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我們都知道,隋是僅次于秦的第二個短命大一統(tǒng)王朝。雖然滿打滿算不過只是享國37年而已,但是他們依舊當?shù)闷鹪鄯Q呼一聲大隋!這個朝代最大的歷史功績,就是結束了南北朝的大分裂形勢,并為盛唐的誕生做了充足鋪墊。三國志9逐鹿九州MOD的“大國崛起”章節(jié),十分客觀地為大隋留了一席之地。
游戲為楊堅領銜的大隋所分配的領地,與原版劉表的荊州高度重疊,他們處在漢朝劉邦、晉朝司馬懿、唐朝李世民和明朝朱元璋的四面包圍下。幸而劉邦有嬴政的牽制,司馬懿要面對鐵木真和趙匡胤的重壓,一時半刻抽不出人手攻打楊堅。不過要在李世民和朱元璋的夾縫里生存,對于楊堅來說也算得上地獄級難度了。接下來還是老規(guī)矩,帶著各位觀摩楊堅陣營里統(tǒng)率、武勇、智計和政治榜單的頭部梯隊都有些什么角色。
統(tǒng)率榜前五:拓跋燾、楊素(韋孝寬并列)、于瑾、楊忠、韓擒虎。
很尷尬,放眼整個楊堅陣營只有拓跋燾一位超一流的統(tǒng)帥,而且只是勉強過百。西邊鄰居大唐有四位過百的統(tǒng)帥,最高的是李靖108點;東邊的大明也有三位,分別是朱元璋、徐達、孫武。除了最靠前的幾人之外,楊堅陣營自楊忠以下放在隔壁家只能混二線,這個軍力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武勇榜前五:羅士信、高昂、楊大眼、史萬歲、漁具羅。
在該項榜單的最頭部前五位中,只有史萬歲稍微懂打仗,剩下的都是純粹的武夫,羅士信更是只有76點初始統(tǒng)率值。可悲的是,即便他們專注于單挑也不見得多么厲害。要知道李世民麾下的薛仁貴有107點的武力值,人家的統(tǒng)率力還有97點,放在楊堅這里直接坐第二把交椅,而在李世民那邊才勉強并列前十。楊堅在李世民和朱元璋面前,完全可以用“將帥乏人”來形容,不曉得拼腦力會怎么樣,讓我們繼續(xù)往下看。
智計榜前五:崔浩、韋孝寬、于瑾、拓跋燾、宇文護。
以崔浩為首的智囊團,在唐朝面前倒是不吃虧,可面對明朝就要捏把汗了。都用不著劉伯溫親自出馬,光是“黑衣宰相”姚廣孝或者個體戶的鼻祖范蠡都能把崔浩他們治得死死的。而且楊堅陣營的武將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初始智力高于90點的才9個人,朱元璋陣營則有多達25人,妥妥的腦力降維打擊。
政治榜前五:楊堅、高炯、蘇綽、高洋、宇文邕。
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的確立,為大隋的政治成就增分不少,楊堅也因此獲得了98點的初始政治能力評定。李世民領銜的唐朝是隋朝的繼承人,李世民本人還是楊堅的外甥孫,故而政治方面還是留了幾分面子的。不過朱元璋那邊就毫不客氣地打臉了,張居正直接以105的政治點數(shù)扼殺了楊堅最后一個有希望拿一哥的領域。
綜合上述,楊堅開局就陷入了被動的兩線作戰(zhàn)態(tài)勢。武力方面被李世民吊打,智商更是慘遭朱元璋的碾壓,真是“耗子鉆風箱兩頭受氣”。一旦北面的秦漢或者晉元分出了雌雄,大隋就更加鴨梨山大了。三國志9逐鹿九州MOD的大隋堪稱地獄級難度,覺得自己經(jīng)驗豐富且技術過硬的朋友,不妨來嘗試挑戰(zhàn)吧。
長江咽喉處,兵家必爭地
荊州,位于湖北中部的江漢平原,處在長江的咽喉地帶。這片受長江滋養(yǎng)的地方,不僅土地豐饒,十分適合人類的生存發(fā)展,其戰(zhàn)略位置更是緊要得很,歷來便是軍事要地,兵家必爭。
諸葛亮便曾以“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極言荊州戰(zhàn)略地位之重。
不過,首先瞧中這個地界兒的,是兩千多年前的楚國先民。
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自丹陽遷都至此,荊州這地兒由此成為楚國郢都,此后的四百多年里,楚人在此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了荊楚傳奇。
現(xiàn)如今,荊州城北數(shù)公里外的紀南城遺址,便是楚之遺跡,從其規(guī)模宏大的城垣遺跡中,依稀可見當年鼎盛氣象。
楚地傳奇:一鳴驚人
楚國于此設都的數(shù)百年里,上演了無數(shù)傳奇故事,其中最值得說道的,當數(shù)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
對,就是那個想要“問鼎中原”的楚莊王,就是那個說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楚莊王是楚國的第五代國君,即位的那一年他還不到20歲,這個不到20歲的小伙子,在當時面臨著極大的難題,簡言之就是內(nèi)外交困。
外困,是一直與強大的晉國爭霸,僵持不下。再加上一些小的諸侯國和方國也跟著趁火打劫,常常騷擾,楚國之憂深矣。
內(nèi)部,則是很多王公貴族蠢蠢欲動,楚莊王位子并不穩(wěn)固。
面對如此難題,楚莊王做出了讓人費解的舉動,“不出號令,日夜為樂”,就是啥也不管,天天飲酒作樂,就這樣“昏庸”了好多年。
不僅如此,他還下了命令“有敢諫者死無赦!”可有人偏不怕死,跑到楚莊王跟前,以鳥作喻,發(fā)出質(zhì)問:“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莊王則答:“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這便是成語“一鳴驚人”的出處。
就在楚莊王假裝不理朝政的這些年里,他準確地判斷出了誰是忠臣,誰是奸臣,慫恿他作樂的全部處理掉,不顧生死前來勸諫的全部提拔上來。由此得到了一個真心為國的強大治國團隊。
在這個治國團隊的協(xié)助下,楚莊王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經(jīng)過多年努力,楚國日漸成為“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的大國,而后“問鼎中原”,迎來楚國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高峰。
荊州這個地方,也由此成為楚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其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也因此更加厚重、更加豐富起來。
大意失荊州,還是大義失荊州?
荊州這個地方,與一個人的“牽扯”頗為緊密,這個人便是關羽。
大家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典故,但你可能不知道,如今荊州古城的城市格局,也是我們的關二爺?shù)於ǖ摹?/p>
現(xiàn)在留存的荊州古城城墻,是明洪武年間的遺存,但其整個城的架構,卻是在三國時期關羽所筑之城的基礎上建成的。
關羽和荊州的緣分足足持續(xù)了十年的時間。
作為一名武將,鎮(zhèn)守荊州的這十年,自然是要加強荊州的城防建設。他把荊州的城墻加高加厚,并在沿江建起多座烽火臺,使荊州城逐漸成為一座功能完備的城池。
不僅如此,他還考慮到百姓生活問題。首次把荊州城分為南城和北城,南城用來駐軍,北城供百姓居住,這樣既能安民,又有利于軍隊部署和建設。
關羽對荊州的感情極深。
我們都知道“單刀赴會”的典故,當時孫權為占有荊州,以設宴的名義邀請關羽前往東吳,逼迫劉備交出荊州。
關羽對此是心知肚明,去就是一場鴻門宴,生死未知;而不去,荊州便要和孫吳進行一場惡戰(zhàn),好好的荊州城必然陷入生靈涂炭。
為避免爭端,關羽扛著那把青龍偃月刀只身過江赴宴,經(jīng)過一番斗智斗勇,最后雙方商定平分荊州,用和平的方式緩和了緊張局勢,吳蜀聯(lián)盟因此得以維持,荊州百姓由此不用遭遇戰(zhàn)火侵襲。
再說關羽“大意失荊州”的事情。劉備奪取漢中后,命關羽帶兵攻打襄陽,就在這個間隙,東吳乘虛而入,荊州城陷落,下面的部將紛紛請戰(zhàn)奪回荊州,但是,關羽卻選擇了退走麥城,最終被擒。
“大意失荊州”的標簽已經(jīng)在這位三國名將身上貼了千年,然而在荊州百姓的眼中,卻不是這樣的。
《水經(jīng)注》中有載,“羽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乃引而退。”什么意思呢?就是荊州這座城,是我辛辛苦苦筑成的,攻打它?不能夠。
其實在當時,沒有人比關羽更清楚這座城的布防,這座城的漏洞,像他這樣身經(jīng)百戰(zhàn)、戰(zhàn)神一樣的人物,怎會攻不下如此熟悉的一座城?
這場不肯發(fā)動的戰(zhàn)爭,只是為了保全荊州城,保全荊州城的老百姓。為了荊州,關羽不惜自毀個人榮譽,在荊州人的眼中、心中,我們的關二爺不是大意失荊州,而是大義失荊州,是為正義,是為仁義。
在荊州的這十年,關羽奠定了這座千年古城最初的城市格局,讓這里的百姓有了一個世世代代安居樂業(yè)的家,而他忠勇大義的品格和對家國的使命擔當也深深地影響著古城人。
來源: CCTV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