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任我行自西湖湖底被救出,繼而打敗東方不敗,重登教主之位后,豪氣益盛,戾氣也益盛,不僅開始迷戀東方不敗創立的一套歌功頌德,肉麻獻媚口號,還滋生了原來沒有認真考慮過的“千秋萬載,一統江湖”之心,與令狐沖的關系亦從伙伴走向對立。
因他過于強大,隱隱給人黑云壓頂、魔王又生的感覺。這多少模糊了任我行的本來面目。
劇照
孔子曰:聽其言,觀其行。
任我行究竟是什么人,僅僅從主角角度考慮到底不妥,還需回到他自身的性情與作為上來。
先聽其言。
任我行曾于少林寺侃侃而談他平生佩服之人有三個半,不佩服之人也有三個半。
對他人的看法,往往映射著一個人的識人之能及思想胸懷。不妨先來看看任我行的論人之道。
三個半最佩服之人中,排在第一位的便是篡了他日月神教教主之位的東方不敗。
自己栽于東方不敗之手,多年牢囚之困,仍能說出佩服二字,且怎么看都是真心實意,任我行之認賭服輸,絲毫沒有扭捏掩飾,可見其客觀、自信。
劇照
能與對手惺惺相惜的,都是內心真正強大之人。
第二個是方正大師。理由在于:“大和尚,你精研易筋經,內功已臻化境,但心地慈祥,為人謙退,不像老夫這樣囂張,那是我向來佩服的。”
第三個是劍術通神的風清揚風老先生,“他不僅劍術比我高明得多,且為世外高人。”
還有半個是沖虛道長,“你武當派太極劍頗有獨到之妙,你老道卻潔身自愛,不去多管江湖上的閑事。”
此三人皆是與日月神教常年對立的所謂正派中人。
可見,任我行不僅沒有迂腐可笑的正邪之分,懂得就事論事,且對于公正謙和、閑云野鶴、潔身自愛之品格,均持肯定、推崇的態度。
至于不佩服之人,只說了左冷禪:
“你武功了得,心計也深,很合老夫的脾胃。你想合并五岳劍派,要與少林、武當鼎足而三,才高志大,也算了不起。可是你鬼鬼祟祟,安排下種種陰謀詭計,不是英雄豪杰的行徑,可教人十分的不佩服。”
瞧,這分明是心高氣傲、光明磊落的性子,并且,其看人之準、識人之智,氣度之不凡,皆屬上乘。
再觀其行。
任我行的舉止行為,與他的言談無絲毫相悖之處。
首先,他經歷過重大挫折,被暗算后關湖底多年,但意志相當堅韌,被救之后也無萎縮、暴戾之態,仍然談笑風生,豁達氣概;
其次,他重回教主之位后,并未對教內之人進行清洗,無論是基于利益還是胸懷,這一點都自信過人,比自相殘殺的左冷禪高明許多。對于不愿入教的令狐沖,他也沒有寧可錯殺,絕不放過的戒心;
再次,他承接了東方不敗那套肉麻做法,但顯然并沒有被沖昏頭腦,反而滋生了一個政治人物的野心。
于是日月神教要一統江湖,且直接向五岳劍派下戰書,不玩陰謀詭計,仍然是自信、高傲、磊落。
所以,任我行在《笑傲江湖》中,雖然是個阻礙令狐沖自由之路的人物,但并不格外引人反感。
江山代有才人出,未必代代有豪杰。
劇照
任我行是《笑傲江湖》中真正的英雄豪杰,他的氣魄與行徑,一如傳說中的英雄豪杰般強大、宏闊。
人們喜歡談論英雄豪杰,不吝給予他們贊美,呼喚向往豪杰輩出的年代。
然而,豪杰之波瀾壯闊,氣吞山河往往是被史詩化、浪漫化的。若與豪杰生在同樣的年代,對于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可能是個巨大的劫。
任我行是不在乎以碾壓萬千普通人的身軀為代價,締造千秋功名的。
他在少林寺一出手,便要了八人的性命,被方正大師責問時,便如游戲般回答:“我日月教教下徒眾甚多,你們有本事,盡管也去殺八人來抵數就是。”
他的眼里,沒有眾生,眾生皆棋子。更何況,在野心、權力與功業中浸潤久了,個人的性情難免更加不受約束,為所欲為。
任我行晚期已是無人能勸,若非病發突亡,他一統江湖之后,會更暴虐嗎?可能性極大。
但假設,江湖是一個個如方正大師、沖虛道長、甚至令狐掌門般溫和的人領導下的江湖,那么日月神教、少林武當、五岳各派等等各自相安,各展其才,又何需左冷禪費盡心機、死傷慘重地合并五岳?
當然,永遠會有人無法放棄多余的野心。
歷史和現實有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發展規律。只是,對一個個具體的人而言,遭遇豪杰,該是怎樣的劫難?
劇照
是的,任我行及許許多多傳說中的豪杰,縱情任性,魅力獨特,唯我獨尊,意志強悍,氣魄大得可以吞沒每一個人,但看起來卻令人心醉神迷,甚至可讓為數不少的人前赴后繼、獻出生命。
無論是時勢呼喚豪杰,還是豪杰回應時勢,其實質并無不同。
豪杰即“劫”。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是與豪杰同在的必然。
太平世上無豪杰。這雖然有些乏味,但,還是沒有的好。
文丨白曉野
在《笑傲江湖》這部作品中金庸先生塑造了幾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但凡聰明才智之士、孔武有力之人極大多數都是積極進取的,日月神教前任教主任我行亦是如此。當年任我行乃日月神教頭號人物,也是武林中令人聞風喪膽之大魔頭,此人身居高位始終刻苦努力,為了一部《吸星大法》甚至耽誤了日月神教的發展與自己的身家性命。
任我行被關于水牢十多年,過著暗無天日的日子,他的志氣并未因此而消沉,相反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武功又得到了不小的進步。
那么任我行的師父究竟是誰呢?他這一身武功到底怎么來的呢?將殷天正、謝遜、范遙的武功連起來看看,即可得到啟發。
一、殷天正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殷天正使出了拿手本事,這套本事可以稱之為“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殷天正的兩根斷鐵棍本已笨重,招數更加呆滯,東打一棍,西砸一棍,似乎不成章法,但有識之士見了,卻知他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實已臻武學中的極高境界。
其特點與任我行一模一樣——任我行的掌法卻單純質樸,出掌收掌,似乎顯得有些窒滯生硬,但不論方證的掌法如何離奇莫測,一當任我行的掌力送到,他必隨之變招,看來兩人旗鼓相當,功力悉敵。
二、范遙范遙乃明教光明右使,此人自負于天下武學無所不窺,劍術修為更臻于江湖第一流水平——但見對手劍招忽快忽慢,處處暗藏機鋒,但張無忌一加拆解,他立即撤回,另使新招,幾乎沒一招是使得到底了的。張無忌心下贊嘆:“若在半年前遇到此人,劍法上我不是他敵手。比之那八臂神劍方東白,這苦頭陀又高上一籌了。”
范遙劍法有目共睹,更在方東白之上,從張無忌的評價來看,此人所使劍術應當均為上乘劍法。
任我行也是一位劍術高手,其劍術修為與范遙頗為相似——那人接連變換八門上乘劍法,有的攻勢凌厲,有的招數連綿,有的小巧迅捷,有的威猛沉穩。且他與令狐沖“霎時間拆了二十余招,兩柄木劍始終未曾碰過一碰”,這一點與上文提到的范遙“幾乎沒一招是使得到底了的”的劍法特點十分相似。
三、謝遜謝遜有一門絕活,這門絕活曾經在王盤山亮了一次相,他以吼聲震暈一眾高手,小說里任我行與令狐沖交手時,因劍術修為不及令狐沖,所以也利用吼聲將令狐沖震暈——突然之間,那人石破天驚般一聲狂嘯。令狐沖耳中嗡的一響,耳鼓都似給他震破了,腦中一陣暈眩,登時人事不知,昏倒在地。
任我行的武功可以說結合了殷天正、范遙、謝遜三人的武學,那么這些武功是他搜集來的嗎?不是,是師父傳授的,他與方證大師比武之時提到一句話——任我行道:“在下使的是日月教正宗功夫,大師使的是少林派正宗武藝。咱們正宗對正宗,這一架原是要打的。”
世界上什么教派能夠藏有殷天正、范遙、謝遜的武學?除了明教還是明教,至此真相大白,任我行的師父極大可能是明教當中一位了不起的高手,此人極大可能是明教的教主,而日月神教恐怕就是由明教發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