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因為匯集去年《爸爸去哪兒》的“演員”陣容,一直把《爸爸的假期》當做綜藝電影,畢竟今年“爸爸”太多,無從甄別被籠統對待,也是情理之中。但是看過影片之后發現其實是個誤會,這部影片不但有劇情,更是一部公路類型喜劇片,內容上有對寧浩“瘋狂”系列的借鑒,也有對韓國喜劇片的融合,完全是一部親子版的《韓囧》。
影片講述了郭濤、張亮、王岳倫三位爸爸因為一枚鉆石,在韓國把“帝王假期”過成“逃亡假期”的爆笑過程,酒店艷遇,鄉村落難,越獄逃亡,黑幫追殺……三人的囧事囧態與韓國演員的碰撞表演,頗有喜劇效果,加上田亮“飾演”的色魔,以及林志穎飾演的黑幫職業殺手,都讓這部影片元素十足,充滿故事性。
馮小剛導演公開批評現在的綜藝電影,認為這是電影的自殺,也讓更多的創作者對電影產生思考,導演王岳倫認為去年的《爸爸去哪兒》大電影背離了第一季爸爸們的初衷,不符合他們一開始的創意,今年指導這部《爸爸的假期》,就是為了給第一季的幾個爸爸留一個紀念,做一個真正的劇情片,一個關于爸爸和孩子的喜劇,一個溫情又搞笑的故事——這就是影片的創作初衷。也是一個傳統電影人的初衷。
韓國的喜劇影片極富特色,影片這次將故事移到韓國,無疑對吸收和借鑒韓國喜劇的表現手法,產生了巨大空間,韓版《爸爸!我們去哪兒?》第一季的成東日父子的加盟,更是將這種喜劇融合做到最大。影片中成東日“飾演”的警察對待兒子和女兒教育上截然相反的態度,以及由此引發的喜劇事件,頗有創造性和趣味性,也因此有了影片中“越獄逃亡”的搞笑情節。
郭濤、張亮、王岳倫三人隱然有“鐵三角”的氣勢,配合上也比較默契,無論是應對囧況時的裝模作樣還是逃命時狼奔豕突,都是融入角色身份的,脫衣滅火,街頭群毆,是演員在表演,而非真人秀中的展示。田亮的客串,也為影片提供了幾處笑料,“給朋友的老婆買乳罩”這樣的囧事,也只有他能干的出來。變化最大的是林志穎,因為黑幫殺手的身份緣故,他在影片中不但扮帥耍酷,還大顯身手,飆車打斗,無所不能,只是可惜時運不濟,最后總是棋差一招。
韓國小朋友成俊的表現非常專業,和老爸在劇中的對手戲同樣制造了不少笑料,與之相比,郭子睿、KIMI、張悅軒、王詩齡幾位小朋友和影片在故事的互動上,稍顯弱勢了一些,當爸爸們在韓國疲于奔命時,他們正在開心的各玩各的,反倒是在字幕后的獨白中,拉近了和爸爸們的距離。
《爸爸的假期》其實是一部爸爸們的荒誕成長史,慌亂但充滿溫情。
陪伴觀眾長達七季的慢綜藝《向往的生活》,將在今年畫上句點,但“向往”IP卻將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延續下去。
深度文娛(ID:shenduwenyu)發現,在6月初,一款名為《向往的生活》的模擬經營類手游悄然上線,而這款游戲的出品及運營方正是芒果TV。目前該游戲在TapTap平臺評分為6.3,考慮到其事先宣傳有限,且芒果TV在游戲出品運營方面尚屬新兵,這個成績還算不錯。在該游戲評論區,筆者也看到玩家以正向評價居多,而且看得出來很多人本身就是《向往的生活》綜藝的資深受眾。
再優質的綜藝IP,也是有生命周期的。那么,以綜藝IP改編的手游是否可以起到延長IP生命力,確保其對核心受眾一直有吸引力呢?筆者結合《向往的生活》手游,國內綜藝改手游,以及海外綜藝手游的發展情況這幾點,來探討這個問題。
慢綜藝改手游,成色幾何
《向往》系列之所以能播出爆火,而且一連播了七季,成為不少觀眾心頭的“慢綜白月光”,正是因為它那種不徐不疾、田園牧歌式的表現形式,讓在快節奏生活中討生活的大眾,有種暫時松了口氣的感覺。
但大部分手游,是需要靠游戲內設定競爭機制來刺激玩家進行游戲內消費,即氪金。這不免令人擔心,《向往》系列手游化后,是否會失了那份恬淡初心。
筆者下載了這款游戲并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體驗,發現這款游戲確實有一定的可圈可點之處。它是一款模擬經營類游戲,也就是俗稱的“種田”,玩家需要種植農作物或生產農產品,再將這些產品賣給村民,用換來的錢進行擴建,一步步壯大自己的家園。
玩法不復雜,基本上所有玩家都可以迅速上手;畫面清新可愛,比較討喜,乍一看確實有點田園牧歌的意思。而在綜藝中,觀眾最熟悉的“蘑菇屋”“五斗米商店”,也出現在游戲中,這無疑滿足了觀眾在游戲中重拾感動的需求。
此外,《向往》系列中的小動物也是一大看點,比如小H、彩燈等。在游戲中,玩家可以隨著等級推進,逐步解鎖這些小動物,重現蘑菇屋的熱鬧與輝煌。黃磊、何炅等《向往》的靈魂人物,則以化名黃廚廚、何可可等身份,出現在游戲中,與玩家進行互動。可以說,如果你是《向往》系列的忠實觀眾,那么這款游戲確實能喚起不少追綜的回憶。
至于氪金機制,筆者發現《向往》手游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克制。
模擬經營類游戲的爽感,是通過不斷升級解鎖新圖鑒,對家園進行改造獲得的。而升級所用的道具和代幣,需要時間才能拿到。《向往》手游可以購買氪金加速時間,讓玩家更快拿到道具,當然如果玩家不愿意花錢,那么等待相應的時間到了就可以。
當然,因為它的模擬經營類屬性,對于不熟悉《向往》系列的普通玩家而言,這款游戲也沒有什么理解門檻,可以迅速上手玩下去。
這給了《向往》IP進一步吸納擴大影響力的機會。雖說目前節目宣告第七季就是最終季,但綜藝場上的事情誰也說不好,未來說不定哪天,《向往》系列又會重啟,蘑菇屋也會迎來新的客人。
總之,從游戲本身的體驗感,與原IP之間的關聯等方面來看,筆者認為這款游戲算得上中上作品。而它的出現,也算是給那些《向往》系列的深度觀眾,提供了寄托自己田園夢的空間。
綜藝改手游,摸索中前進
如前文所說,綜藝IP是有生命周期的,而手游作為IP長鏈路開發的一環,能夠為IP本身帶來固粉、吸粉的可能。從人群來看,綜藝受眾與游戲受眾有一定重合,而且有些綜藝模式本身就有“游戲感”,因此國內不少綜藝IP在很早期就琢磨起“綜改游”的玩法。
比如《爸爸去哪兒》。
在第一季完播時,《爸爸去哪兒》手游悄然上線,但宣傳有限反響一般。第二季節目播出時,手游也被納入IP開發版圖,因此聲勢浩大,更為人所知。這款游戲采取了萌系跑酷的形式,還曾獲得過當年的GMGDC2014最佳單機移動游戲獎。可見優質IP,對其衍生品開發的加持作用有多大。
值得注意的是,從《爸爸去哪兒》開始,湖南衛視就明確提出,要將綜藝IP手游化作為IP價值的一部分進行開發,以此勾連起線上線下以及廣告主和用戶。因此,湖南衛視的綜藝IP手游,多是由集團自己運營。
不止湖南衛視一家,市面上其他綜藝IP也都注意到了IP手游化對于整個長鏈路開發的積極意義,因此入局“綜改游”的不少,但大多數IP選擇了授權的方式進行開發。
授權最大的好處就是省事省心,把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但弊端則是,開發方可能對IP并沒有那么熟悉,也get不到觀眾喜歡綜藝IP看中的究竟是哪些點,最終開發出的成品就可能令觀眾失望。
比如《中國好舞蹈》。
燦星開發的《中國好××》系列,是綜藝場上的常青樹。而舞綜這一綜藝類型,也天然具備與手游結合的優勢。因此當年的燦星找到了在游戲開發運營方面都頗有一套的巨人網絡,開發《中國好舞蹈》手游。
遺憾的是,強強聯合并未讓這款手游脫穎而出。從目前還能找到的玩家反饋來看,許多人表示沖著燦星的綜藝IP來的,但游戲本身與《勁舞團》并無太大區別,不具備獨創性,因此很難讓綜藝IP受眾滿意。
不止國內綜藝在改編時遇到了問題,海外綜藝IP在“綜改游”這條路上,雖然已經有了30多年的經驗,但整個發展過程也是困難重重。
知名美食節目《地獄廚房》,以主持人戈登·拉姆辛辣聞名,它的改編游戲是以模擬烹飪為主要玩法,當玩家出錯時就會被戈登·拉姆辱罵。但很遺憾,這種制作組覺得是亮點的設計,其實并沒能吸引到玩家,這款手游的表現也并不如預期。還有著名舞綜《與星共舞》,同樣落入了創新力不足被觀眾拋棄的命運。
甚至可以這樣說,大部分海外綜藝IP在做手游改編的時候,最后端出來的都是平庸的作品。直到由戀綜改編的手游《戀愛島》出現,才算是為“綜改游”挽回了點聲勢。
這款戀愛手游在與戀綜IP同步更新的同時,還加入了自己的劇情線,內容方面多了新鮮感,除了戀綜觀眾外也吸引到了一些非綜藝觀眾玩家。
回到原點,為了什么“綜改游”
不難發現,“綜改游”的過程無論是國內的綜藝團隊還是海外,走得都不算順遂。那么不妨回到問題的原點,為什么要做“綜改游”?
筆者認為,“綜改游”不是要搶游戲廠商的飯碗,而是要延續綜藝IP自身的生命力,保持它在社交場域的話題性。
沒有一部綜藝是永遠受歡迎的,這是由事物客觀規律所決定的。但節目收視情況出現下滑時,大多數制作團隊會選擇慢下來、停一停的方式進行處理。這種做法的好處是,綜藝在掌聲中結束,給觀眾留下最好的回憶,但壞處則是一旦節目要重啟,就要面臨“跑粉”的情況,重新冷啟動。
最近在眼前的例子,就是《全員加速中3》。
這檔節目在播出時,因為過于燒腦勸退了一部分觀眾,但節目播出兩季選擇暫停后,反倒有不少觀眾惦記起這檔寶藏綜藝。在群眾的呼聲下,《全員加速中》IP順勢重啟。
但節目播出后我們發現,節目本身質量并不差,甚至加入了時下流行的元宇宙等概念,算得上誠意十足,可觀眾的討論度卻遠沒有想象中熱烈。
這就是前文所提到的“跑粉”。討論的人和看節目的人并不是同一群人,有些人討論節目可能只是作為談資,而只有節目核心受眾才會在節目重啟后第一時間觀看。但《全員加速中》停播多年,且期間沒有出現能夠長久留住觀眾并保持一定討論的IP衍生品開發,這就導致節目再度回歸綜藝市場后,實際上是冷啟動狀態。
如果在當時停播后,能有一款以該IP為開發藍本的改編手游,或許核心觀眾的注意力就能夠被留住。包括節目再重啟,如果有IP手游作為承接,也可以通過游戲內活動來進行預熱,為綜藝返場助一把力。
當然,還應注意到的是,當手游被納入綜藝IP長鏈開發的版圖后,在廣告植入方面可以有更多更豐富的玩法,這也更有利于綜藝IP的招商。
從觀眾對廣告的反饋來看,觀眾并沒有那么厭惡廣告,只是討厭過于直給的廣告內容。同時,隨著這幾年植入性廣告的大行其道,觀眾也開始對節目內口播、場景植入等方式感到疲憊厭倦。
那或許可以把綜藝IP游戲,作為承接廣告的一處流量池。廣告主的產品或logo可以作為游戲內物品進行露出,也可以通過游戲內任務來做文章。在游戲內道具獎勵的誘惑下,觀眾的反感不會那么強烈,品牌也達到了觸達觀眾的目的。
仔細想想,其實國綜中適合做游戲改編的IP不少,而且很多類型都適配當下年輕人的游戲偏好,比如探案類、對抗類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因開發單獨APP需求的人力物力太大,這也是不少綜藝團隊對長鏈條手游開發望而卻步的原因。但小程序的出現,或許能解決這個問題。推理綜藝《開始推理吧》就推出了自己的同名小程序,算是提出了一種解法新思路。
伴隨著00后走上舞臺,IP鏈路開發的花樣也會越來越多。游戲的泛娛樂屬性與綜藝之間,有天然結合的優勢。而優質的綜藝IP,或許也能為游戲提供更多新思路。我們樂見這樣的聯姻,也希望更多綜藝IP在暫別綜藝場后,能以另一種形式繼續陪伴著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