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皇圖霸業手游,以及皇圖手游禮包激活碼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 1,第四章 皇圖霸業
第四章 皇圖霸業
第四章 皇圖霸業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2月某日,朱元璋將軍中事務交給李善長打理,親率徐達、常遇春、胡大海及五百精騎,奔波數日,來到距自己名義上的領導人郭天敘、郭天爵兄弟及張天佑駐守的滁州城外三十里的地方。
dnf主線任務不見了什么情況還有dnf主線任務獎勵一覽表 - 櫻花動漫
他是奉郭氏兄弟的軍命來商量今后的戰略事宜的。
當然,他心里非常清楚,這并不是郭氏兄弟的真正目的,他也知道在軍事會議的大廳外,將會有三十名——準確的說是三十一名百里挑一的刀斧手時刻待命,只等郭天爵一摔杯子,這些人就會馬上沖進來對他動手。
但是他還是決定要再冒一次險,干一件足以改變他命運的事,這件事情如果成功了,他朱元璋將會開創一個全新的時代!
他決定讓徐達率五百精騎就地駐扎,而他只帶領常遇春,胡大海二人入城。
向來穩重的徐達當然反對——當時全軍上下都知道,郭子興病逝后,朱元璋雖然職位在郭天敘和張天佑之下,實際上卻是郭家軍的精神領袖,一個外來的養女婿成了扛把子,郭氏兄弟和他們的娘舅張天佑心里自然不是滋味,只是礙于朱元璋在外帶兵,所以未能圖謀。
但是郭天爵畢竟年輕氣盛,總是在哥哥和舅舅面前說些“朱元璋腦后有反骨,不除去后患無窮”
這一類的話。說的多了,也難免傳到朱元璋軍中,將領們都恨得咬牙切齒。
可是徐達也知道,朱元璋只要決定的事情,那是絕對沒有回旋余地的,只得叮囑常遇春、胡大海二人一定保護好朱元璋。
“徐兄弟放心,有常兄弟和胡兄弟在我身邊,那就好像劉皇叔身邊有了關張,再說還有你這個諸葛亮在城外坐鎮,諒他們不敢輕舉妄動?!?/p>
“他們兩兄弟要真敢動一動,我先把他腦袋擰下來。”胡大海聲如巨雷。
號稱“萬人敵”的常遇春則一聲不吭,只是冷笑。
朱元璋,字國瑞。原名重八,后取名興宗。漢族,濠州鐘離人。
朱元璋出生于元天歷元年(公元1328年)在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自幼生長在濠州鐘離孤莊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的父親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數輩人被元政府劃為淘金戶,一直以來都是拖欠淘金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想找一個地方做佃戶,以便能過上可以糊口的生活。
他在家族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大哥,二哥和他以外,其余孩子都因無力撫養而送人或嫁出。
由于家里貧困無法讀書,朱元璋從小就給村里的地主放牛為生。
元朝末年腐敗,瘋狂壓榨百姓,把人分為四等,蒙古人統治下的漢人、南人是賤民,是所在地領主的私人財產。蒙古人無需勞動就可以享有漢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財產,殺一個南人只需罰交一頭毛驢。北人之所以地位還稍微高一點,僅僅因為他們被殺得剩下不多了。
漢人甚至連姓名都不能有,因為領主們記不住名字,只能以出生日期或者家族排序為名,像牲口那樣給漢人打上編號,以便于管理。漢人不能擁有武器,連一把菜刀也必須幾家合用。
最可恨的是,漢人家里娶媳婦,初夜權都歸領主所有,所以老百姓生下的第一個孩子往往自行掐死,簡直是慘絕人寰。沉重的賦役,再加上災荒不斷,廣大民眾在死亡線上掙扎。
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接著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個月,他的父母,以及大哥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他們兄弟二人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尸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
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無路之下,在好心人的推薦下去投奔了皇覺寺的高彬和尚,“皇覺寺”并不是皇家寺院,當時佛教是國教,天下的大寺小廟叫“皇覺寺”的不少,就好像武廟就是太公廟、關帝廟,文廟就是夫子廟一樣。朱元璋所進入的這家皇覺寺不過是一座連山門都沒有的小廟。
而出家也是當時一種最常見的逃避苛捐雜稅、學習文化知識的方法。高彬收留了朱元璋,讓他在寺里做了小行童。他在寺里每日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有時仍會受到其他資格老的和尚們的斥責??墒怯捎跒碾y頻繁,不久之后,寺里的糧食不夠和尚們吃了,國家的供奉也不再按時發放,又得不到施舍,主持高彬只得罷粥散僧,打發和尚們云游化緣。
就這樣,年僅17歲的朱元璋只做五十天實習和尚,也只好扮成云游僧的樣子,離開寺院托缽流浪。
朱元璋邊走邊化緣(乞討),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東經鹿邑、亳州,衢州,于元至正8年(公元1348年)又回到了皇覺寺。
在這流浪的幾年中,他走遍了江淮一帶,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見了世面,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社會生活經驗。艱苦的流浪生活鑄就了朱元璋堅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變得忍隱、猜忌。
朱元璋曾經在亳州華佗祠門前乞討,只要能得到半只薄餅,就可以到祠里向主事討了一瓢水,細嚼慢咽地享受難得的半飽。
當然,每次吃過東西后,朱元璋不敢再走動,因為他知道,任何行動都會使肚子餓得更快,只有吃完后趕緊睡去,才能確保自己不在天亮以前餓醒過來。
于是朱元璋便轉到祠后,隨便找了一個可以避風雨的角落,鋪開草席,隨便找個什么東西枕上,沉沉睡去。
然而就是這半只薄餅,一碗稀粥的小小夢想也常常不能實現。
幾個月下來朱元璋心想自己身高體壯,只靠乞討顯然是滿足不了自己越來越大的飯量了,于是繼續向東流浪。
直到他來到浙東地區的爛柯山,見那里樹林茂密,便到山上布置一些簡易的扣子、陷阱,沒想到第一天就抓了一只野雞,嘗到了闊別已久的肉味兒。
朱元璋決定留下來捕鳥獸度日,雖然不能每天都有收獲——但總好過四處乞討看人白眼。
這天他捕到了一只肥大的兔子,天空卻下起毛毛細雨,為了避雨他進了一個山洞。
這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洞天福地,地上還有別人烤火留下的灰燼,一旁的石壁上刻著九個大字“臨兵斗者皆陣列前行”——正是佛道兩家的九字真言,那筆法鐵鉤銀劃、正氣凜然,真個是大有鬼神難近的氣勢!
朱元璋點燃火堆,在烤吃了半只野兔之后,他在洞里的那塊巨石上躺了下來,當然這次可不是半饑不飽的,而是已經吃的肚子有些鼓了。
所謂飯飽神虛,躺下之后不久,他就開始進入了夢鄉——做了個很長很長的夢,并且夢中有夢,夢中的夢中又有夢。
忽然洞中紅光乍現,多了兩位鶴發童顏的仙人,兩人都是微笑不語,其中一位向他遞來一物。
朱元璋又驚又喜,慌忙跪下接過來——卻是一只晶瑩剔透的玉器,那玉器長約一尺,寬兩寸,厚不足半寸,尾端有握柄,握柄前有一個小孔,當然他也不知此是何物,既然是仙人所賜——那必是寶物無疑!
朱元璋再三叩謝,兩位仙人卻示意他靠前,都伸出一只手掌讓他看。
其中一位仙人手掌上畫的是一個圓環,圓環下方還畫著精巧的樹木與房屋,從比例來看,那巨大的圓環至少有幾十丈高,不似人間之物。
另外一位新人手上寫的是字——這是剛才墻壁上看到的九字真言——臨兵斗者皆陣列前行。
朱元璋在心中暗自揣摩這兩個手掌上字畫的意義:難道是要我帶兵打仗,一生才能功德圓滿?
正在尋思間,紅光忽滅,兩位仙人已渺無蹤影,那精美的玉器,卻依然沉甸甸的握在手中。讓人不由自主的端詳起來,恍惚中,玉器的小孔中,似乎有飄渺的音樂聲傳來,并散發出淡淡幽藍的光。
這藍光慢慢開啟了朱元璋的第2層夢境。
在夢里他回到了皇覺寺,并接到兒時伙伴湯和邀約他參加起義的信。
在夢里他投奔郭子興的義軍,得到郭子興賞識,并把養女嫁給他。
在夢里,他回鄉募兵,徐達、周德興、郭英等,都來投奔他。
在夢里他帶領二十四名心腹,南略定遠……
一覺醒來,他依然在山洞之中的大石塊之上,身邊有裝捕獸陷阱的一些東西,洞中有篝火的灰燼,灰燼上方還架著小半只吃剩下的野兔……那仙人所賜給的玉器,卻全然不見蹤影。
但是整個長夢的內容,卻如真實記憶一般,所有細節都記得清清楚楚。
朱元璋何其聰明,接下來發生的各種細節正是他夢中所見,他很快意識到,自己在夢中見到了未來的情形。
接下來的兩天他都回到這個洞中睡覺,每次在夢中都能見到仙人、拿到寶物、夢到未來!這讓他很是驚喜,他感覺到自己應該利用這個優勢改變自己的命運。于是他在第3天踏上歸途,準備開始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人生。
而這時候,剛好是元末農民起義風起云涌的時期。民間流言四起,到處流傳著“明王出世,普度眾生”的謠言讖語,北方的白蓮教也在進行同樣的宣傳。朱元璋在流浪中,自然也接觸到不少這樣的流言,他知道這些民間活動將來可以利用,所以也加以留意。
民族矛盾以及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災頻繁,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鋌而走險,紛紛給自己改了非數字的漢族名字,表示從此與朝廷勢不兩立,
于是乎方二改名方國珍,朱重八改名朱興宗,張九四改名張士誠,陳五三改名陳友諒,徐正一改名徐壽輝,數年之后,這些人都將成為反元武裝的風云人物。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五月,韓山童自稱宋朝皇室后人、和自稱劉光世后人的劉福通在潁州揭竿而起,士兵們頭裹紅巾,號稱“紅巾軍”,并推韓山童為明王。雖然韓山童不久就被官兵捕殺,但是劉福通又輔佐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繼續戰斗。
接著,徐壽輝起于蘄州,李二(芝麻李)、彭大、趙均用起于徐州。幾個月之間,各地紛紛響應,形成了滔天大勢。第二年正月十一日,定遠土豪郭子興聯合孫德崖等人起兵于定遠、鐘離一帶,數萬百姓起而響應。
郭子興聚眾燒香,成為當地白蓮會的首領。二月二十七日,起義軍攻下濠州后,郭子興自稱元帥。
隨后,郭子興據濠州而堅守,號令彰明。
而這時,已經回到皇覺寺的朱元璋,果然如夢中所見一樣,收到兒時伙伴湯和的信,邀請他參加郭子興的義軍。朱元璋于是按夢中所示,不再當和尚,去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這一年,朱元璋25歲。
朱元璋入伍后,因為他作戰勇敢,而且機智靈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興的賞識,于是把朱元璋調到帥府當差,任命為親兵九夫長。
朱元璋精明能干,處事得當,打仗時身先士卒,獲得的戰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興元帥,得了賞賜,又說功勞是大家的,把賞賜分給大家。
不久,朱元璋在部隊中的好名聲傳播開來。郭子興也把他視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總是和朱元璋商量 。
郭子興有位養女,名叫馬秀英,是他的至交好友馬公的女兒。(馬公過世后,他年幼的女兒由郭子興收養,郭一向視如己出。)此時,郭子興見朱元璋是個人才,于是便把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從此軍中改稱他為朱公子,朱元璋不但有了正式的名——興宗,還有了字——國瑞。
當時,在濠州城中,紅巾軍有五個元帥。郭子興一派,孫德崖與其他三個元帥一派,兩派之間矛盾重重。這年九月,徐州紅巾軍主將芝麻李被元軍殺害,其部將彭大和趙均用率兵到了濠州,彭大與郭子興交好,而孫德崖等人則拉攏趙均用。在孫德崖的鼓動挑撥下,趙均用綁架了郭子興,并將郭子興弄到孫家毒打一頓,準備殺掉他。
朱元璋聞訊后,在彭大的支持下,率兵前往解救。他讓眾人圍住孫家,并親自翻墻被出奄奄一息的郭子興。從此,兩派結怨更深了。
朱元璋見濠州城諸將爭權奪利,矛盾重重,決心按夢中所示,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創新局面。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六月中旬,朱元璋回鄉募兵,少年時的伙伴徐達、周德興、郭英等和同村鄰鄉的熟人聽說朱元璋做了紅巾軍的頭目,紛紛前來投效。于是很快就募兵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興十分高興,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鎮撫。
這年冬天,彭大的兒子彭旱住自稱魯淮王,趙均用自稱永義王,而郭子興等仍是元帥。朱元璋見這些人半年都沒有出濠州城,只能在城里稱王稱霸窩里斗,一群縮頭烏龜,實在很難有所作為,于是他又依夢中所示。從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選了心腹徐達、湯和等二十四人離開濠州,南略定遠。
在南略定遠途中,朱元璋先招撫了張家堡驢牌寨民兵三千人,后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頭的八百人。統率著這支隊伍,朱元璋向東進發,乘夜攻破定遠橫澗山的元軍營地,元帥繆大亨投降。朱元璋從降軍中挑選了精壯漢人二萬人編入了自己的隊伍,并繼續南下滁州,從此,朱元璋終于有了自己的槍桿子。
南下滁州后,如夢中一樣,定遠名人李善長到軍門求見。李善長和朱元璋一見如故,李善長以漢高祖劉邦為例勸說朱元璋:只要效法劉邦知人善任,不亂殺人,最終一定可平定天下。朱元璋認為很有道理,于是留李善長做了幕府的書記,并囑咐李善長好好協調將領間的關系,共創大業。
朱元璋很快攻下了滁州,其侄子朱文正、姐夫李貞帶著外甥保兒(后來取名李文忠)前來投靠。朱文正和寶兒加上定遠孤兒沐英一共三個孩子被朱元璋收作養子。后來,朱元璋又收養了二十幾個義子。
在朱元璋進攻滁州時,郭子興受到趙均用、孫德崖等人的排擠,只得離開濠州。所以,朱元璋攻下滁州城不多久,郭子興也來到了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兵權,三萬人的隊伍,紀律嚴明,軍容肅整,郭子興見了十分歡喜。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朱元璋一舉攻克了和縣。郭子興即刻任命朱元璋為總兵官,鎮守和州。
在和州,朱元璋開始整頓部隊軍紀問題,部隊攻破城池后,往往擾民滋事,擄掠婦女,這樣下去,部隊將失去民心。于是,朱元璋召集眾將,申明紀律,下令歸還軍中有夫之婦,讓城中許多被拆散的夫妻團圓。此事廣為傳頌,朱元璋深得民心。
也就在這一年,郭子興病逝,小明王韓林兒任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妻弟張天佑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名義上,都元帥是軍中之主,右副元帥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帥高。
但是滁州和和州的軍隊,基本上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編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敘和張天佑更加有勇有謀,手下又人才濟濟。
所以,朱元璋已經成了這支隊伍的倚靠和支柱。
當然,這次朱元璋來見郭氏兄弟的情形,他在夢中已經經歷過,也知道,只要他朱元璋一聲怒吼,那三十一名刀斧手中的大部分就會站在他的那邊,分分鐘把郭氏兄弟和張天佑拿下。
但是真的這樣一來,軍心就會動搖,郭子興那些老部將就會覺得他朱元璋忘恩負義。朱元璋想來想去,終于想了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既可保性命無憂,又可以讓郭家那些舊將從此心甘情愿的替自己賣命。
所以這次朱元璋決定只帶常遇春和胡大海二人前去。離城十里,郭氏兄弟和張天佑已帶了幾百人在驛道迎接了,看到朱元璋他們只有三個人,還以為朱元璋對他們毫無戒備,不由得都喜上眉梢。
雙方下馬見禮后,互相客套著誰先上馬,朱元璋說自己職務低,請郭天敘和張天佑先上馬,而郭天敘則說朱元璋功勞大,理應先上馬……
正在雙方推讓之際,忽然烏云蔽日,狂風大作。朱元璋心中大喜:天助我也!
他故作神秘地向天空作勢張望,并問眾人:“剛才各位可聽到有人大聲喚我名?”眾人不知道他葫蘆里賣的什么藥?都說沒有聽到,連同來的常遇春、胡大海也是不知道他打什么主意,也都搖頭。
朱元璋又馬上跪下,向空中作揖,并閉上眼睛念念有詞,忽然他睜開雙眼站起身來,怒目逼視郭氏兄弟及張天佑,一聲大喝 “你等為何要圖謀害我!”
郭天敘一驚,連忙答道:“姐夫說哪里話,你遠道而來,與我等商議破敵大計,我兄弟及眾將領今后都還要仰仗姐夫高明,我們怎么可能對姐夫不利?”
“可是剛剛半空中明明有神人對我說,你兄弟與張天佑在廳堂外伏下三十一名刀斧手,今日就要取我項上人頭,可有此事!”
郭天爵畢竟年輕,平日又十分忌憚朱元璋,當聽到‘三十一名刀斧手’時,內心已經是完全崩潰,只因那刀斧手全部由他自己一人挑選,本來是三十人,只因為其中一人忽然患了痢疾,自己便自作主張換了兩人頂上,這件事情連哥哥與舅舅都不曾知道,此刻卻由朱元璋口中說出,自然是他真的得了神示,不由得兩腿一軟,在朱元璋面前跪了下來。
“姐夫!這都是我一個人的主意,大哥他們完全不知道,姐夫要殺,就殺我一個人好了!”說完竟嚎啕大哭起來。
本來郭氏兄弟還帶了幾百人,論人數還是占了上風的,這時候來個抵死不承認,朱元璋這三人還未必能把他們怎么樣。
可是郭天爵這一跪下來,人群頓時嘩然,議論紛紛,郭天敘也沒有辦法,一腳踢倒郭天爵,罵道:“狗東西,姐夫對我郭家恩重如山,你竟敢造自!”說完抽出腰刀,竟作勢要砍自己的親兄弟。
張天佑連忙從后面抱住郭天敘,朱元璋也奪過他手里的腰刀:“大事尚未成功,豈可相害自家兄弟!”說完手一揚,把腰刀甩出數丈。
三人見朱元璋竟不怪罪,紛紛跪下,賭咒發誓今后一定誓死效忠朱元璋。此時烏云剛好散去,陽光普照,在地上跪著的三人看來,身后光芒萬丈的朱元璋簡直如天神一般。
從此以后,朱元璋就成了郭氏紅巾軍的實際掌門人,在浙西駐扎6年,借助覆船山為中心的秘密明教總舵,奉行徽州謀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擴張自己的實力,這三條戰略成為朱元璋發展初期的指導思想。
當然,離開爛柯山后的所有時間,朱元璋再沒有夢見仙人和玉器,夢見未來。于是他自然也就知道了爛柯山在這件事情中的重要性。
一直到元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朱元璋陸續攻占浙東余下各地,常遇春克衢州、胡大??颂幹?,至此朱元璋部控制江左、浙右各地,向西與陳友諒部相鄰。
這時,朱元璋再次來到爛柯山,證實了自己的想法——只有在這個地方,他才能在夢境內看到未來的情形。
朱元璋于是下令重新修繕山南的石橋寺,供自己到此之時居住,并抽派心腹守衛。
朱元璋覺得自己就是上天選定的那個人,他把那器物形狀畫了下來,并讓匠人依樣用美玉制作成實物,后來他從見多識廣的劉基口中,知道了這器物的真正名稱——玉璋!
當然,他自己制作的這個玉璋并沒有那神器的預知效果,但是他依然愛不釋手,每日都要隨身攜帶,忙里偷閑之時,總是在那玉璋上寫上幾遍“奉天法祖”四字,寫完之后拭去,再在原來的痕跡上再寫,天長日久,這4個字竟然滲進了那玉璋之中(之后圣旨上面的開頭寫“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他覺得今時今日的一切成就,都是拜那夢中神仙給的玉璋所賜,因而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朱元璋——成功源于玉璋。
自此之后,朱元璋如有神助,一生之中,幾乎未有過大的敗仗,即使北伐時面對真正的蒙古鐵騎,也少有腥風血雨的慘烈戰斗,甚至有幾個還算是狠角色的對手竟然不戰而降。
再后來的種種事跡:對功臣權貴們的種種胡作非為,甚至拉幫結派、陰謀造反,總是被朱元璋扼殺于搖籃之中;幾次大旱災,也是在朱元璋帶領龍子龍孫大搞一通吃草根樹皮,睡草席的表面工作后,準時降下甘露。
試想,翻墻進入孫德崖家地窖救郭子興;驢牌寨談判(火燒驢牌寨);三騎赴郭天敘鴻門宴;千人夜襲橫澗山收降兩萬元軍;鄱陽湖大戰中被常遇春一箭射退的猛將張定邊……這些事情隨便一件,稍有差池,朱元璋都必死無疑。
世人只道是朱元璋得了料事如神的劉伯溫,殊不知真正能未卜先知的卻是朱元璋本人,如果劉基真如張良、諸葛亮一般,為何開國功臣以李善長、徐達、為首的25位公爵沒有他;以唐勝宗、陸仲亨為首79位侯爵也沒有他;他只是名列一百多位的伯爵。就算是同樣在伯爵里,歲祿最高的也是忠勤伯汪廣洋1600石,最低的才是誠意伯劉基240石(據史書記載,誠意伯的俸祿就是240石,直到他的子孫世襲后才得到提高)。
當然,老謀深算的朱元璋也樂得把這頂高帽子讓給厚道的一代鴻儒劉伯溫。
諸君且看那民間傳說劉基的《燒餅歌》,甚么“黃牛背上鴨頭綠,安享國家珍與粟”,甚么“還有胡人二八秋,二八胡人二八憂”,和朱元璋那些“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這一類的朱式打油詩如出一轍。
劉伯溫那可是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的宗師級文豪。他的詩一般是這樣的——“將軍玉帳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飛?!?/p>
“安得普天休戰事,不令竹箭四時供?!?,怎么樣?是不是風格完全不一樣。
所以一直有學者認為,那《燒餅歌》估計是朱元璋自己寫來制造神秘感以及忽悠老百姓的。
假如有一個可以穿越時空的鏡頭,也許大家可以看到如下情形。。
鄱陽湖上,朱元璋和陳友諒的水軍正在決戰,正在指揮作戰的朱元璋忽然莫名其妙拉起劉基就跑,他們剛剛登上另外一艘船,一聲巨響,兩人剛才站的地方已經被炮彈砸了一個大窟窿……
應天城中,朱元璋擊敗陳友諒后,在此稱吳王。卻剛好遇到江南大旱。朱元璋秘密招劉基面授機宜,次日,劉基在堂上當著一干同僚向朱元璋提議——臣夜觀天象,發現此次大旱乃是因假錯案太多所致。朱元璋馬上派劉基主持平反冤案。果然不出幾天,烏云密布,接著就下了一場透雨……
其實光就求雨這種玄乎其玄的事來說,劉基離了朱元璋就不靈了。譬如后來導致李善長與劉基不和的殺李彬事件,朱元璋親率大軍在外作戰,劉基殺了違法亂紀的李善長親信——李彬,用人頭來祭天求雨,并斷言“殺李彬,天必雨!”,結果處死李彬后旱情依舊。這件事直接導致浙東派在與淮西派的內斗中從此處于劣勢。
而劉基去世幾年后的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天下大旱,朱元璋親自帶領子孫,步行來到應天城外岳瀆壇,自罰曝曬三日,食草飲露,晚上也席地裹草而眠,五天后,天降大雨。
自從知道了爛柯山的秘密后,朱元璋每年總有幾天秘密駕臨爛柯山石橋寺,直到做了皇帝,再無閑暇時間,才改作幾年一次,對外也是宣稱親自到江浙尋找香米稻的種子。
元至正二十八年 (公元1368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后,在應天府(今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冊立馬秀英為皇后,朱標為太子,并追封郭子興為滁州王。
明洪武十四年,傅友德率藍玉、沐英討平云南之后)天下已然大定。朱元璋于應天郊外的雞鳴山建造了一座英雄烈士祠——簡稱英烈祠,以表彰跟隨自己出謀劃策、南征北戰的開國功臣。祠建成后,朱元璋親自排定功臣座次,以李善長、徐達為首,其余依次為常遇春、李文忠、馮勝、鄧愈、胡大海、湯和、丁德興、馮國用、傅友德、耿再成、俞通海、趙德勝、康茂才、廖永安、張德勝、藍玉、沐英、華高、吳良、曹良臣、茅成、孫興祖共二十四人(后來由于各種原因,李善長、藍玉、傅友德被取消,只剩下二十一人)。死者像祀,生者虛位。
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回到家鄉的朱元璋御筆一揮,親自將他曾經出家的皇覺寺賜名為龍興寺。
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 1398年)三月,七十一歲的朱元璋留下皇太孫朱允炆監國,自己最后一次駕臨爛柯山,他知道自己時日已經不多,只剩下不到一百天而已。
這已經是他最后一次來請求神示了。
他為大明王朝做的已經太多太多了。
為了預防后宮干政,他制定了《女誡》告誡所有后妃外戚不得過問朝政。
為了防止子孫墮落,他制定了條目繁多的《皇明祖訓》,對后世子孫的規戒細致到穿衣吃飯。
為了懲治貪腐,他接連頒布了當時的世界最嚴反腐敗法《大誥》《大誥二》《大誥三》《武臣大誥》,他還把貪污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并剝皮充草示眾(這一條實在可見人性之貪婪,明朝官員的廉潔也不見得比其他朝代好多少,每天看著自己前任的人皮辦公,居然還是控制不住自己貪污腐?。。?。
為了防止太監干政,朱元璋特意鑄了一塊鐵牌,懸掛在宮門上。鐵牌上寫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
可惜這塊鐵牌,后來被大宦官王振攛掇明英宗朱祁鎮摘了下來。
為了防備北元,他多次遣兵北伐,派大將軍藍玉向北一直追擊北元至捕魚兒海。
為了防止流民為害,他甚至創建了當時世界上最完善的福利制度,在南京城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保障房——供城里無家可歸者居住的。
為了防止功臣居功自傲, 明朝開國分封公候以上功臣一共104人,被他殺死、充軍、奪爵的竟然達31人(并沒有野史說的那么多)。
但這最后一項政策起卻得不到他欽定的繼承人——朱標的認同,皇太子朱標一直認為自己的父親殺戮太重,屢次上書欠告無果后積郁成疾,還未繼承皇位便郁郁而終。
明洪武二十五年( 公元1392年)5月,朱元璋長子也就是太子朱標病故。太子去世后太祖痛哭不已,祔葬孝陵東,謚“懿文”。
三年后,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病死。
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三月,朱元璋三子晉王朱棡也病死。
而早在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和他同甘共苦幾十年的馬皇后病重,自知難以治愈,對朱元璋說:“死生, 命也,禱祀何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諸醫乎?”擔心朱元璋遷怒 于醫生,竟然執意不許太醫治療。當月,馬皇后就去世了,年僅51歲。
(這些本是朱元璋夢中不曾見到的,所以一直被他認為是自己多次擅自變更天意,而遭受的懲罰)。
“我還能做什么呢?”發妻的早逝及三次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讓朱元璋感到天威難測、天命難違,更嚴重的是,根據夢境的預示,他將在這一年六月二十四日去世,也就是說,上天留給他的時間,只有短短三個月了!
巨大的壓力讓這位年愈古稀的老人不堪重負,幾近崩潰。有幾次,他甚至感覺自己是不是瘋了,連經驗豐富的太醫也診斷他是操勞過度,輕微癔癥。
建議他多休息,但他朱元璋怎么能夠休息呢?他能從一個牧童、一個沙彌、一個乞丐一步一步一統天下成為九五之尊!真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光憑一個個可以預測未來的夢當然是無法做到的。還得有天下無雙的精力和毅力!要是在現代,他絕對是個工作狂。休息?何謂休息?——這對他朱元璋來說就是死亡!
他決定最后一次前往爛柯山,請求神示。
大約是真的老了,第一天晚上朱元璋竟然失眠了,直到第二晚上才如愿以償。
夢的前奏依然一模一樣,神仙、玉璋、手掌上的字畫,畫上的圓環似曾相識、但是它和那九字真言到底有何含義?卻是一輩子都參不透,就連無所不知的劉基,也只知道這是道佛兩家的九字真言,傳說無論頌念書寫,都可以讓邪魔退讓——如此而已。
當年老體衰的朱元璋再一次跪在兩位神仙的面前,看著神仙手掌上這九個字,不禁思緒萬千,老淚縱橫,在夢中他不止一次的問兩位神仙,自己到底應該怎么做?但是他們從來沒有給過任何回答,永遠都是一模一樣的笑容,一模一樣的表情,一模一樣的沉默。
想到這已經是最后一次了,兩位神仙即將消失的無影無蹤,一旦錯過這個機會,自己百日陽壽將盡,再也無力回天……朱元璋決定大起膽子,頭也不抬的伸出顫抖的雙手,想要抱住其中離自己比較近一位神仙。
——然而雙手所到之處卻是一片空虛,朱元璋大吃一驚,抬起頭來再試,這次他清清楚楚看到了,自己拿著玉璋的雙手,直接穿過了神仙的身體——原來神仙從來就沒有在這里,兩個虛幻的神仙,交給了自己一個真實的玉璋——但是要怎樣才能算真實?這豈非本來就是在夢中——朱元璋無奈的跌坐在地,紅光忽滅,兩個幻影也一如既往的消失了……
良久之后,朱元璋才慢慢起身,雙手捧著玉璋躺到那巨石之上,微小的動作讓他幾乎就要醒過來,但依舊強大的意志,讓他在夢中也繼續閉上眼睛。
這次他所夢到的,和以前的都大不相同,以前夢見的都是自己的經歷,而且無比清晰,這次卻大部分是關于自己子孫后代的——他夢到了自己創造的大明王朝二百多年的興衰,整個夢卻斷斷續續,模糊不清。
醒過來后,他想把夢見的重要事情記錄下來,但是由于那夢境實在模糊,他也不知道從何寫起。
不過朱元璋畢竟是朱元璋,精明異于常人,他要下一盤大棋,以神州大地為棋盤,萬千子民為棋子,只要能完成“洪武之治”到“永樂盛世”的順利更替,就算搭上四年的兵荒馬亂,幾十萬人的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
他決定畫下來,并且配上文字說明,這恐怕是世界上最早的漫畫了。
他畫了整整一天,一共畫了四幅卷軸。
當然,根據夢中的神示,他還要留下幾件物品,供孫子出逃時使用,讓他不至于葬身火海,于是他命人找來剃刀一把,空白度牒三張,袈裟 ,僧帽,僧鞋三套。
朱元璋親自填好度牒,把一干物件和四卷軸一并裝入一只木質鐵皮箱,最后心一橫,將那被自己寫了幾十年字的實物玉璋也放了進去,把鐵箱鎖好,并在鎖眼里灌了鐵水,帶回南京。
他把箱子交給少監王鉞 ,令藏于奉先殿,并再三告誡:此箱乃誠意伯劉基所留下,箱內事物關乎國運,非朕子孫有急難時不可打開。
朱元璋把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完成后,開始起草遺詔
。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侍珜O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
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 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病逝于應天,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這是玉璋最后一次出現在朱家人的夢中,毫無疑問也是它的作用發揮得最完善的一次,它不只改變了朱元璋的一生,也對后來的諸多事情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當然,那又是下一章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