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隱形戰爭是什么意思,以及隱形戰爭攻略玩法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俄烏戰爭對比當年海灣戰爭,俄軍和30年前的美軍相比,孰強孰弱?
在今年的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將對烏克蘭采取特別軍事行動。2月24日,舉世矚目的俄烏戰爭正式打響。就在大家以為,俄羅斯會速戰速決,在極短的時間內拿下烏克蘭的時候,意外出現了。
俄烏戰爭從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大半年的時間,俄軍仿佛進入了泥潭,陷入了持久戰中。這場沖突似乎在短時間內,還沒有停火的意思。同樣是大國對小國的戰爭,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美軍卻在短短的42天內,就將伊拉克打到無力還擊。
難道俄軍的軍事實力下降了嗎?俄軍現在的實力與30年前的美軍相比,孰強孰弱?
俄烏戰爭與海灣戰爭1949年北約成立,迅速成為了西方,最重要的軍事力量,周邊的很多小國家,為求庇護,紛紛要求加入北約。烏克蘭也不例外。
烏克蘭處于歐洲與俄羅斯的中間,在地理位置上,直沖俄羅斯的國土的西大門,烏克蘭一旦加入北約,就會受到北約的軍事保護。那樣,就等同于讓北約的火炮,直接架在俄羅斯的門口。
為避免自己的國土安全受到威脅,在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開始對烏克蘭,采取了特別軍事行動。
為迫使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俄烏兩國在戰場上打打停停,進行了多次的談判,但每次的談判都鬧得不歡而散。
俄羅斯也沒有像預計中的那樣,迅速拿下勝利。反而被烏克蘭軍隊多次反攻,俄烏兩國開戰后,多有士兵、平民死傷,戰爭一度陷入膠著,在經歷了大半年的對弈后,仍然沒有停戰的苗頭出現。
30年前,伊拉克在薩達姆的統治下,逐漸成為中東一霸,薩達姆生性桀驁,為搶占中東領土與石油資源,挑起了兩伊戰爭。彼時伊拉克的身后,有科威特的大力資助。
在戰爭結束后,伊拉克不愿歸還科威特的債務,還想通過霸占科威特的石油港口,拿到整個中東的石油控制權。于是薩達姆下令,悍然進攻了科威特。
科威特海灣石油
一時間,薩達姆與伊拉克在國際上名聲掃地,他妄圖把控整個中東地區,石油運輸的囂張想法,引來了各國的不滿。為了維護自己在中東的石油利益,美國對伊拉克發起了海灣戰爭。
在短短42天的時間里,美國就將薩達姆趕下了政權,以一己之力橫掃伊拉克,取得了碾壓式的勝利。
俄羅斯繼承于前蘇聯,軍事力量一直為美國所忌憚,但在這次的俄烏戰爭中,為什么聲勢卻遠落于美國呢?
海灣戰爭被美軍繳獲的伊拉克戰機
對手實力的差距30年前的海灣戰爭,薩達姆擁有115萬的大軍,在蘇聯的支持下,武器裝備也是當時世界上,較為先進的水平。裝甲車、坦克、導彈、火炮、戰斗機數量龐大。伊拉克的軍隊還曾受過蘇聯軍官的直接培訓,看上去戰斗素質很高。
薩達姆親率的共和國衛隊,還裝備了當時蘇聯最先進的主力坦克。伊拉克一度號稱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
但大家不要忘了,在海灣戰爭之前,為了爭奪石油,兩伊戰爭可是整整持續了八年。兩國交戰,伊拉克沿海的工廠、港口等設施,都毀于戰火,顧不上發展本國經濟,打仗時全靠借債。
以出口石油為生的伊拉克,沒有足夠的設備生產原油,更不巧的是,恰逢當時世界的石油價格猛跌,國家經濟出現了大幅的下滑。高額的外債,加上不景氣的生意,伊拉克國內經濟開始崩盤。
伊拉克軍隊投降
再一點,就是伊拉克的軍隊戰斗力實在拉跨。俗話說師傅引進門,修行靠個人。伊拉克的軍隊,雖然經過蘇聯教練的嚴格軍訓。但等他們自己發展的時候,就開始蒙混過關。在戰斗中沒有堅強的意志,也沒有新鮮的戰術,在戰場上,一味依靠自己武器的優勢。
經過兩伊戰爭后,伊拉克軍隊已經受到了重創。再加上這一系列的不爭氣操作,敗給美軍是意料之中的事。
拜登
反觀烏克蘭,在俄烏沖突爆發后,派上戰場的軍隊有將近20萬人,后備軍有100萬,與伊拉克的數量相當。至于武器裝備,烏克蘭也有幾千門的火炮和坦克裝甲車,還增加了幾百架的空軍力量。雖然在數量上不占優勢,但可以用質量補足。
比起國內經濟,烏克蘭就遠超伊拉克了。伊拉克處于沙漠地區,國土被黃沙覆蓋,只能發展單一的石油經濟。烏克蘭可是著名的歐洲糧倉,全國三分之二的地區都是廣袤的平原,土壤肥沃,河流縱橫,很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及大地供應了歐洲的糧食需求。
烏克蘭廣袤的農田
除了能把糧食,賣給東西兩邊的歐洲各國和俄羅斯,烏克蘭地域上,還有大量的蘇聯軍工裝備、礦產開采設施。
老母親蘇聯剛解體的那段時間,大兒子俄羅斯和二兒子烏克蘭的關系,還還很好的。俄羅斯出錢,烏克蘭出力,承接了俄羅斯50%以上的糧食生產,35%以上的軍工生產。
接得活多了,除了能掙到錢,技術自然也能學會。像坦克、導彈、航空母艦這樣的高端裝備,烏克蘭還是了解的。和只會拿著現成工具,在戰場上盲目亂放的的伊拉克比,不知道厲害多少倍。
盡管近些年,烏克蘭一直被西方各國忽悠,還想扔下自己的大哥找后媽。但論起實力來,還是遠超伊拉克的。由此看來,單輪一對一,俄羅斯在戰爭中承受的壓力,比30年前的美國要大很多。
大國自身實力的比較一場戰爭,從開始到結束,僅用了短短的42天。除了對手不堪一擊外,也證明了勝利方實力的強大。30年前的美國,究竟有多厲害呢?
俄烏戰場
1991年,在發動海灣戰爭時,美國的GDP 是6.17萬億美元。小時候,曾有一道腦筋急轉彎的題目:2011年,我國GDP,超過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那我們排在第幾呢?當然是第二。我們直到2011年才超越的日本,在1991年時,被排名第一的美國遠遠甩在后面。
當時的美國GDP占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是排在第二的日本的9倍還多。除了一騎絕塵的經濟實力,美國的軍事實力,更是強到讓人頭皮發麻,且不說出戰的羅斯福號核航母、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就連前期,負責偵探打擊的隱形戰機,直到現在,都很少有國家能拿的出手。
用這么先進的裝備,攻打薩達姆手下,連作戰坦克都開不利索的士兵,猶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
而現在的俄羅斯,雖然繼承了前蘇聯的大部分遺產,但因為分家產的兄弟姐妹太多,經濟實力肯定大打折扣。再加上身為長子,前蘇聯將解體前,因為發展不均衡、體制僵化產生的高額債務,全都留給了俄羅斯。
俄羅斯為了處理爛賬,連伊拉克小弟都顧不上救。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才堪堪將債務還清,國內的經濟狀況,連現在的美國都落后一截,又怎么跟30年前如日中天的美國比呢?
比起軍事實力,俄羅斯和前蘇聯一樣,重工業發達。但隨著電子科技的興起,軍事力量的重心,已經開始逐漸向電子信息化轉變。
1991年的海灣戰爭,美國采用的,是國際上最先進的戰斧巡航導彈,美軍直接對已經鎖定的,伊拉克的軍事目標,進行了粉碎性轟炸。在轟炸之前,美國派出了最先進的電子隱形偵察機,沿途巡查,屏蔽、擾亂了伊拉克的信息系統,發現目標后,直接向后方傳遞數據,實現精準打擊。
當時地表的伊拉克部隊信號或紊亂,或中斷,猶如在黑暗里前行的瞎子,直接被美國的導彈,將境內的機場、醫院、政府機關、電力工廠全部轟炸殆盡。陷入癱瘓的伊拉克,再也沒了反抗的能力。美國以極少的傷亡奪得了碾壓性的勝利。
美國戰斧導彈
通過海灣戰爭,美國讓世界看到了一種新的作戰方式。現代化軍事技術,也被越來越多的國家重視起來。美國終于擺脫了,多年前患上的“越南戰爭綜合癥”,干預他國內政的信心越來越足,逐漸成為了世界上一騎絕塵的超級大國。
而俄羅斯的電子科技起步較晚,還在發展的過程中,遭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的技術封鎖。在高精尖的軍事領域,并沒有很大的成就。
錢不是很多,高科技又有限,俄羅斯就只能采用比較老式的作戰方法。想要快速取勝,就沒有美國那么容易了。
國際形勢比較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國際形勢基本處于穩定的狀態,二戰后出現的每一次的戰爭,無論大小,都會引起世界震動。不管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海灣戰爭,還是今年的俄烏戰爭,都不會只是單純的兩國對弈。
海灣戰爭中的伊拉克,因為想要掠奪石油港灣,和同處中東的科威特、伊朗都鬧得很僵。雖然后世有人評價,說美國發動海灣戰爭,是在插手別國的內務。但伊拉克向科威特宣戰,也是在侵犯科威特的領土主權。
有了這個借口,美軍宣戰伊拉克,就是正義的戰爭。加上薩達姆,攪亂中東的石油貿易形勢,影響的是全世界的利益。
正所謂樹倒猢猻散、墻倒眾人推,被薩達姆砸了“油碗”的各個國家心里都憋著氣呢。美國在聯合國已發起投票,很快就有國家響應,在參加投票的14個國家里,有13個都表示愿意支持美國收拾伊拉克。
因此,在海灣戰爭中,伊拉克面對的,除了美國頂尖的軍事力量,還有十幾個國家,背后對美國源源不斷的經濟支持。大家聯手,把伊拉克的貿易通道全部鎖死,形成包圍圈,將薩達姆困在伊拉克那一塊地方打,當然很快就獲得了勝利。
而現在俄烏戰爭的情形,已經完全反過來了,烏克蘭強硬的態度背后,是美國在無休止地煽風點火。
在經濟上,烏克蘭背靠歐洲,與波蘭接壤,不論是海上貿易,還是空中運輸,都暢通無阻,歐洲整片大陸,就像是烏克蘭的儲備倉,需要什么,歐洲各國都能源源不斷地提供給它。
況且,俄烏戰爭的起因之一,就是烏克蘭想加入北約。雖然北約,還沒有批準烏克蘭入會,但既然美國在背后扇動烏克蘭,與俄羅斯硬剛,就不會不給點物質上的支持。
俄烏戰場
很快,烏克蘭就接到了來自歐盟的,高達5億歐元的援助資金,其中有4.5億,都是用來鼓勵烏克蘭買武器裝備的。
為了給自己未來的小弟助威,美國不僅為烏克蘭大肆提供武器,還帶頭凍結俄羅斯,在世界外放的資產,對俄的貿易和技術進行管制。不遺余力地扯俄羅斯的后腿。
如此看來,當初是美國帶著一堆小弟,群毆伊拉克,現在卻是,俄羅斯孤膽英雄單挑整個西方世界。那俄羅斯久久拿不下烏克蘭,也是有原因的。
俄烏關系或許有人說,怕他作甚,不用顧及別國,俄羅斯直接一鼓作氣,將烏克蘭炸平不就好了嗎?
窮則戰術穿插,富則火力覆蓋。如果只算炸藥噸數的話,俄羅斯當然有能力,像美國把伊拉克打成廢墟那樣,將烏克蘭打趴下。但算起祖宗淵源,俄羅斯怎么舍得對自己的兄弟痛下殺手呢?
俄羅斯的前身俄國,和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個國家,是前蘇聯的創始國,蘇聯雖然解體,但各個國家的歷史歸屬感是一樣的。
俄羅斯和烏克蘭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淵源,不管是平民還是總統,俄羅斯對烏克蘭都懷著濃厚的兄弟情感。此外,為了遵守國際道義,俄羅斯出手總是小心翼翼,盡量不傷及無辜的百姓。
烏克蘭首都基輔的獨立廣場
他們只是想通過一定的戰爭手段,獲得有價值的談判機會,所以就需要緩緩圖之。
不管俄烏戰爭將來的結果走向何方,但帶給兩國普通百姓的戰火和災難是真實的。我們很慶幸,自己身在這樣和平安全的國家。我們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才有了今天的平和。居安思危,才能走的更遠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