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操心大江山后勤事務的誰以及最操心打江山后勤事務的人是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新中國的五十七位開國上將,個個名字如雷貫耳,都在中國革命與建設史冊中留有重要一筆。

他們的人生經歷,與當代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相關聯,每個人都有傳奇故事,無愧于令人敬仰的革命前輩。

他們當中,除了賀炳炎、劉亞樓、李天佑等名將英年早逝外,絕大多數都健康長壽,而且壽命在80歲以上的居多。其中,90歲以上的有十一位,包括兩位百歲以上老壽星。

不妨看看下面對這十一位長壽上將的盤點:

呂正操將軍在2009年106歲時逝世,他也是最后一位離世的開國上將。

1955年9月授銜時,呂正操任職解放軍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長。生前最后擔任的職務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以及全國網球協會主席。至今,在冀中平原講起當年抗戰時期打鬼子的故事,人們還會反復提起這位傳奇將軍的名字。

蕭克將軍102歲逝世,時間是2008年10月,授銜時任職國防部副部長兼訓練總監部副部長。

蕭克畢業于黃埔四期。作為開國上將榜首,他文韜武略。1934年活捉國民黨軍旅長侯鵬飛,受到中央軍委的傳令嘉獎,并獲二等紅星獎章。生前的最后任職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著有《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朱毛紅軍側記》、《中華文化通志》、《蕭克回憶錄》、《蕭克詩稿》、《浴血羅霄》等作品。

陶峙岳將軍97歲逝世,開國授銜時任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

1949年9月下旬,陶峙岳率駐新疆的10萬國民黨軍官兵通電起義,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為和平解放新疆,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特殊貢獻,被譽為“和平將軍”。

建國后,他先后任解放軍第22兵團司令員、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新疆軍區副司令員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1982年9月在90高齡時加入中國共產黨。陶峙岳上將生前最后任職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宋任窮將軍96歲逝世。1955年授銜時任職解放軍總干部部副部長,生前的最后任職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宋任窮上將履歷豐富,建國初期先后在大西南和東北擔任主要領導職務,后曾任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中顧委副主任。

洪學智將軍94歲逝世,生前享有“六星上將”美譽。1955年授銜時,任職解放軍總后勤部副部長。

洪學智將軍生前,在東北剿匪和在抗美援朝前線都留下許多傳奇故事,被譽為解放軍現代后勤工作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他先后兩次擔任解放軍總后勤部長,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這在國內外現代軍史上沒有先例。他生前最后擔任的職務是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張愛萍將軍93歲逝世。授銜時擔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張愛萍生前最后任職是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他也是唯一擔任過國防部長的開國上將。1955年1月在兼任解放軍浙東前線指揮部司令員、政委時,組織指揮了我軍歷史上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渡海登陸作戰,一舉攻占一江山島,使大陳列島不戰而克,解放了浙東沿海全部敵占島嶼,給臺灣國民黨反攻大陸的圖謀以沉重打擊。

后期,他一直從事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領導工作,為我軍第二炮兵和國家戰略核力量的成長壯大做出了重要貢獻。

王平將軍91歲逝世,1955年授銜時任職解放軍總參動員部部長。

王平上將1930年參加紅軍,被評價“資歷很深,品德高尚,為人處事低調”。他長期從事軍隊政治和后勤領導工作,在軍內有非常高威望。其生前最后任職是中央軍委常委、副秘書長。此前曾任志愿軍政委、解放軍軍事學院政委、炮兵政委、武漢軍區第一政委、解放軍總后勤部政委。

李聚奎將軍91歲逝世,授銜時擔任解放軍總后勤部政委。

熟悉解放軍歷史的人都知道,李聚奎的開國上將軍銜是1958年補授的。此前他曾被周總理點將擔任了新中國石油工業部首任部長。

建國之初,他曾任第四野戰軍司令部副參謀長、東北軍區后勤部部長,抗美援朝戰場志愿軍吃的炒面,就是他發明的。他1926年投身軍旅,參加過北伐,1928年參加“平江起義”,在紅軍時期因戰功曾榮獲二等紅星獎章。生前最后任職是解放軍后勤學院政委、中央軍委顧問。

楊成武、張宗遜、董其武三位開國上將都是90歲逝世。

授銜時,楊成武任職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北京軍區司令員、防空軍司令員;張宗遜時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訓練總監部副部長;董其武時任解放軍陸軍第69軍軍長。

楊成武將軍是開國上將中“三楊(陽)開泰”的楊姓將軍之一。曾任軍委副秘書長、代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常委等職,生前的最后職務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兼全國政協文史委員會主任。

董其武是著名起義將領。1949年9月,他率領綏遠地區6萬多名國軍官兵起義,綏遠就此和平解放。新中國成立后,歷任綏遠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綏遠省人民政府主席,解放軍綏遠軍區副司令員、第23兵團司令員,志愿軍第23兵團司令員,第69軍軍長。1955年授銜時,毛主席曾專門指示“董其武是有名的起義將領,是不可不授上將軍銜的!”1980年1月,81歲的董其武終于如愿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他生前最后任職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張宗遜在井岡山時期擔任過毛主席的貼身警衛,在戰火硝煙中成長為部隊高級將領。建國初期,曾代理西北野戰軍暨西北軍區司令員職務。生前的最后任職是總后勤部部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張宗遜將軍下部隊檢查工作)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參考資料和配圖均源于網絡)

無論是微熹初動的清晨,還是寧靜溫馨的黃昏,不管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都可以在豐順縣縣道028線徑門路段看到賴崇勝巡查公路的身影,他身后閃爍的橘紅燈將他襯托得格外醒目。

從初入行的青春少年到現在兩鬢微白,賴崇勝在公路養護一線上工作了整整35年。這35年來,他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更是把家“安”在了公路站道班里,每天帶著道班職工,將公路當作自家“責任田”一樣精耕細作。

由于工作出色,X028線徑門路段路容路況成為豐順縣地方公路的“示范工程”,養護質量和水平保持全縣領先。賴崇勝也連續多年被市、縣評為“先進工作者”和“敬業奉獻模范”,還被授予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勞動模范榮譽稱號,成為梅州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個人。

精心呵護13公里山路坎坷成通途

沿著彎曲的水泥路,不斷上山下山,記者來到了大龍華鎮徑門村,這是豐順縣最邊遠的山區之一。一路上除了漫山的綠樹紅花外,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急轉的陡坡。

見到賴崇勝時,他正推著小推車清理路旁的雜草,并不時給路肩壩補土。給記者帶路的豐順縣公路站工作人員說,賴班長在這段農村公路上護路已經30多年了。

1982年,剛畢業的賴崇勝就來到了徑門路段道班工作。當時因為條件限制,賴崇勝每天都要步行10公里以上,清掃路上的沙土。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他總是準時出現在村民的視線內,瘦小的身體舉起了比自己還高的鋤頭。剛來的第一年,賴崇勝幼嫩的雙手便起了一層厚厚的老繭。

“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到極致,苦和累才有了價值。”賴崇勝養護的這段路是草木生長旺盛且又整齊的一段。他說,養路這么多年,對路有了感情,養路也成了自己的寄托。

公路養護是一項強度大的野外體力勞動,冬頂霜雪嚴寒,夏沐風雨烈日,經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工作環境十分艱苦。“這路是大家天天都要通行,一定要維護好”。遇上下雨天,賴崇勝擔心路上滾下山石來,一定要到路上巡查一遍,才睡得安心。

徑門道班所在028線建立之初,路肩尚未成型,容易坍塌。為了使路肩盡快“豐滿”起來,更好地保護路基,賴崇勝總是起早摸黑,早出晚歸。在道班他總是第一個起床收拾好勞動工具,收工歸隊也是最晚的一個,挖土、培土、整型、夯實,樣樣按正規養護標準進行。

“養路工作的辛苦,或許只有自己知道。冬季還好些,在夏天,地面上的溫度有時高達40多度。”賴崇勝說。養路工每天7時30分上班,但他每天基本都是7時就走出家門了,一走就是一天。

這條公路上來往的車輛行人和沿線的群眾也早已習慣了他的身影,大家親切地叫他“賴班”。“下暴雨了,路還通么?打電話問下賴班就好了!”村里的老人笑著說。

奮戰兩天險與死神擦肩而過

夏日驕陽似火,不少人都躲進室內吹空調。但是對于公路養護工而言,高溫作業卻是常事。遇到狂風暴雨來襲,他們還要獨自走進風雨。

由于徑門路段地處山區,公路靠山臨水而建,一遇上狂風暴雨的天氣,雨水從山上傾瀉而下,經常造成山體滑坡,公路堵塞。每逢雨天,賴崇勝便穿上雨衣,頂風冒雨巡查路況,看護橋涵。遇上路面塌方,他還要帶領道班職工及時清理傾瀉的泥石,將堆積的淤泥搬運走,并清理水溝雜物。

有一年6月,由于連日來的暴雨肆虐,水土滲透,山體疏松,028線徑門路段發生了山體滑坡,多處道路被封堵。災情發生后,賴崇勝迅速組織道班職工全力投入到搶險保暢通當中。

為及時搶險保通,賴崇勝與全班職工早晚加班,每天工作達十四、五個小時。經過兩天的奮戰,在第二天晚上7點,公路交通終于恢復暢通。賴崇勝和同伴默默收好器械準備離開,不一會,橘色的身影便漸漸消失在風雨中。“很少人知道,那一次,他險些被滑下泥石砸傷。”賴崇勝的妻子說。

原來,當賴崇勝和同伴正在奮力搶通道路時,忽然耳邊傳來石塊滑落的聲音。憑著多年的經驗,他迅速判斷可能要發生山體滑坡。“當時我馬上拿起鋤頭,叫上同伴拔腿就跑。”才跑開不過一會兒,原先站立的地方馬上被滑落的泥石覆蓋了,他和同事們與死神擦肩而過。如今回想起當時的情景,賴崇勝仍心有余悸。

雨過天晴后,賴崇勝與同伴還要在灑水車噴洗路面的同時,一邊進行碎石、黃泥巴土清掃。

一里一外夫妻同心當好道班“家”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道班房通常建在前不靠村后不著店的山區里,生活條件是最艱苦的。作為道班班長,在做好工作之余,賴崇勝還要為全體職工的衣食住行操心。為了使全班職工能安心工作,賴崇勝在結婚時就說服了自己的妻子到道班來擔當后勤工作。

就這樣,賴崇勝的妻子擔負起全道班每天的飯菜供應、衛生清潔等后勤雜務,解決了道班職工生活之憂,道班工人們常常稱贊他們是“一里一外”的好當家。至今,賴崇勝一家已經在徑門道班生活了20多年。

賴崇勝不僅在養護生產上是一個實干者,在道班管理上也是一個能手。為提高養護工作效率,他積極探索養護新機制,大膽嘗試推行養護質量負責制,實行掛牌養護,不斷健全完善道班各項管理制度,以保障公路養護的科學化、規范化。他按照豐順公路站關于公路養護承包責任制的新要求,將水溝、路肩、路樹、路面清掃等項工作按路段劃分到個人,把競爭和激勵機制引入道班,有效調動了職工的生產干勁和勞動熱情。

不僅如此,賴崇勝更是以身作則。去年春天,徑門道班由于要增加綠色廊道建設的任務,需要占用大量工作時間進行挖樹坑,對于目前就已經非常繁重的路面養護工作增加了不少難度。面對任務重、時間緊、雨天多的不利因素,為了保質保量完成好站里下達的目標任務,他帶領職工每天加班加點。“賴班不僅自己搶著把臟活累活做完,每逢節假、雙休日也經常放棄休息,主動留下來堅守崗位。”豐順縣公路站工作人員說。

在他的帶動下,道班的工作積極性大大提高,提前了十多天完成原定任務。不僅如此,在近幾年的路容整治工作中,縣道028線徑門路段路容路貌成為了地方公路的“示范工程”,每年年末好路率保持96%以上。

【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黃思華

【通訊員】吳偉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