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喜歡用手機玩游戲的年輕人
大都知道一個熟悉的知名手機品牌APP
有項服務:
用手機充值
如遇上誤操作或游戲下架等原因
有幾率把充值的錢退回來
可一個好的條款
卻被不守規矩的人當成了生財之道
2月2日,廣州天河警方接網易公司報警,稱2017年7月以來,被嫌疑人多次以“虛構事實,惡意申請退款”方式詐騙,涉案金額約18萬元。經縝密偵查,7月11日,天河警方在江蘇省蘇州市抓獲以“代退”為名進行惡意退款的“A木頭退款”工作室主人卞某。7月12日,兩名參與“惡意退款”并從中獲利的玩家鄭某、林某分別在浙江省義烏市、杭州市落網。
“代退”:充值的錢能退回,讓游戲商白給了裝備
2017年7月,嫌疑人卞某(男,22歲,江蘇人)在手游貼吧中看到一則退款廣告。抱著試試的心態,他撥打了廣告中的聯系電話,告訴對方自己在某款游戲中購買的裝備想申請退款。在提供一系列資料之后,他很快就收到知名手機品牌公司的3000元退款,其購買的游戲裝備也沒有被游戲公司回收。因此,他爽快地支付了1000元給對方作為報酬。
這次成功退款,讓卞某看到“商機”。“知名手機品牌APP的全額退款,不用花成本”“很多人操作知名手機品牌APP的退款成功率不高”,他只要以“代退”的名義,幫對方拿回退款,就可以從中賺取“服務費”。恰巧此時,對方發來信息問他要不要學,并承諾提供客戶名單給他,他沒有任何猶豫就答應了,且立即通過微信支付3000元學費給對方。可對方教會他方法后,并沒有向他提供客戶資料,而是直接“拉黑”了他。
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找到大量玩家?卞某建立了“A木頭退款”工作室,主要針對網易公司所經營的《夢幻西游》手游退款,他總結出“游戲體驗差、道具丟失、小孩誤充、游戲更新閃退”等一系列成功率較高的退款理由,進一步細化每宗業務的建號、退款等環節。隨后,卞某又找到某游戲主播“小西”,在向“小西”支付一定費用后,“小西”同意在直播期間幫他植入“代退”廣告,并多次在粉絲圈發布“A木頭退款”微信二維碼。
有意辦理退款業務的玩家看到廣告后,會主動加“A木頭退款”微信好友與其私聊。卞某會告訴玩家,他的“退款”經驗豐富,“代退”成功率很高。雙方談妥后,玩家會將手機號碼、APP賬號和密碼、支付方式提供給他,他則利用虛構出的理由向知名手機品牌公司申請購買游戲裝備退款。
大約1—7天,知名手機品牌公司會將購買裝備的錢退回玩家賬戶。收到退款后,玩家支付退款額的30%給他作為報酬。從2017年8月開始,卞某的“A木頭退款”工作室成功為多名玩家辦理退款,給網易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約18萬元。
玩家:一時貪念,把自己“玩”進了“鐵窗”
2018年7月12日,受臺風影響,浙江省義烏市風大雨大。凌晨6時許,3名天河辦案民警蹲守在某科技網絡公司附近。10時許,嫌疑男子林某(男,25歲,浙江人)剛進入該公司,便被守候的民警帶回當地派出所接受調查。
經審訊,嫌疑人林某對以“惡意退款”方式詐騙獲利的行為供認不諱。一個90后大學畢業生,在某科技網絡公司工作,原本前程似錦,為何又會走上違法的道路?用林某的話說,就是一個“貪”字。
2017年3月起,林某癡迷于《夢幻西游》手游。一年多時間里,為了不斷升級,他先后花了2萬余元購買各種各樣的裝備。隨著裝備的增加,林某游戲的等級也不斷提升,他因此獲得了強烈的滿足感。
2017年8月,林某在玩游戲時,被 “A木頭退款”工作室的廣告所吸引。之前,林某早聽說“代退”工作室可以利用知名手機品牌APP消費的漏洞,把已經充值的資金原路退回。他認為,在可以繼續使用游戲幣的情況下,充值的資金又能退回來,工作室雖然要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但自己還是額外地賺取了金錢,這對彼此都不是賠本買賣。
因有了“貪”念,他將“A木頭退款”工作室添加為微信好友,把相關資料信息如實發送給卞某,請卞某為自己申請退款。“A木頭退款”工作室先后成功為他辦理退款5次,共計收到退款3420元,他因此也支付了970元的手續費。隨后,林某的賬號被游戲公司后臺限制。
因貪小便宜,林某親手把自己送進了“鐵窗”,見到民警的那一刻,他才如夢初醒。7月12日,天河警方在浙江省杭州市抓獲與其有相似經歷的鄭某(男,25歲,杭州人)。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懲處。
目前,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
網易公司提醒
請廣大網易游戲玩家切勿輕信職業退款人的“代為退款,免費獲取道具”的說辭,該行為實際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虛構退款理由的方式,騙取網易公司財產的行為,一旦退款數額達到刑法規定的“數額較大”,將構成詐騙罪,參與退款的玩家亦可能構成共同犯罪。
警方提醒
警方提醒:惡意退款損人害己,且在網絡上將自己的身份信息及金融賬戶如實交給不法分子,會埋下一系列隱患。請網絡玩家提高防范意識,避免賬號密碼被不法分子盜用,造成財產損失。
編輯|小萌
2月26日,藤縣一位母親向南國早報客戶端反映,前不久,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她四歲多的女兒使用她手機,進入微信小程序頁面,花648元給一款麻將游戲充值,換了1296萬枚游戲幣。女孩母親事后多次聯系游戲平臺,希望對方退回這筆錢,但遭到拒絕。
家長:幼兒玩母親手機,花648元購買游戲幣
王女士家住梧州藤縣,家里有個四歲多的女兒。前不久,她查看手機短信,發現自己的銀行卡被扣除了648元錢。她向銀行核實獲悉,是有人使用她微信綁定的銀行卡,給一款叫微樂廣西麻將的游戲充值。
賬單顯示王女士的微信在該游戲平臺消費了648元。
王女士的游戲賬號里購買了大量游戲幣。
王女士在自己微信的小程序里找到了這款游戲,但她是從未玩過的。據了解,扣掉的648元,是她女兒進游戲后通過微信支付購買游戲幣產生的花費。游戲平臺顯示,游戲中的ID是登錄后自動生成的,該ID里有有1296萬枚游戲幣,但卻從未玩過一局游戲,也沒有花出過一枚游戲幣。
該游戲賬號沒有進行過游戲。
“因為我的手機解鎖密碼和微信支付密碼是一樣的,所以我懷疑我平時支付時女兒偷看過,記住了我的微信支付密碼。”2月26日,王女士對記者說。
平臺:微信賬號為成年人實名認證,不退款
發現被扣款后,王女士和家人多次聯系游戲平臺,希望對方能退回這筆錢,理由是小孩還小、充值時家長不在身邊、購買的游戲幣至今未使用等。
2月26日晚,客服通過平臺回應:微樂廣西麻將游戲不對未成年開放,微信有成長守護系統,如果是未成年人操作,是無法體驗游戲,也無法進行充值的,成年人實名認證的微信賬號授權登錄游戲,無其他相反證據,視為本人體驗游戲,賬號正常充值,正常參與游戲對局,很抱歉無法退款。
王女士與平臺客服的對話記錄。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致電客服了解核實,客服表示,如家長堅持申請退款,可再次通過發送郵件到企業郵箱,并提供相關信息、游戲ID、支付成功截圖及退款說明,讓專員進行二次確認審核。
目前,王女士已經多次發送有關內容至該企業郵箱,至今仍未收到退款。
律師:家長如何證明系兒童操作是關鍵
南國早報南國法援律師陳青青表示,8周歲以下的小孩,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其游戲充值的行為,不管金額多大,一般直接認定無效,可以主張返還。但在實踐中操作起來,并不容易,比如,如何證明系小孩充值這一問題。
葉霖律師表示,一般遇到這種情況,關鍵是舉證環節。比如注冊賬號的信息是孩子個人信息,而并非家長信息;又或者購買游戲幣時有錄像證明是孩子自己操作的購買行為。建議家長與游戲平臺多次協商,如果無法舉證,對方又不同意協商的情況下,很可能由家長自行承擔責任,畢竟家長有監護責任。
陳青青律師建議,盡量不要讓小孩知道自己的支付密碼,可以考慮適時更換密碼。對自己綁定的銀行卡或零錢,不留大額金錢,并隨時注意金額變動情況。最好是在家長監管下,讓小孩有節制地接觸游戲。與小孩多做溝通交流,引導小孩不要沉溺于游戲。此外,家長還可以通過騰訊“成長守護平臺”對孩子的游戲時間和游戲消費進行主動管理,除了可以設置單筆、累計消費金額之外,還可以通過“一鍵禁充”禁止所有游戲內消費。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