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許久未更新了,一個是沒有明確的創作方向,一個是沒有足夠的毅力。說了很久的要再賺一份外快因為種種原因擱淺。今天終于落實了,去做了兼職外賣配送員。雖然可能把時間花在自己的主業上,增進自己的技術所帶來的收益會比兼職送外賣來的更劃算,更實在,但是根據這么多年的經驗來看,沒有送外賣的時候這些時間也并沒有很好的利用起來,預期這樣荒廢,還是先找些事做,不管這件事的性價比如何,總之先把時間利用起來,付諸行動,并且準備將此次兼職做一個記錄輸出,希望會有些收獲。(文章可能就是個流水賬,沒有任何文筆可言,不喜勿噴,小心臟脆弱,受不了打擊)
先來說說是怎么做了這個兼職配送開始吧。這兩天在招聘軟件上聯系咨詢了一些兼職崗位,有生鮮配送兼職,時間點對不上沒應聘成功;有租車跑滴滴兼職,租車成本有點高,三個月起租,感覺自己能花的時間還賺不回來租金,也放棄了;最后這個外賣兼職配送,對方給出的信息如下,心動了:
兼職按單算7到25一單,多勞多得,工資日結,12點準時到賬,車子設備那些公司可以配,時間自由沒限制,會騎車,會看導航,年齡在18周歲到50周歲,男女不限
7塊錢一單,感覺還不錯,就聯系對方,并且當天就去面試了。就是簡單介紹了一下配送的,然后就是簽約,三個月起,每個月完成三百單的話公司補貼租車費用,沒有的話自己承擔。
一、餓了么眾包注冊+審核 ①·掃碼報名眾包(個人信息+常規眾包)→跳轉到瀏覽器下載→下載好后登錄 ②·上傳身份證+人臉識別→等待審核 審核通過之后充值99保證金,(新手15天之內辦好健康證,可以先跑單) ③·審核通過后立即學習(每頁10秒后跳轉)?→學習完后考試 二餓了么眾包操作部分細節 1·餓了么眾包分為接單+派單 2·點擊單子查看詳細信息顯示3個位置: 你的位置+商家位置+送達位置。 3·送單分為4個步驟:(都是按鈕) 搶單→_→到店→_→取貨→_→送達 4·遲到分為3種情況: ①商家出餐慢點擊“到店”,15分鐘后商家未出餐,點擊右下“遇到問題”,選擇“商家出餐慢”報備,這一單遲到視為商家責任,騎手無責備注:離商家50米內可以點擊到店,如無報備“商家出餐慢”,視為騎手遲到 ②客戶定位不準訂單顯示送達位置與客戶位置不在同一處,且距離較遠時,視為客戶定位不準,點擊右下角“遇到問題”,選擇“客戶定位不準”報備,這一單遲到騎手無責備注:報備的前提下。如無報備“客戶定位不準”,視為騎手遲到 ③騎手本身遲到接單量過多來不及送或者有事耽擱送餐時間,視為騎手遲到。最大扣除遲到單配送費的一半(如:本單配送費8元,最大扣除4元) 5·轉單接到后3分鐘之內可以把單轉出去,超過3分鐘,必須配送 6·查看熱力地圖(訂單偏少時)打開側邊欄→_→下方上拉菜單按鈕→_→熱力地圖選項。查看15分鐘單量分布 7·設置常駐配送區域: 接單主頁面中間最上方點擊“接單設置”更換。同時可查看熱力地圖,設置最優位置 三、餓了么眾包跑到建議(一塊電池) ???前三天建議每次只接一單,熟悉環境及手機操作,餐包收到嘗試接兩單,后續繼續累加??? ①10:50出門,到達熱力地圖單量集中區域配送午高峰(11:00---14:00)→_→充電(14:00---16:50)→_→配送晚高峰(17:00---20:00)→_→跑到沒電(留夠回家的電量)→_→前期每天如此 ② ③跑單期間佩戴安全頭盔 ④騎車安全第一,過馬路走人行道,配送時走非機動車道,禮讓行人,遵守交通規則 ★★★★禁止提前點擊到店★★★★ ★★★★禁止提前點擊送達★★
一切都辦理好后,晚上吃過飯就開始上線接單。負責人交代說一開始不熟悉,可以一次就接一單,但是真正跑起來的時候,感覺自己可以,然后系統派的又是順路單,就一連接了三單,到取餐的時候真的有些慌了,還好最后還是都及時送達了,還有很多想寫的,后面再補充吧,先曬一下今天的戰記,跟之前說的7塊錢起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后面擔心電瓶車沒電,跑了這幾單就沒跑了。
更多內容后續再更新。。。
感謝朱郁叢先生慷慨的分享。朱郁叢是虛擬試戴技術創業公司英吉梅CEO,連續創業者,前藍領招聘項目求職幫創始人,在做藍領招聘時對行業做過深度探索。
藍領招聘市場的價值在哪里?
(1)藍領招聘市場規模巨大,是一個不次于傳統白領招聘的市場(注:2013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69億人,其中外出的農民工1.66億人。)。
(2)目前的藍領招聘工具僅僅只是解決招聘信息不對稱,但這需求不是很剛性,因為藍領工人大部分時間都不愁找不到工作,必須從這個產業鏈條中挖掘價值。
(3)招聘只是最淺顯的價值,這部分人群是移動互聯網的金礦,在SP時代,他們貢獻了四分之三的收入。現在依然是移動互聯網的付費用戶的中堅力量,這部分人的娛樂,生活,社交全部都通過手機來完成。某種意義上可以說誰握住這部分人群,誰就握住了中國互聯網的半壁江山。
藍領招聘市場會有哪些劃分?有什么特點?
根據這行業的從業機構的勢力范圍,可以簡單的把藍領人群分為城市藍領和工廠藍領。城市藍領主要有普通服務類、專業服務類(呼叫中心雇員等)、兼職類(以高校的學生為主);工廠藍領就是就職于勞動密集型工廠勞工。
現在大部分年輕藍領人群無太大社會壓力,責任心較弱,跳槽較頻繁,離職的原因很個性化,工資高低并不是唯一指標(一般好與壞的工作差距三五百左右);實際消費能力要高于剛開始工作2、3年的白領人群;感情生活比較苦悶,有強烈的社交需求;對手機的依賴度很強。
(注:有興趣可移步閱讀張彤禾《打工女孩》)
以通常互聯網式的招聘方式做藍領招聘會有什么問題?
陽(bu)春(jie)白(di)雪(qi)。
對于工廠藍領招聘:
日常難滿足批量的招聘需求:大型工廠對制造業技工人才的需求一般都是以百為單位,一筆訂單用人動輒就是上千人的規模。對于大型工廠來說,批量穩定的人才供給是剛需。而互聯網招聘零散的應聘和人員渠道,工廠有限的人力資源部門無法支撐這么龐大的業務量,同時入職人員的不確定性不能滿足工廠因簽下大單帶來的激增需求。
不能處理突發的即時性用工需求:工廠經常會因為臨時性訂單的增加,而臨時需要批量的工人,因為協議的關系,人員到崗的及時性尤為重要,這時候勞務派遣公司的價值會比較明顯,一家工廠每年的用人需求即可讓數家家勞務派遣公司活得很滋潤,因此勞務機構會在與工廠HR的聯系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資源維護關系。大型工廠的HR部門也愿意將招聘事宜分發給下面的一級勞務代理。遇到這類問題時,勞務派遣企業會不余遺力,甚至貼錢幫企業解決這個問題,以上海浦東某知名工廠為例,新接大型訂單急需數千工人,他們4家一級勞務派遣公司拿出1000萬,向全國同行招人,送一個人干滿15天以上就按1800元/人進行結算。這是企業不可能做到事。
處理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靈活用工:當企業有訂單的時候,需要大量的人才,項目結束或淡季則不需要這么多人手。按勞動法開出這么人會支付一大筆賠償,并且在公司的財務報表里,大筆的人力成本會影響后面的財務預算。因此他們非常青睞“勞務派遣”這樣的模式,活一樣干,但人算勞務公司的人,減少用工需求的時候是與勞務公司進行協商,減少法務和財務方面的壓力。而派遣公司在“處理”富余人手上會更有效率
藍領求職不是剛需:找工作對于藍領工人來說不是剛需。在東莞、蘇州的工業園區,經常出現的情況是出了舊工廠門幾十米就可以找到下一份工作,這部分人群的職業生涯規劃概念不強,身處的環境也沒有鼓勵的機制。
對于城市藍領招聘:
支付方式不友好:一般來說餐廳的"按效果付費”的方式是:服務員工作滿13個月,給中介機構200-300不等的費用。這意味著互聯網招聘工具要負責后期的人員維護,同樣會讓模式變重。
有效服務成本高:人才獲取到入職轉化率低。一般這個行業的轉化率是5%左右。獲得人才到溝通安排面試,到入職的轉化率僅5%。這意味著一個用戶的服務成本會很大可能性超出他所產生的收益。
P2P的引薦模式很難成規模:這個行業的欺詐和違規現象比較高發,因此一般的引薦的方式都是自己在這家機構才敢向身邊好友親戚推薦。如果以P2P分包模式進行傳播,如何解決商家信譽和出問題后的保障系統是關鍵。以前的“同鄉推薦”是以個人信用背書,“我在這里干挺好的,你也可以來。”但做職場中介和在朋友圈賣東西會有相似的效果,一旦過多的傳播廣告,會慢慢影響自己的個人形象,信譽打折扣,受到朋友疏遠,這在藍領人群中是非常不能忍受的。
還有一個城市藍領、工廠藍領招聘都會遇到的共同難點是,原有行業內做事契約精神不強,游戲規則沒有嚴格的束縛力。無論是用工方還是務工方都普遍存在契約精神不夠的問題。
(注:有興趣可移步閱讀朱郁叢對藍領行業內幕的一些研究。)
就一點機會都沒有嗎?
朱郁叢的判斷是有幾個不同角度的切入點:
從生活、社交、娛樂等角度切入藍領人群,跟他們“玩”成一片,獲得群體的信任再考慮做招聘的事情。但項目定位會很模糊,定位模糊的產品從品牌和戰略上往往也容易出問題,但從這個切入點的本地是要抓這部分用戶,只是采取的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而已,也許是娛樂?社交?老鄉會?招聘?
不要輕易去想顛覆這個行業,盤根錯節的利益關系和深入到業務流程的現有運作模式都是需要打破的壁壘,所以與其說打破現在的格局去顛覆行業還不如先從優化現有的藍領輸送的渠道效率開始,把廠區留存渠道,高職技校渠道,小職介渠道等三大主要渠道整合更有效率的分發。讓子彈先飛一會,對于制造業藍領招聘,需要先適應原有勞務派遣公司的玩法,手上有一定的資源和固定的人才供給后逐步進行改革。
最有可能先做出來的是校園兼職市場,因為整個兼職市場利益鏈條清晰,上游是活動公司、公關公司、演出公司,中間是校園代理,下游就是學生。兼職的工作會以促銷、發傳單為主,目前主要的玩家都是以前做兼職的學生成立的校園職介結構,通過設立校園代理的方式招收學生入會,每人收100左右的會費承諾介紹工作。年營收規模基本也就小幾百萬左右。這塊市場可以孕育一個大的校園兼職的全國性大品牌,通過一些有效的機制設置,未來可以逐步發展成專注市場營銷方面的垂直招聘渠道。
目前做藍領招聘的產品有快試招聘、橄欖公社、找工雷達、中勞網等。大學生兼職服務平臺,有一米兼職和兼職貓、探鹿等。
圖片來自財經網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為原創或編譯,轉載請注明: 文章來自 36氪
36氪官方iOS應用正式上線,支持『一鍵下載36氪報道的移動App』和『離線閱讀』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