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如果你是廣東人,那你一定聽過這句話:
“生塊叉燒都好過生你。”
這可以說是專屬于廣東人的罵人金句,殺傷力不大,但侮辱性極強。在《百變星君》《棟篤神探》等影視劇中,也都有用叉燒罵人的場面。
問題來了,叉燒這么好吃,廣東人為什么喜歡用它罵人?就不能用別的食物替代嗎?
罵叉燒才聽得懂
不管在哪里罵人,都講究一個要素——對方能聽懂,聽不懂的話不就白罵了嗎?
而叉燒正是廣東人最熟悉不過的東西。
廣東叉燒最早被稱為“插燒”,取其以叉子插著豬肉而又美味之意。叉燒有多好吃?周星馳在電影《食神》里這樣描述:每一塊叉燒的肉汁被封在纖維里面,有如江河匯聚,里面的筋絡被內功震斷,入口極之松化。
叉燒不僅美味,還歷史悠久。
據清代粵菜典籍《美味求真》記載,在介紹“卷煎”做法時,有提及叉燒。這說明,叉燒在清代已經成形。而蜜汁叉燒則是在燒鵝技法從新會傳到廣州,再從燒鵝掛爐進行變革之后才出現的,約為道光二十年(1840年)。到了現在,當地的各個餐廳基本都會賣叉燒,廣受歡迎。
可以說,叉燒一詞早已經刻進了廣東人的骨子里。
一般來說,罵人叉燒有兩種意思。
一是父母教訓淘氣或者不上進的小孩“生塊叉燒好過生你”,指人不及一塊叉燒有用,叉燒至少好吃飽腹。由此延伸出了“叉燒族”一詞,特指依賴父母卻不孝順父母、無所事事的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啃老族”;二是叉燒原料以豬肉為主,因此罵人是叉燒也有說對方“愚蠢,肥胖”的意思。
除了叉燒,作為美食大省,廣東還存在不少用食物進行人身攻擊的口頭禪,用得那叫一個五花八門。
先說蛋散,以面粉、筋粉、雞蛋和豬油搓成落油鑊炸后蘸麥芽糖的小吃,通常用來罵一些人膽小怕事、沒出息或不學無術。還有由豬肉和豬小腸制成的小吃——粉腸,被用來代指混蛋一詞,自帶輕蔑感。
在電影《食神》中就有包含此梗的對白——“就憑你一條粉腸四條蛋散想搞掂我?”。其中,“粉腸”指的是領頭的混蛋,跟著的四條“蛋散”則是指沒什么卵用的小嘍啰。而在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周星馳也有“就憑你一件番薯幾件蛋散,就想取我唐伯虎的命?”這樣的臺詞。
圖源:電影《唐伯虎點秋香》截圖
另外,比較經典的還有“食蕉啦你”,是以香蕉代替排泄物,其含義和“食屎啦你”一樣。在電影《賭神》里就有這么一個梗:周潤發飾演的賭神高進對一個香港出身的科威特人說:“朋友,你回印度吃香蕉吧。”
電影《東成西就》也有一句著名的罵人話“香蕉你個臭芭拉(樂)”,沒有太深的含義,主打一個罵人的氣勢和順口。
圖源:電影《賭神》截圖
相反,罵人的時候用太生僻的東西做比較就可能沒那么好的效果。
比如,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有這樣一段劇情:千頌伊網購了螃蟹醬準備弄飯吃,卻發現自己被騙了,螃蟹和蟹黃都很少,這時都敏俊在旁邊說道:“這種家伙,就該大半夜坐在番峙坡上。”
然后,千頌伊壓根沒聽懂……
圖源:電視劇《來自星星的你》截圖
正是因為每個地方的人熟悉的東西不一樣,所以拿來罵人的東西也有很強的區域性:
陜西人愛說“棒槌”,指傻子、笨蛋;到了北京,一句“你大爺的”能罵遍全城,因為北方的大爺往往是家里最有威望的人;而東北地區則有“兔崽子”“犢子”“熊樣”等一系列用動物罵人的詞匯,因為這些動物在當地比較常見。
但是,不管借用的東西多么千奇百怪,讓對方get到意思才能達到罵人的目的。
罵人也能各式各樣
食物這么好吃,為什么這么堅持用它罵人?除了夠熟悉,還因為其能罵得夠形象。
比如叉燒不僅好吃,而且做起來十分費功夫,所以用不如叉燒來代替“你這么不成器,枉費老娘辛苦養育”一類的話。再比如,用籮底橙、賣剩蔗形容剩男剩女,其原意為積壓的貨物,罵人時多指嫁不出去的女人。或是用水魚(即甲魚)來形容蠢笨易被騙的人或冤大頭,因為它外貌看起來就是笨笨的。
除了廣東,其他地區也有不少因食物的特征符合人的特點,采用食物罵人的例子。
比如河南會用“你的腦子跟糊涂面條一樣”形容一個人腦子不靈光,因為面條糊在一起就理不開、一團亂;天津人則以滾刀肉來形容那種死皮賴臉、糾纏不清的人,因為滾刀肉就指切不動、煮不熟、嚼不爛的肉。
在國外,日本人會用“頭がピーマン(青椒腦袋)”來罵一個人腦袋空空、腦子不好使,因為青椒的內部是空的;而韓國人就愛罵“雞腦袋”“雞頭”來代指“你小子”“你這丫頭”之類的話,也可以形容一個人有點笨。
寶拉給德善補習功課時,被氣得罵對方雞腦袋|圖源:《請回答1988》截圖
有時候,有的人不好意思說太臟的話,對他們來說,用食物罵人就相對更友好。
《生活大爆炸》中的謝耳朵就不擅長罵人,原本美國人多罵”son of the bitch“,而他改成了“son of a biscuit”,也就是去你個小餅干的意思。
總的來說就是,食物千千萬,總有一款適合你。而且對想要盡量保持文明的人來說,還可以達到不帶臟字的罵人效果。
圖源:電視劇《生活大爆炸》截圖
罵人的學問
在很多情況下,用什么詞、什么語法罵人不是最要緊,意思和氣勢到位就行。
而為了達到在短時間內攻擊對方的效果,臟話的音節都很簡短,有的臟話本來挺長,說著說著也會精簡,比如被魯迅稱為國罵的“他媽的”,一開始前面有個動詞,后面還帶著名詞,說著說著就精簡到三個字了。
也因此,學一門新的語言最先學會的一定是罵人的話,你或許不會說日語,但一定知道“八嘎牙路”,還有韓語“阿西巴”以及英語的“shit”等。
圖源:電視劇《和平飯店》截圖
如果你覺得用食物罵人也還是不夠文明,想完全戒斷臟話,那只能說很難,除非你戒斷情緒。
從生理構造上來說,說臟話是人的一種本能。
人類大腦的分工很復雜,簡單來說,外層區域掌管思維和理智話語,里面的額葉系統主管精神情緒,這里就是臟話的來源。通常情況下,外層區域讓人們保持理性,告訴人們“說臟話是不好的,要保持文明“;而當大腦額葉系統情緒太過強烈,外層神經細胞阻擋不了這種情緒神經電流的猛烈撞擊,臟話就會脫口而出。
如果一個人的邊緣系統受損,他就可能句句帶臟字,不是想罵人,而是真的控制不住。在上世紀80年代,醫護人員就曾在研究中發現,一些邊緣系統受損的人會患上妄語癥,臟話說得像決堤之水。
而且,雖然說臟話不太文明,但它也有一些好處。
不僅可以發泄情緒,還可以緩解疼痛。
英國一所大學的教授史蒂芬斯和阿特金邀請了60多個本科生做了一項實驗:
將大學生們分為兩組,都把手放在冰水中,過程中一組可以說一句臟話,而另一組只能說一句中性的話。在5分鐘內,實驗者的手不能從冰水中拿出,且時間越長越好。
結果表明,說臟話的一組,手浸在冰水中的時間更長,而說中性話語的一組時間更短。因為罵臟話可以更好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對痛苦的感知程度變小,忍耐力更高。
以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為首的學界研究發現:在很多情況下,一個工作團隊能夠一同罵人,就更能夠并肩協作。試想一下,和自己的閨蜜/兄弟一起吐槽某個人時,不僅爽,而且感覺兩個人關系更近了。
如果罵人功力夠深厚,還能把死人罵活過來……起死回生。
不得不說,有了臟話“真他媽幸甚至哉”,但也可不亂說,怕被打。
參考資料:
[1]廣東省職業技術教研室:《中國粵菜故事》
[2]陳茜苑. 中國罵俗、罵歌、罵戲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3]廣東文化與飲食習俗[J].中國糧食經濟,2003(09):51.
[4] 埃瑪·伯恩/吉永劭 譯:《我們為什么會說臟話》
[5]Vista看天下:中國哪里的方言罵人花樣最多?
[6]網易文創:最愛用食物罵人的省,吵架都像在報菜名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來源:新京報
公司取名“我命油我不油天”,被駁回就對了
■ 來論
最近,因為某“富二代”感情糾葛,“我命油我不油天”火了,有公司瞅準“機會”,開始蹭熱點。
6月17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情況說明情況稱:6月16日,有申請人提交公司設立申請,擬成立“我命油我不油天(深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我局認為,該申請不符合相關規定,予以駁回,審核意見為:“經審查,建議更改字號”。
對“我命油我不油天”的公司名稱不予受理,深圳市市監局解釋稱,根據《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第十一條,“企業名稱不得有下列情形:……(七)違背公序良俗或者可能有其他不良影響”。
而2017年8月1日開始實施的《企業名稱禁限用規則》也明確,企業名稱的字號應當由字、詞或其組合構成,不得使用語句、句群和段落。“我命油我不油天”這種名稱,也應在禁限用之列。
學過小學語文就該知道,“我命油我不油天”這一組文字不符合規定,實際上屬于夾雜著諧音字的一種“語句”。
按理說,企業名稱應該莊重、正經。而追求個性與莊重也并不矛盾。但“個性”絕不簡單等于“與眾不同”,與“另類”“奇葩”更不是一個意思。或者說,有文化的個性,才登得上“大雅之堂”,才有生命力。而諸如“賺他多少個億公司”“隔壁老王公司”等公司名稱,除了“與眾不同”,實在讀不出什么文化味道來。
因此,該公司明顯就是沖著“熱點”而去,但過于追求奇葩甚至低俗,對企業的形象與經營恐怕都不好。可以想象,類似“我命油我不油天”“隔壁老王”這樣的門牌掛在公司門口,真的沒人反感嗎?
誰都希望客戶、公眾能迅速記住自己公司和產品的名字,因此希望名稱更具傳播性,這都沒錯。但基調輕浮的“眼球效應”,恐怕只能是一時的泡沫。
奇葩企業名稱這事,早該管管了。名字雖具私有屬性,但同時應接受公共價值影響審視,不存在絕對的“法無禁止”的自由。而依法審查、規范企業取名,則應成為市場監管部門自覺的責任。
□馬滌明(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