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組
作者 | 木子童
題圖丨《降臨》
本文首發于虎嗅年輕內容公眾號“那個NG”(ID:huxiu4youth)。在這里,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態度。
巨物愛好者過年了。
幾天前,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公布了一個比瘋狂更瘋狂的建筑計劃。
他準備在沙與海的盡頭,建造一座全長120公里,但只有200米寬的新摩天大樓,這條大樓名叫“鏡線”(Mirror Line)。
即使是在盛產建筑奇觀的沙特,鏡線也更像是科幻小說中才會出現的存在:
外立面完全由玻璃幕墻組成,內部沒有車道,只有貫穿兩端的高速列車,自動生產的垂直農業系統可以實現自給自足,完全投入使用后,可以容納沙特近四分之一人口。
從天空鳥瞰它絕對光滑的表面,你幾乎無法意識到這是人造之物。
它與200年前流動著蒸汽的骯臟銅管實在太過迥異,與其說是人類工業技術文明的產物,不如說是巨大沙盤上,神祇隨手劃下的一條銀線。
計劃一出,就遭到了不少實干家的反對。因為要完成它,至少需要1萬億美元的預算,還要克服數不清的環境和技術難關。
但在網絡的另一端,另一群人激動壞了,他們爭相傳閱設計概念圖,并熱切期待建成的那一天:
“光是想象站在它的腳下,就覺得從尾巴骨到天靈蓋都過了電。”
他們是BDOer,巨大沉默物體迷戀者。
BDOer是個新鮮詞,但BDO體驗并不罕見。
如果你曾經被曠野上的風力發電機組吸引目光,或者在廢棄工廠的巨大鍋爐下感受過蒼涼,那么你也有過與巨物神交的時光。
BDO,Big Dumb Object的縮寫,也就是巨大沉默物體。定義誕生于1993年的《科幻百科全書》,是作者澳大利亞學者Peter Nicholls開玩笑式提出的詞條。
按照詞條,嚴格來說,BDO應該是一種巨大的造物,它看起來是非自然產物,但不是由人類制造,而且始終沉默。
比如《2001太空漫游》中的黑色石碑。
“四邊方正銳利,表面沒有任何紋路,根本無法分辨其成分到底是石頭、金屬、塑料,還是人類上一無所知的什么東西。”
經過最認真的檢查發現,它的長寬高比例恰好是1:4:9即頭三個整數的平方。它肯定不是偶然的,因為這個比例經受過最精確的度量。
它無法被破壞,也無法被X光等一切手段所探測。人類窮盡一切技術手段甚至無法給它留下一絲劃痕,只能看到它沉默地佇立在宇宙之中。
它出現在史前人猿的部落里、現代月球的深坑中,也在木星星環里,和主角臨終的臥室中。
但它從來不發一言,就像《三體》中的水滴,它不需要開口解釋什么,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文明的象征。
另一部科幻電影《降臨》中,外星人七肢桶乘坐的宇宙飛船也是BDO經典。
沒有人類漫畫中常見的噴氣管與炮臺構造,降臨地球的飛船渾然一體,仿佛河邊拾起的一塊鵝卵石,黑曜石打磨的一枚棋子。
它優雅得近乎詩意,完全超脫于人類對于科技的想象,但同時又以其巨大和緘默的形態,彰顯著無上的威勢與力量。
如果你癡迷于這類造物,為它們感到興奮和戰栗,那么你就是一位原教旨主義BDOer。
在豆瓣的“BDOER巨大沉默物體迷戀者”小組里,有12萬人每天在分享BDO素材和日常。
不過他們在原教旨主義基礎上,大大泛化了BDO的范圍——不一定非得由外星人一類的神秘勢力制造,只要夠大、夠沉默,看起來足夠荒誕就可以。
比如仙臺小鎮上空,俯瞰終生的觀音。
甘肅西北公路邊,安睡在荒野中的孩童。
《阿麗塔》下層世界里,永遠遮天蔽日的天空之城。
《新世紀福音戰士》里,綾波麗讓人san值狂掉的巨大化面容。
它可以是東京奧運會開幕前,嚇大家一跳的“人頭氣球”。
也可以是夜幕降臨后,桂林市里的某個山頭。
總之萬變不離其宗,一定巨大、冷漠、抽離,讓你看后頭皮發麻,身體發僵,宛如被舊日神明所凝視,恐懼和快感同時在心頭躥升。
用豆瓣小組的定義來說,就是:
BDOer著迷于擁有震懾感和超脫感的野獸派未來主義巨型建筑、井然有序或頹唐萎靡的工業景觀、罕見氣象天象、荒誕奇觀、廣闊或無限空間、未知文明及巨獸、人耳所無法接收的聲波......
BDO不僅是一個造物,更是一劑藥引,把觀看者引向生命、死亡、宇宙和洪荒,那些總是藏在渺遠之處的概念,驟然得到接引,成為可觸摸之物,攜帶著時光的萬鈞洪流,一同砸向觀者心頭。
@Stuart Lippincott
一個常見的誤區是,認為BDOer迷戀巨物,只要是巨大的物體都可以。
但并不是每一種巨大物體都帶有BDO特有的魅力。
普通的山川河流不可以,潮流街區里的大型現代雕塑不可以,因為它們太過日常,無法讓人聯想起被神秘支配的恐懼。
以可愛貓貓做個類比,雖然都是巨貓哥斯拉,但第三者視角毫無危險感,缸中魚視角則瞬間令人汗毛倒立,所以后者是BDO,而前者只是普通的“大東西”。
在巨大沉默物體討論小組,最常聽到的詞是癡迷。
組員形容看到BDO時的觀感,就好像吸了一口精神大煙:
“靈魂升天的感覺。”
“確實有被爽到!”
自動腦補空靈的鯨歌,食用效果更佳
在隔壁鏡像小組“巨大事物恐懼癥”組里,9萬名巨恐患者幾乎重復著同樣的癥狀,一面驚呼“我沒了”,一面嘶哈嘶哈地再刷一遍。
逼近一顆巨大行星的光環
BDO體驗就像一場良性自虐,恐懼與舒爽是它的一體兩面。
首先,你一定會感受到恐懼。
那些恢弘巨大、充滿壓迫感的無機質造物,傲慢而沉默,就像舊日神明自時光深處投來的冷淡目光。
因為BDO造物的神奇,你不得不相信,一個遠超于人類的文明確實存在。同時因為它的冷漠,又不得不確認,這個文明將人類視同螻蟻。
@Stuart Lippincott
不論創造BDO的是外星人還是失落姓名的神祇,人類在他們眼中可能還不如一只蚊子——人類起碼會因為蚊子嗡嗡產生厭惡的情緒,而他們對人類,甚至不會有一點情緒的漣漪。
于是最深重的恐懼來臨了,克蘇魯神話之父洛夫克拉夫如此描述它:
“人類最古老而深重的情感是恐懼,而最古老和深重的恐懼來自未知。”
我們無從理解那些BDO的存在,以及其背后的意志,我們深知它代表引而不發的危險,但我們無能為力。
@Stuart Lippincott
如果這樣說過于抽象,那么《愛死機》第三季第八集一定可以給你更為具象的畫面。
這一集名為《葬于拱形大廳之內》,一隊精銳的美國特種兵,潛入山洞執行拯救人質任務。沒想到山洞中封印著一個可怕的舊日神明,他們驚動了它。
神明是一座雕像,但那雕像的宏偉遠遠超越人類貧乏的想象,如同《魔戒》中的“都靈之門”一樣大如山岳。
在雕像前,幸存的特種隊員面臨了最后的惡意。神明張開懷中的復眼,發出尖銳的嘯叫,錯亂了特種隊員的精神,使他們當場自殺。
最終整整一隊人,只有自剜雙眼自割雙耳的軍醫活著離開了山洞。
與神明的對峙的過程,沒有交流,不問善惡,一切只有純然如水晶般的惡意,而人類僅有的一點對抗經驗,是付出無數死亡才能習得的慘痛教訓。
《沙丘》星球的神明“沙蟲”,也是同樣的存在,雖然無數家人與朋友被它吞噬,但當它真正樹立在你面前時,你卻無法產生任何的恨意——
正如地震會帶走生命,而我們不能怨恨大地一樣,這些擁有絕對力量的巨物,只能敬畏。
但恐懼不是BDO體驗的終點,絕對的恐懼后,是絕對的快感。
因為當你意識到那巨物實際是虛幻的想象,猶如隔岸之火,無法傷害你時,恐懼就轉化為了崇高。
從朗進努斯到伯克再到康德,在哲學家的論述里,恐懼永遠和崇高綁定在一起。
康德說:“只要我們是安全的,那么景象越可怕,就越是引人。因為它們把心靈的力量提升到超出平庸的日常,使心靈中的抵抗能力顯現,使我們有勇氣與自然界中這表面的萬能相較量。”
@Stuart Lippincott
換句話說,就是BDO體驗越可怕,我們越能體會到克服它站在這里的自己有多強大。
來自思維與理性的快樂,甚至更凌駕在深寒的宇宙之上,因為正如帕斯卡爾所說:
宇宙能毀滅人類,但人類依舊比宇宙高貴。
“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一無所知。”
@Stuart Lippincott
BDO意象,從沒有哪個時代像現在一樣流行。
那些巨大而不可名狀的存在,存在于BDOer的夢境里:
我看到無盡的公路邊,沉著一彎銀白色巨大的月亮,曠野的風聲在耳邊呼嘯,巨大的高塔在遠方直入云霄,那風聲和建筑仿佛是沉靜的,又仿佛藏著來自亙古時光的脈動,
同樣也存在于全人類的集體幻夢中。
隨便點開一段這兩年評價不錯的科幻電影,就能看到BDO的身影。
《沙丘》里三大家族的宇宙飛船是它。
《湮滅》里籠罩整個感染地區的炫彩薄膜是它。
《愛死機》中宇航員迷失在行星上所見到的星球脈搏也是它。
就連游戲里的戴森球、土星帶,MV里的山間巨鯨,也是BDO。
好像一夜之間,全世界人都愛上了這冷酷而宏大的意象。
但為何不是幾十年前,不是十幾年前,而是當下呢?
劉慈欣在《鄉村教師》中寫下的一句話,或許可以成為解題的線索。
他說道:“宇宙的最不可理解之處在于它是可理解的,宇宙的最可理解之處在于它是不可理解的。”
我們的時代正在無比深切地認識到一件事情——人類可能正在改變世界,但科技并不是全知全能的新上帝。
@Stuart Lippincott
在200年前工業和科技革命鼎盛時期,人類的精氣神可不是如此的。
那時不論實驗條件多簡陋,認識理論有多欠缺,所有人都相信,科學終將如梳子般理順無序的世界,把一切歸入有條有理的科學框架里。
化學元素被一個個補齊,九大行星被接連發現,經典力學與量子力學各自深入,瑪麗·居里說:
“人生中沒有可懼怕之事,只有應理解之事。”
在上帝死于科學之手后,大多數人都相信,科學理性是未來可以依憑的新信仰。
此后的二百年間,科學也確實沒有令我們失望。它為我們帶來一次又一次技術革命,成就如今魔法般的信息時代生活。
但當下,這位新神的“無謬性”開始受到質疑。
不論從哪個方面來說,科技理性似乎都已經走進瓶頸。
1901年,羅素提出“理發師悖論”:如果一個村子的理發師只給不給自己理發的人理發,那么他該不該給自己理發呢?
他證明,一個邏輯系統里,總有一些命題無法被證明真偽,這是邏輯系統本身的問題。
同樣,許多數學問題被發現,雖然驗算結果無誤,但就是無法從理論層面被證明。
量子物理學早已走進仿佛魏晉玄談一樣的境地。每年都有新理論被提出,但能夠證明的實驗卻越來越難在現實層面操作。
計算機領域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不過是一條深度學習走出來的死胡同。
摩爾定律即將失效,材料學在電池領域的進步似乎也已越來越吃力。
不說基礎科學,就連手機這件產品本身,都已經多年沒有出現令人眼前一亮的革新性換代。
@Stuart Lippincott
我們有能力預警全球的變暖,卻沒有能力阻止這一進程,只能眼睜睜看著北極的冰蓋以每10年縮小13.1%的速度縮減,在曾經少有水患的地區掀起一場又一場災難性暴雨。
現代醫學達成了許多耀眼的成就,甚至可以克隆胚胎,但阿爾茲海默癥的致病機理至今沒有解明。
一場全球性流行疾病,就足以沖垮現代文明與自然間引以為豪的壁壘。
在科技走向停滯期的當下,我們不禁疑問,曾被我們奉若圭臬的科技理性,真的是永恒有效的嗎?
如果它是準確無誤的,為何無法解決現在我們所面臨的問題?
2020美國大選海報“兩害相權取其輕,投票投給克蘇魯”
狂飆突進時代的傲慢,漸漸在深黑的宇宙間退場,當我們再次看向天空與大地,驟然發現,幾百年過去,人類的足跡既沒有飛出多遠,也沒有探入多深。
物理學家劉易斯說:“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就是發現了人類的愚昧無知。”
而21世紀的疫情,則讓我們展開更為可怕的聯想:我們現在以為理解的世界,會不會像古人的天圓地方一樣,不過是坐井觀天的結論,終有一天我們恒定的世界會被某些新的發現全盤推翻?
也許世界就像《怪奇物語》,存在表與里的兩面
一些BDOer說,迷戀BDO是因為慕強,仿佛自己也和那些巨大的造物一樣,擁有了超越凡俗的力量。
但更多BDOer則認為,BDO能確證自己的卑微。
他們自稱“夸克”——目前已知的最微小粒子——比張愛玲的低到塵埃,還要更加微小。
人類曾經追逐著確定性去生存,在確定性中獲得安全感。
而BDOer則預先承認了自身的無力,承認世界的“不確定性”遠比“確定性”來得恒久和深邃。
因為承認卑微,所以無需為生活的挫折而惱怒自己,所以確證人類還有清醒的意識,能夠理解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
@Stuart Lippincott
在信息世界構建的擬態環境中,人類住進溫暖的繭房,不再惦念遠方的危險征途。
但BDOer仍然試圖尋覓曾經令無數祖先心馳神往的、以宇宙為尺度的神性體驗。
那是糟糕擁擠的世界中,一次努力的喘息,也是關乎星空與大海的一場白日夢幻。
豆瓣@淀粉の愛:于上班途中拍照并添加鯨魚圖像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作為一款MMORPG游戲,夢幻西游手游一直以來都推陳出新,不斷推出新的系統和玩法。最近,《夢幻西游》手游又推出了全新的系統——萬象星盤,讓許多玩家都非常興奮。本文將詳細介紹萬象星盤的屬性、技能、獲取方式和升級方式,幫助玩家更好地理解和利用這個系統。
一、星印屬性介紹
萬象星盤的核心是星印,可以被理解為四件帶特效的裝備,每個星印由三種顏色屬性組成:基礎屬性、鑒定屬性和鑒定星印特效。它們分別由白、綠、藍三種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星印特效分為五大類,分別適合物理、法系、輔助、封印和通用型,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
二、星盤技能介紹
每個星盤只能激活一項技能,包括門派主動、門派被動和通用屬性。門派主動和被動技能的效果各不相同,而通用屬性技能則能夠提高人物的所有屬性值。
三、星印的獲取方式
獲得星印的方式包括參加各種活動或擺攤購買獲得材料打造星印。
四、星印的鑲嵌和升級
玩家可以在星盤界面中選擇四個星印進行鑲嵌,不同的星印組合會激活不同的星盤技能。鑲嵌后,可以通過鑲嵌其他更高品質的星印來提升星盤屬性。
此外,星印還可以進行升級,提高其屬性值。升級需要消耗相應的材料,其中包括星印精華、星印原石和星印晶體。在星盤界面中點擊星印,即可進入升級界面。
萬象星盤是《夢幻西游》手游全新推出的系統,通過鑲嵌和升級星印,可以提升人物屬性和戰斗能力。同時在這里我也想提醒各位小伙伴,登錄游戲前一定要選擇官服,在官服你可以享受更加公平的游戲環境,官方會對一些不良、違規的行為進行監管和打擊,保證游戲環境的健康和公正,避免外掛和作弊現象。也可以享受更加豐富的游戲內容和道具,官方運營的官服中,道具和裝備非常豐富多樣,可以滿足不同玩家的需求和興趣,讓每個玩家都能夠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歡的道具和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