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大家好!我是戒戒,專注于分享游戲心得和趣事的戒戒!
《最強蝸牛》是一款最近很火的掛機放置手游,游戲中玩家扮演一只弱小的蝸牛,通過自身努力變強后打敗八大魔神拯救世界。白蝌蚪和黑蝌蚪是游戲內的貨幣系統主要組成部分,黑蝌蚪不管是前期還是后期都是玩家們急缺的。超級坑錢的貍先生、落魄的貴族、點亮頭像、神域探索等都是需要很多黑蝌蚪的,經常會有小伙伴跟戒戒吐槽說自己的黑蝌蚪總是不夠用,那么有沒有好的解決方案呢?
蝸牛探索是游戲內玩家們獲得各種資源的一個最重要渠道,那么探索羅盤里怎么樣搭配貴重品才能讓黑蝌蚪最大化呢?
思想者:置于探索羅盤時賦予效果,探索時15%概率獲得雙倍黑蝌蚪。
2S橙貴思想者是一件藝術類貴重品,人不思考和咸魚有什么區別?因此羅丹特意在1917年4月5日完成這尊雕塑。 羅丹滿意的望著這尊安置在地獄之門上的,最后一座雕像。這尊雕像好像是但丁在俯視著地獄中的眾生,沉浸在如何救贖他們 的沉思之中。當然誰也不會注意到,雕塑的外形竟然是一個剛洗完澡,因為思考而忘記穿上衣服的裸體男子。
圣彼得漁船:
探索時,4.4%概率獲得雙倍黑蝌蚪
探索時,4%概率獲得雙倍黑蝌蚪(覺醒)
置于探索羅盤時賦予效果,探索時15%概率獲得雙倍黑蝌蚪
巴黎圣母院銅鐘:置于探索羅盤時賦予效果,探索時獲得黑蝌蚪數量+15%,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戒戒這里列舉的貴重品的效果都是取的滿級以后的效果,如果小伙伴們的沒有滿級,效果會略微有些差距。
華爾街銅牛:這個貴重品是要氪金才能獲得的,置于探索羅盤的時候,賦予效果獲得黑蝌蚪數量+7.5%。這頭銅牛是華爾街的標志,它的設計者最早為它挑選的立足點,是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前的人行道。后來搬到與華爾街斜交的百老匯大街上安了家。銅牛象征著力量與勇氣,寓意只要銅牛在,股市就能永保牛市。
肯定會有很多小伙伴問如果我沒有氪金拿不到銅牛的話用什么替換好呢?答案肯定就是麥哲倫的望遠鏡了,這個只要時間玩的久,早晚有一天能拿到手的。
麥哲倫的望遠鏡:置于探索羅盤時賦予效果,探索時獲得黑蝌蚪數量+15%。
當然除了探索羅盤之外,其實各個博物館也是有相應的貴重品可以提高黑蝌蚪的獲取量的,比如米國博物館可以放置國會勛章、瓶中船,英國博物館可以放靈魂容器
、卡文迪許,埃及可以放字母石章、金約柜等,下面來說一下重點:如果這些都配置上了,一趟探索下來能拿到多少黑蝌蚪呢?有大佬實測了一把,目前一次埃及,海盜鉤+羅盤+博物館+卡片兌換+探索本身,能拿到70k左右的黑蝌蚪,小伙伴們都學會了嗎?
小伙伴們覺得這個游戲好玩嗎?有什么想說的給戒戒點個贊和留言吧!
原創于:戒戒說游戲
未經授權,不許轉載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作者:胡曉宇 責任編輯:武千妍
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是世界最高人控雷達站。這里空氣中氧含量不足內地一半,躺著相當于內地負重40公斤行走……甘巴拉官兵建站數十年來擔負警戒引導軍航民航飛機任務。請看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
5374米云端之夜
■胡曉宇
甘巴拉陣地全貌。郭超英 攝(資料圖)
夜深沉,難入眠。
海拔5374米的世界最高人控雷達站甘巴拉,被濃稠的黑云吞進漆黑夜空,黑夜里黑色的眼睛覓不到一絲光亮。
“1、2、3……1000”“白羊、黑羊、白羊……”不知過去了多少小時,我無論躺著,坐著,靠著,鼻孔都像被濕布堵住般憋悶,腦仁仿佛有尖利的鉆頭“嗡嗡”掘進,疼得頭暈干嘔……
頂著風雪抵達陣地時天已暗黑。晚飯后一個班接著一個班采訪沒覺出異樣,夜深人靜,屏聲斂息,高原反應一悶棍襲來。
2007年11月4日。身為甘巴拉站建站以來唯一夜宿陣地的女性,我在蒼鷹都極少光顧的生命禁區,沒有感受到絲毫友好。空氣中氧含量不足內地一半,躺著相當于內地負重40公斤行走……趁月黑風高,極地變本加厲測試我的堅韌。
陣地的夜有多長?這夜我睡著沒有?像被念了咒般思維斷裂,我“反芻”10年也沒想明白。唯一圣湖般明凈了然的是,我對甘巴拉的夜,變得藏羚羊般機敏。
2014年酷夏,我夜宿陣地第7年。“甘巴拉英雄雷達站”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20周年。我在陣地上見到了當年第一批登上甘巴拉的戰士夏仲昌,聽這位67歲的老兵激情澎湃地講述了甘巴拉人有史以來第一夜。
像熟悉自己的掌上紋絡,老兵清晰記得那是1967年8月12日。他和戰友們乘卡車抵達山頂時,濃云繚繞、寒風瑟瑟,除了漫山亂石和簡單挖過的地基,一無所有、寸草不生……
“架設雷達!盡快擔負戰備值班!”
只有一個念頭,官兵迅速清理亂石,架設裝備。山頂狂風肆虐,得用三角鋼釬固定防風繩,而堅硬如鐵的凍土層,大榔頭砸下去只留下一道淺淺的白印子。高原反應襲來,年輕力壯的小伙兒砸三五下就頭疼腦漲、渾身無力。大家便排隊輪番上陣,硬是將鋼釬一寸寸打進千年凍土,也迎來了5374米海拔的第一夜。
這是亙古無人住宿的生命禁地啊!
天當房地當床,狂風云霧當幔帳。氣溫降至零下20多度,氧氣更加稀薄,官兵露天蜷縮在睡袋中,又累又困,可剛要入眠便因缺氧憋醒,再迷糊又憋醒……
輾轉難入眠,起坐待天明。天邊剛透出一絲黛青,官兵們便提著工具沖上陣地。雷達天線在雪域之巔屹立起來,雷達電波穿透云霧連續上傳,官兵嘴唇黑紫滲血,雙眸血絲交錯,如暗夜熹微初露,如天際霞光初現……
“最高的眼睛”,從此時刻巡視雪域碧空,擔負起對空警戒偵察和軍民航飛機引導的重任。
甘巴拉陣地。郭超英 攝(資料圖)
掐指算算,我夜宿甘巴拉,距那時已過去40載。時光移轉,條件變遷,官兵住上陽光房,雷達戴上防風罩,氧氣設施上陣地,但空氣中氧因子依然慳吝,因而,甘巴拉的夜依然難熬。
“自然條件無法改變,我們總不能一天到晚干什么都背著氧氣吧?”那夜,耳畔回蕩著甘巴拉老兵輕松的反詰,看著制氧機立在我床邊魅惑地冷笑,我拼命忍著不吸。
夜更深。我躺下身想快睡會兒,剛要入眠,便被憋醒,索性披著大衣靠在床頭……平生第一次覺得表針慢過蝸牛爬行,腦海里浮現出將生命留在甘巴拉陣地的貴州遵義兵許正兵。
入伍后第一次上陣地,他高原反應強烈住進醫院,出院后,連隊干部要他留在山下休整點,他堅定地說:“我是雷達操縱員,不上山,操縱什么呀?”
再次上山,他高原反應依然強烈,頭疼嘔吐,躺在床上無法動彈。值班干部要他跟水車下山,他雙手抓住床沿不放:“老兵說上陣地人人都得過這一關,扛過去就沒事了!”
誰料想,這個喜歡彈吉他的兵躺下后,就再也沒能爬起來。高原肺水腫,將他的年齡永遠定格在18歲,將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1989年1月13日的雪夜。
夜宿陣地第3年,我又上陣地采訪。雷達站第22任站長孔維同擔負陣地總值班。這名云南漢子雙目炯炯卻血絲交錯。原來,他感冒剛好,喘氣不順,夜里只能把枕頭墊高,靠著打個盹。交談間,他講起我夜宿陣地前一年陽春的一個狂風夜。
廣東兵張海光得了重感冒,突然神志不清。孔維同邊給團里打電話,邊讓官兵抬來制氧機給小張吸氧,想盡辦法仍無濟于事。天漸暗,小張身體漸涼,戰友們靜靜圍攏床邊,生怕他徹底睡去。
孔維同心急如焚,站在寒風嚎叫的山口等車,淚水順著臉龐流淌:“如果有個三長兩短,作為領導、兄長,怎么向他父母交待啊!”
凌晨,團長的車載著軍醫接上張海光火速馳往醫院。官兵們怔怔地望著車燈在盤山路199道彎彎上漸行漸遠,擔憂高懸在嗓子眼兒……
半個月后,張海光經搶救病愈出院。站里安排他回休整點調養身體,他含淚央求:“讓我上陣地吧!我退伍前就這一個請求。”
那一千零一夜般長的夜啊!讓甘巴拉的兵刻骨銘心,讓張海光破繭成蝶。云端陣地那一夜,我也刻骨銘心。那日清晨起身攀向陣地最高處,只覺得肺悶欲炸,像戴了頂鉛帽重得抬不起頭……
我只在陣地上住了一夜,而甘巴拉官兵是建站數10年警戒引導軍航民航飛機的年年歲歲、日日月月啊!
喘息間,我看見雷達技師李金山、操縱員宋臣臣裹著皮大衣,全神貫注在雷達方艙開機試機。當時,全軍首部遠程異地控制雷達,在陣地剛剛試運行3個月。
10年倏忽而過。如今,宋臣臣已成長為“空軍百名優秀操縱員”、高原聞名的技術尖子,榮立了二等功,每次進藏看到這個笑容燦爛的山東小伙兒,我總會想到陣地上這一幕。
我佇立在陣地最高點,環顧圣湖羊卓雍錯、岡底斯山脈和連綿起伏的喜馬拉雅,使命感在胸中縱橫激蕩:險峻峭拔的甘巴拉,屏障似地把西藏分為前藏后藏,儼然新時代的“烽火臺”。
“在甘巴拉每一天都在戰斗”。直到2012年8月1日,甘巴拉雷達站開啟遠程異地控制的嶄新執勤模式,實現少人值守,我又上雪域,自豪彌漫于胸:云端陣地那一夜,我親歷了世界最高人控雷達站載入史冊的最初探索。
哨位下降1874米,休整點變為主控端擔負戰備值班,陣地作為從控端配合完善,陣地值班人數減少一半……與之交相輝映,新型戰機高原試飛、全軍高海拔高寒地區聯合實兵演習等一項項出色保障,被新一代甘巴拉人續寫上了招展的英雄旗幟。
“缺氧不缺精神,山高標準更高”“人在陣地在,人在天線轉”……陣地那一夜,在我斷裂的思維中日漸清晰,定格為極地雷達兵始終不變的軍魂,照亮我精神的前程。
夜深人靜時,思念總成癡。仰望無垠星空,又有祈愿在心中:甘巴拉,無人值守不是夢。云端陣地,難寐長夜不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