現則是因為他敢于面對內心的欲望:玉嬌龍對自由的欲望、李慕白對玉嬌龍的欲望、向碧眼狐貍復仇的欲望交織出的心魔。李安的出色之處,是讓這個武俠文本擁有了多層次的可解讀性,讓這個原本大眾的類型,擁有了藝術的光暈。竹林戲是電影的點睛之筆,不但是向一代宗師胡金銓致敬,更超越了前作,令一種意境美溢滿空間。
《臥虎藏龍》海報
李安的得天獨厚之處,是他東西合璧的背景,既保留了中國傳統的東方美學內核,又是西方形式主義的高手。他的鏡頭調度和取景,都是西方人的習慣使然,風格上和國產武俠相去甚遠,但隨著多年的解讀破除這層隔閡,影片最終被華語輿論界消化、接受,成為武俠經典。從事業上來說,《臥虎藏龍》是李安邁向國際大導演的直接跳板,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對不同類型的探索,亦從未停止,或許這就是一種俠的境界。
《臥虎藏龍》(2001)
影片改編自武俠小說大家王度廬先生的同名作品,略去了主角劉泰保,把幾個邊緣人物搬上了臺前。這種改編,拔高了原作的意境,而李安濃厚的道家思想、陰陽相成的觀念,同文本緊密結合,充滿玄理。在今天,《臥虎藏龍》已經被視為一部無死角的作品,在影史中擁有了自己的地位。
▌侯孝賢:以靜制動 ▌
侯孝賢
侯孝賢拍武俠可謂是一個意外事件,他是鄉土出身,最初拍瓊瑤劇,然后是成長故事,臺灣歷史、現代都市,武俠則是個夢想。
然而看看侯孝賢自《風柜來的人》那種轉變如此決絕,便會打消對他的質疑。侯孝賢的特點,在于他和其他華人導演完全不同,既不是農民視野,也不是知識分子的視野,而仿佛是個局外人,這種視域源自沈從文,文學性的表述化作他那種近乎偏執的取鏡。
《刺客聶隱娘》海報
侯孝賢的電影,和巴贊的長鏡頭理論無關,而只是追求最小的移動和最大的觀景視域,能自如變焦和轉換景別,蒙太奇不根據便捷和有效,而是根據情境和人物關系。這便是“一個人,沒有同類”。當他將武俠片納入自己的創作中,人們最期待的自然是那種one camera on scene,如何用長鏡頭拍攝武俠——如何以靜制動,如何改寫奇幻,如何利用那種一貫通透的空間(門、窗子、過道、長廊形成的空間鏈接和整體感)完成人物調度。這些情境,在看片之前也只能自行腦補。
武俠是臺灣電影的傳統,楊德昌未完成的《追風》也是一個武俠題材,蔡明亮編劇、王童導演的《策馬入林》有著日本武士片的氣質。蔡明亮在《不散》中將胡金銓的《龍門客棧》以及兩位男演員石雋、苗天當作了裝置場景,他甚至嘗試和郭南宏一起拍攝武俠片,至今未果。但目前來看,侯孝賢已經領先一步,而這部《聶隱娘》將會成為文青們數月內必然的談資,作為華語影壇最后一部膠片電影,它卻是也配得上這個時代最后的光暈。
▌王家衛:緣分游戲▌
王家衛
王家衛的兩部武俠電影,都可算是他職業生涯的巔峰,這種本來看似不是他擅長的題材,意外結出了碩果。《東邪西毒》的武術場景寥寥可數,它更像多聲部的一種交互的傾訴,客棧作為一個樞紐,串聯起各個人物的人生與過往;《一代宗師》則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本身是緣分的游戲。
但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是個人的詩意構建的混響,本身虛化,似真似幻。后者卻因為徐皓峰的介入而擁有之前不曾有過的時代感,論及拳理、拳法、歷史、人生,都因為后者而有了堅實的根基,讓其武俠氣質名副其實。
但無論《東邪西毒》還是《一代宗師》,王家衛的終極表達都是時間,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的重逢,一壇酒、一粒扣,睹物思人,才知道白駝山或者宮家六十四手是多么遙遠。王家衛用純藝術的方式對待武俠,也就為它穿上了金縷衣,成為充滿光暈的藝術品。
《一代宗師》海報
《東邪西毒》(1994)
這部作品奇特之處是改編金庸作品,卻移植了不少古龍的對白(很多出自《歡樂英雄》),它用細膩的殘舊制造腐朽的美感,映襯那種自言自語的詩意。武俠場景不多,但梁朝偉扮演的夕陽武士斬殺馬賊一場,已然有種蕩氣回腸。
南北武林的爭端、金樓比武、逆徒弒師、大戰一線天,《一代宗師》就是葉問的見聞錄,串聯起各種民國往事,領略那臥虎藏龍的時代。葉問是那個逝去的武林的見證者,回眸望去,一些朽進老照片,自己則走下去成為一代宗師。
▌周星馳:混混出關 ▌
周星馳
周星馳的武俠,是和神經喜劇(無厘頭)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這種類型狹窄到只有他一人能夠通過。這種武俠既保留了那種低級趣味,又有混沌的不可知性,混雜著各種迷影致敬的段落。《功夫》相繼致敬了張徹、李小龍、庫布里克以及美國超級英雄,袁祥仁扮演的騙子一首一尾,則讓整部電影看起來像兒童連環畫編織出的夢境,作為道具的如來神掌則溝通真幻兩極。
《功夫》海報
而周星馳的武俠觀,落點都在個人的懺悔,阿星的頭被打下地洞,仍然伸手用木棍敲打火云邪神的腦袋。這種詼諧的使用,恰恰有最感動人心的力量,豬籠城寨的背景,除了臥虎藏龍之外,也代表了香港草根市民守望相助的母題。周星馳的另一個奇特之處,在于用廉價制造高端,用世俗企及混沌,踏鶴入云窺到的大佛以及鐵屋中亂掌拍出的莊嚴手印,都指向一種不可言說的神秘。《功夫》走奇幻武俠的路子,在荒誕與殘酷中帶著一份詩意,但這些都來自各種細碎的精確縫合,可謂低成本制作大片的一個經典案例。
《功夫》(2004)
本片是美國導演斯派克·李在南加大授課期間給學生所列的必看片目之一,它不但是中低成本制作的案例,也有著相當出色的鏡頭語言,盲眼殺手殺人的場景、開門時的錯接、邪神的出場方式,都是教科書般的呈現。
大家好,我是懶羊羊,現在互聯網上項目很多
大多并沒有什么難度,都是0基礎可以上手的
只要你肯下功夫,肯干,都是可以賺錢的!
今天呢我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個搬磚項目:
劍俠世界3搬磚項目
整個項目操作十分的簡單
掛機也可以掙錢!
“劍俠”IP逢三必火,最近公測的《劍俠世界3》也是一樣。除了優秀的畫面之外,這款游戲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開放了自由交易,打怪概率獲得稀有道具,能擺攤或面對面交易,得到元寶、翠玉這些RMB等值通貨。
首先,必須明確,在《劍俠世界3》里確實能通過搬磚掙錢。但普通玩家不要想著能靠搬磚大富大貴,每天能掙頓飯錢,累積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目前,已經有很多人在游戲里開始了搬磚生涯,各大服務器都有工作室和商人入駐,這也證明了《劍俠世界3》能搬磚的潛力!好了,接下來就來說一說這款游戲怎么搬!
搬磚前,我們需要做以下準備:每個搬磚號最好都買月卡。30塊錢的投入,最多3天就能回本。月卡在于能給玩家提供常駐的“祝福”狀態,只有在祝福狀態內,我們掛機才有概率打到稀有福袋。福袋是搬磚最重要的中間產物,打到福袋有概率開出兵魄等稀有道具。某些道具可以直接擺攤出售,有些道具則有7天綁定期,因為物價穩定,收益也不會因此下降太多。
做完這些準備后,就需要養成角色,保證角色等級、戰力都在平均線上。要做到這點不難,游戲內福利活動挺多,一條龍也不難組隊,每天打打活動戰力就能維持。做完日常活動。
劍俠世界3搬磚賺錢攻略:
一、家族交易
目前在游戲中的交易玩法的核心,絕對是家族玩法,在游戲中的搬磚黨,就可以自己創建出來屬于自己的一個家族,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沒辦法和戰力高的氪金玩家去比。在游戲中不管是家族拍賣行還是個人拍賣行刷所有的材料都是需要戰力稍微高一點的。
二、基礎交易玩法
劍俠世界3手游此次出世可謂說對于搬磚黨來說提供了很多便利,比如說游戲中為玩家們推出的家族拍賣分元寶功能,還有擺攤交易,能和對面一起交易,尤其是面對面交易和擺攤交易,是沒有任何手續費的,當然游戲中的一些稀有道具才能上拍賣行。
三、拍賣行交易
拍賣行不管在哪個游戲都是許多平民玩家或者是不想氪金的玩家,獲取稀缺資源的主要方式,搬磚黨們可以自行創建一個家族拍賣行,而散人搬磚黨可以在世界競拍模式中上架一些稀缺的資源,但是上架之前一定要注意一下目前市場上該資源的稀缺程度,可以適當的抬高價格,提高收益。
四、月卡掛機交易
第四點,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搬磚方式,月卡掛機模式,這絕對就是搬磚黨的福利所在。如果是散人搬磚黨的話,可以在家族中混拍賣分元寶。游戲中的介紹寫到擊殺野外的各種精英怪物都可以獲得,普通冰魄,還有稀有冰魄碎片,這些東西都是可以面對面交易的。
除此之外大家要注意游戲中可以用來交易的流通貨幣翠玉,目前在游戲中最主要的搬磚思路就是通過在野外進行精英怪擊殺,獲取的各種裝備,通過擺攤的方式和其他玩家進行交易。
祝福石提高精英福袋等級
在野外進行修煉掛機的時候,掉落的精英福袋能夠獲取不同等級的玄晶,或者是稀有道具,最關鍵的是可以通過祝福時,這個道具來提升開啟裝備的等級,所以對于搬磚黨來說,購買月卡是十分必要的,這樣祝福石的獲取來源就得到了保障。
以上就是關于劍俠世界3搬磚攻略的所有內容了,相信各位搬磚黨都能開發出來屬于自己的一套搬磚體系,更多搬磚思路大家可以持續關注”懶羊羊搬磚項目社”每日更新關于游戲搬磚、網賺項目等內容,祝你在網絡創業的路上一帆風順!每天努力一點點,未來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