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進化之光第五章,dnf進化之光 鏡像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第五章 進化之光

第五章更新了全職業技能改版,圣職者模型重做,月光酒館開放,遠古深淵等內容。這次更新對于圣職者們是個具有非凡意義的章節,因為他們集體剪了短發,顏值瞬間飆升~

這應該是第一次大規模的職業改版了,說起這次的全職業技能改版,不得不提到圣騎士消失的一個流派 “守護流”

這是第五章奶爸新增的五個技能,第五章之前奶爸幾乎沒有什么輸出技能,那時圣光沁盾還沒有攻擊效果。所以堆力量的審判騎士“守護流”誕生了,是點滿武器祝福等BUFF依靠XXX,直拳,落鳳錘,空斬打來刷圖的,可以走任意屬強。隨著這次更新,奶爸多了三個輸出技能,這個流派也漸漸消失了。

第五章

更新深淵后,深淵怪更新了很多種,當時給我印象最深的深淵怪就是阿爾蓋的鐵錘兵,臥槽,幾個人加上罩子就開始無CD掄大錘似乎在一起喊著“80 !80!80!”我本人也被懺悔之錘這個技能深深的吸引了。當初這個深淵怪簡直是小號殺手,有的大號打起來都困難,后來就是為了這個技能練了個審判

這次還更新了一個影響非常深遠的天價稱號“白虎之魂”(2010年春節套稱號) 。說起“白虎之魂”這個稱號,可以說是DNF首個價格破億的稱號了,也是漲的最快的稱號,在當時,速度至上,傷害什么的玩家們還沒有這種概念。跟速度有關的裝備幾乎都是天價。比如,墨竹,賢者,靈犀什么的。當時一個靈犀可以買三個骨戒。后來開了70和85,黃白爆逐漸普及,玩家開始重視傷害,以至于后來一個骨戒可以買N個靈犀。過了一年7個月后,“星奇幻之旅”出現,白虎才有了替代品,但即使是今天,白虎也是個極具收藏價值的稱號。

記得春節套不賣后,白虎飛漲,成為土豪象征,和小伙伴經常組隊PK,看到誰有白虎稱號就會一陣驚嘆,哇,土豪~

第五章還開放了月光酒館,布萬加修煉場。玩家可以和兩位傳說中的劍圣切磋。記得我人生中第一次翻拍出紫就是在月光酒館。在上面一排第三個位置,翻到了萬仞圣光劍,哈哈,當時還賣了不少錢呢,隊友都眼紅死了。

當然,第五章最重要的改版莫過于更美觀界面改版了,這個界面幾乎沒什么變化一直保持到現在。

為了鼓勵玩家手搓技能更有操作感,還新增了手搓出技能減少CD和MP消耗。

哈哈,這可樂壞了不少我們街機室的小伙伴,都是街機玩過來的,搓技能什么的再熟練不過了,當時沒二覺,技能本來就不多,我們幾乎很多技能都是手掛了,當時我們那個網吧幾乎都是流行技能欄空很多,還流行雙手交叉玩DNF,當時記得我們那的網吧有個人不僅技能空還多,還雙手交叉玩,每次都能吸引一堆人圍觀。哈哈,如果以現在的眼光來看,誰這么玩可真是太奇葩了。

九月,蘋果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發布會,原本以為主角鐵定是 iPhone 14 Pro,結果卻被 Apple Watch 新開的支線產品搶了風頭,靈動島很好,但 Ultra 更驚艷。

于是乎,Apple Watch Series 8(下文簡稱 S8)成了整場發布會上最容易被遺忘的新品,S8 哪受得了這氣,往年它可是 Apple Watch 家族中的支柱。

但 Apple Watch Ultra 一出場,S8 就只能唱配角了…… 嗎?

經過我兩周的體驗(拖延癥讓我多戴了兩周時間),我想給它正名。

功能更趨無感,才是智能進化的正確方向

今年三款 Apple Watch 均搭載 S8 SiP 芯片,由于 Ultra 的出現,S8 的定位變得不那么高了,但是該有的功能是一個不落。

新增了高 g 值加速計和體溫傳感器,各自實現新的功能。

▲ 左:S8 右:SE,只能靠背蓋來區分兩者

首先是前者,別被名字唬住了,其實它所要實現的功能直截了當:作為檢測車禍是否發生的主要傳感器,配合氣壓計、麥克風,共同完成對車禍的判定。

,試圖找到觸發這項功能的極值范圍,我們最終沒有比過蘋果精湛的算法,但至少我們成功觸發了這項功能,我們跟蘋果的態度是一致的:衷心希望沒有人用得上這項功能。

另一方面,我們沒能找到蘋果的觸發規律,主要還是試驗次數做少了,對比起蘋果 100 萬小時的測試數據,我們再努力,也不可與其相提并論。

一個題外話,在這個時間節點里公布這項實車數據,是否暗示著蘋果在造車方面已經取得一些進展了呢?

回到手表,要說 S8 有而 SE 沒有的功能,那必須要提優化過后的經期追蹤功能了。

最早,經期數據只是 Apple Watch 眾多健康數據中的其中一項;而在 watchOS 6 中,蘋果為其推出了獨立 app,幫助女性用戶更便捷地記錄生理周期。

時隔三年,Apple Watch 加入了體溫傳感器,這枚傳感器可以追蹤用戶睡眠時的體溫變化,不論男女。

不同的是,女性用戶在排卵日之后,會分泌孕激素,體溫也會隨激素增加而上升,上升幅度大概為 0.3-0.5℃,體溫上升期會持續十幾天時間,Apple Watch 據此估算佩戴者的排卵日期,幫助用戶做好備孕打算。

該功能雖算不上「史詩級更新」,但依舊在軟硬件層面,展現了蘋果對人文關懷的精準把控。

以上新增功能,認真說來都不算重大升級,在巨大技術變革出來之前,即便是蘋果也只能在現有功能基礎上打磨細節,但蘋果的目標都算清晰,就是讓手表更智能。

這種智能體現在盡可能減少手動記錄次數,讓健康、運動監測變得盡量無感。

你如果用過那類記錄一天喝了多少水的 app,就知道手動記錄數據有多累,顯然蘋果也清楚這一點,于是我們看到了更有愛的 S8。

▲ 用 WaterMinder 記錄每天喝水數據

當然提到智能,就不得不聊聊 watchOS 9 了,它才是 Apple Watch 背后最強大的后盾。

沒有 watchOS 9,Apple Watch 也會歸于平凡

作為 Apple Watch 6 年老用戶,我幾乎每一年都會升級手上這塊小玩意,但每年都覺得 Apple Watch 在運動監測層面差一口氣,這口氣就體現在細節上。

▲ 左 S8 右 S7 45mm

它可以監測到我在戶外跑了多遠、多久、多快,但說白了都是一些總結性的數據。

當我想要定下更細致的訓練計劃,譬如在前二十分鐘以 120-130 的心率區間進行訓練,而后提高心率,以 140-150 的心率再跑 20 分鐘時,它便無能為力。

在訓練期間,我抬腕所見都是實時數據,這樣一來便很難執行間歇跑等較復雜的運動計劃了。

而在 watchOS 9 之后,蘋果終于下定決心改進運動監測功能了。

在跑步、騎行、游泳等常用運動模式中,Apple Watch 加入了一個實時查看心率區間的界面,可以呈現直觀的區間間隔,并標注出目前所處心率區間,以及各區間訓練時間,這些都能在抬腕間看到,不費時不費力。

但蘋果可以做得更好,譬如直接標注不同區間的機體供能方式,譬如「有氧區」「無氧區」「燃脂區」等,這要比「區間 1」「區間 2」的命名方式更有意義。

另一項更顯著的革新,發生在睡眠場景中。

是的,現在 Apple Watch 終于有了更細致的睡眠監測數據了,包括展示不同的睡眠階段、各個階段所占時長等信息,包括在進入 Sleep Focus 模式后,手表的監測精度也更準了。

要知道,在我此前的使用過程中,它出現過睡眠時間比臥床時間更長的情況,令我不禁懷疑自己練成了站樁入眠的神技。

此外,類似午覺小憩等時間較短的補覺活動,它還是沒辦法精準捕捉到。

只能說,Apple Watch 短板依舊在,但至少在睡眠監測方面,它的能力已大致追平同類型產品。

而在 Apple Watch 的睡眠監測功能得到全面升級過后,我更是每晚都會戴著它睡覺,即便到家后它的電量已經被我榨干,我也會在快速補電后把它戴上。

因為在它的「監督」下,我對我這段休眠期有了清晰的了解。

他會告訴我睡了多久?睡得如何?結合我對第二天精神狀態的一個自我判斷,即便它沒有說教式地叫我睡多點、早睡點,但因為它的存在,我會有意識的自己監督自己,從他律變成自律,是它教會了我。

當然,換做其他穿戴設備也能實現,我只是想說,原本因為 Apple Watch 的睡眠監測功能不夠完善而放棄選擇它的人,如今終于可以邁過這道坎了。

簡言之,在 watchOS 9 之后,Apple Watch 在各項功能上都有長足進步。

更為難得的是,這些進步大多是縱向的,尤其是運動、睡眠、健康指標統計方面,細節顆粒度磨得更細了,換言之更加專業了。

Apple Watch 的下限扎得越深,日后可拓展的空間才會越大。

然而這對小白用戶而言,利弊皆有。希望 Apple Watch 之后能夠提供更細致的指導,讓小白用戶不用對著一堆參數指標直搖頭。

Apple Watch S8 + watchOS 9 這一套組合體驗下來,我能明顯感覺到蘋果希望讓手表對用戶的影響變得更加無感和智能。

智能穿戴從最開始的單方面收集數據,而后進化至集中總結,再到現在通過傳感器、算法、用戶的人工錄入的相互配合,得以完成對一些身體指標進行預測。

▲ 新款指南針并非 Ultra 獨享功能

Apple Watch 已經開始慢慢走向全智能階段,只不過這個進化速度還有點慢。

啊對了,在 watchOS 9 之后,用戶可以通過 iPhone 鏡像控制 Apple Watch,方便殘障人士透過更大的屏幕去操作手表。這是繼「輔助觸控」之后,蘋果對無障礙功能的又一次優化。

目前還有幾個 watchOS 9 新增的功能仍未上線,包括競速路線、軌道檢測、國際漫游等等。

所以現在的 watchOS 9,還不是完全體。

戴慣 S7 的我,也很難認出 S8 的樣子新在哪

或許是蘋果光顧著提高今年的 S8 的內在美了,反而外觀設計是一點沒變。

換個高情商說法,老機型的用戶沒有學習成本,但實際上就是,這一代 Apple Watch 正統系列的外觀沒有任何驚喜,也正因如此,Apple Watch Ultra 才會在秋季發布會上顯得那么亮眼。

就我個人而言,我從 45mm 尺寸的 S7 更換至如今的 41mm S8,腕上減了近 7 克的重量,戴久也習慣了,屏幕變小對我來說似乎也不是什么大問題。

尺寸小了,相對而言電池容量也變小了 (282mAh),但續航基本不變。

我給 S8 開著全天候顯示,睡前給它充滿電,一覺醒來還有 89%,一天正常使用,到下班前電量還有 40%,接著完成兩小時的運動實時監測也不是問題,到家電量剛剛見紅,洗澡前摘下充電,睡前戴上。

就這樣循環往復著,一天一充的習慣早已養成,從 S2 到 S8,硬件強了,功能多了,但續航依舊。

聽說 Apple Watch UItra 的續航時長能達到 36 小時,換作是我,可能還會延續一天一充的習慣,不為什么,就怕打破原有的規律,保不齊哪天會出現前一晚忘記充電,第二天無電可用的尷尬境況。

蘋果或許也考慮到了這種情況,他們改進了「低電量模式」,即便是 S8 也能滿電續航 36 小時,缺電情況下「續命」半天時間,不是什么難事。

在新的「低電量模式」下,Apple Watch 將保留接收推送、減少心率監測的采樣頻率,關閉血氧測量等非必要功能,其余基本功能仍然保留,不會像以前那樣,只能顯示數字時間。

還是那句話,Apple Watch 細節顆粒度磨得更細了,換言之更符合用戶使用習慣了。

戴上它,我心澎湃

我作為 Apple Watch 的長期使用者,除了手腕上已經曬出了「手表的影子」,還被它改變了我對運動的態度,我不自覺地進入了一種良性飛輪:運動不戴表,等于沒運動,而我天天戴著表,所以我就想去運動。

這邏輯聽著有些拗口,但確實如此。

每當把它戴上手腕,每當抬起手腕,每當看見運動三環,我的心都想去野,雖然戴著 S8 的我,通常情況下只會考慮在近郊、健身房里淺野一下。

于我而言,我不再單純關注步數,而是從多個維度去平衡自己的健康。

在微觀層面,我每天進行不同的運動,讓自己日消耗熱量達標,閉上三環;更宏觀的角度,我通過「趨勢」功能,了解自己每一年的健康變化,是穩中向好,還是逐步下滑,只要看一眼就能對自己的身體有全面且清晰地了解。

當我看到某個指標的箭頭往下走了,我就知道自己是時候做出改變了,或在工作日見縫插針地多走兩步,或在周末去健身房里熱汗一番,久而久之就能對健康形成正向影響。

所以別把它當成一塊手表,把它想象成運動打卡群里最熱心的那個小伙伴吧。

最后回到開頭,我說要給 S8 正名,其實根本用不上我來正名。

我們可以選擇 Apple Watch,也可以選擇其他任何一款智能手表,但 Apple Watch 之所以能成為 Apple Watch,它獨一份的優勢就是 watchOS。

而今年秋季 Apple Watch 家族生出的三兄弟,各有千秋,怎么選都沒錯,因為它們有個共同的「好父親」:watchOS 9。

[ 作者:piikee   分類:d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