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組成】狗肉500克,狗脊、金櫻子、枸杞子各15克,精鹽、料酒、花椒各適量。
【做法】將狗肉洗凈,切塊,與狗脊、金櫻子、枸杞子一起放入鍋中,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湯20分鐘,熟后食用。
【用法】每日1劑。
【功效】補腎壯陽,強筋健骨,固精澀腸,縮尿止帶。
文/圖 十三哥
俗話說:“寒冬至,狗肉肥”。又有說:“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寒冬正是吃狗肉的好時節,狗肉是冬令進補的佳品。上周末肚里的饞蟲發作,突然想吃狗肉,于是便到德營市場買了十幾斤生狗肉,到朋友薩哥家用柴火進行烹飪,六七個朋友邊喝酒邊享用美食,很是過癮。
有不吃狗肉的朋友曾請教過我,怎么描述狗肉的味道?狗肉味道好不好,只有在吃過之后才會知道,就像喬峰的慷慨激烈、令狐沖的瀟灑快意、張丹楓的風流儒雅,不打上一場、不遞上一劍、不見上一面,你是不會知道什么是相逢意氣、什么是肝膽相逢、什么是生死相隨。我喜歡吃狗肉,沒有過多繁瑣的理由,更沒有什么繁文縟節,只是純粹地喜歡吃。
紅燒狗肉,是欽州人的特色吃法。
我吃狗肉,就像羊吃碰頭草那樣,走過路過全不放過。魯迅說,狗肉吃多了就知道哪種味道最好——欽州的紅燒狗肉、玉林的脆皮狗肉、梧州的禾桿狗、賓陽的白切狗肉……吃來吃去我還是喜歡欽州的口味。
薩哥是烹飪紅燒狗肉的高手,平時我們想吃狗肉的時候,都喜歡買生狗肉到薩哥家,讓薩哥親自下廚房制作,看薩哥做的次數多了,紅燒狗肉的烹飪步驟我也基本掌握了。
新鮮狗肉買回來后,先把它放入到冷水當中浸泡一段時間,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去除肉體內的血水;然后洗干凈,剁成一寸見方的塊狀,再把它放入到鍋里面,加清水燒開焯一下水,去除狗肉的血腥味;用冷水沖洗兩次焯過水的狗肉,瀝干水份備用;接下來熱鍋,放入食用油,油熱到五成左右,把清洗好的狗肉煸炒一下,狗肉水分快干的時候,加入黃酒、醬油、白糖煸炒入味,這時候可以用大火均勻地翻炒,狗肉入味才均勻,吃起來更加有口感;狗肉炒干水份后,加入清水以及其它的調料,比如說精鹽,陳皮,八角干,紅辣椒、姜片等等一起放入鍋中,水燒開后,撇開浮沫,蓋好鍋蓋;這時候火候要控制,改用小火燜燒,等到狗肉快要熟爛的時候,再改用旺火進行濃燒收汁,起鍋就可以吃了。
紅燒狗肉色澤成醬紅色的,看起來就很有食欲,肉塊酥爛,鮮咸味美,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難怪欽州人都喜歡吃。
玉林脆皮狗
在廣西,脆皮狗比較出名的是玉林和柳州,而這兩個地方的脆皮狗又各具特色。
脆皮狗的狗是專門經過精心挑選的農家狗,做脆皮狗的標準為8—15斤為準。玉林脆皮狗的做法是熱油把狗的表皮淋得金黃酥脆,再剁塊紅燒或者干鍋,這樣的狗肉一邊軟一邊脆,有嚼勁;柳州脆皮狗 制作工序比較復雜,先用烤缸烤制,烤缸中還要刷上中藥材,烤制過程像做北京烤鴨一樣。
說到香,廣西玉林、柳州的脆皮狗肉最香。經獨特配方烤制而成的脆皮狗,一般是八九成熟,脆皮狗色澤呈金黃色,非常誘人。上爐吃到嘴里脆香而不膩, 食客到店里點這道菜時,廚師按食客需要取肉,將脆皮狗剁成塊狀,入油鍋干燜,配以本店特制專門做狗肉的醬料。這樣做出的脆皮乳狗,味道干香,皮脆肉嫩,回味無窮。吃完狗肉,加入原汁原味的狗骨湯,輔以火鍋配菜,又可享受另一番美味。
用禾桿草燒過的狗肉,吃起來特別香。
禾桿狗是梧州的特色,我老家桂平市毗鄰梧州,桂平、梧州兩個地方的飲食很多都是同宗同源,因此,在我老家烹飪狗肉,也是按禾桿狗的方式煮狗肉。
老家人吃狗肉有這樣的說法,狗肉要想做的香,殺狗一定要用禾桿草燒。劏狗時把狗毛去除干凈之后,再用禾稈草來燒,燒到皮干肉赤,變褐紅色,然后清洗干凈,開膛破肚,斬件加入香料(八角、桂皮、沙姜、陳皮、白蔻、茴香)用大鍋來煲湯,這個是梧州人常說的禾桿狗了。
賓陽白切狗
白切狗則是賓陽的特色,可以說當地人吃白切狗肉成風。賓陽的狗肉大多數是白切的做法,和白切雞的做法很像,即整只狗刮洗干凈后放大鍋中用清水煮熟,然后一只只掛起來,要買哪塊就切哪塊。在當地的市場上一年四季都有白切狗肉賣,很多人平時在外地很懷念家鄉的狗肉,所以回家都會去買白切狗解饞,也有買來款待親戚的。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生活習俗,也有自己的飲食習慣,以上這幾種都是廣西人喜歡吃的狗肉做法。不單廣西人喜歡吃狗肉,我國南北東西均吃狗肉,但是吃的方法截然不同。北方人吃狗肉,宰殺后剝皮,洗凈,開膛,加作料煮熟,蘸著醬油蒜醬吃肉。湯內加蔥末香菜末,大碗盛來,趁熱喝下,酣暢淋漓,卻也不錯。
狗一身都是寶,狗肉、狗排、狗皮、狗尾巴、狗蹄子、狗頭、狗臉、狗舌、狗內臟、狗生殖器、狗肉湯……幾乎沒有廢棄物。在這里說一下我剛到欽州時的遭遇:2002年來欽工作,第一次和朋友到體育場的狗肉一條街吃狗肉,我在點菜時發現菜單上赫然有“紅燒狗便”“清燉狗啼”,大驚——這家狗肉店真厲害,竟然能將狗的“便便”紅燒,將狗的“啼叫”清蒸?如果這樣,狗的全身當全無廢棄之物也!經詳細打聽,服務員操著生硬的普通話解釋,比劃來比劃去,嘿嘿,弄明白了,原來是“紅燒狗鞭”“清燉狗蹄”!——欽州人寫的典型的錯別字!虛驚一場。
狗肉好不好吃,首先要看“狗醬”香不香,然后才是狗肉煮得爛不爛。各家的狗醬味道不盡相同,但是都夠濃香。所謂“狗醬”根本不是什么“醬”,跟大醬沒有關系。狗醬的制作屬于秘密,我生活在欽州多年,粗略得知狗醬的制作——蔥蒜,姜絲,紫蘇、酸蕎頭、酸辣椒等十多種原材料制作而成,薩哥制作的狗醬就十分美味,身邊的朋友都說,不用狗肉,薩哥做的狗醬就能喝上幾杯了。
薩哥烹飪的狗肉,味道很好。
中國人自古就有吃狗肉的習慣,狗肉味甘、咸、酸、性溫,具有補中益氣、溫腎助陽之功。《普濟方》說狗肉“久病大虛者,服之輕身,益氣力。”《本草綱目》中載,狗肉能滋補血氣,專走脾腎二經而瞬時暖胃祛寒補腎壯陽,服之能使氣血溢沛,百脈沸騰。故此,中醫歷來認為狗肉是一味良好的中藥,有補腎、益精、溫補、壯陽等功用。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狗肉中含有少量稀有元素,對治療心腦缺血性疾病,調整高血壓有一定益處。狗肉還可用于老年人的虛弱癥,如尿溺不盡、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用狗肉加辣椒紅燒,冬天常服,可使老年人增強抗寒能力。
近年來,關于吃狗肉的爭議越來越大。像狗肉這種舌尖上的美味,上不了臺面,上不了大席,更多的是一種市井的快樂、底層的味道。這種快樂和味道,就像是草在大地一樣,就像是雨落天涯一樣,自然而然,無跡可求,沒有后來者的道德評判,沒有無聊者的惡意揣測。我只是覺得好吃,就吃了,就多吃了幾次,就多夾了幾筷而已。
人生的后來,就像是福柯說的那樣,瘋癲本來是文明的產物。吃狗肉哪有什么不文明,不文明只是社會規訓社會控制的需要而已。吃狗肉就像有的人吸煙喜歡中華一樣,純屬個人的偏好。這個偏好只是太陽底下的平常事,并沒有可以開掘的微言大義和義理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