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高樓爆破3彩蛋,以及高樓爆破3無敵版第10關怎么過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日本手工耿改造switch 蹺蹺板鋼琴和冰箱報警器有趣但沒用
"全自動倒立洗頭機"、"腦瓜崩輔助器"、"物理美顏外掛裝置"……
提起這些沒用的發明,我們馬上就能想起創造出堪稱"發明界泥石流"的手工耿。在制造出那些充滿創意但是完全沒有使用價值的發明的同時,手工耿也確確實實也受到了廣大網友的喜愛。
你可曾想過,距離手工耿的故鄉河北保定市數千公里外的日本,同樣也有一個"手工耿"。
不好意思找錯圖了……
為房新太朗是一名日本程序員。他在購入了switch專用的任天堂labo之后,立即當起了"硬盒玩家"沉迷于制作游戲的樂趣中無法自拔。
但是和拼裝完成后再也沒動過的玩家一樣,為房新太朗很快就玩膩了自帶游戲,不愿意自己花高價購買的"設備"就此吃灰,他開始考慮是否能夠利用這套可以自己編程的裝置,去發明一些有趣的玩意,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蹺蹺板鋼琴
在任天堂LABO的眾多玩具中,為房新太朗尤其中意的是鋼琴。只要敲擊"鍵盤"就能用switch演奏出音樂。"switch作為一臺可以攜帶的主機,只在家里玩會不會太過寂寞了。"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將switch帶到了附近的公園。
在游樂設施稀少的荒涼公園,一根和他同樣寂寞的蹺蹺板吸引了為房新太朗的注意。如果能把它變成樂器,一定會讓這個公園也熱鬧起來吧。而達成的方式,他選擇到了利用Switch陀螺儀檢測傾斜角度的功能來構想出了一個雛形。
手柄很快利用為房新太朗的專業知識,他很快完成了編程,將switch手柄joycon綁在蹺蹺板上。當蹺蹺板傾斜到對應角度的時候,就能演奏出對應的音符。仿佛找回了童年最純粹快樂的為房新太朗很快坐上了蹺蹺板,演奏起了一曲兒歌《青蛙之歌》。
只不過實驗的結果實在是有些令人失望,用傾斜角度來判定對應音符本身就誤差極大,在磕磕絆絆反復練習數次以后才得以斷斷續續演奏出一曲。再加上為房新太朗是個稍微有點可憐的"solo"玩家,想要長時間保持同一高度不得不盡力使出大腿的力氣。
(視頻)
演奏是能演奏啦,就是有點廢腿。
布丁防偷吃神器
或許是國內玩家不怎么遇到過的生活場景,不過我們依然可以從很多日本的動畫看到兄弟姐妹之間因為偷偷吃掉了別人的布丁而爭吵的情節。為了解決這種實際的煩惱,為房新太朗打算研發出一個冰箱報警器。
或許是很多人都不清楚的冷知識。其實switch自帶的joycon右半邊是帶有紅外線感應攝像頭的。活用這個設定,為房新太朗想到了在布丁上貼上反射貼紙,在利用一套感應識別編程來實現檢測,當眼前的目標消失的時候,不僅手柄自身會發出強烈震動,還能聯動遠在外部的switch本體發出報警聲音,以威嚇偷吃者。
看起來還挺……像模像樣的。好在為房新太朗還是不服我們期望的繼續往沒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持續保持IR攝像頭狀態,令joycon的續航時間降低到了兩個小時左右。更重要的是,由于感應距離有限,甚至隔開一個房間就會超出范圍。建議在冰箱五米之內的地方監視。
那我為什么不直接坐在廚房盯著呢?
用JOYCON啟動世嘉土星
對于很多8090后玩家而言,世嘉的土星是很多人珍貴的童年回憶。對于為房新太朗來說也不例外,只不過僅支持有線手柄,不支持一鍵喚醒主機的土星,在現代玩家看來十分不方便。那么可不可以制造一個裝置來遠程開啟土星呢?擅長整活的為房新太朗自然把期望寄托到了switch上。
這次的創意,技術的難點落在了能夠啟動土星的開關只存在于主機上,為了突破物理的限制,為房新太朗還買來了一個迷你電機來代替手部的操作。經過了漫長的編程作業和緊張的調試以后,終于能用joycon遙控"電子手臂"。
或許是覺得光是這樣還不夠完美,為房新太朗還給switch本體加上了彩蛋:當玩家晃動手柄啟動游戲的時候,switch的屏幕上還會顯示sega的字樣已經發出我們熟悉的世嘉開機BGM。然后隨著機械手臂落下,土星應聲啟動。
雖然很沒用,但是真的很情懷。
無用的創意也有自己的價值
為房新太朗的發明野心早就不僅僅局限于利用任天堂labo,在過去的幾年中,他同樣也靠著自己的編程能力繼續發明著許多更加"無用"的發明。比如為了解決"沒有朋友"的玩家們的煩惱,讓《1-2 switch》中"空手奪白刃"這種需要兩個人才能玩的體感游戲,一個人也能享受的裝置。
又比如這個避免宅男"家庭性死亡"的神器:當你在房間里用VR設備玩那些不可描述的游戲,卻突然被人推門而入的時候,VR設備能自動從你臉上脫落,讓你不至于在"眾目睽睽之下"沉靜在自己的世界中的"VR設備緊急逃生裝置"。
甚至只要你想要,甚至可以用switch按下一個按鈕就再現哥斯拉爆破高樓大廈的電影場景。
在發明無用游戲外設的路上,為房新太朗用的執著和愛好為無數玩家帶來了快樂。
手工耿也不正是如此呢?在過去的3年中,手工耿以在自家小院親手制作的種種金屬感強烈的"硬核"作品,手工耿的作品和藝術品有著某些共同的特質,比如,純手工、鮮明的個人色彩,以及,無用。
按照實用性來說,他們的發明都是無用的廢物。但是創意、幽默精神和想象力,遠比實用本身更有價值。手工耿和為房新太朗就像他們的"發明"一樣,被很多人貼著"無用"的標簽。但在他們的眼里,世界上沒有無用的東西,只是還沒到它發揮作用的時候。也沒有無用的人,只是還沒到他發光的時候。
最新解密!上海中環爛尾樓安全爆破,這位“醫生”功不可沒
還記得去年4月份登上新聞熱搜的
中環爛尾樓凌晨爆破嗎?
爆破瞬間
國網上海市北供電公司新近“解密”信息顯示,當時在現場連夜“會診”的就有該公司首席技師韓浩江——一位曾獲得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勞動模范、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優秀共產黨員、上海市杰出技術能手、上海市勞動模范、上海工匠等榮譽的“電力醫生”。
韓浩江夜巡變電站
1
“醫者”之道源于思考創新
韓浩江1995年開始就長期奮斗在變電運行崗位上,曾成立上海第一支聲電波局放檢測工作小組,填補了上海地區局放檢測應用空白;也構建上海第一座環境參數自適應調整變電站,為智慧變電站建設奠定了基礎;更完成了進博會、世博會等20余項重要保電任務,主持30余座35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變電站驗收與技運工作,專業負責28項架空線入地項目。
去年4月份登上新聞熱搜的中環凌晨爆破令韓浩江印象深刻,爆破對象位于普陀區真北路,是4座矗立了近20年的“爛尾樓”。爆破前,高樓內遍布炸藥達到7噸。
當時市北供電公司所轄
110千伏曹安變電站
就在爆破紅線范圍內。
距離最近的爆破大樓僅僅26米,
附近電站出線共有22路,
涉及普陀區政府、
普陀區疾控中心等多處重要用戶。
如此城市更新工程在國內尚屬首例,工程前期經多次現場勘查,韓浩江帶隊協同各方從爆破前準備、現場防護和爆破監控記錄入手設計布置了多道保護舉措。
去年4月20日凌晨,工程尚未啟爆,韓浩江就與56名各專業人員提前到場守候,做好特殊情況下的搶修準備。在現場順利啟爆并確認安全后,韓浩江帶領各專業人員緊張而有序地開展繼保校驗、主變試驗以及各項特巡檢查。
經過連夜“會診”,
試驗結果顯示
各設備均經受住了考驗,
可以安全運行!
爆破現場
“新一代局放檢測技術,能夠進行超聲波、特高頻、紫外成像等多種探測器一體化檢測、可以24小時在線監控,有能力應對中環爆破這樣風險大、要求高、難度強的項目。”此次爆破保電工作中,曾經“水土不服”的聲電波局放檢測技術在韓浩江的反復改良下得到應用,對變電站的設備狀態做到了精準“監護”。
該技術相關科技項目成果曾獲得上海市電力公司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推廣成為了上海乃至全國電力行業的局放檢測技術標準,在此基礎上開展的“變電站優化巡視管理實踐”、“基于大數據價值挖掘的配電網運維檢修管理”等科技項目先后獲得了上海市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二等獎。
“多年來,韓浩江日夜奔走在轄區內的變電站,琢磨設備、琢磨創新,現場的所見所想落到他的筆記本上,轉化成了共26本作業指導書和著作。”國網上海市北供電公司介紹,韓浩江帶領團隊用技術攻關保障了生產安全,讓創新突破轉化成了經濟效益,“可以說,他們既當好了北上海發展的電力先行官,也為公司變電專業積累下了寶貴的技術財富。”
2
“醫者”之術在于見微知著
工作現場是進行技術小微創新最豐厚的土壤。2016年,位于靜安區的大寧變電站因故停水1年有余,韓浩江多次趕赴現場勘察管道情況,但是由于多種因素拖延,變電站用水一直沒能恢復,其保潔與維護用水只能通過向周邊單位借水勉強維持著。
一個偶然的雨天,韓浩江看到流向溝渠的雨水,就靈光一閃想到雨水收集。韓浩江查閱了關于附近地區雨水總量、排水設計等多方面內容,同時尋求專業設計人員的指導。經過半年多的調研、試驗、安裝和測試,集水裝置終于研制成功。
這個銀色雨水收集裝置不僅有閃亮的外觀,更擁有強大的雨水吞吐和凈化能力,150平米屋頂半年可以將5噸多雨水轉化為凈化水,變電站運維和保潔水的需要得到了滿足,維護成本也大大降低。
韓浩江從微小處入手防患于未然的事情遠不止于此。“在電力行業,哪怕只是一個螺絲釘,都可能關系到整個變電站的安全,一點一滴容不得馬虎,這就像醫生動手術一樣,生死關頭,不容有失。”從生產現場生產細節入手,他發明的一些電動搖手柄、超聲波頻譜分析儀、智能安全帽等創新工具,已持續得到應用。
韓浩江檢查新員工巡視記錄
“這些發明雖然初看上去只是’微創新’,但能夠解決實踐中的’痛點’。”韓浩江一位同事說,韓浩江的創新發明使工作更安全、更高效,已解決了生產現場一個個“疑難雜癥”,為生產現場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價值。
據了解,近年,韓浩江本人先后獲得4項發明專利和7項實用新型專利。他負責開展的“金屬鎧裝式開關柜電動操作手柄的探究”、“配電線路動態波形監測及其分析應用”、“機器視覺理解技術及其在誤操作識別中的應用”等3項課題研究項目先后榮獲上海市電力公司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3
“醫者”之業恒于匠心傳承
不過,韓浩江追求的并不是“一枝獨秀”,近年來,他充分發揮技術專家特長,組織培訓了200小時、為公司輸送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
2014年,面對專業復雜、技術人才少的難題,韓浩江在公司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韓浩江首席技師工作室”,并于2019年揭牌為“韓浩江勞模創新工作室”。工作室的29名成員聚焦實際痛點,不斷讓想法變為現實,讓接地氣的創新成果應用到電力一線。
韓浩江工作室傳幫帶教
工作室成員夏澍,從博士畢業已成長為“國家電網杰出青年崗位能手”。他說:“遇到韓浩江這樣的老師是一種幸運。”夏澍剛進單位時,曾“偷懶”將一個數據模型簡化。韓浩江敏銳指出并嚴厲批評,他說:“電力工作不能走捷徑,圖一時之快把數據弄錯,反而會拖慢工作進度,更有可能引發事故。”夏澍對這一課受用終身。
目前,工作室已累計開展13項課題研究,獲得11項發明專利、19項實用新型專利,發表18篇EI和核心期刊論文。榮獲省部級獎項13項,省公司級獎項31項,地市級公司獎項18項,培養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等技術骨干11名。2015年被評為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職工創新工作室”,2016年被評為上海市“技師創新工作室”,2018年榮獲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創新團隊獎。
“作為電力設備的’醫生’,就得好好琢磨設備,一步一個腳印,在實踐中不斷創新。”韓浩江說,實踐沒有終點,創新不劃句號,他將帶領他的團隊,為點亮上海這座城市,點亮人們更美好的生活而繼續努力。
金海岸工作室
作者 | 羅水元
圖片 | 采訪對象提供 上觀新聞
來源: 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