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真香”“很好哭”“絕絕子”“emo”“YYDS”,甚至直接甩出某個表情包,你是否已經習慣了這樣交流與表達?
很抱歉地說一句:你可能患上了“文字失語癥”。
圖源丨廣州日報
“文字失語癥”是指依賴網絡用語進行交流,致使正常的表達能力弱化,無法用準確完整的語言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的一種“癥狀”。
“文字失語”,失掉的不只是文字,還有我們賴以表達的文字思維和深層思考能力。“文字失語”已經成為一個廣受關注的社會問題。
01
“文字失語”難達意
網絡時代,與過去純文字的表達方式不同,網絡流行語、表情包層出不窮,傳播速度快、使用頻率高。美中不足的是,一些粗淺、娛樂化的表達,不僅降低了文字豐厚細膩、生動形象的體驗感,也弱化了文字的深度。
有關調查顯示,76.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不少網友表示,玩梗的時候可以脫口而出,但當真正需要表達自己的場合到來時,卻又啞口無言、提筆忘詞,如同“茶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倒不出”。當單一表面化的符號表達變成習慣,無形中弱化了規范表達的能力,間接造就了“文字失語”。
“文字失語”有這么幾個特點:一是文字表達簡單化,用語短小直接、靈活易懂,能夠在海量信息中迅速吸引眼球;二是年輕群體使用更多;三是閱讀表達模式從早期的深度精準閱讀表達,逐漸變成移動社交時代的淺文本閱讀表達,人們不愿意花費時間精力去品讀咀嚼文字的內涵、揣摩文字表達的深層次意義。
對待同一事物,文字表達能力的強弱,所呈現的效果差距明顯。央視主持人有一段描述很經典:在看到落日余暉的時候,腦海中浮現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哇,夕陽真好看”;在看到漫天飛舞的雪花時,能夠脫口而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而不是“雪真大,被驚呆”……
因為語言匱乏、知識儲備不足,很多人在寫文案、組織材料時靠“吃老本”,更多人還會求助網絡。比如,“很久沒有見過這么美的晚霞,想用一兩句話發朋友圈,怎么寫比較好”“畢業了,想向老師表達感謝,怎么組織措辭比較好”“怎樣寫年度總結”……各種版本的求助帖“亂飛”,以致有網友不禁唏噓,當年優美文案寫得那么輕松,為何現在寫個生日祝福語都這么難?
懶得動筆、逃避思考的結果,就是文案缺乏創意、千篇一律,不能引發共鳴、難以打動人,更不必談字字珠玉、妙筆生花了。
文字表達,甚至關乎生命。2003年,波音公司用28頁PPT說服NASA相信,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不會因為一塊硬泡沫的脫落而有危險。結果,哥倫比亞號在返航中失事。從此NASA規定,在重要的事件上,禁止用PPT來匯報和演示,必須使用“完整的句子”和“具有邏輯的文本”。
圖源丨北京晚報微博
02
文字境界在于積累
造成“文字失語”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過度依賴電子媒介電子表達、不愿花時間沉下心來讀紙質書、懶于跟他人社交等。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電子表達習慣。但現實情況是,網絡已經深度楔入人們的生活,不受其影響是不可能的,關鍵在于如何在現實條件下保證自身的學習能力、自律能力、執行能力。
比如,正向利用網絡,通過對從網絡中獲得的知識和信息加以分析,來提高思考的層級、完善思考的效果,而不是不假思索、投機取巧地復制、粘貼。
再比如,圖片和視頻因其直觀性而能讓人更輕松地獲取信息,這種方式雖然解除了人們“文字思考之勞苦”,但與語言文字相對應的思維心智也會逐漸萎縮。想要弱化這種影響,就不能一味沉浸于視頻尤其是短視頻中,而要讀文章,“讀”與“看”并用、相互印證,更能加深理解與思考。
當文字表達積累到一定程度,就能夠由表及里,通過概念、歸納、邏輯、提煉、分類等與文字緊密相連的思維語法,將超越日常生活的具象更加深刻反映出來,進而洞見事物之本質。
對這樣的文字境界,《文心雕龍》表達得很透徹:故其敘情怨,則郁伊而易感;述離居,則愴怏而難懷;論山水,則循聲而得貌;言節侯,則披文而見時。
準確形象的文字表達,能夠更好傳遞情感、觀點和價值觀,能夠更深刻反映事物變化規律、事件演變本質,進而助推文化傳承、社會進步和人類發展。
圖源丨紅星新聞
03
如何拯救“文字失語”
防治“文字失語”,最基本的是提高對語言文字的學習鑒賞能力。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語言文字具有萬千蘊意,我們可以通過廣泛的經典閱讀強化文字審美,刺激感受力、激發想象力。當審美能力達到一定程度,就會感悟登高望遠時用“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比“絕絕子”更形象,心情舒暢時用“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比“哈哈哈”更生動。
防治“文字失語”,要拒絕網絡用語對語言文字的表達壟斷。
不可否認,一些網絡詞語生動有趣、應用場景廣泛,但其往往語義含糊、不合規范,并不能準確表達感受、意義與邏輯。對待某個人的情緒、對待某件事的觀點、對待某項工作的建議等,我們要盡量使用精準詞語來表述,少用語義不明的網絡詞匯,更不宜簡單地進行“+1”表態。這需要長年累月的練習積累,時間久了,自然能練就較強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溝通技巧,在正式場合或與不同背景的人交流時恰當地運用語言文字,做到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防治“文字失語”不單是個人行為,更應該是全社會行動。這些年,我們一直在提倡全民閱讀。之所以下那么大功夫,就在于閱讀能增識增智,鍛煉思維。
除此以外,主流媒體應充分發揮引領作用,使用規范文字、精準表達,有關部門、社會組織、專家學者、網絡大V也應強化責任意識,規范使用語言文字,主動構建積極的表達生態。需要說明的是,規范使用文字并不等于呆板表達、官話套話。
今年青島大學畢業典禮上,一曲《我們的祖國》火了,澎湃激揚的說唱、鏗鏘有力的歌聲、直擊人心的歌詞,網友們因此對語言文字的力量有了新的認識。有網友留言“原來我不是討厭rap,而是我討厭低俗”“有文化、有意義、有正能量”。從中可以看出,大伙兒對文字表達的好與壞、高與低有著清晰的認識,只是如何將這種能力“焊”在自己身上,那就需要持久地學習與練習。
無論是文字閱讀還是文字表達,要達到深度思考、持續輸出的境界,都會有一個耐枯燥、先澀后暢、系統學習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保持精神自治、思想獨立,才不會輕易被網絡時代魚龍混雜的信息所裹挾;深度思考、沉淀自我,才能夠用“腹有詩書”消弭“文字失語”的危機。
來源:“山東宣傳”微信公眾號(ID:sdxcweixin)
溺水是人淹沒于水中,水充滿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窒息,最后造成呼吸停止和心臟停搏而死亡。
第一時間識別
溺水者的營救黃金時間是事發4-6分鐘。如能及時發現溺水跡象,生命或可挽回!
第一時間應對
當發現有人溺水,搶救必須爭分奪秒,對于已脫離淹溺環境的溺水者第一時間應給予現場急救。
(一)呼救 在發現溺水者后大聲呼叫“救命,有人落水了!”呼喊周圍人群參與救助,同時立即撥打120。
(二)幫助脫離溺水環境 有能力下水施救的施救者,下水前盡可能脫掉衣服和鞋襪,從溺水者背后靠近,一只手抱住溺水者的脖頸,另一只手劃水靠近岸邊;如果溺水者已經處于虛脫狀態,施救者可以靠向溺水者的頭部,將其拖拽上岸。非專業救生人員不推薦下水救援,可向溺水者投遞竹竿、衣物、繩索、漂浮物等,使溺水者握住再拖上岸。
(三)急救
1.溺水者有反應,或無反應但有呼吸。
第一步,應讓溺水者側臥。頭偏向一側,使水、嘔吐物等流出口腔,避免誤吸。
第二步,為溺水者保暖。擦干溺水者身上的水,盡量脫去浸濕的衣物,然后用干燥的毛毯蓋住身體,維持體溫,防止低溫損害。
第三步,等待救護車到來。等待救護車的同時,應隨時觀察溺水者的情況,如發生變化,立即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
2.溺水者無反應,并且無呼吸或出現瀕死樣呼吸。
第一步,立即清除溺水者口內異物,并打開氣道,用5-7秒時間觀察胸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
第二步,進行心肺復蘇,即同步進行30次胸外按壓和2次人工呼吸,直至高級生命支持儀器的到達。
目前很多人對溺水者的急救措施還有很大的誤區,特別給出以下兩點重要提示:
1.不要控水。溺水者不要控水,控水無效且有害,以免延誤實施心肺復蘇的最佳時間。
2.保持呼吸道通暢。溺水者接受心肺復蘇時,如果有大量嘔吐物,應立即清除,保持呼吸道通暢。
第一時間送醫
經現場初步搶救,若溺水者呼吸、心搏已經逐漸恢復正常,應盡快聯系急救中心,送溺水者去醫院。
溺水現場救護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1.不會游泳者的自救
(1)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亂,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
(2)冷靜地采取頭頂向后,口向上方,將口鼻露出水面,此時就能進行呼吸。
(3)呼氣要淺,吸氣宜深,盡可能使身體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救援。
(4)切記:千萬不能將手上舉或拼命掙扎,因為這樣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2.會游泳者的自救
(1)一般是因小腿腓腸肌痙攣而致溺水,應心平靜氣,及時呼叫人來援救。
(2)自己將身體抱成一團,浮上水面。
(3)深吸一口氣,把臉浸入水中,將痙攣(抽筋)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蹺起來,持續用力,直到劇痛消失,抽筋自然也就停止。
(4)一次發作之后,同一部位可以再次抽筋,所以對疼痛處要充分按摩和慢慢向岸上游去,上岸后最好再按摩和熱敷患處。
(5)如果手腕肌肉抽筋,自己可將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兩足游泳。
參考文獻:
1.石澤亞,祝益民主編《第一時間——你要比“120”更快》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董原《如何對溺水者進行施救》 出處《保健醫苑》2021年第十期北京醫院主辦的醫學科普雜志
來源:永州市中心醫院健康教育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