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很多小伙伴已經陸陸續續地踏上了回家過年的行程。在北京,書評君看到地鐵里的乘客紛紛拖著大箱小箱,幾大火車站變成了最熱門的地方。
每年春運,火車都是大家最主要的出行工具。一百多年來,火車與中國人的歷史和生活交錯出了豐富的故事。從當初陌生的“鋼鐵怪物”,到如今風馳電掣的高鐵,火車本身有了巨大的發展,搭乘火車的人們,也有了完全不同的體驗和心態。說起火車,每個人、每代人,都會有不同的記憶可以講述。
今天這一條推送,是關于火車的一些書。我們“邀請”這些書,來講一講火車的故事,和前世今生。
整理撰文 | 李妍
在《火車上的民國》一書里,讀到一個段子讓人忍俊不禁——
1925年,在杭州工作的朱自清到上海拜望葉圣陶等友人。幾天之后,朱自清乘火車返回杭州。老友相別,自然有幾分不舍。在火車站,大家正在依依惜別,不知道誰說了一句很掃興的話——“早點去占個座位吧”。朱自清聽罷,“轉身徑去,頭也不回”,向車廂走去。
讓溫柔敦厚的名作家“頭也不回”的原因,是當時的火車不實行對號入座,因此想要坐上一個座位,必須去搶占才行,往往還得爭先恐后、你推我撞。所以被提醒占座的朱自清,想必心理壓力不小。《火車上的民國》這本書里,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民國時期要怎樣買票、乘車,火車票貴不貴,火車的晚點率如何,誰在火車上能受到優待,餐車里的伙食種類如何……雖然都“雞零狗碎”,卻共同勾勒出火車內外的大千世界。
回民國,坐一趟火車
1
《火車上的民國》,李子明著,中國鐵道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通常意義的“鐵路史”研究關注的都是鐵路的修建、與政治經濟的關系等宏觀問題,卻往往忽略人們乘坐火車時的具體經歷和與之相關的悲歡離合的故事。《火車上的民國》獨辟蹊徑,專注于常被忽視的“鐵路生活史”。全書實際上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回到民國坐火車”,講述民國時期鐵路的客運規則,還原當時人們乘坐火車的場景,素材來自于文人的寫作和相關史料;二是“坐著火車看民國”,將火車作為觀察民國史的一個窗口。作者李子明是歷史專業出身,后來供職于中國鐵道博物館,專注于從史料和文字中打撈和研究中國鐵路史。這本書讀起來相當有趣,仿佛穿越到民國親身擠了一次火車,窺探到當時的人間百態。
豐子愷《車廂社會》中記錄的民國時期車廂一角。
2
《文以載車: 民國火車小傳》,陳建華著,商務印書館2017年5月版
同樣關于“火車”和“民國”,2017年出版的這本《文以載車》視角就相當不同。雖說副標題是“民國火車小傳”,但作者的視野主要是在現代文學文化史而非火車史。火車這一代表現代科技的外來物,從第一次行駛于中國土地之上就激起千層浪,它是追求富強之國的現代性表征,而它的速度與轟鳴,又在無形之中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思維與行為方式。
這本小書從現代文學中選讀與火車有關的文本,借由細讀加以分析和想象。比如當火車尚屬陌生新奇的“黑壓壓龐然大物”,《點石齋畫報》《神州畫報》等報刊中充斥著火車起火、壓死路人等災難、恐懼的圖景,在寫實中不無詛咒之意;而各國列強爭先恐后在中國建造鐵路,又伴隨著喪權辱國、盡失言面的心理,有漫畫就從這一角度進行辛辣的諷刺。
鐵路之擴張,《神州畫報》,1907
在小說家們的筆下,火車車廂成了鏡像舞臺,這一新的公共空間,映現出民國以來的政壇風云、社會百態。火車轟隆的機聲、所向披靡的偉力,曾被五四時期的作家賦予某種歷史方向的象征意義,“向著無限的前途奔放”。而火車的速度讓窗外的風景稍縱即逝,“原野飛過了。小河飛過了。……一切的風景都只在眼膜中占了片刻的存在就消滅了”,這種新異的體驗對人們感知模式所造成的沖擊,也迅速被現代派的作家們所捕捉。
現在火車開滿了機器,正向著無限的前途奔放!車窗外的大陸如飛也似的轉動。車上的人或沉默地坐著,或高聲談笑著,或唱著不成調的樂歌:大都是在那里等候著各人所想象的前途到來!(孫俍工《前途》)
鐵路,首先是修建,是發展
如果想要了解中國的鐵路是怎樣從無到有,火車是怎樣從慢到快的發展歷程,當然還是要借助一些謹嚴正式的歷史著作。比如這本《中國鐵路發展史》講述的是1876-1949年之間,中國鐵路的發展歷程。
《中國鐵路發展史》(1876-1949,金士宣,徐文述編著,中國鐵道出版社1986年版
這一時期之中,有一些具有獨特意義的鐵道線,得到了特別的關注。比如詹天佑與京張鐵路早已走進歷史教材;而在西南邊疆,修建于1904-1910年的滇越鐵路,因為當時就有來自法國的媽爾薄特一家親身經歷并予以記述,留下了難得的記憶素材。漫畫家李坤武將他們的見聞重新以漫畫的形式呈現,再現這條蜿蜒在崇山峻嶺之間的鐵路的艱辛、傳奇和浪漫。
《云端上的鐵路》,李昆武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年6月版
而把視線切回到近半個世紀,中國鐵路發展之快,已經很難被書及時涵蓋。曾任中國南車集團總經理,中國南車股份公司董事長的趙小剛,以個人回憶錄的形式寫成了一本《與速度同行》,可以作為新中國造車修路進程的一個旁證。他是中國鐵路和中國高鐵改革、變遷與發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在書中,他講述自己在中國南車親歷的人與事、功與過,記述了鐵路發展與改革開放歷史背景,以及與西門子等跨國公司的競合關系等等。
《與速度同行:親歷中國鐵路工業40年》, 趙小剛著, 中信出版社 2014年5月版
那些已經成為回憶的火車
《火車上的中國人》,王福春著,后浪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年6月版
似乎每一年總會在朋友圈里看到對這組“火車上的中國人”攝影作品的分享。攝影師王福春大半生投身于鐵路攝影,他的這些黑白影像中,每一張鮮活、真實的臉,都能喚起幾代中國人對火車苦樂交加的記憶。他鏡頭中的這些場景,是最平凡的中國人,在演繹最平凡最真實的故事,但當有了時間的縱深,每一個畫面都讓人感嘆,乃至于震撼。
炎熱。1995,武漢--長沙。攝影/王福春。
匆忙。1994,哈爾濱站。攝影/王福春。
《老火車的時光慢游: 35段經典綠皮火車之旅》,齊棟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年7月版
《火車上的中國人》中,綠皮車廂內外滿是擁擠,疲憊,混亂,它們終于隨著鐵路的發展變得稀見,卻因此又成為不少人追憶、懷念的對象。“逝去”就像一只柔光濾鏡,汗水和焦慮不見了,不緊不慢的節奏和人與人之間更親密的關系卻被凸顯。“綠皮火車”,正在成為一種懷舊美學的符號。《老火車的時光慢游》的作者,就是一個綠皮火車“迷”,他說,臟亂差、不舒適,這些都是事實,但是“綠皮火車最讓我覺得溫暖的,是她超越一切的人情味”。他想念嘈雜的車廂中所充滿的“讓人感懷的生活氣息”。
這本書所記錄的,是作者35段綠皮火車的旅行體驗。他毫不掩飾自己對綠皮火車獨有的情結,相信人應該有“天生就喜歡慢的權利”。所以,這是旅行筆記,也是綠皮火車的一支挽歌。會被它打動的,是在青春中經歷了綠皮火車從“主流”到消亡的一代人。
當火車本身成為風景
甚至,關于火車的認知,對火車的情感,都不再附著于火車的“乘坐”和“運輸”屬性。綿延交錯的鐵路網成為中國大地上的橫縱坐標,而奔馳其上的火車,本身就成了一種風景。有一批年輕人有了新的身份——“火車迷”,他們搭乘火車,卻未必真是為了去某個地方,只是要親身體驗不同的火車與線路;他們追尋火車,也不再是為了“占座”或趕路,而只是為了能站在合適的地點,為火車拍下一張最美的照片。
《中國鐵道風景線: 探尋最美中國鐵路》,羅春曉著,中國鐵道出版社2015年5月版
《中國鐵道風景線》的作者羅春曉就是這樣一位“火車迷”,他深入探訪全國各地數十條鐵道線,尋找和記錄它們融入自然的精彩場景和工程造詣,探尋其歷史和沿途的人文風情。在書中,他選擇了濱綏、滇越、京張、青藏等 7 條最具風景之美和歷史人文價值的鐵道線,從南國春日的油菜花海,到仲夏昆侖的千年雪峰,從秋季興安嶺上的滿山秋色,到寒冬塞北的萬里冰封,他用詳細的文字和300余張圖片,介紹它們沿途的風景、歷史與變遷。
《追火車:華北東北卷》,王嵬著,人民日報出版社2017年1月版
年輕的自由攝影師王嵬也是一位鐵路迷,自小喜愛火車的他,將這一愛好做成了自己的事業。十幾年來,他南來北往拍攝火車,行攝路程已達40多萬公里,足跡踏遍全國鐵路干支線路60余條,拍攝鐵路圖片40萬幅。這本書中有多幅火車寫真美得令人窒息,而這都是他經歷種種挫折、磨難以及冒險,攀山涉水所拍得。他講述了自己的拍攝經驗,以及發生在旅途、火車、火車站中的有趣和感人故事,也讓我們看到,“火車”這一龐然大物,可以讓人與之碰撞出怎樣熱切而美麗的情感。
京張鐵路(攝影/王嵬)
穿林海跨雪原(攝影/王嵬)
最美麗的季節(攝影/王嵬)
好啦,祝大家在回家的火車上,一路順利,有美好的相遇。
整理撰文:李妍
編輯:徐悅東
華東自古以來就是“江南魚米之鄉”,山清水秀的同時,也是歷史文物之都,名人薈萃之地,來到華東,旅游景點多如繁星,或自然山水,或人文魅力,或文化古跡,要想領略華東旅游的魅力,這幾個景點絕對不容錯過。
一、常州嬉戲谷動漫樂園——體驗現代人文藝術
常州嬉戲谷樂園位于武進太湖灣度假區內,太湖的煙波浩淼給嬉戲谷增添了獨一無二的山水魅力,自然與人文的完美融合,讓嬉戲谷與國內大多建立在鋼筋水泥城市中的游樂園區分開來,風景如畫,引人入勝。
嬉戲谷是以動漫+游戲為主題的游樂園,當下熱門的動漫和游戲元素成為了嬉戲谷最出色的點綴。嬉戲谷一期規劃有“英雄門“,”淘寶大街“,“神秘島”,“摩爾莊園“,”傳奇天下“,”星際傳說“,”迷獸大陸“,”嬉戲族歡樂港“和”圣殿山“九大動漫游戲主題文化體驗區,每一個體驗區都對應一款國際游戲和動漫,并對應不同的主題,如“摩爾莊園”的童趣,“傳奇天下”的挑戰等。
嬉戲谷內還修建有各種高科技游玩設施,寓教于樂,讓孩子們在游玩感受科學帶來的美妙,培養對科學的興趣。園區內規劃有“小摩爾大冒險”闖關游戲、“夢幻擎天”虛擬世界、“天際駭客”4D虛擬過山車瘋狂體驗和“獵魂”虛擬射擊游戲等等,在部分實景化設施的配合下,游客將進入完美構造的虛擬世界,感受更廣闊的場景,更刺激的歷險,更奇妙的旅程。
園區內多樣的娛樂設施必不可少,園區早早引進一大批世界頂級的娛樂設施,如亞洲頂級飛行過山車“撕裂星空”、獲獎無數設計新穎的高空過山車“云之秘境”、組隊激流勇進的“獸血征程”、雙塔驚險跳樓機的“雷神之怒”,面臨開放的360度大擺錘,驚險刺激旅程就此開始,嬉戲谷將帶你領略亞洲頂級的熱血旅程。
作為人造旅游文化,嬉戲谷出人意料的和自然山水結合,園區合理的規劃和大手筆的引進,使嬉戲谷成為了華東地區體驗現代人文藝術的絕佳去處。
二、無錫黿頭渚——自然風光無限美好
黿頭渚是太湖中一個形如黿頭的小島,風光是山清水秀,美景如畫,是太湖精華所在,因此也被稱為“太湖第一名勝”。
黿頭渚內地廣景多,沿湖峭壁上有著名的“包孕吳越”題刻。“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黿頭渚景色勝天堂”一代大師的瑰麗詩句,更使黿渚風韻名揚境內海外。
游玩黿頭渚,可先登鹿鼎山舒天閣,遠眺太湖,賞碧波萬頃;再上黿頭渚,在花徑散步,在淺灘戲水,也可乘船飄蕩于湖面,領略黿頭渚的太湖美景,黿頭渚的主要景點有黿頭渚牌樓、長春花漪、七桅帆船、徐霞客銅像、藕花深處、無錫旅情、黿渚燈塔等。
三、蘇州園林——文化古跡感受東方文明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源遠流長,至今保留了十余處碩果僅存的精華,代表了中國江南地區的園林風格,古、秀、精、雅是蘇州園林享譽天下的精妙所在。
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四大名園"與同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網師園、環秀山莊、藝圃、耦園、退思園一道,構成蘇州園林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