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手機話費充q幣以及話費還可以充q幣嗎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這個五一節本來是很多《王者榮耀》玩家準備刷一波戰績沖一波天梯順便拿皮膚獎勵的。然而在假期登上熱搜的卻是騰訊取消Q幣充值優惠的新聞。

這次優惠取消并不是只針對《王者榮耀》,而是騰訊對Q幣業務的一次整體性調整,由原來的9.7折調回原價。由于騰訊并沒有事前告知玩家這一調整,結果引發不小的輿論波瀾。

相比于此前微信零錢提現收取手續費,這波Q幣充值引發的輿論風波可謂輕得多。甚至有人在評論區發問“Q幣是什么”。由此可見,如今的Q幣無論是對用戶的影響力還是對騰訊的戰略價值都已經遠不如前。然而在20年前,當騰訊還沒有找到游戲這頭現金牛之前,彼時的Q幣為騰訊賺取第一桶金作出了不少貢獻,也算是騰訊起家的老功臣之一。

Q幣誕生

說到Q幣的誕生,時間還要拉回到2002年。彼時市場剛剛遭遇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破滅,許多新興公司紛紛倒下,活下來的企業都把賺錢求生放在最優先的位置,這其中自然也包括騰訊。

當時,騰訊QQ注冊用戶量不斷提升,運維成本節節攀升,卻苦于沒有合適的變現手段。“移動QQ”讓騰訊賺到了第一桶金,但業務與中國移動等電信運營商高度綁定,不但要被分走大量收益,還容易被卡脖子。

當時的盛大與九城等公司已經通過網游業務擺脫了互聯網寒冬帶來的不景氣。其中盛大更是通過遍布全國的點卡銷售網絡下沉到四五線城市的網吧,擺脫了對電信運營商的依賴,為自己的游戲推廣打開了全新局面。

那時騰訊雖然凡事總慢半拍,但卻善于學習。騰訊看到實體點卡非常有利于線下推廣并向低線城市滲透,便決定推出自己的虛擬代幣試試效果。

據吳曉波的《騰訊傳》記載,關于這種代幣的名稱一開始莫衷一是,最終是由時任騰訊CIO的許晨曄想到了Q幣這個名字并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Q幣就這樣在2002年誕生了。

然而與九城等游戲企業不同的是,騰訊一開始空有Q幣卻沒有消費Q幣的業務。

騰訊QQ當時推出了許多增值服務,但效果大多并不理想。其中租售“QQ靚號”的收費業務更是讓騰訊遭遇了一場輿論危機,被主流媒體點名批評。這一切直到2003年QQ秀業務的上線才得以改變。

QQ秀的創意來自韓國。當時騰訊的產品經理發現韓國有一家Sayclub的網站推出了可自定義用戶虛擬形象的功能,便將該功能搬進QQ客戶端之中。QQ秀中第一批角色形象與服飾裝扮也都是找韓國公司外包完成的。

QQ秀的推出大受歡迎,用戶付費率迅速提升。此后騰訊基于QQ秀推出增值會員“紅鉆貴族”同樣大賣。據《騰訊傳》記載,在QQ秀上線半年后,就有500萬人購買了這項服務,成為騰訊最重要的收益來源之一。而在紅鉆貴族推出之后,QQ的月收入很快從百萬元級別上升到千萬元級別,真正意義上解決了騰訊的財務危機。

另一方面,QQ秀的成功終于讓Q幣點卡有了用武之地。騰訊很快在全國鋪開自己的點卡銷售網絡,將Q幣下沉到網吧與報刊亭,逐漸擺脫了對電信運營商的依賴。騰訊的賺錢思路也逐漸由傳統的賣QQ號轉向QQ秀等增值服務。

QQ秀的成功也讓騰訊摸索出了一套新的商業模式,那就是只要吸引一部分用戶高付費就足以支撐企業為另一部分用戶免費提供服務,即所謂的“羊毛出在豬身上”。在這一思維的帶動下,騰訊很快開始了自己的業務擴張之路。

游戲不行Q幣也無能為力

當QQ秀取得成功,Q幣的點卡銷售體系建立起來后,騰訊下一步的選擇很自然就是游戲。他們在上海成立分公司,從韓國Imazic手中拿到網游《凱旋》的代理權。《凱旋》采用虛幻2引擎開發,全3D圖像的畫質放在當時屬于相當出色的水平。但過高的硬件要求與服務器負載讓游戲在上線之后狀況不斷,導致玩家大量流失。

面對玩家流失,騰訊不是沒有努力過。2004年游戲上線一周年之際,騰訊就試圖推出游戲的免費版本來吸引玩家。其收費思路就延續了QQ秀的邏輯:游戲本體免費,玩家可在游戲內購買服裝或道具來裝扮自身。

當時市面上已經出現了一些嘗試免費運營的網游,比如由游戲橘子代理的韓國網游《巨商OL》等。騰訊的免費化嘗試也是在此基礎上探索,比《征途》都早了兩年,但結果并不成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游戲本身并沒有為道具付費設計足夠的付費點導致玩家付費欲望低下,更重要的是道具付費非常考驗公司的運營能力,尤其在測試期間,游戲需要根據用戶數量與活躍度不斷調整數值體系才能找到付費與免費玩家的平衡點。

而運營恰恰是那時騰訊的軟肋。當時的騰訊內部既沒有熱衷于玩游戲的重度玩家也沒有精于運營或數值的核心制作人,失敗也就不足為奇。當時的盛大就對媒體表示:“我們對騰訊進入網游領域表示敬畏,不過,騰訊也要對網游本身產生敬畏。”

對此,騰訊給出的回應就是于2004年底上線《QQ堂》,直接對標盛大代理的《泡泡堂》。《QQ堂》為道具付費量身定制,主打休閑競技,上線后用戶數據迅速追上盛大,為騰訊敲開了游戲業務的大門。此后騰訊陸續上線《QQ飛車》《QQ炫舞》等游戲,鍛煉出運營團隊之后再轉向中重度游戲代理,最終在2009年完成了對盛大的業績反超。

不過誰也沒有想到的是,當年為騰訊立下首戰功勞的《QQ堂》于今年4月宣布關服,沒能像它的兄弟們《QQ飛車》《QQ炫舞》那樣得以手游化轉生。反觀《泡泡堂》倒是如今依然活躍且還有電競賽事,可謂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丟掉包袱,然后呢?

Q幣作為騰訊的點卡系統,在端游時代幫助騰訊闖過了重重關卡,成就了其游戲業務。但到了移動端時代,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線下點卡銷售漸漸式微,Q幣的作用越來越小,弊端則逐漸顯現出來。

在端游時代,各級分銷商有利可圖才會積極銷售點卡。所以無論是騰訊還是其他游戲廠商都會以很低的折扣將點卡批發給分銷商,讓各級分銷商、網吧與報刊亭老板通過中間的差價分得收益。所以在當年用戶充值1元Q幣騰訊能拿到的實際收入是低于1元的,中間的差價就相當于騰訊支付的營銷推廣費用。

Q幣線上充值渠道一直保有一個優惠折扣,就是為了維持與線下分銷渠道的平衡。官方需要留出一個折扣吸引用戶直接充值,但折扣又不能太大侵蝕了分銷商的利益。騰訊此前一直打擊淘寶等在線商城銷售低折扣點卡,原因也在于此。這個折扣是騰訊用于營銷推廣的費用,并非是騰訊想讓利給玩家的。

這幾年,Q幣官方充值的折扣力量一直在減小,從最初的9.1折、9.5折回升到9.7折,這正說明實體點卡銷售體系正在退出歷史舞臺。沒有了對線下渠道的讓利,騰訊自然開始把折扣收回,直到五一期間徹底取消折扣,改回原本1比1兌換。

當然,騰訊取消折扣還有一層考慮,那就是進一步打擊Q幣買賣的黑產。由于Q幣可用于購買騰訊體系內多項服務,通用性很強。而無記名的點卡又有很強的隱秘性,不易被追蹤。Q幣的這些特性使其很容易被黑產盯上。不法分子通過盜號等手段騙取用戶賬號內的Q幣,轉手在第三方平臺倒賣牟利。網上以低價購買Q幣為幌子的詐騙案例也不時出現在各地的警情通報之中。

圖源@蚌埠市反電詐中心

對此騰訊官方一直在不遺余力地進行打擊。整頓分銷體系,回收低價點卡也成為騰訊需要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之一。針對用戶的資金安全,騰訊也早已推出“QQ錢包”作為QQ的個人現金賬戶,以便與Q幣作出切割。

騰訊還有一招終極殺招那就是直接停用Q幣,可以一刀斬斷所有黑產。只是這樣做的代價有點大。Q幣雖然已經沒有了作為實體點卡的作用,但作為騰訊游戲體系的一種虛擬代幣依然有著不少功用。

如今點開QQ游戲中心就可以看到,許多騰訊系游戲上線簽到等福利都會贈送Q幣。玩家還可以使用這些在游戲內獲取的Q幣充值其他游戲。Q幣作為一種優惠充值的代幣有著很好的營銷效果。而對騰訊來說,發放Q幣無疑是最為低成本的營銷手段。現金充值Q幣的優惠也許從此消失了,但Q幣充值游戲的優惠想必會一直持續下去。

此外,自姚曉光于2021年接手QQ以來,QQ秀升級成為了超級QQ秀。曾經為QQ帶來巨大收益的QQ秀很可能在未來獲得新生。屆時Q幣也很有可能重新成為用戶爭相充值的虛擬代幣,用以裝扮自己的虛擬形象。

當然,以上這些遠景距離用戶還很遙遠。這次Q幣取消充值優惠對用戶而言還是直接的經濟損失,引起輿論不滿也就不足為奇。

Q幣自創立發展至今正好20周年,結果卻是以這樣的方式“紀念”了自己的周年,著實令人感慨。或許對騰訊而言如今的Q幣已經不是它的戰略級業務,取消優惠甚至沒有預留緩沖時間。但對那些習慣于用Q幣充值的玩家來說,小小的折扣優惠里有他們的青春和回憶。對他們來說,無論Q幣未來走向何方,那些去網吧充值Q幣買QQ秀的日子是永遠回不來了。

和許多“羊毛黨”一樣,網友小A今晨利用拼多多bug,薅走拼多多“羊毛”,利用領取的100元無門檻優惠券購買了商品。但看到拼多多報警的消息后,心里正在忐忑不安之際,卻已被拼多多單方面關閉訂單(實物訂單),退回了已支付金額。拼多多還公告稱,平臺消費者原本正常領取的優惠券不受影響。

而你使用優惠券充值了話費和購買了Q幣的訂單,拼多多將怎么處理?是否會聯手騰訊凍結你的Q幣余額?畢竟騰訊控股是拼多多第二大股東。

事件還原:“羊毛黨”利用拼多多bug瘋狂充話費和買Q幣

1月20日凌晨,拼多多被曝出現巨大漏洞,用戶可領100元無門檻券,有大批用戶凌晨上線“薅羊毛”,利用無門檻券充值話費、買Q幣,充100元話費只需要0.44元。

網絡截圖顯示,有人充的話費已夠用10幾年,還有人曬圖表示已買了90多萬元Q幣。

網絡瘋傳:昨夜今晨,拼多多被“羊毛黨”利用bug薅走200億。

市值260多億美元的拼多多被薅走200億人民幣是什么概念?拼多多2018年1-3季度累計營業收入才75億元人民幣,2017年全年才17億元人民幣。200億比10個2017年的營業收入還要多。有網友因此擔心,沒有被“假貨漩渦”洗白的拼多多,會不會因這次bug而一夜倒閉。

但從今天拼拼多公告來看,其表示被盜取了數千萬元平臺優惠券。

拼多多同時公告稱,平臺消費者原本正常領取的優惠券不受影響:

1月20日晨,有黑灰產團伙通過一個過期的優惠券漏洞盜取數千萬元平臺優惠券,進行不正當牟利。針對此行為,平臺已第一時間修復漏洞,同時我們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并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對涉事黑灰產團伙予以打擊。目前平臺正對涉事訂單進行溯源追蹤,并將根據警方調查結果對相關訂單做出最終處理。

平臺消費者原本正常領取的優惠券不受影響,感謝您的理解。

是200億還是數千萬,大眾暫時無法得知。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有個店鋪顯示,已經成交了43萬單,價值4300萬。

是真的出現漏洞被“薅羊毛”,還是進行公關營銷,周一看股價就能見分曉。

羊毛黨的反擊:請拼多多履行合同義務

但是,許多參與薅羊毛”的網友并不認可拼多多“打擊網絡黑灰產團伙”的觀點,紛紛在拼多多官微留言質疑拼多多搞虛假營銷。

更有網友對拼多多單方面關閉訂單拒絕發貨的行為,表示要進行索賠——

本人于2019年1月20日上午,通過朋友推薦,網絡領取拼多多優惠券100元,使用限制是滿100即可使用,購買了各類商品,后拼多多客服聯系本人,告知本人此訂單的優惠券無效,不能使用,不能發貨。本人提出如下意見及索賠:

1、此優惠券是本人在網上正常領取的,并不是通過網絡漏洞修改數據非法獲取的;

2、拼多多自身技術問題,應該及時補救并且追究當事技術部門和非法黑客的責任,而不是把損失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3、優惠券本身能使用,消費者合法的使用了,該網絡購買合同已生效。

4、拼多多在未經過本人同意的情況下,擅自更改優惠券使用規則并拒絕發貨,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相關規定。

本人要求拼多多平臺應按合同履行自己的義務,如不能履行,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進行賠償。

“羊毛黨”對與錯 律師及警方也各持己見

中國銀行(601988,股吧)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律師:普通用戶應返還不當得利 拼多多可向職業羊毛黨索賠

1.對拼多多本身而言,其APP后端出現bug,以致產生巨額虧損,拼多多有權向利用系統漏洞詐騙優惠券的職業羊毛黨索賠;

2.普通用戶在看到優惠消息之后,進行了相應的虛擬交易等,普通用戶不具有識別該類職業詐騙的能力,其對平臺虧損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若普通用戶知道薅羊毛時是利用過期的優惠券來進行現期產品的購買,則有義務返還不當得利;

3.若有職業羊毛黨利用拼多多平臺系統漏洞進行虛假的優惠信息宣傳,致使平臺受損,一方面涉嫌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另一方面利用過期的優惠券來購買現期產品涉嫌盜竊罪等。

● 四川民科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孟松:有效合同應受法律保護

一、針對此次事件,首先要看“羊毛黨”與拼多多平臺之間合同是否成立。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電子商務法》第四十九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符合要約條件的,用戶選擇商品或者服務并提交訂單成功,合同成立。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等方式約定消費者支付價款后合同不成立,格式條款等含有該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在本次事件中,用戶根據拼多多的優惠活動,選擇下單并成功提交訂單,雙方之間的合同關系已經成立。

二、其次,合同是否有效。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合同無效的幾種情形:(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也就是說,若不存在這些情形,那么合同便是有效的,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

三、關于格式條款是否有效。

《拼多多服務協議》的用戶守則“禁止行為第五條”:使用拼多多平臺外掛或利用拼多多平臺當中的bug來獲得不正當的利益。

該條款屬于格式條款,根據《合同法》的規定: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免除自身的責任,加重對方的責任、排除對方的主要權利的,則該條款無效;除此之外,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還必須充分履行提示和說明義務。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并借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

因此,拼多多所提供的格式條款是否有效,需要結合其是否盡到了提示說明的義務、是否免除自身責任、加重了對方責任等情況具體判斷。

四、是否涉及犯罪。

本次事件,應區別對待消費和盈利。一些用戶通過拼多多bug為自己賬戶充值,對此涉及犯罪的可能性很小;但若想通過次bug來盈利,那么便有可能涉及到犯罪了。

● 警方:拼多多被薅羊毛或是涉嫌欺詐罪的刑事問題

針對此次事件,澎湃新聞報道稱,上海公安部門表示,如果真的是有黑產羊毛黨惡意搞拼多多,那么本次事件是可以被當成欺詐罪處理的刑事問題。

東航、騰訊視頻遇同類bug事件 最后認可有效

2018年11月17日凌晨,東航系統被爆出現bug,很多航線的機票折扣極大,部分機票價格僅為50元,多條國內航線頭等艙商務艙往返機票,最低只需90元!

一時間,東航bug成了微博熱搜。面對這一突發性事件,東方航空是如何應對的呢?人民日報微博發表了題為“東航這波被網友稱為教科書式的公關究竟怎么回事”的微博:

與拼多多的反應不同,東航在事后發布通報稱,在系統維護時售出的所有機票(支付成功并已出票)全部有效,旅客可正常使用:

無獨有偶,2017年12月31日,騰訊視頻會員充值出現異常,原本18元的9折充值活動,僅扣費0.2元。財大氣粗的騰訊不僅對已充值的用戶全部兌現,而且退回了用戶被扣的0.2元。

經統計,在12月31日服務器系統異常期間,因0.2元漏洞所產生的訂單共計287萬筆,涉及39萬名用戶。騰訊視頻將按照上述用戶的實際充值時長來完成每一筆訂單。如果按每筆訂單平均充值一年會員來算,損失超過5個億。

品牌形象與錢之間 騰訊與拼多多將作何選擇?

有網民認為東航、騰訊視頻所謂的bug其實是搞的公關營銷活動。根據騰訊公布的數據來,如果說是營銷活動,從其投入的成本(按損失5億元會員充值費計算)及獲得的品牌效應來看,倒還說得過去。

但拼多多這次是營銷嗎?拼多多具體被薅走了多少羊毛,公眾暫時不得而知,但周一股價可見分曉:如果股價大跌,市值267億美元,哪怕跌10%,市值將蒸發26億多美元,這樣的營銷就太昂貴了。

網上流傳的拼多多公關部門與用戶的對話顯示,拼多多將聯手騰訊收回利用優惠券購買了Q幣的QQ號。但拼多多在官微進行了辟謠:

圖片來源:拼多多官方微信

如果拼多多賴賬,聯手騰訊追回已售出的Q幣金額,可能品牌損失更大,因為除了職業羊毛黨,還有許多普通用戶也參與了活動。騰訊為了品牌形象,連自己的視頻損失5億充值費用都認了,這一次,騰訊將作何選擇?畢竟騰訊是拼多多第二大股東,騰訊控股持有拼多多7.86億股,占比17.8%。在品牌與錢之間,騰訊又將作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