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分析了大漢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巔峰對決,大漢帝國以深厚的文化、政治及人口與經濟上的微弱優勢取勝,今天廢話不多說,我們直接用數據來呈現,到底是大唐牛掰,還是當時風頭正勁的阿拉伯帝國更強。
1, GDP比拼:大唐完勝大唐帝國在公元750年前后達到最頂峰,那時候全國一片繁榮,人民生活富裕,國家強盛、萬國來朝。我們夢想中的大唐雄風,基本上就是在這段時間。
大唐帝國與大漢帝國有點不一樣的地方是,大唐是真正的民富國強,而大漢主要是國強,民并不富。
那個時候,全世界的GDP不到1000億美元(以1990年的購買力美元來計價),比較準確的是974億美元。大唐帝國的GDP達到279.6億美元,占全世界GDP總量的28.7%。
阿拉伯帝國也基本上在同一時期達到鼎盛,其GDP為183.3億美元,與大唐相距甚遠,占全世界GDP總量的18.8%,中間相差兩個查理曼帝國,公元814年查理曼帝國的GDP是5.3億美元!要知道,查理曼帝國在當時可不是小角色,乃當時的全球四大霸主之一!另外一個霸主就是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
因此,在GDP財力的比拼上,大唐獲得全勝。
2, 人口比拼:大唐完勝對于大唐的人口統計,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通典》記載,公元755年的全國人口是5291萬人,占當時世界總人口(2.15億)的24.6%;而《世界人口史》估算唐朝人口為8000萬,占世界總人口(3億)的24.39%。我們按照最小值5291萬來比較。
唐朝的京師長安,是當時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會,是全世界人民的首都、心中向往的地方。僅僅長安,就有人口大約80萬,雖然及不上北宋汴京的百萬人口,但大家想一下,同時期的君士坦丁堡只有30萬人就被譽為歐洲的中心了,而羅馬更是只有5萬人,巴黎只有可憐的2.5萬人!
唐朝的強盛在人口上的體現,除了數量龐大外,還在吸引外來人口方面。比如江南的揚州,不但有新羅、日本的商人,還有大量波斯、阿拉伯的商船在揚州停留。
而在朝中任官的外國人,更是達到了三千余人!這在任何朝代都是不可想象的,充分體現了大唐氣度和自信:
哥舒翰——西突厥突騎施人
阿史那思摩——東突厥人
高仙芝——高句麗人
李光弼——契丹人
沙叱阿博——沙陀人
康待寶——康國人
安祿山、駱光先——安國人
何潘仁——何國人
瞿曇悉達——天竺人
李懷光——渤海靺鞨人
夫蒙靈詧——羌族
黑齒常之——百濟人
契苾何力——鐵勒人
……
不扯遠了,我們再看當時的阿拉伯帝國,在公元750年全盛時期的人口是3400萬,占世界總人口的15.8%,中間又相隔兩個查理曼帝國的人口,公元814年查理曼帝國人口是1250萬。
因此,無論是人口數量還是人口質素、人口流動上,大唐再次獲得全勝。
3, 疆域比拼:阿拉伯帝國勝唐朝極盛版圖并不是出現在開元盛世,而是唐高宗龍朔年間。經過唐太宗、唐高宗兩代皇帝的大規模對外戰爭,當時中亞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范圍南至羅伏州、北括玄闕州、西及安息州、東臨哥勿州的遼闊疆域, 國土面積達1237萬平方公里,還有一種說法是1076萬平方公里。
當時長安城西北的城門叫做開遠門,去絲綢之路的商賈旅人和前往安西北庭都護府的軍隊都需要經過這里,因此這里設置有一座里程碑。里程碑碑文由唐代大書法家虞世南手書,碑文內容是:“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
也就是告訴諸位遠行的人請不要擔心,我們這里到大唐西疆只有九千九百里的路途,絕對沒有一萬里,全程受大唐軍隊的保護,因此沒有必要擔心“萬里長征人未還”。就這一句話,大國氣派撲面而來。
這是我印象里,中國歷代王朝中,最囂張的低調裝B法,沒有之一。
我們再來看看同時代的阿拉伯帝國,大規模的擴張事業仍在如火如荼地繼續。在西方,已將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全部收入囊中,還越過直布羅陀海峽滅掉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國,前鋒直抵法蘭克。在東方,侵入中亞的河中地區,征服了布哈拉、撒馬爾罕和花剌子模,勢力直抵大唐的邊緣地帶,并與唐帝國的中亞駐軍發生了碰撞,751年怛羅斯戰役,成為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最直接的一次較量。
在公元750年左右,阿拉伯帝國的疆域達到最大,面積約1340萬平方公里。
因此,疆域比拼上,阿拉伯帝國勝。
4, 軍事比拼:阿拉伯帝國略勝在戰斗力上,大唐軍隊絕對勝過中國歷朝歷代的軍隊!唐朝也是對外發動戰爭最多的朝代之一,我們把元朝除外。而且基本上所有的對外戰爭的最后結果都是大獲全勝。
但說這些都沒有用,因為大唐與阿拉伯帝國直接面對面打過一場戰役,雖然規模不大,對兩個超級大國都不痛不癢、適可而止,并都及時阻止了戰爭的擴大化,避免了“世界大戰”的爆發,但結果很明顯:唐軍輸了。
這場戰爭就是:怛羅斯之戰!
公元749年12月,高仙芝以石國“無藩臣禮”為由,對其進行征討,石國未戰請降。高仙芝假裝答應石國投降,但隨即違背承諾,趁其不備出兵掩襲,占領石國。唐軍不但俘虜了石國國王,而且燒殺搶掠。
公元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將被俘的國王獻于玄宗面前,被授予右羽林大將軍。
但在唐軍圍攻石國時,石國王子僥幸逃脫,并向阿拉伯帝國求救。高仙芝得到情報后,先發制人,揮師3萬主動進攻大食,而對方則有大軍15-20萬。唐軍勞師遠襲,從安西深入七百余里,而且是在阿拉伯的地盤上作戰,在補給、情報等方面都不占優勢。
由于唐軍將士極其英勇善戰,加上強弓硬弩的技術優勢,高仙芝曾經占得上風,阿拉伯聯軍先后7次進攻均被唐軍步、騎兵壓制住。戰斗持續了五天,雙方仍是不分勝負。
然而在第五天傍晚的激戰中,唐軍的盟軍叛變,叛軍從背后包圍了唐軍步兵,斷絕了他們與騎兵的聯系。阿拉伯聯軍趁機出動重騎兵突擊唐軍陣營的中心,連日征戰的唐軍在內外夾擊下再也支撐不住,終于潰敗,高仙芝在夜色掩護下單騎逃脫。
縱橫東亞百余年的唐朝鐵軍,在這里最后一次展現了它的雄姿。怛羅斯之戰過后,唐朝在帕米爾高原以西之地盡失,許多自漢代以來就已載入中國史籍的古國均落入阿拉伯人手中,中國版圖縮小了百余萬平方公里。華夏文明從此退出中亞,這一地區開始了整體穆斯林化的過程,直到今天。
因此,軍事比拼上,阿拉伯帝國略勝。
5, 影響力比拼:平局看過《西游記》的人都知道,唐僧逢人就說“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一個靠化緣吃飯的和尚可以和各國國王談笑風生,還沒開始討論佛法呢,對方就先口呼圣僧,說明什么?大唐威名遠播!
還有,《資治通鑒》記載:貞觀七年十二月甲寅。上幸芙蓉園,戊午還宮。從上皇(指唐高祖,當時已讓位。)置酒故漢未央宮。上皇命突厥頡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蠻酋長馮智戴詠詩。
你換到現在,什么時候在國宴上叫日本首相給你跳個舞,再喊美國總統給你念首詩試試?
而且大唐影響力在其他國家都深入骨髓,比如回紇汗國,每次對外作戰取得勝利都會把俘虜送到長安;每次大唐對外用兵,只要用得著他的,都會主動出兵……
唐朝向北征剿突厥,向南平定南詔,向西征服高昌等西域諸國,向東征高句麗收復遼東,拓展千里國土,被各族尊為天可汗,現實版打的別人叫爸爸。
文化方面,唐詩享有國際聲譽,無論是文學、科技、宗教、天文、藝術,還是醫術、生產、制造等各個行業,唐朝都達到了當時的巔峰。唐長安是當時名副其實的文化中心,萬邦來朝。
相對來說,阿拉伯帝國的影響力,在當時也是巨大的,而且對后世影響也很大,特別是把穆斯林傳播到了整個中亞。
因此,影響力比拼上,平局。
如果大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開戰這個假設,要看戰爭發生在什么地方。如果戰爭發生在帕米爾高原以東,一定是大唐勝;如果戰爭發生在帕米爾高原以西,則阿拉伯帝國的勝率更高。
因為在冷兵器時代,國家文化、軍隊的輻射力有限,一旦超過了帕米爾高原,不論是唐還是明,后勤補給就非常困難,主要是靠你這個國家在當地的文化影響力,誰影響力大,就能獲得更多的資源支持。而培育文化影響力,則是以十年、百年為單位。
其實,大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在公元715年和717年發生過兩次沖突,都以大唐取勝告終。
樊守義(1682—1753),又作守利、守和、詩義,字利和,康熙二十一年(1682)生于山西平陽府。
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帝為澄清中國禮儀之爭,作為康熙帝的使臣,教士樊守義隨同法國傳教士艾若瑟出使羅馬教廷。他們乘巨艦從澳門啟航,“浩浩洋洋,洪無際涯,向西南而晝夜行焉”。在兩個月內,經過巴拉哥亞、婆羅洲至馬六甲,停船15日,等候季風開航;經盤葛、蘇門答臘,入大洋,航行三四月抵達南美洲圣薩爾瓦多,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停船三四日,登岸住宿于耶穌會院,并參觀天主堂、圣母堂、和多所修道院。修道院附設學校,每校學生數百人,有四年小學,兩年中學,三年大學。第三、四日,獲葡萄牙國王若昂五世召見,后在葡京停留四個月??滴跛氖四辏?709)正月再啟程,經直布羅陀海峽,遇風停留在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再兩個月后抵達意大利國境。二月下旬抵達熱那亞,有屬國科西嘉島。由此取陸路經比薩、錫耶納,抵達羅馬,晉見羅馬教皇克勉十一世。艾若瑟和樊守義將康熙皇帝關于多羅來華、中國禮節問題和西洋教務問題的旨意,詳細向教皇呈述。
在意大利九年,樊守義先后游覽參觀了意大利名城,包括羅馬圣伯多祿教堂、圣保祿堂、弗拉斯卡蒂、蒂沃利、那波利、卡普阿、維蘇威火山、博洛尼亞、摩德納、帕爾馬、帕維亞、米蘭、福爾切利、都靈、皮埃蒙特等地。
康熙五十七年(1718),羅馬教皇收到康熙帝朱筆文書后,口諭艾若瑟、樊守義:“你們可以回國,我將另遣 使臣前往,向中國皇帝逐條陳奏。”樊守義隨艾若瑟東還,途中經葡萄牙,再次獲葡王接見,賜問良久,并獲賜黃金百兩。歸途中艾若瑟不幸在好望角前往印度舟中病故,樊守義獨自歸國,6月13日抵達廣州,9月11日奉詔至熱河,叩見皇上,并賜問良久。此后,樊守義在華北一帶傳教,足跡所涉,北達滿洲,南迄山東。
康熙六十年(1721),樊守義將其在歐洲的見聞,撰寫成《身見錄》。
方豪《中西交通史》盛贊此書為“實國人所撰第一部歐洲游記,至為可貴”。實際上,它還是中國人的第一部美洲游記。樊守義描繪了當時巴西首府巴以亞的情況。巴以亞“府之前乃平水灣,有大船百余艘,更有極高大而甚堅厚者為戰船,上置大炮。此地富厚,地氣清爽,天時無寒。產巴爾撒木香刀傷油鼻煙桂皮白糖長米糧畜牛羊,而金若銀多,且易取波爾都爾國。此處有地靠海邊,府內建立天主堂、圣人堂、修道會院,咸極崇固”。他還描繪了薩爾瓦多的文化教育狀況和政府管理:“置大學中學,各方俊秀,多會于此。人品聰穎清和,總理其間者若巡撫然,而以下文武共襄其事?!形菀凰鯇?,其間多藏珍重,上層為書庫,莊書五六十架,不啻數十萬卷?!?/p>
樊守義也繪聲繪色地描述了歐洲各地的風俗景物。在葡萄牙國王誕辰之日,“國王上立,旁群臣仰上鞠躬,凡三躬,近王前,親王手,或問答,或退班”。里斯本“壯麗可觀,允稱富國,無物不備。地多泉穴,其房俱三四層不一,而公侯王府,更極崇美”。西班牙“人皆安分,不炫富貴,愛清雅,惟喜亭囿,大率如是”。熱那亞“多城郭,人情與前各國無異,惟喜出外謀為。王公大族,門樓峻大,金銀珍寶,容人覘玩,在西洋郡稱是國為冠也。所蓋之精,宮室之美,人才之盛,世家之富,難以盡述。城外則近海,有大小洋船百余,建塔于海口,每夜有以燈照遠客船”。比薩“猶有古時宮殿寶塔遺址,周城水繞”。羅馬“多苑囿,有大書庫,庫列大廚,無論其所藏經書之多,即書柜書箱,總難屈指。開辟迄今,天下萬國史籍,無不全備?!彴钬浳?,靡不悉具。鄰邦英俊,群集城內?!莾榷囵B濟院,有兵役養濟院,過客養濟院,窮民及痼病養濟院,皆受益焉。富貴家蠲助,延內外醫生,藥室各有專司,其病人之床,潔凈可愛,大約千間,器皿全具而且潔凈也。又有孤子院,衣食俱備”。那不勒斯“都城土地,華美富厚,人性和樂。城外臨海,各國船集。有山出火煙,城內宮殿,有遺址并有圣跡”。波羅尼亞“地極豐豐,人民富庶,公侯世家繁眾,城池宮室極華,而府內人民聰俊好學”。都靈“土產豐厚,人性堅強有勇,好交往,又好學,又多公侯世家,臣民俱忠。誠內宮室房屋,均平一體,貧富相等,乙式高大,即窮人亦與大富相同耳”。
捷克學者約瑟夫·科爾馬什認為《身見錄》“是中國文史資料中第一篇出自中國作者之手的關于西方的文字資料”。同時,樊守義在談到國外的地名和物品名稱時,采用的是音譯,如稱美洲為“亞墨里加洲”、葡萄牙為“波爾多嘞爾”、意大利為“依大利亞”、橄欖為“阿里伐”等,這也為語言學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法顯最早往佛國天竺取經,前后十四年余,著有《佛國記》;樊守義則遠渡重洋,出使天主教羅馬教廷,前后十二年余,著有《身見錄》。然法顯能顯,而樊守義卻湮沒,何也?佛教經卷為主動提取,而基督教教義為強加而來,且伴隨著堅船利炮,戰爭屈辱。后來梁啟超就此寫道:“耶教之入中國也有兩目的:一曰真傳教者,二曰各國政府利用之以侵我權利者。中國人之入耶教亦有兩種類:一曰真信教者,二曰利用外國教士以抗官吏武斷鄉曲者?!钡@其中,真傳教、真信教者又占多數。其成書之日,恰康熙帝大舉文字獄之時,因而全書用詞十分的小心。樊守義稱羅馬教皇為“教王”,稱謁見教皇為“進見教化王”,把拜見康熙叫做“獲覲天顏,仰荷寵賚”。這種措辭被意大利學者白佐良和馬西尼稱之為:“小心翼翼,字斟句酌,不致碰到其同胞敏感的神經?!?/p>
盡管謹慎,《身見錄》也只能在清廷內部傳閱,未曾刻印,因而也就不可能得到流傳?!渡硪婁洝吩搴髞砭沽魅胍獯罄?,深藏梵蒂岡圖書館二百余年,且附于《名理探》之后,不為人知。1936年,目錄學家王重民在北平出版的《圖書季刊》上,發表《羅馬訪書記》,文中第一次介紹了此書。1937年在瑞士伏利堡大學任教的閻宗臨博士,在梵蒂岡圖書館中找出了《身見錄》手稿14頁,并將其拍攝。1941年閻又將《身見錄校注》發表在桂林《掃蕩報》的《文史地副刊》。
其斷送荒煙,聊作微物,無聞而幾為烏有,實乃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大憾事。否則,《身見錄》當有《海國圖志》《瀛環志略》之振聾發聵,樊守義應得魏源、徐繼畬之赫赫大名。非也!《瀛環志略》,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即初刻于福建撫署,同治四年(1865)又由總理衙門主持重刻。盡管大敵當前,內憂外患,然此書并未受到廣泛重視,倒是傳至日本后,多次刊印,被認為是“通知世界之南針”。1854年日本翻刻了《海國圖志》60卷本,爭相購讀,更是對日本明治維新起了推動影響,被認為它是“不龜手之藥”。現代日本學者井上靖曾說:“幕府末期日本學者文化人等。例如,橫井小楠的思想起了革命,傾向開國主義,其契機是讀了中國的《海國圖志》。”
樊守義雖生也早,識也廣,卻不逢辰,運乖蹇,其個人流年的幸與舛,實則國家前途的亨與晦。
文/介子平
WX公眾號 小主(ID:xiaozhumengmengda)。無尺度,不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