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內容付費風頭正盛,又一位央視員工入局。
姚飛在央視財經頻道供職十余年 ,期間曾赴美國研究國際傳播學相關前沿問題?;貒?,看到內容付費的市場機會,她很希望參與其中。在調研市場之后,借力于央視工作多年所積攢的資源,最終決定創業。
2016年10月,廣電行業數位資深人士共同發起創辦了“星核力”,原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亦是其發起人及股東之一。姚飛作為聯合創始人,并擔任CEO這一要職。
星核力的核心產品是“核桃Live”。此外,姚飛團隊簽下了數位國內外頂尖知識領袖,包括知名文化學者于丹,中國著名社會學家、性學家李銀河,著名物理學家、數學家、《寶寶的量子物理學》作者Chris Ferrie等大咖紛紛入駐核桃Live。
1
核桃Live與其他產品最大的差異在于其采用視頻體驗的方式,進行知識分享。除點播視頻外,還會不定期邀請各行業知名人物進行直播互動。
之所以采用視頻形式,姚飛告訴創業邦,當前主流的付費內容形式還主要是文字和音頻,從客觀上來講,很多內容通過文字、音頻沒辦法做到最大化表達,它們和視頻所承載的功能完全不同,都有各自的市場。
文字、音頻體量較輕,開發成視頻會很困難,但是視頻轉成文字和音頻會很簡單,這也是我們想要給用戶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也并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用視頻來表現,在開發的時候,核桃Live團隊會考慮到“視頻化的必要性”。
此外,星核力的核心團隊都是原央視員工,視頻制作是優勢之一。
在人群定位上,核桃Live主打的是新中產家庭,圍繞全部的家庭成員提供生活知識技能服務,滿足他們對品質生活的需求。
截止目前,核桃Live上線11個訂閱專欄,內容覆蓋親子、家庭理財、生活服務、德州撲克、社會倫理等方方面面。
5月16日上線以來,核桃Live吸引了近5萬用戶,11個專欄都有數百個訂閱用戶,價格99-688不等。
2
姚飛告訴創業邦,“實際生活中,人的需求非常多元。隨著消費升級以及客觀條件的成熟,服務和需求也愈來愈細分。痛點和癢點可以說是短期焦慮和長期焦慮的區別。
與市面上其他主打用戶在財富、成功學方面痛點的付費產品不同,核桃Live打的是用戶的癢點,一旦找準了癢點,這樣的滿足感可能會更為長久?!?/p>
此外,不同于很多內容制作方借助現有的平臺創作,姚飛選擇了自建平臺的模式創業。
至于為什么選擇高成本的自建平臺模式,姚飛告訴創業邦,借助其他平臺一方面內容調性很難和平臺匹配,另一方面粉絲、流量都不是自己的,沒留存,且因為各種技術支持不到位,很難透徹地理解用戶,從而沒辦法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而選擇自建平臺是一個長遠的打算,主控性會更好。
姚飛認為,雖然新平臺沒有流量基礎,但新平臺吸引來的每一個人都是你的目標用戶,而在微信公眾號積攢起來的內容粉絲基礎之上往往都需要進行付費用戶篩選。
3
內容付費市場發展一年多時間,人們最關心的就是內容的持續化、產品的續費率和后續打開率等問題。
關于內容持續化方面,姚飛表示最不擔心內容。一方面核桃Live有一批大咖不斷輸出內容,另一方面團隊在內容制作方面很有優勢。而在未來,核桃Live會陸續上線國際教育、健身等內容。
關于視頻內容對于用戶來說是否收看門檻更高,姚飛認為用戶習慣在改變,此外,用戶也會根據提供內容的質量來決定收看的場景。
核桃Live上很多親子類、美食教學類、寵物訓練類的內容都需要用戶投入全部的精力在看,同時跟著視頻參與互動,實踐要求比較高。
在談到后續的內容持續性和打開率方面,姚飛認為與主打痛點、焦慮的沖動型消費產品不同,主打癢點的產品訂閱門檻是相對高的,這相當于對用戶進行了一次篩選,而用戶一旦購買,后續打開學習的沖動會更強,會投入更多的注意力。
4
關于內容付費未來的市場空間,姚飛認為目前仍處于特別早期的階段,其疆域還沒到應有的寬度和深度。而且內容的持續性也不是問題,因為在很多垂直領域還有很多KOL沒有完全挖盡,遠遠沒達到飽和。
姚飛認為,內容付費本質是一種服務,而這種服務的本質是幫用戶省時間。就像之前很少有小時工,但是現在社會分工會越來越細,因此在內容服務方面也將越來越精細。
而內容服務市場未來競爭的核心因素,姚飛認為是內容提供者對用戶需求足夠的洞察和滿足的方式。
你還記得十年前最讓人趨之如騖的熱門職業是什么嗎?房地產行業、銀行從業者、公務員……十年后的今天,最吃香的職業已經被APP開發、老年護理、遺傳顧問等十年前還沒出現的新興職業所代替。而在對未來十年的職業預測中,銀行柜員、司機等十年前的熱門職業被認為將直接消亡。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工作、生活方式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改變;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迭代,也在進一步加劇社會競爭。
十年、二十年之后,你的孩子將會面對怎樣的一個社會?他的工作、生活環境將會變成什么樣?今天我們又應該為他做怎樣的準備和儲備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早教到底能為孩子帶來什么。
到底要不要早教?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很多家長們比著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和學前班。由此也引發了另外一些家長和教育專家的不滿——孩子那么小就要學那么多東西太可憐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就那幾年,別把孩子的天性毀了。甚至還有一篇關于“德國憲法已經禁止了學前教育”的報道引發了很多家長的恐慌。
但這篇報道后來已經被證明了是謠傳。其實早教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1964年出版了《人類特性的穩定與變化》一書,提出了有名的智力發展的理論:5歲前是兒童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我國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也說過:“幼兒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起點”。
早教對于孩子的大腦開發和素質能力啟蒙都是十分必要的。
什么時候早教最好?
早教開始的時間應該越早越好。
因為兒童的潛在能力遵循著一個遞減規律,人越長大,發展潛力是逐漸減退的。對孩子教育和開發得越早,越有利于潛在智能的發揮。即使是出生后一個月的孩子,也已經對外界有了感知的能力,這時候完全可以對孩子進行后天反射等意識的啟蒙。
意大利教育學家蒙特梭利也說過——在其程度和重要性和對外界的征服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來看,人的功能在0-4歲這一階段實際上比4歲以后直到死亡的各個階段的總和還要長。
極度細分的早教市場
今天我們走進商場,人氣最高的三個區域莫過于餐飲區、電影娛樂區和親子早教區,專門的親子樂園、商場也越來越多。這些親子區域除了游樂、購物之外,還會有各種各樣的親子早教培訓機構,這些極度細化的早教培訓機構種類繁多,如果你打算為孩子選擇早教或者培訓,一定要弄清楚各個機構的區別。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早教市場常見和不常見的機構以及他們提供的早教服務。
一、基礎版:
以“美吉姆”、“金寶貝”為代表的幼兒早教機構,通過精心設計的游戲環節,將運動能力、語言能力、想象力、動手能力、音樂美術等功能融入其中,使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這類早教機構雖然形式多樣也有一定的口碑,但是在早教市場不斷發展的今天,這類機構已經變成了基礎早教,想要更進一步開發孩子的腦袋,進階版和高階版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二、進階版:
1、藝術啟蒙機構
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有一技之長,這對于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氣質熏陶、增添個人魅力都有極大的幫助,同時也能讓今后的求學之路和職業多一些選擇。目前市場上主要的課程有音樂類、美術類、舞蹈類等。
2、語言培訓機構
語言能力也成為很多家長重視的素質教育之一,特別是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外語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市場上主要以英語類培訓為主,很多其它類的課程也都推出了雙語教學。
3、體能訓練機構
有些機構提供游泳、輪滑、跆拳道等項目的教學。這些項目除了能強身健體、開發身體運動機能之外,還可以為以后應對巨大的學習和工作壓力打下基礎,同時培養孩子堅韌、勇敢以及挑戰突破自我的精神。
三、高階版
除了以上這些以腦力開發、專業領域技能學習為主的傳統培訓機構之外,近來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以早期科普,以及能力和素質培養為主的創新早教課程。
1、三歲也聽得懂的量子物理學
科學向前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幾百年前人類還以為月亮上住著嫦娥仙子,如今我們真正的“嫦娥衛星”已經可以繞著月亮飛了;10年前的互聯網還沒有微信支付寶,你能想到現金會如此快速地被淘汰?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技能和知識,可能會被未來的孩子們鎖進博物館,他們對于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要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在這個科學技術爆炸的時代,對于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科學知識的傳授,而是科學思維的培養和啟蒙。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給襁褓中女兒的早教教材就是一本《寶寶的量子物理學》,現在你也可以通過「核桃Live」 App收看視頻版的《寶寶都能懂的量子物理學》,這套視頻其實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配合動畫視頻和互動游戲的授課模式來向低幼年齡的孩子傳授高階的物理概念和原理,進而建立起科學思維。
2、四年級編程3D建模
與上一條有點類似,線下的培訓機構也正在進化,你會驚訝于孩子們在這么小的年齡能有幸接受到這樣高級的教育和訓練。
TECHPLAY的課堂上,四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學會Arduino編程以及3D建模;德拉學院二年級的學生已經能獨自進行“焰色反應”實驗、制作液壓機械手臂;摩比思維的小學員們在8個小時里,由三個小豬的故事出發最終學會用更宏觀的視角觀察建筑、街區、乃至整個城市的布局。
職業殺手2手游(職業殺手2中文破解版無限金幣) - 櫻花動漫
這些課程不只是教孩子們知識和技能,還能通過親自動手、參與課程進而達到思維鍛煉的目的。孩子們不只是意識到他掌握了某個東西,他還會知道是怎么學會的;他也會知道提出問題,還能知道自己為什么提出這個問題;甚至他得出了某個結論,還能明白自己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通過不斷地舉一反三,孩子所學到的不僅僅是某個知識點,而是這個知識點所在的整個體系。
最后,希望十年、二十年之后,你的孩子能更加從容、自信地面對他們自己的生活,實現階層的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