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手游 財報(中手游股票股吧)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3月24日,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中手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0302.HK)公布2020年業績公告。營業收入38.20億元,同比增長25.8%;經調整利潤人民幣8.07億元,同比增長32.1%。經調整凈利率由2019年20.1%提升至2020年21.1%。每股派息0.0928港元。

三大業務穩健增長,自研業務表現亮眼

財報顯示,中手游營業收入主要來自三個業務板塊:游戲發行、游戲開發和授權業務。其中,2020年中手游游戲發行收入29.78億元,同比增長16.6%;游戲開發收入達7.30億元,同比增長73.4%。

新增注冊用戶總數達1.02億人,同比增長18.6%;平均每月活躍用戶數達到1848萬人,同比增長16.0%;月付費用戶141萬,同比增長17.8%;付費用戶轉由2019年的7.5%提升至2020年的7.7%,付費用戶ARPPU值由2019年210.8元提升至2020年的228.8元。

業績的穩健增長,得益于公司在IP游戲的全球化發行和游戲開發業務的快速增長。

在發行業務上,2020年中手游成功推出了多款自主發行的新游戲。其中,《家庭教師》手游,大陸地區在上線首月即躋身蘋果商店免費榜第二;《軒轅劍:劍之源》手游大陸上線首月即躋身蘋果商店免費榜第二;《新射雕群俠傳之鐵血丹心》在中國大陸地區上線首月獲得蘋果商店免費榜第一、暢銷榜第五名(根據App Annie的統計)的成績。

除了新游戲表現搶眼外,多款往年上線的游戲仍然表現出強勁的生命力,如《航海王強者之路》、《龍珠覺醒》、《全民槍神:邊境王者》和《凡人飛仙傳H5》等,持續為公司貢獻穩定收入。

在自主研發方面,2020年中手游研發投入2.09億元,同比增長29.7%,旗下多款自研游戲表現強勁,如公司全資子公司文脈互動研發的上線超過兩年的手游《傳奇世界之雷霆霸業》,2020年度平均每月活躍用戶超過一百萬人,最高月流水達到人民幣1.1億元。其原班團隊開發的新游《龍城傳奇》上線后即大受歡迎,另外開發的PC頁游《魔域覺醒》躋身360頁游平臺的新游推薦榜第一。

旗下控股子公司北京軟星推出的《大富翁10》截止2021年2月28日,在Steam平臺累計銷售量已達70萬套。上海軟星《仙劍奇俠傳九野》在Steam平臺上線當月獲得熱門推薦,手游版于2021年3月正式上線,上線首日在心動游戲旗下游戲社區TapTap平臺獲得熱門排行榜第一名的成績,并獲得蘋果商店熱門游戲推薦。

另外公司棋牌游戲工作室自主研發的《歡樂真人麻將》游戲在華為、OPPO、VIVO等渠道均取得了麻將棋牌類游戲產品暢銷榜第二名的成績,月流水近2000萬元。

在授權方面,2020年公司收入1.12億元,同比增長81.3%,2020年7月,中手游控股子公司北京軟星已與完美世界就仙劍IP開發手游達成合作。

投資超20家游戲開發商,IP游戲生態持續深化

業績高速增長背后,離不開中手游對IP游戲生態的建設。根據易觀數據的報告顯示,中手游是擁有IP儲備數量最多的中國游戲集團公司(以游戲為主業的公司),以及上線最多移動IP游戲的中國游戲集團公司。

2020年,通過多層面的外部合作,中手游正在推動IP游戲生態的持續升級。在與國內頂級的流量平臺深度合作方面,由中手游聯合研發,騰訊游戲獨代發行的正版頂級國漫IP授權卡牌塔防手游《妖怪名單之前世今生》于9月25日上線,游戲上線首日即進入蘋果商店免費榜第二。

在IP和開發商投資方面,中手游也持續保持積極態勢。2020年,中手游新投資多家手游研發商和相關企業,并于公司達成游戲定制開發及代理發行的長期合作。包括投資《少年三國志》、《少年西游記》系列游戲總制作人程良奇所創建的樂府互娛,程良奇也將出任公司首席產品顧問。此外,中手游也投資金牌制作人張福茂創立的寰宇九州,該團隊擅長塔防和模擬游戲(SLG)品類;投資了由《太古封魔錄》制作人李文東帶領的深圳赫耀,雙方將在豎版3D大型多人角色扮演游戲(MMORPG)品類合作打造游戲產品。

除投資手段外,中手游也與IP儲備豐富的內容平臺合作。截至2020年,中手游已經正式簽約閱文集團旗下頭部IP《吞噬星空》、《斗羅大陸》、《星辰變》和《修真聊天群》等游戲改編授權。

同時,中手游也與奧飛娛樂旗下有妖氣正式達成戰略合作。中手游將獲得包括《鎮魂街》《雛蜂》和《端腦》等多部頭部IP作品的優先游戲改編權。同時,奧飛娛樂也拿到中手游旗下多個自有IP的衍生品開發授權,將開發包括手辦、服飾、玩具等衍生產品。

另外,中手游還進一步加大了對自有IP的運營力度。開啟了“仙劍二十五周年”系列活動,參與米漫傳媒《國風音樂盛典》、Bilibili春晚《2020年晚會最美的夜》等多個音樂活動聯動,舉辦了多場線上線下音樂會,4次登上微博熱搜榜,收獲過億曝光量和微博熱搜榜首。

發行業務持續發力,港澳臺地區及海外市場成新增長點

財報顯示,2021年中手游將延續一貫的IP游戲戰略,繼續在IP資源、優秀游戲研發商和金牌制作人方面展開投資,為其IP游戲生態體系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其中,中手游自主發行業務預計將持續穩定增長。繼《仙劍奇俠傳九野》之后,中手游年內計劃推出《斗羅大陸:斗神再臨》、《鎮魂街:天生為王》、《吞噬星空:黎明》、《亮劍:我的獨立團》、《畫江湖之杯莫停》和《星辰變:共攬蒼穹》等多款新游。

《斗羅大陸:斗神再臨》作為閱文頭部IP產品改編游戲,有望繼續延續強勢表現。《斗羅大陸》小說自改編成動畫后,播放量已突破百億次,粉絲基數龐大。此外,《鎮魂街》同樣具備龐大的粉絲基數,《鎮魂街》漫畫總點擊近50億,動漫作品在Bilibili平臺評分9.1,觀看人數近800萬,總播放次數突破6億。除國內市場外,上述熱門IP也將陸續向港澳臺地區和海外市場推出。

中手游的港澳臺地區及海外發行,也取得了不錯效果。2021年1月,公司于港澳臺推出《新射雕群俠傳之鐵血丹心》,上線首月登上港澳臺三地蘋果應用商店免費榜第一。根據第三方權威機構App Annie的統計,港澳臺上線后首月在三地均獲得暢銷榜最高第一名,多次獲得iOS及Google Play平臺的新游推薦。此外,中手游還計劃于2021年內陸續向港澳臺地區和海外市場推出包括《斗羅大陸-斗神再臨》、《鎮魂街:天生為王》、《真·三國無雙 霸》、《仙劍奇俠傳7》、《瓦諾尼亞與謎題》、《包青天》、《末世戰車》、《仙劍奇俠傳:九野》和《畫江湖之杯莫停》等多款新游。

在自研游戲方面,2021年中手游計劃推出由全資附屬公司文脈互動自主研發的《代號:開天》等多款MMORPG手游以及多款H5游戲和PC頁游,控股子公司北京軟星自主研發的《仙劍奇俠傳7》PC游戲和《大富翁10》的Switch版本均將于年內上線。

在IP游戲布局外,2021年中手游在IP運營方面也將持續發力。2021年,中手游將開啟仙劍系列漫畫、動畫番劇、動畫大電影等多個動漫影視項目。

總的來說,中手游始終堅持“IP化、精品化、研運一體化、生態化、全球化、品牌化”六大發展戰略,已經打造出極具競爭力的IP游戲生態體系,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著眼未來,中手游憑借IP游戲生態體系,有望延續過往的亮眼表現。

重點提示

中概股海外退市后回歸A股“看起來很美”,但并沒有那么容易。回歸需要經歷私有化、拆除VIE和再次上市的步驟,其中涉及的利益主體較多、架構復雜且運作時間漫長,或存在較多不確定風險。

本報記者 黃鍇 上海報道

6月10日晚間,世紀互聯和人人網的兩則私有化消息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世紀互聯宣布,董事會已接到來自公司董事長兼CEO陳升、金山軟件有限公司和清華紫光國際的私有化要約。無獨有偶,人人公司也宣布收到來自公司董事長兼CEO陳一舟和COO劉健的私有化要約,計劃以每股美國存托股(ADS)4.20美元的現金收購二人尚未持有的人人公司全部發行股。

此前一天,中手游宣布簽署私有化協議,根據該協議,Pegasus將以每股普通股1.5714美元(相當于每股ADS 22美元)的價格收購中手游。

6月9日晚,易居中國亦宣布,董事會已收到由董事會聯席主席及CEO周忻和董事沈南鵬當日提交的私有化收購要約,正式啟動易居中國私有化的戰略計劃。

海外上市的中概股眼下正不約而同地啟動私有化計劃,除了上述提到的幾家公司外,淘米、世紀佳緣等也正準備私有化。加上此前退市的盛大游戲和即將在A股借殼上市的分眾傳媒,中概股正在競相逃離美國資本市場。

對于中概股公司來說,每家退市的原因各不相同,私有化也并非終點。然而,如果事前缺乏足夠的考量,一波三折的私有化不僅不能解救中概股,還會讓企業元氣大傷。

密集私有化

今年,已經有不下二十家公司開啟了私有化之路。從既有現象判斷,中概股私有化的大幕已經拉開,未來還會有更多公司加入這一潮流。

A股市場的火爆,無疑是當下私有化回歸潮的原始動力。當前大多中概股的不佳表現,與國內創業板形成了“冰火兩重天”的景象。以視頻行業為例,創業板的樂視網(300104,股吧)(300104)目前總市值1300億元,暴風科技(300431,股吧)(300431)總市值369億元,而優酷土豆市值僅為308億元左右。

在此基礎上,隨著中概股公司本身業務的發展,自身的監管成本、運營成本和決策效率成本也在不斷增加,“資本市場的價值又在向下走,對企業而言,每年付出大量的成本只是為了維持這么低的市值,就顯得不太值得。”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本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

另一種可能是,當企業市值很低的時候,容易面臨惡意收購等現象。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就會導致公司的控制權旁落他人。于是,私有化也就成了不二選擇。

事實上,幾年前,創業公司尋求海外融資的原因不外乎海外市場融資手段多元化,對經營數據沒有嚴苛要求,而且會有不錯的品牌溢價效應;但眼下,國內資本市場十分火爆,企業的用戶和業務架構也布局在國內,在國內資本市場融資反而更為便利。

除了估值因素,國內政策的開放也成了中概股回歸的助推力。不過,并非所有中概股公司都追逐潮流。普華永道中國科技行業合伙人張勤稱,這股回歸潮能否持續,取決于國內的A股市場是否能夠帶來持續穩定的回報,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充滿投機性。

“我發現,眼下依然有一些公司堅持去美國上市,因為美國的監管嚴格,對公司治理的要求更高。另外,一些企業的合作伙伴都在海外,因此它需要海外上市帶來的品牌效應,需要美國資本市場為其背書。”張勤表示,“去哪里上市,取決于管理層的經驗和公司本身的發展需求。”

再戰資本市場難點

從海外退市后回歸A股上市“看起來很美”,但真要實施,卻并沒有那么容易。

據投行人士分析,中概股回歸需要經歷私有化、拆除VIE和再次上市的步驟,其中涉及的利益主體較多、架構復雜且運作時間漫長,或存在較多不確定風險。這些不確定性甚至會影響到最終結果。

在退市過程中,私有化的邀約價格很容易激起美國投資者的起訴。“公司私有化有99%的可能性會遭到起訴。”普華永道中國審計部合伙人周偉然和記者說道。除了定價之外,中概股還會遇到諸如財務數據造假、關聯交易未披露等容易觸怒美國投資人的問題。因此,中概股要私有化,不可避免地需要通過法律途徑去解決。

此外,私有化的另一個挑戰便是企業需要有充裕的資金。根據美國監管層的要求,提出私有化的股東收購流通股不僅全部需以現金支付,還必須向中小股東提供基于當期股價的溢價。再加上律師咨詢費用、審計費用、會計費用、財務顧問費用、銀行貸款及融資費用等固定費用,對企業來說是一筆很大的經濟負擔。正因為此,大量退市的中概股公司均需要由財團提供資金。

不難發現,包括分眾傳媒、巨人網絡、盛大網絡等中概股公司在內,退市都耗費了要約方大量的現金。如果財務杠桿控制得不好,很可能在資本市場兜了一圈后,卻入不敷出。

在此基礎上,時間成本也是回歸進程中的一大不可控因素。張勤告訴記者:“退市的過程需要一年左右才能完成,而重新上市也需要至少一年。”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漫長的時間周期里,公司本身的運營能力和資本運作能力也將受到很大考驗。

從這個角度看,PPP模式(上市-退市-上市)并非完美無缺。換言之,并不是每一家在美上市的企業都適用于這一策略。有投資人稱,私有化企業需要與投資者、中介機構針對企業現狀量身定制、多方協商一種適合企業自身的策略。

一個明顯例子是,目前私有化成功的中概股公司中,成功轉A股或港股上市的案例屈指可數。除了北大千方、中消安均外,近日借殼宏達新材(002211,股吧)的分眾傳媒將有望成為第三家用PPP策略成功的公司。

即便私有化的公司能夠成功再上市,依然會面臨新的挑戰。

一位市場人士向記者稱,公司再上市時必須要對其歷史有一個回顧和交代,換句話說,公司要講一個非常好的故事,如果這個故事講得不好,就會對再度上市產生很大的影響。畢竟,公司二度上市時,消費者和投資者對它的要求會更加苛刻,如果沒有一種更好的盈利模式,便會對定價產生影響。

他同時指出,這其中的風險很大,如果純粹從財務角度出發而退市,將來就很難有故事可講。而一旦涉及戰略意圖,大家便會以期待的心情對待公司的再度上市。

從這個角度看,公司的再上市充滿了不確定性,那些已經成功退市的公司,除了為不再忍受低估值松了一口氣外,也應考慮如何盤活公司資產,為下一次再戰資本市場做好準備。(編輯 辛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