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大作戰該如何(月餅大作戰紅包)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中秋佳節,人們正在忙著制作月餅。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中秋節剛過,你家的月餅吃完了嗎?超市里賣不完的月餅都去哪里了?據南方都市報9月11日報道,有超市店員向記者透露,中秋節是超市內月餅售賣的最后期限,賣剩的月餅將會聯系廠家進行退貨處理由廠家銷毀。也有商家表示剩下的月餅將會在當晚作為福利分發給員工,內部自行消化。

中秋前夕,月餅是公眾熱議的話題,但一過了中秋,月餅就失去“C位”,不太有人關注。作為時令性的傳統美食,“月餅去哪兒了”背后涉及的食品浪費問題,不容忽視。

廠家回收銷毀固然是對消費者負責的表現,但好端端的美食一毀了之,令人心痛不已。一項針對3505名消費者的調查顯示,34.1%的消費者表示中秋節的月餅都會吃完,18%的消費者表示會剩一點月餅,34.7%的消費者則只吃了一部分,也有4.9%的消費者表示會剩很多。

節前大甩賣,節后“一夜消失”,剩余月餅最后的歸宿,只能是垃圾桶嗎?月餅浪費問題該如何化解?

在這方面,去年上海多家公益機構和行動小組聯合發起的“零廢棄月餅大作戰”,或許就有借鑒意義:一些商家把回收的五仁餡配上椰棗,做成方便攜帶的能量棒;切下來的餅皮配上酸奶、水果,成為顏值與味道兼備的酸奶水果杯,可以一起食用。

中秋節前夕,月餅生產企業里的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趕制月餅,滿足節日期間市場需求。圖/新華社

“月餅大改造”的參與者并不只是商家,在社交平臺已經有不少網友曬出自己的月餅創意吃法,“月餅沙拉”“月餅燒烤”“青椒月餅”“西紅柿炒月餅”,有媒體也曾發布視頻教網友制作“月餅飲料”。

這些創意做法可謂是五花八門,但歸根結底都是在教公眾把剩余月餅變為日常美食。這也啟迪我們,不妨考慮從源頭上改變月餅制作的理念,將其打造成一種日常性食品,而非嘗鮮食品。

事實上,如果站在食用角度,對于制作精良的高糖高鹽高脂月餅,很多人都覺得過于甜膩,相對“清淡”的普通月餅反而更受青睞。倘若月餅能多走走“親民路線”,其銷售壽命會止于中秋節嗎?

當然,如果月餅太多改造不過來,除了“廢物利用”之外還可以考慮發揮“食物銀行”的作用。據悉,早在2015年上海綠洲公益發展中心就在浦東塘橋落地了中國首家社區型“食物銀行”,接收月餅等食物捐贈并將其分發到需要月餅的低保人群、困難家庭等。

此舉既實現了月餅的“零廢棄”避免了浪費,也惠及了困難戶,還推動了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可謂一舉多得,善莫大焉。當然,這一切必須建立在食品安全有所保障的基礎之上。

民諺有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中秋節剩余月餅的最后歸宿,不能只是垃圾桶。

撰稿 / 胡欣紅(教師)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陳荻雁

馬上就是中秋節了,按照慣例不管量多量少,單位還是要分發福利的。讓人想不到的是部門主管說老大心情好讓征詢下員工意見,大家想要點啥,盡管說,有得商量。

幸福來得太突然,加之怕領導下套,不少人不知道從何說起,整個辦公室顯得有些寂靜。

倒是歲數大的老馬不怕,大大方方地表示,別再弄廉價的月餅就好。他說公司發的月餅壓根沒人吃,往年的沒法處理,我都喂狗了。

臨近中秋,收到的各式月餅。

他的話引來整個辦公室的哄笑,幾乎掀翻了屋頂。主管不客氣地說,什么廉價?告訴你月餅價格貴著呢!

老馬得理不饒人說:“既然這樣就不要買月餅了,直接發現金多好啊。簡單省事,每個人還能根據自身需求去支配。”

這個提議得到廣泛認可,現場響起叫好聲。主管笑著說:“人老成精,物老成怪。老馬果然厲害。”雖是調侃,但能看出來主管也有這樣的想法。

就我本人來說,我是無條件的支持老馬的。月餅我很少吃,就是在老家鄉下月餅的市場也日漸萎縮。

讀中學時老家有一家國營食品廠,每逢中秋節前總會面向社會招臨時工。招工條件很簡單,不限男女,不限學歷,只要能干活就成。

為了貼補家用,母親就去應聘。借著這個機會,我生平第一次見到做月餅。那時的月餅制作很簡單,把原材料裝到木制的模具中擠壓成型,磕出來即可。原材料就是面粉、白糖以及加入橘子皮做的青紅絲,外皮上印著“中秋快樂”的字樣。吃到嘴里,甜度足,口感卻發膩。說起花樣,更是少得可憐。

冰糖青紅絲月餅。

或許因為這個緣故,我對月餅一直不感興趣。有意思的是,月餅成本不高售價卻不低,到了節假日還挺熱銷。

老家的規矩是中秋節不管是熱戀期或者成了婚的女子必須要回娘家看看。禮物除了攜帶活雞活魚,月餅也必不可少。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月餅不再那么受歡迎了,購買的人逐漸減少,大部分還是買來送禮的。有次和父親談起這個話題,他嘆口氣說:“老百姓心里頭都有桿秤,月餅不好存放也不好吃,價格貴,誰還去稀罕它啊。”

我成家后中秋節同妻子回娘家,岳父就提前告知千萬別買月餅,沒人吃就全部浪費了。啥也別說,咱照辦就是。

如今月餅的花樣可謂琳瑯滿目,甚至成為高檔禮品,價格飛漲。不可否認的是,這與過度包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不管消費者喜不喜歡,在各種時令食品中月餅的存在感尤為強烈。好吃不好吃不要緊,關鍵是價位。 眾所周知,月餅最大的用途就在于發放福利。如果價格上不去,會讓人覺得福利失去原有的價值。況且月餅到手后,相互之間的周轉度遠遠高于認真的品嘗。

如同螃蟹,月餅的銷售也有著發券的方式。首先能給倒爺賺足錢,廠家的收入更是不得了。要知道券的兌現往往有著時效期,過期不候。

節后去超市,能清楚地看到月餅開始搞大幅度的降價促銷。畢竟老百姓的生活中,它真的可有可無。

任何時候,真金白銀才是最實在的。我可以不要月餅,但需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