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新華社成都5月18日電隨著6個“祭祀坑”的發掘,位于四川省廣漢市的三星堆遺址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象牙、青銅器、金器、玉器……一件件出土文物一步步掀開了三星堆文化的神秘面紗。如今,在設計師的手中三星堆又走進了現代人的生活。
面具之大,一口吃不下
三星堆博物館展出的許多青銅人物造像和面具都有著相似的、但異于現代人的長相。三星堆的古代先民試圖用巨大的眼睛望穿云層和山巒,用巨大的耳朵探聽另一個世界的呼喚。
2022年央視春晚,一件巨大的青銅面具亮相舞臺。它寬131厘米,高71厘米,深66厘米,重131斤,是目前已知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體量最大的青銅面具。其寬頤廣額、棱角分明,眉部、眼睛、嘴唇等線條流暢、皆突出于面部,粗長眉作揚起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雷雨介紹,青銅大面具出土的時候面朝下,“腔內”堆滿了象牙,保存狀態比較好。更讓人驚喜的是,研究人員還在大面具右眼球上發現了絲綢。
“三星堆青銅大面具的鑄造技術和核心成分與中原地區同時期青銅器幾乎是一模一樣,證明了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雷雨說。
古代先民傾世代之力鑄造大面具,將自己對自然萬物和人神世界的思考凝結其中。如今,想擁有一個大面具,并不需要從爺爺輩兒就開始努力。
2021年“五一”假期,三星堆博物館以“平頭金面具”和青銅“大面具”為原型,推出了冰激凌,只需要幾元錢,游客便能擁有三星堆先民同款“面具”,“云”參與古代先民的祭祀儀式。一經面世,“三星堆面具冰激凌”便以超高人氣火出了圈,登上各大社交平臺熱搜,話題量和閱讀量上億次。
他是誰?他愛啥?
走進三星堆博物館綜合館,高大威嚴的青銅大立人像讓游客驚嘆不已。“他”身高一米八,加上基座通高約兩米六,重180公斤,于1986年在三星堆2號“祭祀坑”出土,是中國“禁止出國參展”的國寶級文物。
“他”頭戴高冠,凸目高鼻,大嘴闊耳,雙手一高一低,環抱在胸前,手部呈虛握狀。身著窄袖左衽衣服、衣服后端呈燕尾狀,飾以龍紋,兼有獸面紋、鳥紋、蟲紋、回紋等,繁復精美。
他到底是國王還是神明?有專家認為,大立人可能是一代古蜀王形象,既是君王又是群巫之長“大祭司”。
大立人曾經是誰我們還未可知,不過今天的他卻走下了神壇。
他或是化名“茶小堆”,右手持二尺長嘴茶壺,穩扎馬步,滾燙的茶水似乎一滴不漏地注入了左手上的白瓷蓋碗中;或是化身“繡小堆”,可愛的熊貓在身側好奇張望,只見繡針翻飛,精美蜀繡便躍然繡臺之上,讓人不禁感嘆“鐵漢柔情”。
如此“接地氣”的大立人是三星堆博物館文創產品川蜀小堆盲盒公仔。
三星堆景區管委會產業發展部部長任韌表示,這套盲盒公仔以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人像和鳥獸為原型,融合了如變臉、茶文化、蜀繡等四川文化色彩。
既保留了三星堆文物的特色,又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讓人不禁遐想,這位三千多年的“君王”是不是也有相似的愛好。
烤豬肉來一份
對于美食的熱情深深烙印在今天的四川人的血液里,而這似乎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的共性,三星堆博物館里一只小小的陶豬就是證據之一。
2020年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在廣漢三星堆周邊發現重要遺址——聯合遺址,并出土了大量陶器、瓷器、石器等。
其中一只圓滾滾的泥塑陶豬一登場便占據了社交平臺的頭條熱搜,引來一片驚呼:“這不是《憤怒的小鳥》里的反派豬嗎?”“不能說是毫無關系,只能說是一模一樣”“到底是誰穿越了?”
專家分析認為,出土這只泥塑陶豬的聯合遺址應該是三星堆古城遺址周邊的一個重要聚落,出土了大量和三星堆類似的文物,證明當時的先民已經開始飼養牲畜。
三星堆博物館文創團隊把這只小陶豬做成了立體冰箱貼。還是灰撲撲的臉蛋兒,圓滾滾的身子,網友調侃它還擁有“睿智的眼神”。任韌說:“希望買它回家的游客,工作再忙也要好好吃飯。”
人類對于遠方和未知的求索都是一以貫之的,締造了燦爛文化的三星堆古代先民雖早已遠去,博物館和文創設計師卻又讓他們離我們這么“近”。
策劃、統籌:梁文雅
記者:唐文豪 童芳
海報:張鐸
終審:令偉家
編輯:姜子煒 陶虹
素材提供:三星堆博物館
來源: 新華網
常明打小就愛看書,他所在城市的三家圖書館里,常明都是常客。他甚至因此和其中最小的那家圖書館里的工作人員都混熟了。
這周末,常明便打算到最小的那家圖書館去換幾本書。當然,所謂的小也是相對來說的,在路口等待紅綠燈的常明看著馬路對面的三層小樓,心里仍舊忍不住吐槽道:“也不知道怎么想的,這圖書館是真低調,連寫著‘第二圖書館’幾個字的牌子都是掛在大廳里的,從外面看還以為是私人別墅呢。”
推門走進全圖書館之后,常明便看到了一張熟臉,忙打招呼:“早啊,劉大爺。”
“喲,來咯。”劉大爺回到,視線落在常明手里的袋子上,“來還書?”
“對,順便再借幾本走。”今天這圖書館和往常不太一樣,常明在這待了沒多久,已經有三輛運書車出去了。
“給我吧書,里面裝修了,書都搬走了,只能還書了。”劉大爺替他解了惑。
“啊?裝修?為啥啊?”常明邊把書遞過去,邊問道。
“上面的領導。”劉大爺壓低了聲線,“說咱這不大氣,第二圖書館這名頭掛著,所有的設備應該跟上。”
“那啥時候開啊?”
“說是一個月的工期,到時候你注意著點公眾號。”
“好嘞。”常明道謝后,離開了第二圖書館。
總共也就裝修了十天,常明看到公眾號的通知后,一邊感嘆裝得真快,一邊第一時間趕到。遠遠地看去,的確是新了不少,他腳下生風,快步走進圖書館。
“劉大爺,我來了!”
“喲,夠早啊,今兒個可是第一天。”
常明聞著圖書館沒什么裝修的味,便說道:“散味散的還挺好,一點裝修的味都沒有。”
“嗨,你上去看看就知道咯。”劉大爺說。
常明上了二樓才發現里面根本沒裝修,還是之前那樣,他好笑地說:“所謂的裝修就是刷個漆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