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隱形戰爭過關攻略,以及隱形戰爭中的僵尸怎樣顯現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隱形戰爭與隱性威脅
隱形戰爭與隱性威脅
葛 振
在科學家們殫精竭慮研究人類應如何應對和規避自然災害之時,有的軍事強國卻在處心積慮地研究如何利用大氣環境給人類制造災害。
二戰以來,大規模戰爭很少發生,但海嘯、洪災、雪災等自然災害卻連綿不斷,盡管氣象專家對大氣環境異常變化做出了種種解析,但還是有人不時對此提出種種置疑,猜測其中是否有它國人為因素?雖然這些猜測目前尚缺乏事實根據,卻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覺。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些國家從軍事需要出發,就開始了人工降雨、人工造霧、人工消霧的研究和實驗,從而拉開了人類研制“氣象武器”的序幕。
1966年至1972年越南戰爭期間,美國曾利用當時東南亞地區西南季風盛行季節多雨的有利條件,秘密地在老撾、越南和柬埔寨的毗鄰地區進行人工降雨,先后耗資2160萬美元,投入1400多人,出動飛機2600多架次,投擲催化彈47400多枚,造成了局部地區洪水泛濫,橋斷壩毀,道路泥濘難行,使得“胡志明小道”的通行量由每周約9000多輛車輛,減少到900多輛,嚴重破壞了北越軍隊的運輸線。美軍人工降雨給越南帶來的損失,比整個越戰期間飛機轟炸造成的損失還要大。
基于此,世界各軍事強國都在不遺余力地加大“氣象武器”的研究力度,并爭先恐后開展實戰化模擬演習。有資料披露,1994年,由美國空軍和海軍資助的HAARP試驗基地,落戶阿拉斯加半島的加科納,占地33英畝。一夜之間,阿拉斯加半島一望無際的荒原上,180根直播云霄的天線突然樹起,每根都有十幾米高。該基地的基建工程于2002年前后完成,2003年起正式展開各種實驗。
1997年,國外權威媒體曾發表有關“美國空軍控制天氣”的文章,論述了這些軍事強國加速研究人工造霧消霧、播云降雨、誘發雷暴天氣、制造局部地區長時間干旱等控制天氣的新手段、新動態,并預測美航天部隊在30年內將能夠控制戰場的天氣。
1998年,又有外刊報道了英國在人工控制天氣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的消息。據稱,英國沿西海岸布置了一系列電極,向大氣層輸入電能,使對流層中的鎂原子電離產生一個密度可變的靜電屏蔽層,當調節它的密度后即可控制氣團的運動,從而實現對半徑5000公里范圍內天氣的人工控制,這一新技術的突破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
世界各國人民無不祈望和平,但戰爭的硝煙還未散盡,隱形戰爭已悄然降臨。所謂隱形戰爭,指的便是沒有硝煙的戰爭,由一只看不見的黑手在幕后操作,讓人們不知道這只黑手在何時、從何處伸來,也不知道將伸向何方,其目的是給他國或某個地區制造災難性后果。
隱形戰爭制造的后果和恐懼,其目的在于對他國構成戰略威懾或隱性威脅。所謂隱性威脅,即是一種帶來顯性災難而又巧奪天工的威脅,它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氣象戰作為隱形戰爭的一個種類,其突出特征是具有很強的隱蔽性,為了達成戰略目的,常常是不宣而戰。隱性戰爭的準備,通常是在秘密條件下進行,使用的手段往往也難以覺察,到了征兆明顯時,另一方的災害和被動態勢業已形成,應對準備已極度倉促、被動。
隱形戰爭產生的作用是隱性威脅,企圖達到的效果卻是顯而易見的。就是試圖通過改變氣象條件,人為造成災難性后果。包括癱瘓交通樞紐,破壞戰備物資供給;造成社會恐慌,制造社會動亂;擾亂經濟社會秩序,遲滯經濟發展;動搖國民意志,損壞國際形象。
以氣象戰為作戰樣式的隱形戰爭,將會使戰爭形態發生新的變革,作戰樣式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其危害程度也會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在悄無聲息地增大。
當今世界并不安寧,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冷戰”思維是和平發展面臨的最大障礙。從防范戰爭和災害的角度出發,越是和平時期,越要看到隱形戰爭的威脅,越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隨著國家利益的拓展,安全保障的需求相應擴大。國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哪里就會有競爭,就會有隱性對手和隱性威脅。
現代戰爭無國界、無天候,安全保障無邊界、無時空。要求我們不僅要做好應對傳統安全威脅的準備,也要做好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準備;不僅要做好應對陸地、海上和空中作戰的準備,還要更多的做好應對空間和信息領域安全的準備。
不難預見,占優勢的一方,完全有可能憑借掌握的先進技術,在他們認為必要的時機和領域,蓄意制造一場類似氣象戰、生物戰、網絡戰等隱性戰爭,用以給一個國家或地區帶來有形或無形的殺傷。必須清醒認識其所帶來的嚴峻挑戰,充分做好應對這種全新作戰樣式的準備。
中華民族以熱愛和平、親善友鄰而著稱于世。我們渴望和平發展,期盼世界和諧,但美好的愿望換不來邪惡勢力的仁慈之心。面對咄咄逼人的氣象武器和氣象戰,我們應盡早采取應對之策,組建相關專門研究機構。
既要加強對大氣環境有效預知的研究,也要加強對大氣環境有效控制的研究;既要重視研究如何有效應對自然環境災害,更要重視研究如何應對人造環境災害;不僅要研究平時如何規避環境災害,也要研究戰時如何以天制地、制海、制空。在未來作戰中力爭搶占先機,爭取主動。
“罷韓”的“隱形戰爭”悄然開打,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中國國民黨籍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將于6月6日投票,日前,國民黨智庫民調顯示,高雄市民對韓國瑜防疫措施,滿意的高達55.8%,不滿意的只有32.6%。對民進黨鼓吹的“罷韓”贊成的只有27.7%,不贊成的有53.3%。
高雄市選民數約228萬,依據臺選罷條例規定,第3階段投票,同意罷免票數需多于不同意罷免票數,且同意票數要達到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的四分之一以上(25%),即需有57萬5091票。
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臺南市議員 謝龍介
根據臺媒報道,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臺南市議員謝龍介在政論節目中表示,有民調的精確數字表示,贊成“罷韓”的有27.7%,假設出來投票的也差不多,再加上誤差值,即使超過門檻也是過一點點。他說韓國瑜是有用心在市政,韓大選后回到高雄,平心而論,當時很多人對他3個多月就去選2020選舉,是有氣,就有人順勢而為發動罷免,當1月11日蔡英文大勝、韓國瑜大敗時,氣理應就消了。
謝龍介說,發動罷免的人是過去的利益既得者,所以正當性不足,理由是“我討厭你”,并不是“你做錯什么”。謝龍介還認為,梅雨季開始,大雨會澆熄“罷韓”投票的激情。民眾是最后的裁判者,高雄市民若真正看到這一年半的高雄市政,應該會感覺不錯。
行不止步槍鳴四海,WBG征戰2024PEL秋季總決賽 - 櫻花動漫
針對“罷韓”議題,中國國民黨智庫副董事長連勝文發表了臉書,全文如下:
累積多年的沉痾,換了韓市長團隊來處理,馬上得到基本的解決,這正是2018年高雄政黨輪替最重要的意義!我相信如果高雄市民愿意給韓市長繼續奮斗的機會,以我認識的韓市長那種要面子,做起事情拼命三郎的態度,一定會傾全力在任期內,把高雄的市政做好,為自己在臺灣的政治史上,留下一個完美的篇章!
如果高雄市民是基于要“教訓”的心情來看待罷免案,那其實2020大選的結果就已經是最大的教訓!現在時空環境已經不同了,在經歷新冠疫情之后,現在高雄跟民進黨當局的重點應該是思考如何振興經濟,讓受傷的民眾有機會喘息,重新站起來,同時面對寒冬來臨時可能的第二波甚至第三波疫情的攻擊!
若罷免不幸通過,后續緊接著,在各地政府全力紓困經濟,并對第二波疫情超前部署的同時,高雄卻是緊鑼密鼓的要在幾個月之內再搞一次大型的補選,等到選完后,若是新的團隊入駐,又要手忙腳亂一陣子,等到人都上手后,已經是年底了,然后再過一年,到2021年底,又要開始2022年縣市長選舉,等于從2018到2022年四年中,包含2020大選及罷免案,高雄總共要經歷五次大型的選舉及政治運動,整整投票五次!勞民傷財后,到底是幫了誰的忙?
政治人物一定要靠著大型的政治運動及選舉,才能凸顯自己存在的價值,甚至藉此獲取利益,讓自己過好日子。但對一般民眾而言,這種持續的、大規模的政治斗爭及競選活動,根本就是一種負擔,而且行政人員在過程當中也不可能專心做事,怕多做多錯,那就更不要說肩負起振興經濟、防范疫情再起等重大責任,結果就是民眾再次受傷,野心政客實現自己夢想!
這些綠營政客滿嘴為民,但實際上根本沒有把臺灣民眾真正的福祉擺在心上,滿腦子想著都是自己的利益!我們一再呼吁政治退位、災后重建擺第一,但看來也只有靠高雄市民自己的判斷,才能夠在新冠疫情的世紀災難當中,重回正軌,度過危機!
在臉書中,連勝文推心置腹地對高雄市民說若罷免通過,高雄要在幾個月之內再搞一次大型的補選,就等于從2018到2022年四年中,高雄總共要經歷五次大型的選舉及政治運動。勞民傷財后,到底是幫了誰的忙?這根本就是一種負擔,而且行政人員在過程當中也不可能專心做事,那就更不要說肩負起振興經濟、防范疫情再起等重大責任,結果就是民眾再次受傷,野心政客實現自己夢想!
根據臺選罷條例第91條規定,罷免案經投票后,選委會應于投票完畢7日內公告罷免結果,并于3個月內完成補選投票,即9月13日前完成補選;此外,依據臺選罷條例第15條規定,選舉權人在各該選舉區繼續居住4個月以上者,為公職人員選舉各該選舉區之選舉人;以投票日換算,被選舉人最后設籍的時間點落在5月12日。
根據了解,國民黨內曾進行沙盤推演,甚至把高雄市副市長李四川與民進黨陳其邁進行民調對比,當時做出數據,李四川小輸陳其邁8至12%。因此有黨內人士私下表示,萬一韓被罷免,李四川或許還有機會一拼,但“川伯”不愿遷戶籍,之后誰來接替恐怕都贏不了。
高雄市副市長 李四川
其實,李四川不愿把戶口遷進高雄也有幾點考量,包括會被認為看衰韓國瑜、或不愿在罷免案過后被推上戰場。因此在諸多考量下選擇全力保駕、試圖力挽狂瀾。
另外,針對韓國瑜上周五在臉書貼出3分鐘影片回應“罷韓”,韓呼吁外縣市支持者在6月6日當天關心就好,不要來高雄;而在地支持者“監票不投票”等呼吁,其實也有其意義。
“監票不投票”即意味著,當天進入1823個投開票所的民眾都是“同意罷免”的市民,但“不同意罷免”的市民票數不會被真實呈現。因此只要透過監票部隊掌握各投開票所進出人數,就可算出最終同意罷免的人數是否等于得票數。萬一1823個投開票所僅統計50萬人入內投票,但開出同意罷免票數卻高達60萬票,就代表投票過程有瑕疵、紕漏。
據了解,目前各地韓粉已有組織進行串連,且3人一組準備撒在全高雄市1823個投開票所內,進行全天候“監票”以掌握實際進場人數。
有臺媒指出,目前看來中國國民黨或韓國瑜團隊已孤注一擲,未針對萬一韓國瑜被罷免進行“補選”安排,連熱門人選、副市長李四川戶籍也沒遷入高雄市。萬一高雄市長韓國瑜真被罷免,藍軍屆時恐陷入無軍可戰的窘境。不過,隨著6月6日“罷韓”投票日逼近,這場“隱形的戰爭”已悄然開打,逼著“罷韓”團體及綠營疾呼拉高投票率,然而鹿死誰手猶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