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活在當下,人們都知道飲食健康的重要性。但倘若較起真來,什么該吃?要怎么吃?對身體健康有哪些益處?我們還真說不上來。《漫畫食物簡史》,通過有趣的動畫故事,為讀者答疑解惑。正如本書作者給自己起的嬉皮筆名:我是不白吃。我們平日在品嘗食物的時候,也該對人文食物有些了解。所謂人文食物,指的是在人類發(fā)展進程中,自然界中的一些草木、動物逐漸為人類所馴化,成為人類食物的主要來源。
之前的一系列文章里,我給大家介紹了B站官方的站娘2233娘的一些興趣愛好和小弱點,今天的文章算是做一個小總結,至此B站官方視頻失效頁投放的,這些關于2233娘的小知識就總結完了,之后還有新的靈感,或者官方發(fā)布了新的漫畫再和大家分享。
閱讀中,我還發(fā)現(xiàn)了書里不少“冷知識”。“茄子、土豆、番茄、辣椒和枸杞,竟然是貨真價實的一家人”,它們是“茄科家族”。紅薯與馬鈴薯(土豆)是一家人?不不不,紅薯的兄弟是牽牛花!別看貌似“插科打諢”的小漫畫,知識含量可不容小覷。一本小書,向我們簡單明了地介紹了重要人文食物的前世今生,令人充滿了來自餐桌的感動。說它是一本流著口水也要讀完的美食簡史,毫不為過。(夏麗檸)
新的載體,拓寬了動畫的內涵和外延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創(chuàng)作這樣的中國風動畫會遇到哪些困難?”
確實,一心攫取政治私利的莫里森們必須好好掂量:能不能承受與中國關系搞僵的代價?多年來,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的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據澳大利亞統(tǒng)計局數據,2019年澳對華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38.2%,與中國的貿易順差增長51.1%。而根據澳經濟學家建模分析,如果中澳貿易減少95%,澳大利亞GDP將損失6%。一個潛力無限的中國市場,試問莫里森們還能找著第二個嗎?
中國風也能講現(xiàn)代故事
《快樂星貓》里星貓的形象。
但動畫片較長的投資周期和有限的市場接受度,還是加深了資本對動畫的疑慮。“動畫學術趴”網站合伙人顧浩一說:“動畫片首先制作周期長,再加上需要提前培養(yǎng)IP,比如電影上映前要出漫畫、番劇等,盈利周期被大大拉長,三五年才會產生回報,因此風險較大。”
宋磊提出,中國風動畫要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國產動畫一樣,做好整體構思,“不論音樂、服裝、人物,都要整體構思,全面集中地展現(xiàn)中國文化。比如《風語咒》中用了嘻哈風格的音樂,與表現(xiàn)主題是否貼合,值得考慮;片中‘風’是一個主要元素,男主角為什么能駕馭風、風的意義是什么,這些都沒往深挖,有點兒可惜。”此外,他覺得國產動畫的故事應該加強復雜度和深度,“《風語咒》男主角有個人成長線、親情線、愛情線,這已經很少見了;有的國產動畫故事特別簡單,看到開頭就知道結局,難以讓觀眾滿足。只有超越觀眾的思維定式、超過觀眾的智商,才能讓他們接受。”
雖然flash動畫落幕,但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讓創(chuàng)作者看到了傳播的新機遇。他們的動畫除了在傳統(tǒng)的電視臺播放外,還在視頻網站上線,收獲了不少除少年兒童外的成年觀眾,他們是從flash動畫時代成長起來的。
除了這些美食,富有季節(jié)特征的一些美食也是兩姐妹的最愛,比如夏天的西瓜、各種刨冰什么的,現(xiàn)在時間是冬天,想來一些富有冬天特色的美食——比如烤紅薯啥的,2233娘也是會吃的吧?
資金、技術、人才上的捉襟見肘,是幾乎每位中國動畫人都會面臨的現(xiàn)狀。從醞釀到完成,沒個三五年都不好意思叫慘。至于找不到投資、好不容易有了投資又被撤資、找親戚朋友借錢拍、邊拍廣告邊攢錢這樣的苦情戲碼,在動畫片創(chuàng)作時則是家常便飯。再加上國內動畫人才儲備嚴重缺乏,好多原畫師都是邊培訓邊上崗。
正是由于澳方屢屢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挑釁對抗,中澳關系急劇下滑,經貿合作遭遇障礙。作為一個堅持共同開放、共同發(fā)展的國家,中國一直致力于與各國進行互利合作,但前提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莫里森們莫要“揣著明白裝糊涂”!
2233娘生活里也是很喜歡吃各種美食的,22娘不用說啦,無論是各種零嘴、甜品,還是中國傳統(tǒng)的美食,她都非常喜歡,至于33娘,雖然是機器人吧,但是其實也是個小吃貨,最喜歡吃小電池,甚至中秋節(jié)的時候還想吃電池餡料的月餅。
2233娘也挺喜歡畫畫的,雖然22是屬于有點“人菜癮還大”的程度,但是33娘身為高科技產品,可以安裝繪畫程序,畫出來的作品還挺魔性的。
到了2011年的動畫《羅小黑戰(zhàn)記》,主角從“貓”變成“貓妖”,改編來源也從以往的文學作品變成了漫畫。還有它的每集時間,與時俱進地急劇縮短,也就是所謂的“泡面番”(這個詞源自日本,意思是一集長度大約是泡一杯泡面的時間)。這種短小精悍的動畫形式一方面降低了創(chuàng)作難度,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也適應了互聯(lián)網傳播。這部動畫在2019年還推出了動畫電影,并成功輸出日本,獲得了不錯的口碑,一只小小的黑貓成功俘獲了兩國觀眾。
相比此前很多動畫采用的單線敘事,《快樂星貓》由多條故事線同時展開,并具有完整的世界觀構架和人物設定,集合了科幻、冒險、魔法等諸多元素。創(chuàng)作上也集合了多種藝術風格,除了3D技術,傳統(tǒng)的手繪和新興的動捕技術等都被應用其中。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動畫角色。
自從2015年《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橫空出世,2016年的《大魚海棠》、2017年的《大護法》、2018年的《大世界》,幾部“大”字頭電影都讓觀眾對國產動畫重拾信心。而從《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到《風語咒》,中國風都是影片最突出的亮點之一。無論是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靈感,還是觀察身邊的社會現(xiàn)實,這股“中國風”,將越刮越烈。
愛胡思亂想的22
身為以視頻UP主為基礎的B站的站娘,2233娘怎么可能對做UP主這件事不感興趣呢。在官方漫畫里,22娘可是也有投稿視頻的呢,看她投稿的類型,還是宅舞這一塊,真的好可愛。
充滿東方審美的畫面,是中國風動畫另一大直觀特點。《大魚海棠》曾讓觀眾驚艷:片中,以福建土樓為原型設計的建筑大氣恢弘,充滿神秘氣息;女主角的紅衣服、綠耳墜配色鮮明,令人過目難忘;靈婆打麻將那場戲則讓人會心一笑……場景設計、畫面配色、人物造型、道具細節(jié)等都加入了大量中國元素。
資本對動畫片充滿疑慮
1997年,《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導演田曉鵬參與了央視國產動畫片《西游記》部分劇集的制作,也就是在那時,他培養(yǎng)起了“大圣情結”,并有了一個大膽設想:制作一系列三維動畫《西游記》。在他看來,《西游記》原著中許多價值觀與現(xiàn)代有沖突,因此他要講述一個符合現(xiàn)代人價值觀和欣賞習慣的西游故事,讓更多人理解孫悟空和唐僧取經的心路歷程。改編經典文本,舊瓶裝新酒,是中國風動畫常見的創(chuàng)意和故事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