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zoom動物歡迎你跟美國zoom動物園歡迎你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墨西哥一家野生動物園8月14日宣布,他們為一頭在流媒體直播中出生的非洲小象取名為“Zoom”(注:字面意思為變焦、縮放),這是因為新冠病毒大流行使同名的視頻聊天應用變得更受歡迎。

出生時被直播的小象取名為“Zoom”

這頭小公象于8月8日出生,是首都墨西哥城東南部普埃布拉野生動物園里出生的第6頭小象。它的母親是八年前在納米比亞獲救被帶到墨西哥的一群大象其中一員,當時正受到偷獵者的威脅。

對于直播大象生崽,野生動物園負責人弗蘭克·卡洛斯·卡馬喬(Frank Carlos Camacho)說:“人們很少有機會能看到小象的出生。”他同時表示,直播對科學非常有用,可以測量時間、液體體積等其他因素。

動物園發布的圖片顯示,這頭小象在它母親的腳下玩耍,目前健康狀況良好。動物園表示,最終目標是讓非洲象返回它們的家園——非洲。

小象在它母親的腳下玩耍

“它們不是我們的,它們屬于全世界,”卡馬喬說,“我們希望它們在非洲,但目前的條件很困難。由于新冠疫情,從事旅游業的人失去了工作,正在為它們尋找替代方案。前景很糟糕。”

氣候變化導致的生存環境劇變,以及以獲取象牙為目的的猖獗盜獵行為嚴重威脅著野生大象的生存。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非法殺戮大象監測計劃”最新評估證實,偷獵繼續威脅著非洲象的長期生存。

《2016年非洲象狀況報告》(IUCN)估計,非洲象的數量已經從一個世紀前的1200萬頭減少到目前的40萬頭。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執行秘書長伊馮娜·希尤蘿(Ivonne Higuero)表示,為了獲取象牙而非法殺戮非洲象仍然是大多數國家大象面臨的嚴重威脅。同時,非洲人口增加了10倍,從1.25億人增長到12.25億,導致人類需要與大象爭奪土地資源。

在非洲,當地村民和大象的沖突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在這種情況下,無家可歸的大象孤兒也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

南都記者 史明磊

歷史將記錄,美國歷史上黑暗的一頁。

美國的新冠疫情在各大新聞網站頭條高居不下的同時,1月6日,美國首都華盛頓卻上演戲劇化的一幕:特朗普總統的支持者沖擊國會大廈,試圖阻止國會確認當選總統拜登勝選。這場騷亂目前已造成多人傷亡。

騷亂發生后,國際各界一片嘩然。據最新報道,推特、臉書和YouTube等社交平臺紛紛采取行動,暫時凍結了特朗普的賬戶或刪除了部分內容。

在1月7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我們相信美國人民是希望安全和安寧的,特別是在當前疫情的嚴峻形勢下,我們也希望美國人民能夠盡快享有和平、穩定和安全。”

目前,事態持續惡化中,全世界人民都在驚恐中“圍觀”美國,而那些遠在美國的游子,也深深牽動著國人的心。

在美國工作學習的他們是否會受到影響?美國新冠疫情大流行現狀如何?他們的真實生活狀態是什么樣的?新聞晨報記者第一時間連線正在美國多地就學與生活的留學生與華人,請他們講講自己的近況。

“我對美國新冠確診病例數據已經麻木了”

我叫Joe,今年24歲。我原本居住在華盛頓州下屬的一個城市,現在搬到了拉斯維加斯。

搬家的原因是因為當地最近受失業潮等因素影響,街上的警察也少了二分之一,所以我們打算從華盛頓州搬出來,搬到拉斯維加斯去。因為聽朋友說,那里相對比較安全一點。

我親眼所見的美國現狀就是,大家過得還是平常的日子。雖然美國確診新冠病毒的數據很恐怖,但是我們對這個數據都麻木了,就像一句話說的那樣:

“100萬人死亡可能是一個數字,1個人的死亡反而是一個悲劇。”

現在,我們還是要去購物,還是要日常生活。我就讀的是傳媒專業,因為疫情的原因,目前我們全部在家上網課。

我還記得2020年1月份,國內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我在美國留學的學校的小組討論課上也比較緊張,但我的白人同學都覺得這是一種老人才會得的病,大家都不以為然。反而是一些高學歷的教師會非常在乎新冠疫情的相關情況,可能是他們更相信科學一點吧。

美國大選期間,在當地有不少華人都有關注。我聽說有一部分人屬于技術移民,他們不希望非法移民進來,就比較支持特朗普一點。很多華人會在意這個政策。據我了解,支持拜登的,更多的是少數群體。

看到美國疫情這么嚴重,我也曾想過回國。但我的母親之前也來到美國陪讀,我擔心路途上母親的身體狀況,于是就選擇了不回國。其實,我們也不想給祖國增添負擔。

今天美國國會爆發的動亂新聞我也有關注。我有個朋友之前是在華盛頓的國會上班的,在華盛頓發生動亂后,我看到她在社交媒體發了一條動態:“幸虧,我走了。”

我也和紐約東部玩金融的一些華人交流溝通,這些玩金融的人想搬離美國,他們可能會選擇中國香港地區或者新加坡。

在當地,很多人還是會選擇在節假日聚會,大家沒事做就想要群聚,就像現在的華盛頓動亂,很多人可能都是呆在家里沒事做。剛剛過去的元旦新年,我們本來是要在拉斯維加斯看煙火的,即將到來的農歷新年,我們家也沒有外出計劃,也不會聚餐,大家都在家里囤積食物,盡量不出門。

■ Joe家冰箱囤積的食物

很多國人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的信息不一定是真的,我的教授平時也不允許我們去關注這些社交媒體。

最近也聽說特朗普可能要把一些中國的社交平臺禁掉的新聞,聽到這個消息包括我在內的很多華人也比較擔憂,趕緊去找一些可替代微信的社交軟件。

“生活上雖然沒啥影響,但是很糟心”

我叫Jennifer,來來回回從中國到美國已經有8年時間了,目前我在美國定居已經超過4年。我住在紐約旁邊的新澤西,這邊大部分的人都是在紐約上班的,因為它離紐約特別近。

新冠疫情剛爆發的時候,我聽說紐約有不少人都是因為疫情去世的。我兒子的健身教練、還有我朋友的父母都確診了新冠肺炎。其實,我們州算是反應比較快的。口罩令,宵禁等一系列政策下來后,穩定不少。

■ 美國公園一角

新冠疫情對我們的影響之前很大,因為確診的病例太多,我身邊就好幾個人檢測出來呈陽性,包括七十多歲的老人。但好在現在,他們都恢復了。但大家明顯都怕了,大街上,很多人開著車都要戴著口罩。

現在我們全家如果要出門也都會戴口罩,去動物園要提前一周在網上申請,當地政府也會采取一些分流措施。我的老公是紐大的老師,我的兩個孩子在家里上網課即可。

■ 正在上網課的兒子Daniel

如果要說最煩惱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我要一直要找借口拒絕當地朋友的聚會。他們照常High,一周一小聚。前幾周還戴著口罩在院子里打德州撲克,最近因為天氣太冷了,這種情況就好了一點。

美國的游行示威因為有法律保護,一路會有警察跟著的,對我們最大的影響就是如果我們要出門,我們會Check駕駛路線,遇到游行的地區就會繞過去。

最近打開美國的電視,像CNN等電視頻道,一整天都在直播華盛頓。美國大選其實我們也一直有關注,主要是關注政策上的改變,可能會對我們未來產生哪些影響。比方說,孩子的升學問題、移民政策等,都是我們關心的。但是我們不處于旋渦的中心——華盛頓,所以我們也只限于和華人之間討論討論而以,也不會和其他種族之間討論。

回國的想法也曾有過,但是目前回國需要大動干戈。我覺得目前華盛頓出現的暴亂對我們華人的影響并不大。生活上雖然沒啥影響,但是很糟心。

“美國難道不是一直都是這樣的嗎”

我叫Mia,江蘇南京人,今年21歲。我在美國留學已經有四年時間了。目前居住在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市,就在華盛頓旁邊。

這兩天,在馬里蘭州幾乎沒有受到什么影響。這里基本上沒有大規模的人群聚集,對于我們這個城市來說還好。

我記得上次回國已經是一年多前的事情了,今年春節也不打算回國了。因為我是藝術專業的,需要用到學校大量的設備和資源,所以我對網課很難適應,比如說雕塑課程就無法完成,這也是為什么我周圍的同學都選擇回國的原因。

現在,我們學校放寒假了,學生都在家里呆著。因為我快畢業了,就想把書讀完再回國,并且也擔心回國以后就進不來了。而且,回國上網課也要晝夜顛倒。于是我就斷了回國的念頭。

■ 自己制作的中餐

雖然現在美國的新冠疫情非常嚴重,但對于我們這里的生活不太受影響,巴爾的摩的街道不像中國的街道上人來人往,很冷清的,基本上看不到幾個行人。

剛剛過去的圣誕節和新年假期,我們中國留學生基本上都比較乖,所以我們基就是留學生之間一起吃個火鍋,聚個餐而以。平時買菜超市都有APP,可以在家叫外賣,所以就很少出門。

■ 通過zoom上網課

美國大選我也稍微關注了一些,因為我對政治不太感冒。我周圍的很多朋友都比較關注政治,他們會看電視演講看得非常激動。

如果要說現在的治安狀況,美國難道不一直都是這樣的嗎?我所在的巴爾的摩市的犯罪率在美國名列前茅,為了安全起見,我們平時就很少出門。

現在最大的感受其實就是“孤獨感”吧,但我們這些留在美國的留學生還是會選擇“抱團取暖”。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Joe、Jennifer、Mia、Daniel均為化名)

來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