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文/玄鳥歌唱
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不會收納不懂得整理的人,雖然已經人到中年,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在整理收納方面,尤其是斷舍離方面做得很糟糕。
有一次,一個許久不見面的同學要來我家看我,我整個人都不好了。和先生兩人收拾到凌晨三點鐘才把家收拾得像個樣子。先生取笑我平時不干活,現在拖著他一同受累。我說:“家里亂一點才能像個家呀,又不是賓館,要那么整潔干嘛?”
其實這是我嘴硬,我一直知道自己是個不會收納整理的人。這是我對自己的定義,是我的真實自我。直到我讀到這本書,勝間和代的《兩周逃出臟亂房間:帶你回歸人生正軌的居家整理術》(以下簡稱《兩周逃出臟亂房間》),我才開始反思我對自我的定義是否準確。
《兩周逃出臟亂房間》是一本生活技能類工具書,但是我卻從中看出了勝間和代破除僵固的自我概念,建立新的自我的一個過程。勝間和代是一個特別棒的經濟評論家,事業很有成就,但是,她也曾把自己定義為一個“物品整理拖延癥”患者。在她47歲的時候,才開始學著收納、學著斷舍離,漸入佳境。勝間和代充分享受了斷舍離和整理給她帶來的益處,并且不吝分享了她這一心路歷程。
我打算從自我概念的構成、真實的自我和可能的自我、從可能的自我到更好的自己這三個角度去闡述勝間和代從對自我的錯誤認知到最終找尋到自我并且變成了一個更好的人的過程。
一、自我概念的構成:真的就是個整理收納渣渣?對于我們來說有沒有一個真實的自我?很多人都喜歡去做職業測試、性格測試,做完了,就覺得自己是怎樣一種人。這其實是一種用靜態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行為。就像勝間和代,她認為自己有“物品整理拖延癥”,而且她認為,作為一個單親媽媽,她已經四十七歲了,已經是個大媽了,不再有魅力。今后的人生,不可能再經歷轟轟烈烈的愛情,更不可能再婚了,因此,有“物品整理拖延癥”也無妨,房間臟亂也沒啥。
這是勝間和代對自己的自我認知。其實就是一種給自己貼標簽,認為這就是真實自我的做法。那么人到底有沒有一個真實的自我?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必須知道什么是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你對自己所持有的相對穩定的知覺。就好像一面特別的鏡子,不僅可以反映你的身體特征,還可以反映出你的其他部分,如情緒的狀態、天分、喜好、厭惡、價值觀、角色,等等。
簡言之,自我概念就是在回答“你認為自己是誰”的問題。自我概念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主觀的,是由反映評價、社會比較和自我感覺三部分構成的。
1.反應評價
反應評價也就是從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中得到關于自我概念的信息。比如在別人眼里你是個勤奮的人,這種評價往往也會影響到行動。要想一個孩子具備什么樣的品質,我們就在他展現這種品質的時候對他進行表揚,以強化這種品質,這外在的表揚也是評價,從某種程度上講,可以塑造一個人的自我形象。
2.社會比較
在生活和工作中,人們往往與社會上其他人比較來確定衡量自己的標準,這就是在作社會比較。而往往這種比較是符合社會的公序良俗的,以大部分人所認可的價值觀來作為道德標準。
社會比較有兩種形式。
(1)我們接著和別人比較來決定我們是比別人優秀還是比別人差勁,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其實這種比較是取決于我們和誰比。比如我們和明星來比身材樣貌,那肯定是比不過的,這就容易產生消極自我。
(2)我們通過社會比較會確定自己和別人相同還是不同。比如一個不會器樂的孩子,在一個注重才藝的私校,可能會覺得格格不入;如果在一個普通學校,大部分人都不會器樂,他就不會覺得自己是異類。
勝間和代就是因為自己和社會標準相比,自己年齡也大了,家里的收納工作沒有做好,便認為自己就這樣了,愛情什么的是不可能造訪的,再婚更是別提了;而我呢,是和其他閨蜜相比,自己家里顯得十分凌亂,便判定自己是個不擅長收納的人。
3.自我感覺
即自己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標準,用自己的眼光看待自己。這種自我感覺都是來源于自己的實踐,比如談成了一筆買賣,我們的自我感覺會很好,對自我概念的解釋也會更加積極和正面。
綜合這三方面,我們通常會形成一個對自我的認知,這就是我們的自我概念。
勝間和代主要是通過社會比較(和同齡人比較)和自我感覺(認為自己有“物品整理拖延癥”)來確定了自己的自我概念。當然在書中她沒有提到自己的婚姻問題,我也會猜測會不會是因為前夫對她在這方面的評價也導致了她對自己在收納整理方面自我評價過低。
那么自我真的是固定的嗎?真的有一個真實的自我等待我們去揭開她的真實面目嗎?
二、真實的自我和可能的自我:也許定義自己為整理收納渣渣有點草率勝間和代認為自己有“物品整理拖延癥”,對于整理收納是無感的。她曾經每隔四五年搬家一次,因為家里每過四五年就會亂得不像話,到達了只能通過搬家來強迫自己斷舍離的地步。這種僵化的自我認知束縛著她的行為,她認為這就是真實的她。
陳海賢在《了不起的我:自我發展的心理學》中說:“我們假設,自我是一個已經成型了的東西……而實際上呢?在你做出選擇之前,根本沒有所謂‘真實的自我’。所謂‘真實的自我’,是在你尋找和選擇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從這里看出,其實是不存在所謂“真實的自我”。那么勝間和代認為自己是個“物品整理拖延癥”也是一個錯誤的認知,至少是一個僵固的認知,她是在用固定性思維來看待自我。
斯坦福大學認知心理學家黑茲爾·馬庫斯(Hazel Markus)提出了一個關于‘可能的自我’的理論。這個理論認為:與所謂的真實自我不同,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很多可能的自我。而這些可能的自我,有些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理想化的自我,有些則是我們非常厭惡的、不愿意去扮演的自我。
那么既然一切自我都是一個可能的自我,那么如何將可能的自我進一步發展,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勝間和代也是在一個機緣巧合之下開始的“可能的自我”的探索。她開始由于對自己整理能力的不自信,對于自己主動去斷舍離和收納整理完全無能為力,直到后來因為她知道了久坐對身體的傷害非常之大,甚至比抽煙的危害都大,她就意識到自己一直在做傷害身體的行為,她太缺乏活動了。并且她知道了非運動熱量消耗(比如做家務,收納整理等)對體型的影響因素最大,甚至超過了運動習慣的影響,于是勝間和代開始提高自己的活動量,這才產生了整理房間的想法。
這是個“可能的自我”的小小萌芽,就是因為這個小小的萌芽,她開始發現自己其實并不是自己以為的那個整理收納方面的“渣渣”。原來真的沒有什么確定的真實自我,一切自我的都是“可能的自我”成長起來的。
三、從可能的自我到更好的自己:變身整理收納達人從決定要增加活動量到產生整理房間的想法是一瞬間的事情,但是要實踐起來,卻不是那么容易的。那么,一個可能的自我,怎么逐漸成長為一個真實的自我呢?必須要有兩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是這個“可能的自我”是符合你的價值觀的。很難想象一個不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想法可以實踐起來。
第二個條件,是你需要去嘗試它,它只有在實踐中,才會逐漸變得清晰起來。如果沒有嘗試,這個可能的自我就不會有發展。
勝間和代到底是個有決斷力也有執行力的人,自從決定要整理房間,便開始從理論到實踐雙管齊下開始實踐。
(一)理論準備
1.改變思維模式
勝間和代說:“在我看來,東西越攢越多的人和舍不得丟東西的人往往都會陷入思維方式的陷阱……即使是工作上會進行邏輯思考、做事有計劃的人,很多時候到了個人生活的領域,也會掉進思維方式的陷阱。”然后,一旦有了失敗的整理經歷,就會打算放棄,認為“反正就算收拾干凈了也只能保持一個瞬間”“不會整理的性格很難改變”。那么便需要首先改變思維模式。
(1)改變以高效為名的懶惰陷阱
掉入這樣的陷阱的人通常要為自己的“懶惰成本”買單。比如家里買了一堆健身器材,認為隨時可以健身。其實,正因為隨時都可以健身,所以未必是現在,就導致健身器材吃灰。
(2)改批量處理為順序處理
批量洗衣服和批量洗碗會導致家里無法時刻保持整潔,無需等到批量處理,隨手把活干了才是正確的選擇。
2.堅持幾項基本規則
(1)現在不用的東西一律扔掉;(2)斷舍離要從簡單且效果明顯的地方開始;(3)不要想著一次性全部做完;(4)養成防止反彈的生活習慣。
(二)實踐行動
1.果斷決定東西的去留
決定東西去留的時候,她是根據她擬定的幾項基本規則,一一執行。從效果明顯的地方開始做起,容易積累自信和成就感;斷舍離的時候不要猶豫,沒有什么東西比整潔的家居環境更珍貴;戒除囤積的習慣,堅決不批量購物。
2.堅持養成不反彈的生活習慣
(1)全面管理入和出:只有真正管理好“入”,才能保持室內的簡潔;(2)將順序處理進行到底:徹底告別批量處理,迎來幸福人生。
通過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勝間和代感受到了斷舍離和整理帶來的巨大益處:變瘦了(活動量增加)、金錢變多(有出有進)、時間變充裕(減少了在雜亂房間找東西的時間),并且好處還不止于此。勝間和代說:“其實斷舍離的效果……還會進一步一點點作用于人的內心深處,其力量足以逐漸改變人生。”
她終于將那個可能的自我——整理收納小能手變成了一個真實的自我,這是一種蛻變,也是一種成長。
四、結語
一個人居所的狀態就是他內心的現實反應,居所其實是自我的延伸。
勝間和代最終做到了家里隨時保持整潔:每天住在干凈的家里,穿著自己心儀的衣服,吃到自己做的美味可口的飯菜,而且朋友隨時可以造訪,生活也變得從容了許多。最令人為她感到高興的是,勝間和代和她家的一個到訪客人開始了交往,她獲得了任何事物都無法替代的“兩情相悅的愛情”。
從勝間和代的自我蛻變中,我感覺到我內心對原先自我定義開始強烈的懷疑,也許我還有另一種可能的自我,甚至我可以通過踐行勝間和代的整理方法,利用兩周的時間來成長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本文參考書:勝間和代《兩周逃出臟亂房間》,陳海賢《了不起的我:自我發展的心理學》,羅納德·B·阿德勒《溝通的藝術:看入人里,看出人外》】
“你從冷凍中被喚醒,身處于一個奇怪的博物館中,里面的機器人稱呼你為館長。這里的安保系統已經癱瘓,你需要讓這里恢復正常并安全逃離出去……”
12月10日,經典密室逃脫游戲《逃出生天》正式登陸YVR 應用商店,上線首周享7折優惠。即日起,用戶可以在YVR應用商店中購買該游戲,在緊張懸疑的氛圍中,爭分奪秒尋找線索,一起探索解謎,逃出生天!
《逃出生天》是由VR游戲開發商Damon Poole 發行,以第一視角開啟故事的一款密室逃脫類游戲。玩家需要在有限的空間內,盡可能快速逃離被困的房間。游戲內所有的謎題都緊密地交織在各個房間里,玩家可以利用不同物品之間的互動來解決這些謎題,包括制作、排布電路、攀爬、迷宮等。甚至在游戲中,玩家需要進一步利用VR眼鏡來發現更多神秘信息。
游戲充分利用了VR自定義安全區的優勢,可以讓玩家真實地自由走動,而得益于YVR 強大的自研VSLAM算法,YVR頭手6DoF空間定位具備高精度、強穩定、低延遲等特征,讓玩家在攀爬、排布電路等操作中更為絲滑流暢,帶給玩家更加沉浸式的密室體驗。
游戲中有4個主要房間,玩家需要不斷找到線索,開啟另一個間房門,解鎖更多關卡。最后一個房間是“BOSS關卡”,包含最多種類的謎題。游戲不含任何突然出現的恐怖元素,可以放心在逃生過程中體驗“操作機關”的緊張感、懸疑感和成就感。
https://v.qq.com/x/page/d3366h4jk78.html
目前,YVR內容生態的穩定上新,自主研發的應用商城已擁有70余款應用,成功打造了涵蓋游戲、影視、健身和社交四大主線的豐富內容矩陣。
從經典大作《滅亡之后:凜冬》、《亞利桑那陽光》到入手必玩《戰艦英雄》、《VFC格斗家》,從人氣佳作《動感音旅》、《愛麗絲前傳:誤入兔子洞》到運動爆款《悅燃UFit》、《Punch》,從人文藝術類應用《靈感畫筆》、《墨之韻》到教育創新類應用《宇宙超級工廠》、《立體拼圖》……更有《YVR世界》、《UNDEAD CITADEL(亡靈古堡)》、《Librarium(魔法圖書館)》、《UNBINARY(超次元接觸)》和《Z-Race》等多款佳作即將上線。
隨著《逃出生天》的正式上線,YVR將繼續秉承“精品化”內容引入戰略,在Open XR標準的加持下,構筑開放生態,加速完善布局,為用戶帶來元宇宙體驗的全面提升。YVR出品,款款精品,玩樂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