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買驢的故事寓意還有博士買驢 不得要領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博士:古義是指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今義是指最高級別的學位。

博士買驢”是一則成語故事,意思是諷刺講話、寫文章廢話連篇,不得要領;長篇累牘而說不到點子上。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記載了這個故事。有一個熟讀四書五經、滿腹經綸的博士去買驢,因賣驢的不識字,請博士代寫一張賣驢憑據,博士正好大顯身手,一展文采,洋洋灑灑、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三張紙,才算寫好,還搖頭晃腦地讀給周圍的人聽,讀了半天才讀完,也沒有一個“驢”字。于是就有了“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這個笑話。

古時候的博士,寥若晨星,鳳毛麟角;萬里挑一,屈指可數;尚有此迂腐不堪、滑稽可笑之人;今天的博士,汗牛充棟,車載斗量;多如牛毛,比比皆是;難免會有冥頑不靈、食古不化之人。好在現在的博士,要是出遠門,倒是不需要去買驢代步了,也就勿需代寫賣驢憑據了。不過,說話、寫文章要是簡明扼要,一點不啰嗦,那怎么可能呢?那可就太難為許多博士了。

精明一些的博士,頭腦活絡,處理問題麻溜,何須親自動手動筆?干脆請人代寫或是摘抄轉載博士論文,改頭換面,既省時,又省力;博士們都這么干,文風還能好到哪兒去?網絡里剽竊文章,似乎成了時尚。唯有作者換個名,其它就連標點符號、圖片、評論區的評論,都絲毫無誤。

有的博士講話、寫文章,不光喜歡廢話連篇,講蠢話、講渾話、講屁話,就是不愛講人話的,都多了去了,人們早已司空見慣,見多不怪了。

也難怪,有些博士生的導師——大教授們,也都經常泥里一嘴、屎里一嘴,滿嘴亂噴,把自己也噴得聲名狼藉,噴得臭名遠揚,噴得祖宗八代蒙羞,被人們戲稱為“叫獸”,何況博士們呢?

博士“書券三紙,未有驢字”,又算得了什么呢?

上至幾十歲的老者,下至頑皮的孩童,幾乎每個人都能隨口說出幾個成語故事。從這一點其實就可以看出,成語對教育的重要性。

作為一種啟蒙教育的核心知識體現,成語不僅是書面知識的另類表現,同時也與日常生活有非常大的關系。

“博士買驢” 就是一個流傳度特別廣的成語故事,最早被記錄于《顏氏家訓·勉學》:“鄴下諺曰: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

雖然僅有短短的十二個字,但是卻刻畫出了一個愛賣弄才學,但又抓不住重點的老學究的丑態,老祖宗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第一、此博士非彼博士

相信很多人一看到博士兩個字,就會想到現代社會中的博士。事實上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博士”,只不過在當時社會博士是官名。

那時的博士,主要負責教學之類的工作,這類官員通曉史事,并在學術上也有所建樹。

當然,關于博士的出現,也有“戰國說”,也就是說在戰國時期的秦國,有一類掌管圖書的官員就被稱為博士。

他們往往都專精一藝,西晉時期的“律學博士”,北魏時期的“醫學博士”,乃至唐代的“算學博士”、“書學博士”等,其實都是一些高級人才。

到了漢代武帝統治時期,“五經博士”出現,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傳授經學。

他們對于四書五經,更是特別有研究,久而久之,博士成為了知識和文化的代名詞。因為他們的知識特別淵博,有時候就有咬文嚼字的習慣。

“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其實就是對滿腹經綸、學富五車之人的一種諷刺。

第二、“博士買驢”成語典故及意義

“博士買驢”是一則充分諷刺意味的小笑話,說的是一個滿腹經綸的博士,也就是從事管理教育方面的官員,去集市上買驢時鬧出的笑話。

相信大家都知道有點文化的人,在說話辦事的時候,都會特別喜歡賣弄才華。

這位學富五車的博士,家中驢子死了,于是就想去集市上再買一頭驢。在精挑細選之后,選中一頭品相上佳的驢子,便與賣驢的小販商定了價格。

在古代社會,購買商品也需要有憑證,于是這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了博士。

按理來說,這位熟讀四書五經的讀書人,寫一張小小的契約憑證應該非常簡單。但是他卻洋洋灑灑的寫了三張紙。

賣驢的小販讓博士讀一下,簽字畫押交易即可完成,但是博士讀了很久,也沒有聽到一個“驢”字。

在這個關鍵時刻,賣驢的小販說:“先生為何文中連一個驢字都沒有呢?”,圍觀的眾人聽到后先是感到特別詫,然后就紛紛哄堂大笑起來。

這讓博士感到特別慚愧,本來一件芝麻綠豆一樣的小事,但是這個滿腹經綸的博士卻給辦砸了。

博士在寫契約的時候,并沒有認識到這些事情的本質,就算是他寫三張甚至十張紙,也都無濟于事。

至此之后,“博士買驢”成語廣泛流傳,并且開始成為譏諷那些寫文章,總是喜歡長篇累牘,但是卻說不到點子上的人。

實際上如果將“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延伸到現實生活中,可以發現其實有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時候,都無法抓住事情的關鍵點。

“博士買驢”看似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最后卻變成了一個笑話,這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思考。

結 語

大家在譏笑“博士買驢”中的博士時,是否也曾回頭看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

“博士買驢”雖然諷刺的是做事情找不到點子的人,但是也說出了故意賣弄的人,畢竟會鬧出大笑話的道理。所以大家平時一定要規避,“博士買驢”這樣的做法和行為。

不要為了賣弄自己的才學而弄巧成拙,畢竟有不同的人接觸應該有不同的方法,不要總是自以為是,否則最后吃虧的肯定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