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星酒店粵語百度影音和百度影音在線觀看百度影音在線觀看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文丨孔鯉

尖沙咀的嘉禾港威戲院歷經多年,見證了港片之盛極輝煌,亦目睹了港片之日漸衰頹。在這里曾經拍攝過《無間道》,就是第一部里陳永仁(梁朝偉)跟蹤劉建明(劉德華)的那家電影院,而爾冬升的《色情男女》亦曾在地取景。

二零一六年二月十五日,也就是明天,它就要停業了。

無獨有偶,去年九月二十日,正逢張曼玉五十歲生日,同樣有五十年歷史的香港金雀餐廳結業。

《花樣年華》里周慕云(梁朝偉)與蘇麗珍(張曼玉)拍攝用西餐的地方,《2046》里周慕云(梁朝偉)來吃圣誕餐的地方,見證了「這就是一個武林」的香港金雀餐廳。

然而來訪的大多是慕名而來的影迷,餐廳終于支撐不下去而宣布結業:

未能與您走到二零四六,榮幸與您度過花樣年華。

今年春節檔上映的三部電影,《美人魚》《西游記之三打白骨精》《澳門風云3》,作品質量毋論,票房卻著實可喜,但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是,這三部電影的導演都是香港人,而且還都是經歷過香港電影全盛時代的導演。

周星馳和王晶不必多說了,港片全盛時代的代表人物,香港電影歷史上絕對繞不開的兩個名字,也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

另一位導演鄭保瑞,雖然手里有網劇《盜墓筆記》、電影《西游記之大鬧天宮》這些劣質作品,卻也不乏《狗咬狗》《沖鋒車》《愛·作戰》以及《殺破狼2》這些極具港片特色的佳作。

這三位都是「北上」的,事實上香港導演北上的非常多。

陳可辛和徐克算是其中走出來的兩位代表人物,《親愛的》和《智取威虎山》完全看不到港片的風味,成功打破「香港導演北上鎩羽而歸」的定律,香港導演也能拍出大陸片不再是傳聞,他二人也順利站住腳跟,得以繼續前行。

而另一位拍過《籠民》《自梳》和《流星語》的、曾經和徐克合稱「文張武徐」的張之亮導演,卻在北上途中屢屢「水土不服」,《墨攻》《肩上蝶》以及《白發魔女傳之明月天國》全部敗走麥城,難回當日榮光。

不得不承認的一件事是,港片不行了,往大點說,香港不行了,曾經因為英國搶占而成為東西方世界的交流關口的香港,在大陸這個擁有巨大無比的胃口的饕餮的蠶食下,香港正在陸續回歸到它歷史上應有的位置上。

過去一百多年,由于大陸內亂、封閉,外交內困,香港的優勢得以凸顯,也迅速讓這個僅有一千平方公里、幾百萬人口的特別行政區飛快成長,而一旦大陸雄獅蘇醒過來,無論香港還是臺灣,都無力抗衡,經過這許多年的復蘇,我們從藝人角度就能看出來,或者啃老本死守香港小陣營,或者找出路擁抱大陸新世界。

所以香港相比于大陸衰退是必然的,港片在回歸后受到的沖擊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很多人把《無間道》視為港片最后的輝煌,誠然《無間道》后還有杜琪峰《黑社會》《放逐》《大只佬》、爾冬升《門徒》《旺角黑夜》等警匪片,也有葉念琛十年如一日拍《十分愛》《我的最愛》《獨家試愛》等愛情片,但無論是影響力還是知名度上,都難以望《無間道》項背。

但不止這些,我們看到的是,很多港片不思進取地在啃老本。今年春節檔上映的《澳門風云3》就是如此。

《澳門風云3》,當我們看到如此華麗的陣容海報時,心里是會很期待的,這不

僅僅是香港黃金時代的演員,他們中絕大多數人依舊是華語演員里的佼佼者,如此巨星云集的電影,王晶給了我們什么?

給了我們一坨令人難以形容的惡臭。盡管這部電影里有許多老港片的懷舊梗,但是通通用得不到位,澳門不像澳門、香港不像香港,甚至都沒有煮熟就端出來讓觀眾食用了。

以王晶為代表的這一類港片黃金時代人物其實就是在消費自己,同樣的還有黃百鳴的「家有喜事」系列。

1992年,黃百鳴聯合張國榮、周星馳、張曼玉、吳君如、毛舜筠等演員一同出演了賀歲喜劇電影《家有喜事》,一炮而紅,緊接著第二年又推出了《花田喜事》,同樣賺了個盆豐缽滿。

誰能料到香港回歸后,這一系列就一發不可收拾,97年的《97家有喜事》、98年的《九星報喜》、09年的《家有喜事2009》、10年的《花田喜事2010》、11年的《最強喜事》、12年的《八星報喜》、13年的《百星酒店》、14年的《六福喜事》,數量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差,完全印證了「炒冷飯」三個字。

再比如曾經拍出過令無數人難以忘懷的經典電影《大話西游》的導演劉鎮偉。

如果我們細數一下,我們的編劇技安(劉鎮偉)在港片式微的時代,利用《大話西游》和《東成西就》拍了多少部電影來賺錢,我們就能知道他是有多么江郎才盡了。

2005年,謝霆鋒、蔡卓妍主演《情癲大圣》。

2010年,鄭中基、孫儷主演《越光寶盒》。

2011年,陳奕迅、莫文蔚主演《東成西就2011》。

2014年,鄭中基、孫儷主演《大話天仙》。

……

還有今年即將上映的,準備繼續消費這個題材的、韓庚和唐嫣主演的《大話西游3》。

以上種種都能讓我們看到,香港式微了,香港導演式微了,多少香港導演在重復自己,在面對內地觀眾心中的港片情懷而不斷消費、剝削,直到變成《澳門風云3》這種畸形怪物。

其實不僅僅是港片式微了,同樣是我們童年記憶的TVB,近幾年來也僅有《天與地》《使徒行者》等寥寥幾部還算可以,同樣不復當年模樣。而我們看到的則是很多TVB導演北上,拍起了令人難以理解的抗日神劇。

衰敗的東西往往卻能引起人們的懷念,徐崢《港囧》打了一張情懷牌,出現了多少粵語老歌、港片配角、港片取景,雖說不見得高明,卻是令人懷念的、在觀影過程中如能偶爾碰到那么一兩處心領神會的片段,總會有無限遐想,想起那很多年前的一分鐘。

「十六號,四月十六號。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號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已經過去了。」

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已經過去了。」——說的也是香港電影。

一個好的故事是足夠讓人有非常多的解讀方面的,王家衛最新的作品(其實已經好多年了,笑)《一代宗師》可以算新世紀以來我最喜歡的港片(如果它可以算是港片的話),在我心中這是可以與許多被稱之為「神作」的電影媲美的,縱然它在各大電影網站上的評分并不高。

《一代宗師》不同于「我要打十個」的宇宙無敵動作片,它其實是以葉問為引子,聯絡出一個大世界。往大了說,是民國往事,再往大說,是新事物繼承了舊事物、舊事物日漸傾頹的哲學;往小了說,有情思綿延,也有每個人的人生哲學,比如「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梗秩纭浮何摇欢紱]了,還怕啥」,還有「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等等。

所以這部電影的解讀是多方面、多樣化的,不同于陳可辛《親愛的》、徐克《智取威虎山》的精明與小心,王家衛十年磨一劍推出的《一代宗師》早已脫離了港片范疇,不再拘泥于港片和陸片之分,而是各取其所長,這其實也給港片發展指明了一條道路。

電影里都說出來了:

拳有南北,國有南北嗎?

其實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勉強求全,等于固步自封。

真管用的話,南拳又何止北傳?

清王朝亡了,遺老們紛紛哀嘆國將不國。

傳統行業凋零了,大家斥責新世界太快容不下它們。

大哉,王家衛、徐皓峰、鄒靜之、張大春,以及那許許多多在王家衛采訪中提及的拳師們,給出了一個武林,又勾畫了一個武林,匯聚兩岸三地的融會貫通,拍出的《一代宗師》,其實正是一個驚醒:「武學千年,煙消云散的事兒,我們見的還少嗎?

正因為不少了,所以當我們面對頹勢時,懷念固可以有,但如一味抱守殘缺、不思進取,那么最后面對的,只能是消亡。

有個朋友看完這部電影后,說了一句話:「物有興衰,人有進退?!巩斘覀兠鎸Α稛o間道》里的嘉禾影院、面對《花樣年華》里的金雀餐廳的消亡時,去懷念固然是好的,但不能一味沉迷于對過去的執念,要向前看。

影院如是、餐廳如是,電影亦如此。一個時代出現的東西,總歸會被淘汰的,但新事物所承載的永遠是人。如果我們把自己當作已經成功的「老人」,總是津津樂道于過往的成就,那么我們確實真的,就此老去。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有燈就有人。

- 完 -

注:本文亦刊載于澎湃新聞「有戲」欄目,孔鯉個人微信公眾號「書林齋」及微博「孔鯉」。如果你對作者感興趣,就點擊底部閱讀原文,去與作者互動吧。

/ · 往 期 精 彩 · /

點擊以下 關鍵字,查看過往精彩內容

/

/

電影的每一秒,都有二十四幀

長按識別二維碼,阿郎帶你看電影!

編輯|寧鏡誠一.暴風影音因為缺乏適應“移動端時代”的能力,逐漸沒落

在PC端時代,我們當中大約70%的人電腦里幾乎都裝過暴風影音這款播放器,它的優勢在于可以兼容市面上的大多數視頻以及音頻格式,所以深受用戶的喜愛。

根據數據統計,2008年暴風影音的覆蓋人數已經超過了一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它逐漸走向沒落?

答案是它缺乏適應時代的能力。

暴風影音在移動端缺乏競爭優勢

首先隨著移動端時代的到來,人們更加偏好在手機上看視頻,使用電腦進行觀看的用戶銳減,優酷、愛奇藝、騰訊等手機APP迅速崛起,暴風影音的優勢開始被慢慢蠶食。

不僅如此,隨著會員付費模式的興起,為了鞏固自身地位的同時增加競爭壁壘,各大視頻網絡平臺也開始了“版權之爭”,以2015年的統計數據為例:

僅2015年第三季度,優酷土豆在購買版權上就花費了5.16億元;

騰訊提供的官方數據顯示,網站每年需要花費180億元購買正版內容;

愛奇藝2015年的營收為52.95億元,但投入的成本就高達76.7億元,這其中最大的支出就是版權投入;

那么暴風影音當年的版權投入是多少呢?

答案是大約4300萬,投入金額大約是騰訊版權投入的1/413,很顯然,兩者早已不是一個量級的選手了。

在流量至上的移動端,沒有了吸引大眾眼球的高質量作品的版權,意味著你失去了自己的用戶群。

《樂隊的夏天》口碑炸裂

無論是今年夏天大熱的音樂綜藝《樂隊的夏天》還是仙俠劇《陳情令》,都只能在各自擁有唯一版權的APP上觀看 ,這也給優酷、愛奇藝、騰訊等平臺帶來了巨大的收益以及良好的口碑。

這些現象,都向我們證明了一個道理:

得版權者,得參賽權;得優質作品版權者,得用戶群。

沒有版權,連進場挑戰的資格都沒有,何談搭建自己的核心壁壘?

暴風影音之所以會淡出人們的視線,很大程度就是因為缺乏了適應“移動端時代”的能力,沒有及時跟進版權方面的投入,攤子鋪得太大,導致結果見效甚微。

那么,適應能力是如何定義的呢?

二.適應能力是一種對于“趨勢的解讀能力”

在TED演講《未來,決定你職業潛能和價值的將是一一AQ》中,創業投資人Natalie Fratto 是這么定義適應能力的:

一個人在面對不可避免的改變時反應如何,尤其是面臨大量變動時,我們的大腦會做出相應的反應,從而在生理以及心理上做出適應性的調整,達到一種和周圍環境的和諧狀態。

而她所提及的AQ(適應能力商數),是可以被測量和提高的,從而被當做衡量一個人職業潛能和價值的主要指標。

Natalie Fratto在TED演講

但是,適應能力的概念其實并沒有這般單薄,其實它還代表了個體對于趨勢的解讀以及自我的協同能力。

1.趨勢的解讀

這一點其實不難理解,現在混得風生水起的公司適應能力都很強,它們無一不是抓住了趨勢的紅利:

騰訊旗下的微信抓住了社交網絡化的趨勢

今年1月9號,騰訊發布的《2018微信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9月,微信的月活用戶數達到了驚人的10.8億;

阿里旗下的支付寶抓住了移動支付的趨勢

根據《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 2019 年第 1 季度》數據顯示,2019 年第一季度,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達到近47. 7 萬億元,其中支付寶以53.21%的份額繼續位列第一;

支付寶市場份額統計

市值剛剛超過百度的電商平臺拼多多,則是在淘寶和京東的夾縫中,憑借薄利多銷的商業模式加以微信的流量扶持,抓住了流量和平價的趨勢,得以迅速崛起。

相比較暴風集團在不適應移動端的變革后,轉而向自己并不熟悉的VR領域廣撒網,最后卻撈不著魚兒的行為,拼多多對趨勢的解讀則更為深刻,也更為討巧。

依靠微信的流量,給自己帶來大量用戶群,再抓住老百姓喜好“用更少的價格買更好的東西”的痛點,一陣猛敲,最終踩著百度,成為了中國第五大互聯網上市公司。

古人講,我們做事講究順勢而為,意思就是我們做事要順應潮流,不要逆勢而為,這其中就需要我們有適應趨勢的能力以及自我調節的內在驅動。

很顯然,拼多多做到了這一點。

拼多多

孫中山先生曾說: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對于趨勢的解讀是適應能力的一種內在形式,只有準確判斷世界潮流的走向,才能相應調整自己的節奏,適應時代變化的步伐。

2.自我協同能力

“協同”一詞來自古希臘語,《說文》對于協同的定義是"協, 眾之同和也。同, 合會也",它其實是指協調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不同資源或者個體,協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標的過程或能力。

協同其實代表著我們在適應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拉動效應,從而推動事物向前發展,其結果就是讓周圍的個體獲益,從而使整體的性能得到加強。

綠地集團的掌舵人張玉良在談及企業的發展前景時就坦言,他掌舵的綠地集團之所以近10年來都一直是華東最大的房地產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集團的協同能力強:

“把握以人為本,把生態、文化、功能、服務、就業融為一體,而不是單純地做房地產。”

張玉良的經營理念,其實就是不斷調整企業的發展模式,提高適應能力的同時,把房地產周邊的產品做好,把協同的理念植入公司的文化,從而不斷做大做強。

張玉良掌舵的綠地集團

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也可以借鑒這種理念,以核心能力為中心,整合周圍的有利資源,從而達到“1+1>2”的效果。

三.借助模型思維,提高適應能力

萬維鋼曾在《萬萬沒想到》一書中說:

人們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絕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隨意的動作,它們大多具有某種“結構”,這些結構就是模型,而厲害的人,或者說精英,就是善于掌握和利用這些模型解決問題的人。

聯系我們的經歷就會很自然想到,上高中那會做物理大題,老師說得最多的就是要將不同的題型分類建模,每種類型的題做過之后總結解題套路,其實就是建立思維模型的過程。

下次碰到類型題,大致的思路不會變,掌握了每種類型題,物理的分自然也就上來了。

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適應過程,先抓住題目中的零散信息從而提煉出解題的“模型”,可以幫助我們化繁為簡,迅速高效地解決問題。

思維模型

這個適應的過程,幫助我們:

1.更快地接受了新的信息;

2.積極地融入了解決問題的環境;

3.簡化了復雜的問題;

4.從繁多的無效信息中,篩選出了有價值的信息。

從而教會了我們,面對熟悉的事物,要學會努力嘗試抓住事物之間的規律,從而將零散的信息搭建成線,再由線織成自己的信息網,最后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

它的目的,其實是鼓勵我們將問題建立成體系框架,然后用系統化的方式解決問題。

系統化學習

這樣更科學,也更為高效。

在建立思維模型的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地適應周圍的環境,從而增強自身和環境的協同性。

四.適應能力的提升,還可以依仗這兩個維度進行改變

適應能力其實就和我們身上的肌肉一樣,需要反復地練習,才能承受更大的壓力,除了借助思維模型,我們還可以從下面這3個維度去針對性地練習自己的適應能力。

1.進行情景模擬的練習

這個在我們找工作,參加面試時會經常遇到,面試官會問你很多類似“如果……你會怎樣”這樣結構的問題。

比如:

如果通過這次面試我們公司錄用了你,但工作一段時間卻發現你根本不適合這個職位,你會怎么辦?

如果你的工作出現失誤,給本公司造成經濟損失,你認為該怎么辦?

如果你做的一項工作受到上級領導的表揚,但你主管領導卻說是他做的,你該怎樣?

參加面試

諸如此類,包括無領導小組討論等環節,都是一個迫使我們大腦進行模擬,從而勾畫關于未來的多種可能版本的過程,這是一種對我們領會和記憶信息的能力檢測。

不僅如此,它還能區分每個人在受到某些限制時,達成某項固定工作目標的能力。

通過情景模擬練習,可以讓我們提前預設好各種情況發生時,自己應該采取哪些對應的措施,多問問自己,在某個具體場景中,“如果……我會怎樣應對?”

對還未發生的場景在腦海中進行演練,這樣有助于我們增強自己的適應能力。

2.利用“反學習”過程,構建新的知識及經驗體系

“反學習”這個概念,通俗來講就是挑戰自己默認已知的東西,并用新信息將舊數據推翻,就像格式化我們的電腦磁盤一般,釋放自己的“內存”,裝些新東西進去。

以喬布斯的iPhone 2G手機為例,在它橫空出世之前,手機的設計多是借鑒了PC端的設計風格,主要以鍵盤+手機屏幕的形態出現,這仿佛成為一種默認的設計模式。

喬布斯和他的Iphone 2G

但iPhone 2G的面世,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這個概念,其直板全觸控的設計給用戶帶來了超乎想象的便捷性,讓手機的交互從單純的點到點變成了點到線甚至是點到面的交互。

除此之外,手機還采用了滑屏開機,避免了放在口袋中失誤操作的風險。

這種挑戰大家默認的固有常識,從而搭建起了新的概念,與其說它適應了未來的世界的發展,不如說它引領了時代的潮流。

與傳統手機的對比

正是因為擅長“反學習”,喬布斯和他的團隊重新搭建了他們對于智能手機的理解體系,從而一舉將之前的手機巨頭諾基亞挑下馬,登上了新巨頭的王座。

我們在進行“反學習”時,可以按照如下3個步驟進行:

.從原有的概念出發,重新定義具體問題

比如喬布斯設計iPhone,就拋棄了傳統手機“鍵盤+手機屏幕”的概念,推崇極簡原則,將鍵盤舍棄,追求用戶體驗和使用便捷度,所以才確定了全觸屏的設計方針;

②.根據具體問題,提出可實施的方案

喬布斯為了做好第一代iPhone,足足讓團隊閉關了兩年半的時間,提出大綱后,他找來了高級軟件工程師格雷格·克里斯蒂(Greg Christie)以及他的團隊。

在整個研發過程中,他們就很多具體問題,包括手機的最佳滾屏速度,以及在屏幕到達底部后自然的反彈效果,以及如何防止用戶將手機放入口袋后失誤操作等等細節進行了反復打磨。

他們為了研究如何才能將短信的排列方式,從按時間順序排序變成一系列獨立的對話,可謂是絞盡了腦汁。

就在喬布斯近乎偏執的堅持下,iPhone在2007年的1月9日,震驚了世界。

喬布斯在發布會上

③.方案實施后,不斷總結改進

喬布斯再發布了第一代iPhone后,并沒有放棄研發的步伐,很快一年后,也就是2008年6月9日,iPhone 3G發布。

不僅性能更佳,而且還植入了全新的iPhone 2.0軟件。

iPhone3G

很快,在2010年的6月7日,蘋果手機最經典的一款一一iPhone 4發布,它無疑是一款革命性的產品。

以至于后來人們都說:“iPhone 重新定義了手機,iPhone 4重新定義了iPhone ?!?/strong>

在外觀上,iPhone 4采用前后雙玻璃設計,金屬邊框,擁有極具設計美感的造型,除此之外,它的操作系統也被簡稱為iOS,逐漸形成iOS的生態,成為了蘋果優質用戶體驗的根基。

在提出方案并解決問題后,總結方法并不斷調整改進,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統,這才是“反學習”的最終目的。

俄羅斯的普列漢諾夫在《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一書中寫道:

一個偉大的人物之所以偉大,并不是因為他的個人特點使偉大的歷史事件具有個別的外貌,而因為他所具備的特點,使他自己最能為當時在一般的和特殊的原因影響下,所發生的偉大社會需要服務。

只有在尊重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的前提下,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成就自我,從而回饋我們的社會。

共勉。

一一END一一

[關于我]:寧鏡誠,職場領域創作者,專注于職場領域的研究和實操。關注我,每天和你分享一些不一樣的成長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