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么比書本更能吸引我以及沒什么比書本更吸引我的了 除了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邁道原創(chuàng)】 今日牛叉

作者:這個阿丕姐

1

當你完全沉浸在唐諾的《盡頭》這本散文隨筆時,就如同身處于一眼望不到邊的宇宙氣場,書、我之間的關(guān)照互動,就很像現(xiàn)代詩人卞之琳的兩句詩: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人本意是群居動物,偏又不愿受委屈轉(zhuǎn)而驕傲自憐,所以在湊趣熱鬧和遺世獨立之間,不免徘徊徜徉。

后后疫情時代,人常半閑半忙,又多欲少錢。經(jīng)濟滯澀期,最令人喜悅的體感之一,就是讀到一本好書。

《盡頭》。

《盡頭》法文版封面

我數(shù)了數(shù),書未及讀到一半,留痕已有30處,至讀完,54處。之前從未有過。這情景大抵就像聽戲聽美了,忍不住叫了聲好。總是擊節(jié)贊嘆的意思。

互聯(lián)網(wǎng)最大的福利就是信息與知識的共享。但同時雜莠不齊也一同紛至沓來。這種情形下,能遇到好東西是緣分,能挑到好東西是本事,能和好人好物浸淫于一處,則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作者唐諾為更多人所知,是在許知遠的《十三邀》第三季里。人們由此才對這位“天下第一讀書人”有了直觀印象。

唐諾本名叫謝材俊,1958年生于臺灣宜蘭,作家,編輯家,“專業(yè)讀者”。早年以寫NBA出道,并有“唐諾風”推理小說導讀著名。2005年,《閱讀的故事》獲《亞洲周刊》年度十大中文好書獎,2013年,《盡頭》獲《亞洲周刊》年度十大好書與臺灣金鼎獎。

以上是通用介紹。而我們從《盡頭》中看到的唐諾,以職業(yè)讀書人自居自賞。以有限對無涯,以靜思對張皇,以持久的好奇熱心,求世間的萬千真象。

真是個稀罕的好榜樣。

2

內(nèi)容豐沛的《盡頭》,是一本值得復讀的書。因為里邊那些獨一無二的文采與思想。至于為什么起個叫“盡頭”的書名,且看唐諾自己的解釋:

“盡頭,這次這個書名倒是我自己取的,沒有麻煩任何人,惟實際的內(nèi)容絕沒有此一書名顯示的這么“巨大”,當然更不會像看起來這么悲傷這么抒情。

“不是所謂的全書主題,這只是這兩年半書寫時間里自始至終徘徊腦中不去的有用概念,我以為是有用的,甚至是必要的,不管當下想的寫的是什么,如同一種根本的意識,一種時時處處的自我提醒,因此,我特別記下它來。”

所以《盡頭》的內(nèi)容就是文思隨筆。說不“巨大”,其實巨大,所涉話題散漫:小說的,電影的,文藝理論的,紅塵軼事的……所列人物“瑰”影幢幢:王維、魯迅、阿城、哈姆雷特、喬丹、飯島愛……說不傷情,其實傷情:不忌不諱,入木三分,鞭辟入里,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而話題的半徑,人物的背影,那一端,仿佛沒有盡頭。

這么好看的書,我不知道去年為啥只讀了一半就放下了。應(yīng)該是因為什么硬性的事情給岔開了。今年續(xù)讀,一鼓作氣看完了。

跟著唐諾先生這么一個“職業(yè)讀書人”看書、研讀書,跟著他有內(nèi)在邏輯的東拉西扯,思緒飛揚,這過程,既輕松又過癮,有會心,也會得啟迪。

唐諾先生是做了二十年圖書編輯的,臺灣地區(qū)所引入的有品質(zhì)的世界名著,多經(jīng)其手。所以,見多識廣,是他思想和文字自由出入書籍內(nèi)外的前提。

唐諾、朱天心夫婦

3

讀這本《盡頭》需要三個維度:你自己、他、他的他。所幸這三個維度都非常豐沛有趣,可以讓你暢游其間,樂而忘返——如果你自己確實愿意也能夠有足夠的興趣、情感和閱讀量參與其中的話。

不同于梁文道的六經(jīng)注我,也不同于樊登的打時間差和智商差。只會拆開書告訴你故事梗概那叫什么本事,唐諾先生對所表達的東西是描述精準的。無論是說書,還是說他自己所想。

我想,這除了老實本分的心性、卓越的文字能力,有時還真的需要電石火光般閃現(xiàn)的靈感。腦中就那么時間空間交匯的一瞬,最恰當?shù)脑~以及組合方式被捕捉到了。

這也許是一種天賦異稟,寫書的,讀書的,以及看讀書的怎么看寫書的,幾方人須有同樣的感應(yīng),所有的準確才會成立。讀書讀到這個境地,才算是被老天爺甄選,進入化境了。

4

《盡頭》除了才華四溢縱橫瀟灑的文風,讀者很容易被它“跑野馬”式的風格嚇住。四十八萬字,十七篇文章。

讓我們淺嘗第一、二篇片段文字。而這樣的文字,怎么能讓人“淺嘗輒止”。

溫泉鄉(xiāng)的尸體露辛娜

第一篇

《告別圓舞曲》很顯然是米蘭·昆德拉較容易看的一部小說,一個封閉性的單一場景,五天時間,八個人,一次死亡或說謀殺。事實上,這部小說順時間分五個章節(jié),創(chuàng)世記般以“第一天”“第二天”……命名,到第五天因死亡而終結(jié),這幾乎已是推理小說的標記——當然,昆德拉這個強烈而且復雜難馴的書寫者名字不真的令我們錯覺(或期待)自己正讀著一本推理小說,但我想,如果書出版時發(fā)生了這個那個意外,以至于作者名字被誤植為阿加莎·克里斯蒂那會怎么樣呢?

我不相信昆德拉不是有意的,你看,故事設(shè)定在昆德拉故國某個健康療養(yǎng)勝地的溫泉小鎮(zhèn)里,封閉、遺世獨立,這是典型到令人生氣的謀殺舞臺,這種地方在小說里不死人那才叫奇怪;故事的啟動開關(guān)是一次不恰當?shù)膽言校燄B(yǎng)院的年輕護士露辛娜堅信這是兩個月前的一夜情結(jié)果,男方是聲名如日中天的喇叭手也是樂團領(lǐng)導人克利瑪,露辛娜拒絕墮胎息事,而克利瑪有著病弱但依然絕美如昔的妻子,他深愛她且自誓要照顧她一輩子,所以被害人(尸體)也第一時間準備好了;接下來,相關(guān)人物一一登場如演員上臺或說嫌犯指認,每個人都有他臉譜也似的極其安定身份、性格、年紀和他惟一想做成近乎附魔的那件事,有嗅聞出外遇不祥氣味追過來的妻子卡米拉,有異想天開一直暗中執(zhí)行他生育改造世界計劃的產(chǎn)科醫(yī)生斯克雷塔,有妒火中燒像個四處移動炸藥的在地年輕情人弗朗齊歇克,有只是路經(jīng)此地即將去國不返如昆德拉自己的政治犯良心犯雅庫布,有雅庫布監(jiān)護超過十年、身世坎坷、腦子遠比胸部發(fā)育成熟的小女孩奧爾加,此外,療養(yǎng)院還住著一個錢多得要命、該說優(yōu)雅得很惡心還是優(yōu)雅得很殘酷的美籍老人富豪伯特萊夫(我感覺自己好像又回到擔任推理小說編輯的老日子,正負責寫著某本書的封底誘惑文字),可能的兇手也全數(shù)就位了;事實上,兇器一直就在我們眼前晃著,昆德拉不斷特寫它,這是一顆劇毒藥片,泛著淡藍光輝,擁有者是政治犯雅庫布,配藥人是醫(yī)生斯克雷塔。

文如其人。這樣的文字就是我特別喜歡看唐諾的原因。老老實實地進入文字引領(lǐng)的世界,認認真真地感悟和思考,誠實懇切地記錄下來觀感——包括贊賞、共鳴與困惑和不滿。特別是遇到偉大作品的那一份感動和感激,也一同從筆記中流露出來,因為作者又讓我看到了一個精彩世界。

然后唐諾由昆德拉的唯一推理小說轉(zhuǎn)而說到推理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其見解令我下了一定要去找專門的時間為他的話做回想、盤點和印證的決心。他寫道:

“阿加莎·克里斯蒂多產(chǎn)的秘密之一是讓這本書的嫌犯成為下本書的兇手,輪舞也似的,等這八個人全殺完這一輪,還可以兩兩配對地來,更可以八個人有志一同地來(《東方快車謀殺案》,實際上不止八個),最后還可以讓理應(yīng)置身事外的“我”跳進來殺人(《羅杰疑案》,利用了我們讀者“敘述者≠小說中人”的慣性視覺死角)。

……

“阿加莎自己也是這樣,她自己的世界并不大,《東方快車謀殺案》差不多已一次展示完她的眾生構(gòu)圖,老貴族、新富豪、寡婦、繼承人、管家、外國籍的家庭女教師、醫(yī)生律師等專業(yè)人士、殖民地歸來的老上校、迷人的浪子惡棍以及女傭和司機。”

唐諾的思緒如天馬行空,因為接轉(zhuǎn)下來的是一段寫出來的,卻擁有說出來的流暢與音樂性,同時又比說出來深刻得多的精彩的紙上貫口:

“(我們?nèi)缃窕钤谝粋€較在乎周全、懼怕深刻的世界),原因在于我們是人,六尺之軀七十人壽,一種常依本能行事卻又擁有特殊回想能力懊惱能力的古怪生物,又活在一個處處是慣性事事是制限(水往低處流,輕煙升上天,日夜交替草木榮枯云云)的小星球上。尤其,每一次我們總是得在最窄迫的時間縫隙中和最不合適的心緒之下做出生命中也許最難回頭的抉擇;以及,總是在最沒知沒覺中做成多年之后才知道何其致命的決定。

……

“如果我們有很多次人生,或更正確說,有那種隨時可退回去、可按鍵重來的人生,這所有一切就不會困擾我們,數(shù)學家的愉悅(或無情)計算也將取代小說家的艱辛追索以及我們每個人或歡欣或懊惱、時時悲喜交加的回憶。可惜我們生命處境不長這樣子,而這個“惟一實現(xiàn)的結(jié)果”,拿破侖兵敗滑鐵盧,安娜跳向進站火車,露辛娜成為一具尸體,我們莫名活成眼下這副模樣云云,都不僅僅是透明性的幾率之一而已,哪有這么風涼的事,它同時是惟一的,是全部。”

是呀,人生的趣味就在于不能按鍵重來,屢屢游戲人生的機會是沒有的,所以人們才盡量活出各自人生的意味。可以遺憾,但后悔沒用。遺憾有助于矯正人生的方向與道路。知道錯哪兒了,避免繼續(xù)錯下去。

5

唐諾先生那些入木三分的人世觀感在第二篇《回布拉格開同學會的伊萊娜》中亦不斷閃現(xiàn):“同學會,尤其是三十年五十年之后仿佛生命已水落石出、答案全部揭曉的同學會,感覺總非常刺激,如同推理小說看到了最后一頁。”這么形容同學會的,頭次見。獨特而精彩。后邊那些進一步的陳述,對同學會現(xiàn)象的觀察思考,只能說唐諾先生筆落處,無一不是,無一不實。

年過半百比行將就木時思考生死輪回似乎更理性并更有寬容度。人能把握的其實就是這一輩子和有限的自己。讓思考和書寫成為下意識的渾然一體的生活方式,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就像唐諾先生那樣。

我們所看到的那些不如意、不合理,丑陋與荒謬,細究起來都是歷史進程里的必然。縱使是一眼看透生與死,縱使是超級通達,也不能跳過親身體察和感悟和驗證這個環(huán)節(jié)。沒有人能逃脫親自走一遭的誘惑和魅力。否則將生即死,何必投胎。

好在我們既知過往的如何發(fā)生,也不放棄向著未來期許光明。所以無論發(fā)生什么,都興致盎然地活著,用體驗者的身,和觀察者的眼,感悟者的心。

就像《盡頭》里所展現(xiàn)的那樣。

END

邁道傳媒榮譽出品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冒犯,即刻刪除

值班編輯:財神

隨著電子產(chǎn)品的普及和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使用電子設(shè)備進行閱讀,這也導致了傳統(tǒng)紙質(zhì)閱讀的下降。這種現(xiàn)象引發(fā)了人們的深思,為什么習慣了電子產(chǎn)品后,紙質(zhì)閱讀變得難以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呢?接下來,我們將從幾個方面探討這個問題。

首先,電子產(chǎn)品的便捷性是吸引人們選擇它們進行閱讀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比于紙質(zhì)書籍,電子設(shè)備可以容納大量的電子書籍,便于攜帶和存儲。我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平板電腦或電子書閱讀器獲取我們想要的閱讀材料,無需攜帶沉重的書本,這種方便性使得電子產(chǎn)品成為了人們閱讀的首選工具。

其次,電子產(chǎn)品還提供了多樣化的功能和交互體驗。例如,通過電子書閱讀器,我們可以自由調(diào)整字體大小、背光亮度等參數(shù)以滿足個性化的閱讀需求。而且一鍵搜索、標注、書簽等功能也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閱讀體驗。

與之相比,傳統(tǒng)紙質(zhì)閱讀僅提供基本的翻頁功能,無法滿足人們對于個性化和互動性的追求。

此外,電子產(chǎn)品所呈現(xiàn)的是數(shù)字化的信息形式,其視覺效果更加豐富和生動。通過電子屏幕我們可以欣賞到高清的圖片、動畫、視頻等多媒體內(nèi)容,使閱讀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盡管電子產(chǎn)品具有上述眾多優(yōu)勢,紙質(zhì)閱讀仍然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價值。紙質(zhì)書籍給人以觸感和氛圍上的愉悅。翻開一本書,感受到紙張的質(zhì)感,聞到書香的味道。紙質(zhì)書籍還能夠創(chuàng)造出專注的閱讀環(huán)境,幫助人們遠離其他干擾和引導注意力。

其次,紙質(zhì)閱讀有助于提升深度思考和理解力。研究表明,紙質(zhì)閱讀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信息。因為通過觸摸和翻動紙張的動作,我們能夠建立起與書本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潛移默化地增強對內(nèi)容的認知。

綜上所述,電子設(shè)備的便捷性多樣化功能和視覺效果的優(yōu)勢吸引我們。然而紙質(zhì)閱讀卻能夠給予我們觸感和氛圍上的愉悅,幫助培養(yǎng)深度思考和理解力。在選擇閱讀方式時,我們應(yīng)根據(jù)自身需求和情境來進行權(quán)衡和取舍。既要尊重科技發(fā)展帶來的便利,也要珍視傳統(tǒng)的紙質(zhì)閱讀文化帶來的獨特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