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星星亮晶晶歌曲以及小小星星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兒子的小提琴雖然拉得不像在“鋸床腿”,可的確也拉得不怎么樣。


前年,兒子高考結束,我建議他去學一下吉他,沒想到他卻說想學拉小提琴。我知道小提琴很難“速成”,勸他學吉他,或者重操“舊琴”,再去練練鋼琴,畢竟讀小學時,他鋼琴曾考過10級,有一定的基礎。可他執意要學小提琴,對于我兒子來說,“父命難違”的時代已經不存在,我尊重他的選擇。找老師,買提琴,“一氣呵成”。他的小房間開始傳出琴聲,“咿咿呀呀”,所謂“嘔啞嘲哳難為聽”如是也。我的耳朵苦不堪言,他拉小提琴時,我真想趕緊把耳朵捂上。可那聲音,好像和什么都交上朋友,橙黃的燈光里,花瓣、葉片上,都有它的“影子”在滾滑。



這段聽琴的“艱苦歲月”,終于熬到頭。有一天,我竟然聽到他拉出“小小星星亮晶晶”的調子來,向著陽光來的方向,我眉頭擰成的“結”字“土崩瓦解”。很快,《小星星》整首曲子的旋律,就在我家金燦燦地飄蕩。我感覺之前買琴和交的培訓費,好像長了翅膀,跟著簡單的旋律,往我褲兜里鉆。


從此,《小星星》的旋律就一直在我家“閃亮”,那旋律反反復復地在耳邊響著,好像有秋千在時光軸里晃啊晃,也好像旋轉木馬在旋轉著,旋轉著……似乎還可以聽到愉快的笑聲。


兒子除了快樂地拉琴,還把小提琴當成“古玩”。拉完琴,他就拿著絲綢小方帕,一會兒擦擦琴面,一會兒拂拂琴弦。琴在他手中翻轉,他的目光全部在琴上,感覺他就像一個鑒定師,正在鑒定“國寶”。同時,他小時候玩恐龍和奧特曼玩具的情景,也會倏地如燕子斜飛進我的腦海。

兒子要去上大學了,小提琴赫然出現在他的行李里。我有點愕然,我感覺他好像要去坑蒙拐騙,而小提琴正是他的道具。想想他拉小提琴的“三腳貓”功夫,到學校又沒有老師指導,我不由啞然失笑,然后自問——他帶琴去干嘛?“好吧,要帶,就讓他帶,反正這是他的事。”我暗想。

也不知怎的,自從他離開家,去上大學后,我對小提琴曲開始“情有獨鐘”,尤其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喜歡讓各種清越的小提琴曲纏綿耳際,然后思緒就向著兒子所在的城市飄飛,飄飛……

有好幾次,我在微信里,問他在做什么,他都說在練小提琴。說實在,我有點擔心他的“小星星”會擾民,只是還好,他的舍友對“幼兒”都懷著“大肚能容”。

時序在安寧中爬走,我不知道兒子用小提琴拉了多少遍思鄉曲,泠泠中,定是月色千里。

小提琴跟著兒子坐了幾次動車,免費旅行幾趟,待到去年暑假,我們家的小提琴聲居然進入“同一首歌”時代。

去年深秋,楓紅,桂香。我生日那天,兒子好像把我的生日給忘了,一聲祝福都沒有。到了那天晚上,生日蠟燭剛剛點亮,他的微信“咻——”的一聲響,是一段視頻,點開——“祝你生日快樂……”的小提琴曲流瀉耳際,“老爸,生日快樂,這是我送你的生日禮物……”好巧,燭影剛搖曳,他的小提琴曲就來,定是老婆大人“劇透”的結果。風搖燭光,鮮紅生動,看著它,聽著生日歌,我感覺自己像個老農,瞇眼望著稻浪翻香的田野,豐收而谷滿。

有一天,他告訴我,他在練揉弦,還發來兩張照片,照片里他的一只手指肚光滑、飽滿、鮮嫩。另外一只手的指肚凹陷、青紫、暗淡……我想,那手指若是透明的話,一定可以折射出一粒粒晶瑩的汗水。

還有一天,他說,因為疫情,同學們都不能出校門,隔壁的同學有的在宿舍蹦迪,在K歌……而他,正在宿舍拉琴……似乎,有一串串清濯的小提琴曲,從遠方流淌而來。在一片綠韻中,青春之歌,洋洋盈耳……

兒子的小提琴真的拉得不怎么樣,可稚拙的旋律里,有愛,有自由自在的音符,在屬于他自己的天空,飛翔。

我希望,那旋律,于我耳畔,長繞……


作者簡介

楊炳光,漳州市作家協會會員,薌城實驗小學老師,喜歡用詩歌記錄生活,作品刊發在《閩南日報》等報刊。


★朗讀者★


劉慧潔,《閩南風》雜志編輯,播音主持專業畢業。喜歡朗讀、寫作、攝影。


來源:閩南日報

閩南日報社網絡中心、專副刊部出品

音頻制作:劉慧潔

圖片來源:昵圖網

編輯:沈小琴 值班組長:鄭來珍 值班主任:羅蓉芳 策劃:吳榮光 值班總編輯:賴雄偉





城市綠色配送歡迎你的加入,上市公司合作共贏,線下固定單+線上自由單,給你一個穩定的收入,多勞多得。C1駕駛證即可,均可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