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作者:陳文東
說起枇杷葉,在嶺南地區相信很是出名,它生長于江南地區,尤其是嶺南一帶更是廣泛使用。很多止咳的廣東涼茶、成藥配方等都會用上這味藥材。最出名的就是川貝枇杷膏了,相信大家不僅僅聽說過,應該都不多不少的喝過吧!那么,枇杷葉究竟有什么特殊的作用,讓大家都喜歡上它呢?
原來枇杷因形如琵琶而得名,其不僅清香味甜,還能幫助消化,祛濕解暑。枇杷葉更是不可多得的潤肺止咳的天然良藥,它還與清朝的文學家鄭板橋有一段故事呢!
枇杷葉與鄭板橋的故事清朝年間,縣令鄭板橋一生坎坷,享年73歲逾越古稀之年,在當時堪屬長壽。
晚年的鄭板橋,一直幽居茅舍。有一年冬天,突然患了咳嗽,但他討厭服用湯藥,疾病反反復復不能痊愈。他整日在自己的庭院里閑步,恰在此時,自已平常飲用的茶葉剛好用完,又不能及時買到茶葉,庭院內種植的枇杷樹枝葉翠綠,無奈之下隨手摘了幾片枇杷葉,抹去葉上白毛,然后沖水當茶飲用,誰知飲后咳喘稍有好轉,于是連續飲用幾天,咳嗽之疾竟然痊愈了。鄭板橋無意之中發現枇杷葉竟能治愈咳嗽之疾,常和朋友談起此事,也就逐漸流傳到了人間。
枇杷葉的來源和作用來源:薔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葉片。
產地:廣東、江蘇、浙江、福建、湖北等地。
性味:苦,微寒;歸肺、胃經。
功效:清肺止咳,降逆止嘔。
用法用量1 內服:煎湯,5~10。
2 熬膏或入丸、散。
3 止咳宜炙用,止嘔宜生用。
使用注意1 《本草經疏》:“胃寒嘔吐及肺感風寒咳嗽者,法并忌之。”
2 使用時,要把葉片上面的毛去掉。
枇杷葉的服用《本草綱目》:“胃降氣,清熱解暑毒,療腳氣。”
《本草再新》:“肺氣,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嗆血,治癰痿熱毒。”
因此,枇杷葉可以治療:
1 肺熱咳嗽,氣逆喘急:有清降肺氣之功,單用或與黃芩、桑白皮、梔子等同用。
2 胃熱嘔吐,噦逆。常配陳皮、竹茹等同用
版權說明
本文系原創稿,版權歸胡世云主任醫學科普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團隊聯系。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上喜馬拉雅FM收聽「胡說中醫」特輯,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醫知識!
枇杷花開于10月—次年1月,
此時枇杷樹是一年中生命力強,花的品質也是一年中最好的,
由于花源品質好,且花期短,枇杷蜜才非常珍稀。
走近枇杷樹,空氣中到處彌漫著枇杷的花香味道,沁人心脾,
這就是枇杷蜜的味道。
枇 杷
枇杷
枇杷是薔薇科、枇杷屬植物。也叫金丸、蘆枝、盧桔、盧橘。為常綠小喬木,高可達10米;小枝粗壯,黃褐色,密生銹色或灰棕色絨毛。葉片革質,披針形、倒披針形、倒卵形或橢圓長圓形,長12-30厘米,寬3-9厘米。圓錐花序頂生,長10-19厘米,具多花;總花梗和花梗密生銹色絨毛;花瓣白色,長圓形或卵形;果實球形或長圓形,直徑2-5厘米;種子1-5,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1.5厘米,褐色,光亮,種皮紙質。花期10-12月,果期翌年5-6月。果實圓形或橢圓形,直徑2-5cm,外果皮黃色或橙黃色,具柔毛,頂部具黑色宿存萼齒,除去萼齒可見一小空室。基部有短果柄,具糙毛。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質,厚3-7mm,內果皮紙膜質,棕色,內有1至多顆種子。氣微清香,味甘、酸。
枇杷原產于中國甘肅、陜西、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臺灣;各地廣行栽培,四川、湖北有野生者。日本、印度、越南、緬甸、泰國、印度尼西亞也有栽培。
枇杷是美麗觀賞樹木和果樹。果實是著名水果之一,果味甘酸,可生食、也可做蜜餞和釀酒用;葉曬干去毛和葉露均可供藥用,有化痰止咳,和胃降氣之效。果實和果核、根、花和樹干的韌皮部也均可藥用,木材紅棕色,可作木梳、手杖、農具柄等。果核可用于提取苦杏仁苷、酒精、棕色素及淀粉等。也可栽植供觀賞,為蜜源植物。
枇杷de藥用價值
果
果實入藥。味甘、酸,性涼。歸肺、脾經。可潤肺,下氣,止渴。用于治療肺燥咳喘,吐逆,煩渴。不宜多食。
清《隨息居飲食譜》記載:“多食助濕生痰,脾虛滑泄者忌之。”
清《本經逢原》記載:“必極熟,乃有止渴、下氣、潤五臟之功;若帶生味酸,力能助肝伐脾,食之令人中滿泄瀉。”
葉
枇杷葉也可入藥,又名巴葉、蘆桔葉,革質而脆,易折斷。氣微,味微苦。以完整、色灰綠者為佳。味苦、微辛,性微寒。入肺、胃經。可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止渴。主治肺熱痰嗽,陰虛勞嗽,咳血,衄血,吐血,胃熱嘔噦,妊娠惡阻,小兒吐乳,消渴及肺風面瘡。
《本草經集注》中記載:“其葉不暇煮,但嚼食,亦差。人以作飲,則小冷。”
《新修本草》中記載:“用葉須火炙,布拭去毛。不爾,射人肺,令咳不已。”
現在也可治療蟯蟲病。
花
枇杷花中含有多種天然的藥用成分,性味甘淡,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等功效,泡茶喝可以起到較好的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幫助清除人體內的熱毒,對于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聲音嘶啞等癥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對人體的呼吸系統健康有一定的好處。
枇杷新葉?老葉?有毒?
說到這里,還有一些小故事要說一下~
2018年《延禧攻略》大熱,劇中主角魏瓔珞曾揭露了一個“真相”:“枇杷新葉有毒,老葉則無毒”。然而娘娘您真的錯怪枇杷葉了:枇杷葉在入藥時并不會特意區分新葉、老葉,葉子的大小才是評級的重要依據,因此一般做中藥的枇杷葉不會選擇嫩芽,而且色澤要求灰綠則意味著,陳年枯黃的枇杷老葉也不是很好。如果非說枇杷葉有毒,那是葉片背后的茸毛在作怪!
“枇杷葉確有微毒,但這和新葉、老葉并沒有太大關系。”鄭大二附院中醫科主任李伯群說,“枇杷葉最大的問題是背面的一層茸毛,如果誤食這層茸毛,會對人的咽喉、腸胃等有比較強的刺激,可能會出現如同劇中說的嘔吐等癥狀。”
因此,新鮮枇杷葉一般不能直接入藥,而是要經過炮制。藥房里銷售的枇杷葉一般都是經過炮制的,不會有毒,可以放心使用。而枇杷果也可以放心食用,果核并沒有毒性,只是誤食可能會被卡住比較危險。
枇杷葉藥性偏寒,僅適用于熱證咳嗽,如果寒咳使用枇杷葉,可能導致雪上加霜,咳上加咳,體質較差或者體虛、體寒的患者,或者孕婦需謹慎服用。
棲霞山植物品種的眾多和繁茂也說明了生態環境的優良,同時,中草藥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也請大家在觀賞的同時,請勿隨意采摘!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