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鳥達人攻略(捕魚達人柳巖代言版本在里面都賺不到金幣)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捕鳥達人攻略,以及捕魚達人柳巖代言版本在里面都賺不到金幣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護鳥兒飛翔,如音符在山水間流淌

護鳥兒飛翔,如音符在山水間流淌

——四位愛鳥人的故事與心聲

編者按

秋冬季是我國候鳥大規模南遷和集群越冬的季節。當下,各地保護候鳥志愿者發起的“護飛行動”蓬勃開展,吸引更多人思考人與鳥類怎樣和諧相處。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我國有鳥類1445種,遷飛的候鳥就像生態系統移動的“晴雨表”,與山水林田湖草共同構成了生命共同體。長期以來,我國積極推進鳥類保護,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實施瀕危鳥類保護工程等,加強鳥類棲息地和遷徙停歇地的保護。越來越多的公眾參與其中,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的重要力量。

我們邀請4位“鳥類保護達人”講述他們和鳥兒之間的故事,并請專家從生態角度對愛鳥護鳥的重要性予以點評。

生活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縣的雙角犀鳥。曾祥樂攝/光明圖片

【一線講述】

看到東方白鸛順利南飛我喜極而泣

講述人:候鳥保護志愿者王建民

我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從小生活在薊運河畔。2009年,我第一次來到天津北大港,就被這里成千上萬的候鳥迷住了。東方白鸛是這片濕地的明星物種,它們的全球種群數量只有數千只,不僅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還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為“瀕危級”。北大港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上的重要節點,從西伯利亞遠道而來的東方白鸛每年都在這里稍作休息、補充能量,然后繼續飛往我國南方。

那時,北大港濕地還有人捕鳥、毒鳥。為了保護好遠道而來的“客人”,我和幾名觀鳥愛好者一起開始了志愿護鳥工作。一旦發現有人用槍打鳥,我們就報警;發現下網捕鳥的,當即清理捕鳥網。慢慢地,我們的志愿者隊伍壯大了,保護工作引起了管理部門重視。

2012年11月1日,北大港濕地發生了東方白鸛中毒事件。當看到30多只被不法分子毒害的東方白鸛生命垂危,我心如刀絞。我和志愿者們連夜將中毒的東方白鸛送往救護中心。救護中心的解毒藥物阿托品注射液一時不夠用,在農委工作人員和民警的幫助下,我們從附近醫院找來30支。

經過一周悉心照料,終于救回13只東方白鸛。當月底,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工作人員為它們戴上腳環,放歸藍天。看到這些東方白鸛順利南飛時,我喜極而泣。

遷徙途經江蘇鹽城條子泥濕地的勺嘴鷸。李東明攝/光明圖片

2015年,在為一只受傷的東方白鸛進行包扎時,它突然掙脫布條,揚起十幾厘米長的鋒利鳥嘴刺向我的左眼。強忍劇痛為小家伙包扎完后,血從我的臉上流了下來,左眼逐漸看不見了。幸運的是,手術過后,我的眼睛慢慢恢復了功能。

2017年11月4日,一只東方白鸛在黑龍江紅河地區被志愿者救助。它的腳環號碼是969號,正是當年在北大港被救助放飛的鳥。那時黑龍江早已封凍,東方白鸛主力已在天津,想讓它回歸自然、進入群落,只有把它從黑龍江接到天津放飛。于是,次日一早,我與4名志愿者驅車前往黑龍江,日夜兼程將它運抵天津,佩戴跟蹤器后,成功放飛。

今年10月底,南下的首批東方白鸛抵達河北曹妃甸與天津境內。歇腳的東方白鸛直奔保護區周邊的魚塘覓食,卻遭到了魚塘主放爆竹驅趕。我和志愿者們焦急奔走,終于在熱心民眾支持下,買下兩個魚塘的使用權,取名為“安心魚塘”,供東方白鸛覓食、休息。所幸,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這一問題,開始在全市范圍內摸底調查,評估各區受到候鳥捕食影響的養殖戶損失情況,研究實施生態補償方案。

如何處理好城市與自然、人與野生動物的關系?這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課題。今年我已經60歲了,但還有些力氣,還會在這片濕地上奔走下去,繼續尋找答案。

黑頸鶴在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飛舞。新華社發

當猛禽飛臨城市,也需要你我保護

講述人: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猛禽康復師周蕾

2001年年底,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在北京師范大學生物園成立了。這是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指定的“專項猛禽救助中心”,也是國內第一家由高校、政府主管部門與民間機構合作成立的野生動物專項救助機構。而我,就是這家特殊“醫院”里的一名猛禽康復師。

猛禽,是對鷹、貓頭鷹等掠食性鳥類的統稱,它們有著鋒利的腳爪和彎曲有力的喙。為什么要在高樓林立的大都市里建一所專業的猛禽救助中心?大家可能還有不少疑問。畢竟大多數人平日見到的,更多是喜鵲、烏鴉、麻雀等鳥類。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猛禽,也會光臨我們的城市嗎?

實際上,中心每年都會接收近300只需要救助的猛禽。中心成立至今,已累計接收了39種、5382只猛禽,半數以上經過救治得以重返藍天。漸漸地,我了解到每年的春秋遷徙季是北京著名的“千猛日”,認識了在建國門高樓上筑巢繁殖的紅隼家庭、誤入高校圖書館被困的縱紋腹小鸮寶寶、因為車主沒關車窗而出現在汽車后座上的成年紅角鸮……北京這座大都市,不僅是你我的家園,也是北半球重要的猛禽遷徙通道。

猛禽救助,最終目的是幫助傷病猛禽恢復健康,重新回歸天空。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樣,我們并不會像寵物醫師那樣,每天和救治對象親密地打成一片;而是會在工作中盡量減少與它們的非必要接觸,以保持它們對人類的正確認知和警惕心理。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康復師在給長耳鸮治療。光明圖片

記得我入職后不久,中心接收了一只游隼幼鳥。救助人告訴我們,這只幼鳥是幾周前被發現的,救助人出于好心,打算將它養大后放歸。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狀態越來越差,救助人便多方打聽,與我們取得了聯系。

當我們見到這只幼鳥時,它以近似匍匐的姿勢努力保持著平衡。全面體檢后發現,它的全身多處骨折。這并不是因為受到虐待,而是因為救助人缺少科學的救護知識。在幼年成長的某些關鍵階段,猛禽對鈣、磷等多種營養元素的攝取有著相當高的要求,這只幼鳥正是由于成長期間營養攝取不均衡,導致骨骼發育異常。最終,我們仍未能挽回這只幼鳥的生命,為此心痛了很多天。

幾乎每年,我們都會接收幾只被彈弓打傷的猛禽,它們有的經過救治康復放歸,有的則因傷勢過重不幸離去。

每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為此,我堅持面向社會公眾進行科普宣講。我深刻體會到,野生動物的救助和保護不僅需要專業機構積極作為,更需要全社會每個人共同參與。

灰雁賈亦飛攝/光明圖片

拍攝但不驚擾,自然的鳥兒才最美

講述人:野生動物攝影師徐永春

10年前的一個夏日,我在圓明園拍攝荷花時,取景器里一道艷麗的孔雀藍一閃而過,瞬間“撞”進我腦中,久久無法抹去。從那時起,我迷上了用相機記錄美麗的翠鳥。2年后,我加入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開始用影像的力量保護鳥類。

長期以來,許多拍鳥愛好者都追求“近”,為拍到滿意的照片而強行追逐鳥、干擾鳥,甚至不惜傷害鳥,還出現了捕捉野生鳥類關進“鳥棚”供人拍攝的惡劣違法行為。

針對這類現象,10年來,我寫了不少關于生態攝影理念的文章。在文章中,我批評了諸如無底線誘拍鳥類等違反生態攝影規范的行為,提出愛護野生動物是拍攝出美麗圖片的前提條件,也是自然生態攝影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因為我相信,只有在自然狀態下的鳥兒才是最美的。2013年,作為主要作者,我參與撰寫了《野生鳥類攝影手冊》一書,出版后深受歡迎。

在拍攝鳥類的過程中,我也遇到過受傷的鳥。2016年3月8日,我在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完成工作后,準備拍攝馬鹿、狍子等野生動物。那年積雪特別深,被鏟除的積雪在路兩邊堆成了高高的雪墻。就在雪墻后,我們發現了一只禿鷲亞成鳥,安靜地站在距我們不到10米的地方。我們謹慎地向前走了5米,它才勉強移動一下。于是,我們斷定它受傷了。

中華鳳頭燕鷗光明日報記者周夢爽攝/光明圖片

為了緩解它的緊張情緒,避免應激反應加重傷情,我們就趴在與它相距2米的雪地上,過了半小時才把它抱住。當時,它的胸前和雙翅都在流血。我們當即改變行程,將它緊急送往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接到消息的工作人員已經做好準備,等候接收。看到這只小生命得到了專業的安置,還吃了些食物,慢慢放松下來,大家都松了一口氣。

近年來,從事鳥類攝影的人與日俱增,拍攝水平參差不齊,拍攝目的也不盡相同。我們越發感到,制定一個野生鳥類拍攝者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對保護野生鳥類非常重要。

于是,我與其他兩位觀鳥界權威人士共同起草了《中國野生鳥類拍攝行為規范倡議》,于2018年2月8日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林業生態攝影協會等機構聯合發布。我們呼吁,鳥類利益高于攝影,當攝影需求會導致鳥受傷、棄巢、影響育雛等情形時,應立刻停止攝影。

這些年,在網絡平臺用影像傳達保護鳥類的理念、鞭笞害鳥行為、進行鳥類科普已經成為我的習慣。令人欣慰的是,許多網友看到我的生態攝影作品后,改變了過去錯誤的拍攝觀念和行為,許多不懂鳥的朋友開始去了解鳥、愛護鳥,我想,這就是我拍攝生涯最大的收獲。

遷徙途經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烏梁素海濕地的候鳥。新華社發

守護濕地任鳥飛

講述人:北京林業大學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研究中心博士后賈亦飛

我與濕地、水鳥結緣于2009年冬天。那年,為了弄清越冬白鶴在鄱陽湖的種群狀況,找出影響白鶴棲息地的關鍵因素,我經常在湖邊一待就是一天。隨著研究工作慢慢深入,我們逐漸認識到,鄱陽湖之所以能成為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內最重要的一塊濕地,不僅是因為面積足夠大,更重要的是因為鄱陽湖水位在年內自然漲落,而這正是塑造多樣性水鳥棲息地的關鍵因素。至今,鄱陽湖仍保持著與長江自然連通的狀態,每年數十萬羽水鳥依賴這塊濕地,自然水文波動為維持越冬水鳥的棲息地質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4年,我參加了《中國濱海濕地保護管理戰略研究》項目。這是我國首個針對濱海濕地的綜合性國家戰略研究項目。近幾年,我的研究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勺嘴鷸為主的濱海濕地鸻鷸類研究上。

勺嘴鷸是一種小型涉禽,其數量估計僅為661~718只,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鳥類之一。江蘇鹽城的濱海濕地是它最重要的遷徙停歇地。2019年7月,鹽城濱海濕地作為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為了保護勺嘴鷸,也為了保護這塊為數百萬只遷徙鸻鷸類提供棲息地的世界遺產地,我所在的研究中心在鹽城東臺市建立了一個專門的研究基地。作為中心勺嘴鷸保護項目負責人的我,帶領一個年輕的團隊在此開展系統性的濕地和水鳥研究工作。

每年春秋遷徙季,是鹽城濱海濕地最熱鬧的時候,上百萬只遷徙候鳥在此過境停歇。為了探明鳥類遷徙動態,我們要每個月進行2—3次水鳥調查。有時,當在同一片灘涂上數到第2萬只黑腹濱鷸、第3萬只蒙古沙鸻時,我不得不停下來擦一擦因為用眼過度而流下的淚水。更困難的是,我們要從數萬只鸻鷸類中找出那僅有的一兩只或最多三四十只勺嘴鷸。這樣的工作看似重復、枯燥,卻必不可少,想解決遷徙候鳥面臨的生存問題以及濕地中的許多生態問題,都要從中尋找答案。

以鹽城濱海濕地為根據地,我和研究團隊將繼續開展包括水鳥在內的濕地監測和科學研究工作。隨著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申遺工作啟動,我也將繼續參與其中,為南來北往的遷徙鳥類守護好每一處重要濕地,讓它們馳騁藍天、自由飛翔!

【專家學思】

用好法治利器 守護鶯歌燕舞

作者:夏靜雷(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師范大學基地研究員)

鳥是大自然的精靈,是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的野生動物之一,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指示物種。保護鳥類資源,關系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也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近年來,隨著“兩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每年冬春季節,遷徙、棲息的候鳥種群數量明顯增多,成為美麗中國的亮麗風景。

愛鳥、護鳥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鳥類保護工作成效顯著。然而,也要看到,在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鳥類保護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與制度不嚴格、法治不嚴密、執行不到位、懲處不得力等密切相關。

讓愛鳥、護鳥成為每個人的行動自覺,需要切實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讓法治成為愛鳥護鳥的利器。一方面,應積極組織野生動物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活動,向公眾特別是農村居民講清楚,為防止鳥類疫源疫病傳播,不隨意救助病鳥、傷鳥、雛鳥;因特殊情況確需救助的,應及時報告當地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不傷害、不捕殺、不飼養野生鳥類,保護鳥類的棲息環境;發現捕捉、投毒、獵殺野鳥,破壞野鳥棲息地等違法犯罪行為,要及時向當地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或公安部門舉報。另一方面,大力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增強公民公共衛生安全和疫病防治意識。既要從我做起,也要勸誡親友不食用鳥類等野生動物,樹立健康、科學的飲食觀念和文明的生活風尚。

需要注意的是,在農業生態系統中,鳥類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獨特價值還未引起廣泛重視。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綠色農業發展問題,持續推出相關政策法規,但對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鳥類仍未給予足夠重視。“十四五”時期,應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建議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將保護鳥類等野生動物納入綠色農業發展實踐,積極探索生態補償方式方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每年的候鳥遷徙,都會吸引大批鳥類愛好者。對于候鳥遷徙過境地,應規范觀鳥和攝影行為,充分尊重野鳥生活的自然規律,不干擾鳥類遷徙;同時,不強行驅趕鳥類,與鳥類保持距離,做到文明觀鳥、生態攝影。應全面提升全社會愛鳥護鳥水平,不能止于事后追責,而要防患于未然。建議相關部門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全鏈條禁止生產、運輸、銷售、購買、利用捕鳥網、電擊器、電子誘捕裝置等獵捕工具。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應加強對電商平臺公開出售捕鳥網等行為的監督監管,促使電商平臺主動履行責任,斬斷相關利益鏈條。只有織密鳥類保護的法治之網,嚴格執行野生動物保護法規,依法從重打擊買賣野生動物及其制品,才能切實讓候鳥的遷徙路變成“放心路”。

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這樣的自然美景,既帶給人們美的享受,也是人類走向未來的實際依托。愛鳥護鳥,沒有哪個人是旁觀者、局外人,每個人都應成為保護者、建設者。期待“十四五”時期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更加深入人心,讓生態文明理念成為社會生活中的主流文化,讓鶯歌燕舞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最動聽的旋律。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周夢爽、張勝、王斯敏)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10日07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