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沖頂大會(王思聰,朱樺)、芝士超人(映客—奉佑生)、百萬英雄(西瓜視頻—張一鳴)、百萬贏家(花椒—周鴻祎),它們在在2018年伊始賺足了眼球。大佬們瘋狂撒幣,群眾在高潮,背后的邏輯究竟是什么?
真送還是假送?
看到知乎上有人這么回答,大致的意思是:平臺隨便寫個腳本,生成一些假用戶,讓假用戶通關到最后。最后分錢的人里混著50%的假人也不一定。
我自己的觀點是真送,從運營手段來說,以上是可以實現的,而且這點投入相較于帶來的DAU、PR效果、模式上的高潮來說,太值了。
也讓我想起了2011年我在百姓網的時候,針對廣州地區做了一個項目,游戲化的任務設置,完成任務后送話費(實時到賬),邀請朋友完成繼續送話費。10天時間里,我們送出去了300萬真金白銀的話費,在當地10萬大學生、10萬房產中介人群里炸開了鍋。當時在廣州地區百姓網的baidu index一度超過了淘寶。
最后在復盤整個Campaign的時候,我們認為這300萬花得值,相比電視、地鐵、電梯等品牌廣告投入,這是一個創造口碑、話題的絕好營銷。
回到有獎問答直播的事情上,平臺如果為了節省一點費用而摻水,一旦被發現,帶來的負面會一發不可收拾,損失大得多。
是否可持續?
有獎問答直播會不會是一個曇花一現的現象級熱點呢?我認為這個模式可以和現象級的單品綜藝節目做個比較。舉幾個例子:
《幸運52》:1998年~2008年,整整10年,節目不僅成就了李詠,也讓大家很清楚的記住了一年有52周 。
《開心辭典》:2000年~2013年,13年,模式和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一樣,相信很多人在看這個節目的時候,數百萬人盯著選項,為參與者捏把汗,為參與者喝彩和祝福。
《三星智力快車》:也有10年的生命周期,陪伴了我整個小學,每一期我都會在電視機面前,假裝和臺上選手一樣在參與智力問答,甚至一度希望報名參加。不過由于內向和靦腆的性格,沒有付諸行動。
從上面幾檔節目來看:一款現象級綜藝節目的生命周期,最短的都有10年。盡管傳統的綜藝節目的制作體制和有獎問答直播有很大不同,但至少能夠判斷,這個模式不會曇花一現。
我個人的判斷是更加樂觀的:不僅可以持續,并會在未來產生很多進化。主要有以下幾點理由:
1. 去中心化的參與感給用戶帶來了顛覆傳統的快感
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在一起闖關,調動了每個人的積極性,比單純地看傳統節目有意思得多。而且現在還是產品的初級狀態,在交互和模式上還會不斷升級。去中心化帶來高參與度,高參與度會進而帶來更加有正循環的口碑傳播。毫無以為,去中心化的模式比傳統綜藝節目模式更具有優勢。
2. 有非常強的商業化變現機會
例如廣告植入、靠流量帶來的打賞收入,甚至在常規場次是不虧的,引爆場次的高額獎金是一種營銷投入。未來很多獎金會來自于廣告主(贊助商),而非平臺本身提供。
廣告收入可以參考傳統綜藝節目,它們變現100%靠廣告。非誠勿擾在鼎盛時期,一年為江蘇衛視帶來的廣告收益超過20億,直接贊助收入超過10億。而近兩年網綜里的《奇葩說》《火星情報局》的冠名費誰不是大幾千萬起。
好的節目,變現能力毋庸置疑。而對于知識問答直播,越來越多的參與人次是流量變現的基礎。目前模式中在主持人說話的環節進行廣告植入也非常容易做到的事。還有一堆公關公司、4A公司帶著他們的客戶主動找到這些平臺,希望策劃廣告,成為贊助商。
就在我寫完這個文章的時候,金主就已經來了,順勢補充一下:
趣店旗下汽車分期業務給芝士超人投了1個億廣告費、花椒的百萬贏家也為美團做了專場。后續,我相信會有更多創意性的營收模式產生。
3. 促進直播平臺自身主業務
對映客、花椒、一直播這類直播平臺來說,有獎問答直播的可持續時間會更長。做節目,這本身就是直播平臺的業務,例如熊貓TV的著名狼人殺節目《PandaKill》,我的很多朋友都是該節目的忠實觀眾。這個模式也會變成吸流量的內容,促進了直播平臺自身的主業發展。而對于沖頂大會,是否能夠從單點突破,是否能變成平臺級應用,還很難說。
4. 撒幣們都是有錢的主,我們別瞎擔心
現在的玩家都是有錢的主,映客的奉佑生說準備了10億,也許太大了,但是各自拿出1億~2億還是比較輕松的。映客2016年的凈利潤就有近5億,2017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就達到了2.44億。雖借殼宣亞國際沒有成功,要獨立上市,現在到了2018年財年了,年頭浪一浪,后面補一補,財報問題不大。
沖頂大會的王思聰自不必說,在陳樺這樣優秀而富有經驗的創始人的帶領下,近期很有機會拿下巨額融資。就像2016年姬十三的分答火了之后,成功拿下千萬美金的融資,不過分答確實沒跑出來。
剩下的周鴻祎、張一鳴更不必說了,一個是A股之王,一個是TMD三巨頭之一。有趣的是,沖頂大會的創始人陳樺之前是《節操精選》的CEO,而張一鳴最早做的是《內涵段子》,同類型的產品在移動互聯網初期已經有過較量,到了2018年再次展開交鋒。
2020年總結感悟個人以及2020年總結感悟發言稿 - 櫻花動漫
5. 基本上還沒怎么做營銷,相信后續還有大招
火得太快,我相信各大平臺后續都做了很多營銷規劃,至少預算都不會少。隨便想想就有很多精彩的營銷和運營的點:
炒作巨額獎金得主,猜測到底是什么身份?參考AlphaGo在網絡上的60連勝案例;
和傳統電視節目一樣,尋找到最有話題性的、最有實力的人,例如《最強大腦》最近找賭王孫子,數學天才何猷君;
讓有話題性的明星一起來答題,比如鄧超、孫紅雷這種喜歡在節目中秀智商的明星;
在題目內容上做很多話題(偏門的、變態的),段子手們可以圍繞題目內容和游戲設置不斷生產各種段子和長微博;
設置賽季,升級游戲規則,讓參與者更有動力,讓圍觀者也更high;
6. 大量主播資源還沒有調動,未來更進一步將之推向高潮
遙想“吃雞”最初火了的時候,很多主播都不玩原先直播的游戲,成為“吃雞”主播。這個也一樣,對于不靠顏值和才藝表演的主播來說,秀出內容,努力拿到獎金后,再撒幣給看他的觀眾。至少平時在做練習題庫的時候可以輕松直播,也許還能找回當年奮斗高考時的自己。
傳統節目改造是否還有機會?
我認為當然有機會,需要抓住的核心點是:
去中心化
碎片化時間
易上手
傳統模式的爆款節目已在沒落期
相親類、歌唱類、選秀類等傳統在電視上火爆的節目,應該都是比較有機會的。有的我自己已經能腦補出一些玩法了,限于篇幅就不贅述了。
機會很大,但都是爆款的機會。所以我很期待沖頂大會是否會通過現在的模式撕開一個口子,未來成為平臺型的產品。當然,也有可能止步于此,就像去年的分答一樣。
為什么是他們抓住機會?
我自己創業過兩次,我把周圍有很多優秀的創業者粗分為兩類:第一,持續的模式創造能力;第二,強大的產業整合能力。
第一類能力能夠在某產業中提升效率,提升毛利,創造更大的價值,但是對此類爆款產品基本不用去想了,看看就好。
第二類能力是能夠做出火爆產品的前提,可能很多人說問答直播也并非是原創,畢竟有HQ在前。但是無數案例證明,僅僅拷貝人家的模式是不會成功的,需要不斷迭代和再創造,很多人只有拷貝的能力而沒有迭代能力。
這個模式,初步來看像是知乎、分答應該抓住的機會,然而我都不看好這兩個團隊做這個事情,沒有對錯,只是選擇。
知乎是一個講究精致、精英的社區,雖然我們看到有知乎live等創新業務誕生,但影響力也局限于老用戶,沒有打開市場。知乎社區型產品,有無數用戶的聲音鞭策著知乎的改進,或許因此,團隊放在新東西上的精力不多。當然我們也看到了掌趣和知乎合作的小游戲《頭腦王者》在微信上火爆,但知乎明顯是被動的角色。
另一邊的在行/分答,經歷過2016年分答的火爆,現在也陷入了瓶頸期,巧合的是當年分答的火爆也和王思聰校長有著很大的關聯。
此外還有一個比較大的變量——陌陌。唐巖是具有第一類能力的創業者,也是直播模式最大的受益者,直接體現在陌陌的市值和股價上。既然也趕上了直播的浪潮,我相信陌陌不會錯過有獎問答,或許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模式演變。
作者介紹:james(微信:james_wl1004):回收寶市場vp,參與創立今夜酒店特價和社交應用”一起”,在市場、運營和產品方面有著豐富的操盤經驗
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創始人&CEO,關注互聯網和科技創業。公號南七道。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南七道授權虎嗅網發表,并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于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
http://www.huxiu.com/article/229112.html
未按照規范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當下最火爆的可謂“直播答題”,王思聰投資的“沖頂大會”、今日頭條旗下的”百萬英雄”、映客旗下的”芝士超人”以及花椒旗下的”百萬贏家”都是早期的入局者,日前一直播也上線了“黃金十秒”,并且據透露,陌陌很快也將加入戰局。
直播答題的對立面,還有一群人正在崛起,就是各類“作弊助手”。
36氪此前在《請聽題:直播答題各種撒幣,語音“作弊工具”真能幫你拿到百萬大獎么?》盤點過,百度簡單搜索更新了新版本,官方的介紹中專門指出為沖頂大會做了優化;出門問問推出了針對視頻答題的技能包“沖頂助手”;搜狗CEO王小川在朋友圈表示搜狗的技術可以通過機器理解語義及搜索并給出唯一答案。
這幾款產品的背后,主要是語音識別、語義理解、搜索引擎技術的支持。其中,語音識別最為成熟,國內廠商最多;語義理解難度相對較高,廠商相對較少;搜索引擎國內則是大廠的天下,玩家有限。要做“作弊工具”,至少需要語音識別、語義理解這兩項基礎技能,現在國內兩項技能都有且較優的公司并不多。
而日前一款名為“韭黃答題助手”的應用上線。
創始人兼CEO林欣揚告知,“韭黃”的答題技術主要分兩種:一是OCR圖像識別技術,通過將圖像中題目識別成文本,從而輸出給后方答題模塊。據悉,OCR 采用深度學習技術,擁有以單字符識別為核心的 CNN 識別引擎。另一種則是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的AI解決方案,與上述其他廠商邏輯類似。因為答題的時間往往在10秒內,所以“韭黃”會采取最快的形式,目前以OCR較多。
這一切的運算都在“韭黃”后端進行,前端的用戶,只需要答題時打開應用,即可實時收到答案。林欣揚告知,目前“韭黃”的正確率在90%左右,產品支持安卓、iOS、Web端、小程序等形式。
但這波答題熱潮不知何時沉寂,作弊助手也很容易成為現象級應用,并且從商業模式來說,答題還沒有充分被市場驗證,作弊助手也都在免費階段。對此,林欣揚表示,賽道上的其他產品基本都是大企業為了拉新用戶增添的一項功能,而“韭黃”是一款獨立APP,不過目前確實沒有盈利模式,前期主要是圈流量為主,后期會考慮其他的轉化價值。
林欣揚透露,“韭黃答題助手”自上周上線以來,每天有超過5萬的新增用戶,留存率也十分健康。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韭黃答題助手”其實是“WiFi伴侶”(見此前文章《4G普及的現在,“WiFi伴侶”還有沒有戲?》)團隊開發的產品,現在兩款產品獨立運營,而“WiFi伴侶”業務保持穩定發展,2017年開始商業化。未來兩款產品之間或可相互導流轉化,畢竟用戶群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