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的披薩游戲攻略 披薩游戲妮可的專屬披薩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經營類游戲總是給人一種休閑輕松的印象,好像只要放置和等待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然而今天小美要給大家推薦的2款經營類游戲可真有一點街機游戲的緊張氛圍,你需要親自動手完成制作餐點的每一步,還常常有時間限制和錯誤懲罰,簡直真實還原了餐飲工作者忙碌的一天。

在玩法緊張的同時,它們的畫面仍然保持了美食主題游戲一貫的可愛治愈系畫風。還等什么呢,一起開始料理吧!

可口的披薩,美味的披薩

一個經營類游戲要開始了,你要開一家新披薩店!

但是...等一下,第一個客人怎么就是競爭對手?再等一下!客人們的要求怎么都奇奇怪怪的?

這一款經營類游戲實乃畫風清奇,和一般游戲有所不同,到底是怎么個不同法呢?讓我這個飽受摧殘的老玩家一一道來~

畫風獨特 設定有趣

一打開游戲界面,映入眼簾的就是一片柔和的暖粉色調,畫風非常獨特,讓人一眼就能記住,人物形象也相當豐富、可愛。

進入了這個披薩的世界,你會發現幾乎每件事都和披薩相關。比如每一天的晨間新聞都和披薩相關,城市里的節日也都以披薩餡料命名,此前一直占據壟斷地位的阿利坎特披薩店也對你新開的小店虎視眈眈。

這不,阿利坎特披薩店的大廚忍不住第一個跑過來向你下戰書了。

除此之外,游戲里還會出現眾多顧客,重復率較低。有愛吃素的穆斯林女子、比桌子高不了多少的孩子、身無分文的乞丐和狡詐的小偷等等,每個人都會向你提出不同的要求,而且這些要求往往都不太直接,你需要動一番腦筋才能猜到他們要點哪種披薩。如果實在聽不懂顧客的要求,你可以追問一句“什么?”,但是每追問一次就會減少10%的滿意度哦!滿意度的高低可決定著他們最后支付多少小費呢。

玩法富有挑戰性

了解了顧客的要求還不夠,你需要根據他們的要求做出他們心目中完美的披薩。

首先是鋪料環節,先攤一塊面餅,再依次涂上醬料、撒上芝士和配料,要注意鋪料必須均勻,否則客人一定會感到不滿的!

然而也不能為了鋪得均勻就肆意揮霍配料啊,因為每一滴醬料、每一撮芝士、每一片蘑菇都是要花錢的!這就考驗你作為一個智慧的店主怎么去平衡利潤和口碑之間的關系啦。

除了普通的單口味披薩,有些客戶還會要求做雙拼披薩,雙拼披薩很容易把中線附近的醬料或芝士放過界,手殘黨免不了要被顧客吐槽嘍。

放完配料之后把披薩放進滾動式烤箱里烤熟,取出之后就進入了切割環節。要把披薩完美切成6等份可沒有想想中那么容易哦,有時候你看著切得很均勻了,顧客有可能還是不滿意,小費又要泡湯了。

這一步只能通過多加練習來提高啦。要注意的是,有些客戶會要求切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的披薩,有的甚至要求不切分,這個要求沒看清楚問題就比較大了。

成長劇情讓你玩不厭

每一天的營業結束以后,你會收到一張營業清單,支出多少收入多少一目了然,有時候新手上路還會虧本幾天。有了收入之后,你還可以購買設備或裝飾品,用于提高你店鋪的人氣和工作效率。隨著設備的改善,收入也會不斷增長,看著自己的小生意一點點做大,還是很有成就感噠!

另外,游戲可不只是一天天重復單調的工作,而是有一定劇情的,每天電視里的新聞也都不一樣,不容易讓人感到枯燥,不知道這個游戲有沒有打到通過那一天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吧!

該游戲為 iOS & Android 雙平臺

Bakery Blitz

這款游戲在我手機上已經呆了3年以上了,真乃最耐玩的經營類游戲之一。它讓我始終不舍得刪除的原因,大概是海量的可愛甜點、刺激的制作過程和它“不粘人”的特點吧!這款游戲和其他經營類游戲不同,不需要定時去收取金幣或者維護店面,隨時打開隨時可以玩,很久不玩也沒有什么損失,特別省心。

全世界甜點都在這里

這是一款過關模式的游戲,每一個大的分區都由十幾個小關卡組成,而每一個分區的主題都不一樣。有蛋糕、華夫餅、冰淇淋、甜甜圈、爆米花、大福、曲奇等各種甜食,品種豐富到令人發指。

而且每一種甜品還會有很多不同的口味,比如一個三層蛋糕,每一層的蛋糕胚、夾心和外殼都能選擇不同的口味,蛋糕外面的裱花和頂上的裝飾也有很多選擇,搭配蛋糕食用的茶和小零食也有好幾種,簡直有著無窮的點餐可能。

每一個分區的玩法也根據每一種甜點的特性有所不同,比如面包就需要經過揉面、壓花、烘焙、點綴的過程,而棒冰需要挑選模具、挑選口味、加配料、冷凍等過程,每進入一個新的分區就能讓你感到整個游戲都煥然一新。

這個游戲真有點難

正如上面所說,這個游戲制作甜點的時候要經過很多步驟,這些步驟的順序大多數都不能調換,所以有一定的難度。再拿三層蛋糕舉個例子,只要三層中的某一層的夾心放錯了,整個蛋糕就得扔掉重做,那叫一個心疼啊!

除了步驟復雜、口味繁多之外,游戲規則也會制造一些困難。這款游戲里面的小關卡大致分為限時,限顧客數量,顧客耐心不斷變差這3種情況。在這3種關卡中,你都需要收獲到足夠的金幣才能通過。

這款游戲和上一款不同,客戶可能一下子來好多個,而不是一個個進行點單的,這時候如果讓客戶等待太久或者甜點做錯了都會減少收入,所以想要通過真的不太容易。

游戲里面的商店可以用金幣或鉆石購買提高工作效率的物品,不過價格都很高,還只能應用于當前的分區,所以性價比不是很高,但不買有時候又真的過不了關,這一點確實讓人生氣。但是作為一個優秀的免費游戲,用這種方式賺點錢其實也不容易啊!

迷人的小細節

這款游戲的人物也十分可愛,而且不同人物具有固定的特性,利用起來可以讓游戲事半功倍呢!比如有一個和藹的老爺爺,只要滿足他的點單之后,就能讓當時在場的所有顧客心情都回到初始值;還有一個可愛的男孩只要一進入店鋪,就會讓和他相鄰兩個客人心情變好;此外還有一個暴躁的小女孩,如果你沒有即時滿足她的需要,她就會嚎啕大哭,讓其他客人心情變差...了解了這些情況之后,再看到這幾位客人,你就可以稍加注意啦。

該游戲為 iOS & Android 雙平臺

怎么樣,這些不佛系的經營類小游戲,有沒有讓你萌發挑戰的欲望呢?一起來體驗糕點大師和披薩大廚的忙碌日常吧!

關注「最美應用」微信公眾號,回復「經營」獲取下載地址。

——————

下載地址

下載最美應用客戶端, 馬上擁有所有好用、好玩、好看的「最美應用」!

(如鏈接不可點擊,前往 App Store 或各應用商店搜索「最美應用」即可~)

? 本文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并授權最美應用獨家使用,未經最美應用官方許可,不得轉載使用。

2014年,一部《爆裂鼓手》橫空出世,在此后三年里,它橫掃了包括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在內的12個大獎項中的20多個子獎項,這股勢頭正如它的名字一樣"爆裂"。

除此之外,它的"爆裂"還體現在劇情方面,很多人認為《爆裂鼓手》是一部勵志片,可它卻顛覆了大家以往對于勵志片的刻板印象。

在傳統的勵志片中,導演總是會一刀切地告訴我們應該努力向上,應該堅持拼搏。

可是在《爆裂鼓手》的這個故事里,你很難去分清楚安德魯的選擇是對還是錯,你甚至不知道最后的結果究竟是好還是不好。

影片根據導演達米恩·查澤雷的真實經歷改編,講述了熱愛爵士樂的19歲少年安德魯,立志成為一個像巴迪·瑞奇一樣偉大的傳奇鼓手,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受盡了導師弗萊徹的折磨,最后依然選擇了夢想的故事。

《爆裂鼓手》雖然名為"爆裂",但影片幾乎都被"壓抑"的氣氛所籠罩,在整個的觀影過程中,一直會有一種"黑云壓城城欲摧"的壓迫感,空氣凝重得讓人喘不過氣。

再配上節奏緊促的背景音樂和高速切換的視覺畫面,又給人帶來了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感,令人局促不安。

而真正的"爆裂"直到影片結束前的那幾分鐘才出現,隨著男主角安德魯越來越快的鼓點,此前被壓抑的情緒全部在一瞬間釋放出來,隨后戛然而止,影片到此結束。

我始終認為一部好的電影就是要讓觀眾擁有足夠的代入感,或者說是沉浸感。

《爆裂鼓手》無疑是做到了這一點的,我們所感受到的一切心理的變化,從壓抑到爆裂,其實都是男主角安德魯身上的變化。

那么接下來我也將從男主角安德魯的角度出發,看看這部影片到底想傳達給我們一些什么?

偶然與必然:用SCQA模型來看男主角的"爆裂"之路

所謂的SCQA模型,其實是一種結構化思考和表達的模型,最早是由麥肯錫咨詢顧問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一書中提出。

SCQA分別指的是Situation(情景)、Complication(沖突)、Question(問題)和Answer(回答)。

SCQA模型在項目管理方面運用的十分廣泛,但又因其本質是一種結構化的思維,那么從理論上來說,它可以運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所以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時,我在想,把男主角安德魯的這一段人生看成是一個項目,用SCQA模型去進行分析,是否可行呢?

答案是可行的

并且經過這樣的分析之后,我對他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安德魯最后的爆裂,是許多個偶然性堆積之后的一個必然結果。

S.情景:特殊的成長背景造就了他的特殊的性格

安德魯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他跟著父親一起在一個新的家庭生活。

在這個家庭里,有一個運動天賦很強的兄弟,還有一個領導力很強的兄弟,他們很受家人的重視。

相比之下,安德魯只會打鼓,即使打得不錯,可在家人眼里終究是不務正業的事情,就連自己的父親也不能理解自己。

一個19歲少年,從小缺乏母愛,父親也不理解自己,在家里倍受冷落,這種成長經歷讓安德魯不懂得如何與別人進行交流,也讓他的性格變得極端,他認為自己不需要朋友。

除此之外,他還有著很深的自卑感以及不安全感。

在這種種因素的促成下,架子鼓成了他生命中的唯一,他需要用架子鼓來證明自己。如果自己可以成為最頂尖的鼓手被人記住,就算像查理·帕克一樣英年早逝也無所謂。

這些性格中根深蒂固的東西,為他之后的路埋下了不少伏筆。

C.沖突:阻擋夢想的腳步,即使是愛情也可以斷然舍棄

影片中安德魯除了練鼓就是練鼓,僅有的休閑項目就是偶爾和父親一起看電影。

他常去的那家影院的前臺是個名叫妮可的漂亮姑娘,安德魯喜歡了她很久,但一直沒有勇氣表白。

直到他被導師弗萊徹選中,進入謝爾佛最優秀的樂團。

他那天意氣風發,終于主動向妮可發出約會邀請。

可是好景不長,安德魯很快發現在弗萊徹手下打鼓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想要達成自己的夢想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他必須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練習上,而在他的觀念里,談戀愛會耽誤時間。換句話說,有妮可在他就無法實現夢想。于是他把妮可約出來,干脆利落的提出了分手。

而在影片的最后,安德魯即將登上JVC的舞臺,這時他離夢想只有一步之遙。

他又想起了妮可,問她愿不愿意來看自己的演出,再一起吃個披薩。

可是妮可已經有新的男朋友了,也有人說妮可是在騙他,畢竟曾經被傷害過。總之,他和妮可已經不可能了。

安德魯的感情線雖然在全片出現不多,但每次出現都是一個轉折點,它從側面向觀眾展示著安德魯的性格,并且告訴我們:

在安德魯的世界里,愛情只能是甜點,夢想才是正餐。

甜點總是在正餐吃完后才被端上來,只不過等他把最后一道正餐吃完時,那道甜點已經不屬于他了。

安德魯在自身性格的推動下,做出了他的"最優解",他得到了他最想要的,可他也失去了很多。

Q.問題:當夢想破滅,是選擇另謀出路,還是東山再起?

之前提到,《爆裂鼓手》的氣氛在前期一直屬于壓抑的狀態,那么當安德魯在舞臺上和導師弗萊徹打起來之后,壓抑達到了極致。

自那以后,安德魯把所有曾經熱愛的專輯都扔了,把自己偶像的海報也揭了,來到一家蛋糕店做起了店員。

他照常和父親一起看電影,就好像這一切都不曾發生過,只是一場夢而已。

直到他偶然間又碰見了弗萊徹,從弗萊徹口里他知道了曾經和他競爭的人已經轉行做了醫生。

而他現在,也面臨著一個同樣的難題:

徹底放棄夢想,安安心心做一名店員,還是重新坐在架子鼓前,做那個追夢的少年?

A.回答:一分鐘400拍,爆裂鼓手誕生!

安德魯最終還是選擇了夢想。

在JVC的舞臺上,他打出了極致的雙倍搖擺。在鼓點最激烈的時候,影片逐漸失去了聲音。

那是安德魯進入了"心流"狀態,周圍的一切都漸漸遠去,整個世界只有他和架子鼓。

原來極端的另一面,就是極致。

安德魯最后實現夢想,看似是由很多偶然性堆砌而成的:偶然被弗萊徹挑中、偶然的車禍、再次偶然與弗萊徹相遇。

但其實這一切的結果早就藏在了他的性格深處,弗萊徹只不過是一個催化劑,加快了進程而已。

如果沒有這一切,安德魯還是可以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夢想,只是早或晚而已。

弗萊徹的教育方式,并非嚴師出高徒,只不過是一場丑陋的PUA

《爆裂鼓手》中,除了主角安德魯以外,還有另一位關鍵性人物,那就是導師弗萊徹。

關于這個人,大家的爭議一直都沒有停過,有人說他是個天才,也有人說他是嚴師出高徒。

對于這兩種說法,我同意,但也不同意。

弗萊徹是個天才這一點毋庸置疑,憑他那一雙金耳就足夠對得起這個稱呼。不過說他的教育方式是嚴師出高徒,這一點我不認同。

在我看來,這只不過是一場發生在教育領域的PUA。

PUA全稱(pick-up artist),最初是用于幫助男生提高搭訕技巧的,可是隨著它的發展,這項技巧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開發成一種情感操控的手段,甚至用于犯罪。

影片中弗萊徹的教育方式,與PUA別無二致,因為他從來不是為了培養學生,他需要的是一個聽話的學生,一個能滿足自己私欲的學生。

關于這一點,影片中有一段非常經典的鏡頭:

因為安德魯的一個錯誤,弗萊徹不斷地對他大吼,扇巴掌,把安德魯的最后還拿安德魯死去的媽媽當武器,徹底摧毀了安德魯的心理防線,讓安德魯大聲喊出:"我難受!"。

當安德魯按照弗萊徹的意愿喊出了這句話時,弗萊徹成功了,他又控制了一名學生。

然而諷刺的是,爵士樂是一種代表自由的音樂,處于弗萊徹精神控制下的安德魯漸漸變得機械、死氣沉沉,打出來的鼓雖然技巧不錯,但沒有靈魂。

當安德魯第二次偶然遇見弗萊徹時,弗萊徹說自己從來沒有遇見屬于自己的查理帕克。但其實他不是沒有遇見,而是他自己親手葬送了那些人才。

著名喜劇大師金凱瑞曾經演過一部電影,名叫《冒牌天神》,在那部電影中,金凱瑞成為了代理上帝,他能做到任何自己想做的事,唯獨一件事情做不到:干涉他人的自由意志。

在西方文化中,自由意志是上帝賦予人類最寶貴的禮物,自由意志使得人類不是只會順從的機器,即使是萬能的上帝也不能干擾。

幸運的是,安德魯在最后脫離了弗萊徹的控制,他跟隨著自己的心,進入了"心流"狀態,打出了每分鐘400拍的爆裂鼓點,那才是真正的爵士樂!那一刻連弗萊徹也為之折服。

人之所以稱為人,就是因為有自己獨特的思想,擁有自由意志。當一個人失去自由意志時,就算他技藝再高超,也終究只是像一個機器。

弗萊徹的PUA式教學,不僅扼殺了學生的自由意志,也永遠實現不了自己的目標,當影片最后安德魯和弗萊徹相視一笑時,相信他們都明白了爵士樂"自由"的真諦吧。

結語:《爆裂鼓手》與其說是"勵志片",不如說是"理智片"

影片的導演達米恩·查澤雷曾經就像安德魯一樣,熱愛打鼓,也有一個令他害怕的老師,不過查澤雷并沒有像安德魯一樣堅持下去,而是選擇了放棄,轉而走向電影行業。

多年以后,查澤雷塑造了安德魯這個角色,或許是想讓安德魯替自己完成當年未完成的夢想,走完這條不一樣的路吧。

我在影片開頭留下了一個懸念,這部電影究竟是想要傳達給我們一些什么東西呢?

現在應該可以揭曉答案了:那就是前文提到的自由意志。

導演以代表自由的爵士樂為載體,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普普通通的懷有夢想的年輕人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角可以只是安德魯,但也是導演自己,更是每一個你我。

假如你是安德魯,在面對影片中那么多的選擇時,你會怎么選?是選擇愛情,還是選擇夢想?是像導演查澤雷一樣轉行,還是像安德魯一樣堅持到最后?

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這就是自由意志。

一千個觀眾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這并非是一部一刀切的傳統勵志片,或許稱為一部啟發觀眾思考的"理智片"更為合適。

每個人在人生中都會遇到很多選擇,而每個人做出的選擇也都不盡相同,這些選擇在那個瞬間你也許覺得是對的,可到了多年以后你或許會后悔,會想如果當初選擇了另一條路會怎么樣?

這恰恰就是人生最有意思的地方,你不知道另一條路會是什么樣,所以總有無限美好的幻想,但這也是最為殘酷的地方,因為你不能回去重來一遍。

所以你會怎么選呢?

我是,一個慢性子的95后,喜歡閱讀和電影,寫一些關于情感和心理的文字,期待你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