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夜間禁用流氓軟件app 夜間禁用軟件app網頁入口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新京報訊 據網信中國官微消息,2022年以來,中央網信辦緊緊圍繞迎接服務保障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主題主線,在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統一部署下,聚焦網民高度關注、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情況,結合開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精心組織、深入推進網上“掃黃打非”工作,強化綜合治理、加大執法力度、壓實各方責任,深入整治網上各類涉黃涉非問題,營造更加清朗的網絡空間。據統計,全國網信系統2022年累計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5430余萬條,下架移動應用程序420款,會同電信主管部門取消違法網站許可或備案、關閉違法網站2.5萬余家。

全面整治網上涉黃涉非問題,積極營造良好網絡環境。各級網信部門聚焦網站平臺首頁首屏、熱搜榜單、熱門話題、PUSH彈窗和重要新聞信息內容頁面等重點位置版塊,及時清理淫穢色情、低俗庸俗、血腥暴力、恐怖驚悚等違法和不良信息,從嚴處置一批從事色情、賭博交易的網站平臺。針對網絡直播、短視頻領域長期以來存在的突出問題,重點打擊“色、丑、怪、假、俗、賭”等違法違規信息內容,從嚴整治功能失范、“網紅亂象”、打賞失度、違規營利、惡意營銷等問題亂象。對存在傳播色情引流、低俗庸俗、暴力謾罵、誘導打賞等有害不良信息問題的抖音、快手、嗶哩嗶哩、花椒、斗魚、虎牙等平臺,依法予以約談、限期整改、從嚴處理相關責任人、罰款等處置處罰;對集納傳播淫穢色情、賭博等違法信息的葡萄美女直播、雪月直播、萌果直播等106個直播、短視頻平臺,依法予以下架關停,并將其經營主體納入應用程序開發者黑名單。

深入治理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有效保障未成年人網絡權益。各級網信部門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未成年人引導、教育和保護,認真梳理未成年人常用的網站平臺應用,深入排查產品各個環節功能,堅持綜合施策、依法治理,切實筑牢安全屏障。在寒暑假期間,中央網信辦會同國務院未保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部門,聯合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嚴管網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誘導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誘導未成年人沉迷等問題。集中清理涉未成年人“軟色情”、邪典視頻、自殺約死、祖安黑界等有害信息內容,堅決禁止未成年人出鏡直播或以聲音、肢體等方式變相出鏡,嚴格管控借“網紅兒童”牟利行為。督促網站平臺進一步完善青少年模式,嚴格時間限制和功能限制,優化算法推薦內容,有力杜絕未成年人“氪金”打賞,讓未成年人上網更安心、家長更放心。強化對專門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手表、平板電腦等設備的信息內容管理,深入排查語音、視頻、文字、圖片、游戲等場景,全面清理違法不良信息,把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全方位落實到未成年人用網各個環節。

不斷夯實管網治網制度基礎,有力壓實網站平臺責任。中央網信辦制定修訂《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管理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關于進一步規范網絡直播營利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等法規政策,分領域、分環節、分場景細化制定可操作可落地的規范細則,持續完善互聯網管理制度體系。推動各網站平臺由“要我管”逐步向“我要管”轉變,進一步增強主體責任意識,不斷完善管理規則,強化信息標識,優化算法模型參數,主動清理違法有害信息、處置違法違規賬號,更好維護網民合法權益。指導監督各地各網站規范開展舉報工作,進一步暢通舉報渠道,全國4100余家主要網站向社會公布舉報受理方式。2022年,廣大網民舉報色情、賭博、侵權、謠言等違法和不良信息1.72億件,積極參與網絡綜合治理,共同維護清朗網絡空間。

下一步,中央網信辦將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目標任務,堅持標本兼治、久久為功,深入排查處置網上涉黃涉非突出問題,不斷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持續做好網上“掃黃打非”工作,有力維護人民群眾網上文化權益。

編輯 趙熹

互聯網App的防沉迷“青少年模式”效果如何?日前,記者選取了抖音、快手、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斗魚、虎牙、嗶哩嗶哩、微信、微博十款涉及互聯網直播、視頻播放、游戲、社交等內容形式的App進行實測。

結果發現,十款互聯網App均已上線“青少年模式”或針對未成年設置了使用門檻權限。但在具體操作中,各家平臺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強弱不一。比如微信App在“青少年模式”下,其視頻號仍可搜索到低俗內容,愛奇藝旗下的“愛奇藝隨刻”App并未上線“青少年模式”等。

另外,互聯網App在退出或取消設置“青少年模式”時,方式方法也不相同。部分App只需要輸入“青少年模式”設置密碼就可輕松退出,或者通過點擊“忘記密碼”進行賬戶手機短信驗證,即可退出操作。

部分App的“青少年模式”仍有低俗內容

自2019年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牽頭,互聯網短視頻平臺和直播平臺試點上線“青少年防沉迷系統”以來,眾多互聯網內容App陸續上線了“青少年模式”,對未成年人在使用時段、時長、功能和瀏覽內容等方面進行規范。

今年6月1日實施的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明確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針對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務設置相應的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

經過實測發現,十款App雖然涉及的網絡內容形式不同,但都已經上線了與“青少年模式”相關的系統,對使用時長、觀看直播、充值打賞等行為進行了限制。比如,抖音、快手App在青少年模式下,晚上22時至凌晨6時被禁止使用,單日瀏覽量超過40分鐘也需輸入密碼才能繼續使用,并且不能使用私信聊天、直播、充值、打賞、提現等功能。

但微信App等在“青少年模式”下依然存在漏洞。微信App在“青少年模式”下,視頻號可以搜索出低俗內容,并可以鏈接到游戲服務號進行游戲下載安裝。甚至在視頻號搜索欄輸入“mariguana”(大麻)會出現疑似吸食大麻的相關視頻。

在實測中還發現,盡管愛奇藝視頻已上線了“青少年模式”,但其旗下的“愛奇藝隨刻”App并未上線“青少年模式”,并可以推薦低俗內容,未對未成年人的使用行為進行規范。

App退出“青少年模式”方式方法不同

在上述十款互聯網App設置“青少年模式”后,未成年人的上網使用行為受到了一些規范。但未成年人若想退出或取消設置“青少年模式”,各個App要求的操作方式方法并不相同。

具體來看,退出方式相對比較簡單的是抖音、快手、虎牙、微信、嗶哩嗶哩、微博等。這些App只需輸入賬戶設置“青少年模式”時的密碼,就可直接退出或取消設置,操作過程相對簡易。

在愛奇藝App上,如果想退出“兒童模式”,只要準確做出計算題即可;在抖音App、微博App上退出“青少年模式”時,需要填寫注冊賬戶的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碼。

如果未成年人在退出或取消設置“青少年模式”時不知道賬戶注冊密碼,也會有相應的方法進行操作。

具體來看,嗶哩嗶哩、騰訊視頻、優酷視頻如果在退出或取消設置“青少年模式”時“忘記密碼”,需要發送郵件到指定郵箱,還需要在郵件或上傳圖片中出現由賬號注冊人手持身份證和手寫說明文件的圖片,操作并不簡單。在快手App上,未成年可以通過點擊“忘記密碼”后,輸入賬戶手機號獲取短信驗證碼,進行退出或取消設置“青少年模式”;在微信App上,未成年則需要重新設置密碼再進行退出或取消設置。

平臺責任不可推卸社會多方需共管

針對互聯網平臺對未成年人上網行為進行規范的討論由來已久,監管部門也在不斷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大治理打擊力度。在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安排部署的“新風2021”集中行動中,就將“深層清理網上對未成年人具有誘導性的不良內容”“督促網絡平臺實施‘青少年模式’”作為“護苗2021”專項行動的重要內容。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在6月1日開始實施。其中的網絡保護篇規定,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時至次日八時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網絡直播服務提供者不得為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直播發布者賬號注冊服務;為年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直播發布者賬號注冊服務時,應當對其身份信息進行認證,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朱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后,互聯網平臺落實“青少年模式”不僅是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的表現,也是法律要求。若存在漏洞,說明互聯網平臺的這項工作落實得還不實不細,要加強審核,提高對青少年用戶的識別精準度。

陜西恒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趙良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6月1日實施的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關于預防未成人網絡防沉迷等相關通知,互聯網App設置的“青少年模式”應當起到內容過濾、審核、篩查等作用,屏蔽可能帶有色情、暴力、侮辱、誹謗、暴力的網絡內容,保障未成年人所接觸的網絡內容符合未成年人成長需求。

趙良善分析稱,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66條、第79條等相關內容規定,互聯網App涉及色情等內容,不僅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輕則涉嫌傳播淫穢物品,面臨治安處罰,重則涉嫌刑事犯罪,或被追究刑事責任。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發現網絡產品、服務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有權向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或者網信、公安等部門投訴、舉報。

朱巍認為,互聯網平臺對未成年人上網行為的規范也應是社會多方共管共治。監管機構應加強對互聯網平臺違規行為的打擊,家長和監護人作為未成年上網的“第一責任人”,應在日常生活中引導未成年人合理安排網絡時間,加強對未成年人上網行為的監督和引導。

趙良善建議,網絡運營者應強化App等軟件的技術設置,對運營軟件進行測試、報備、檢測后方可運營;加強文化、網信等監管部門對于網絡軟件內容的監管、審查,確保面向未成年人使用的軟件合格、內容合法;還需進一步制定、完善相應法律的實施細則,明確各類情形的執法權限和處罰責任,落實各監督主體的監督職責等。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楊蓉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徐佳敏

來源:作者: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