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原創(chuàng)作品,嚴禁抄襲轉(zhuǎn)載,違者必究!
縱觀后宮,最春風(fēng)得意的就是慎貴妃佟佳沅宛了,因為她能夠在眾妃嬪中脫穎而出當上皇后,佟佳沅宛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她有著顯赫的家室,有著皇上的百般寵愛,現(xiàn)在又即將成為大清國母,這樣的尊榮讓她躊躇滿志,得意洋洋。
但是讓沅宛始料未及的是,皇上竟然為了一個女子棄她于不顧,讓整個封后大典倉促結(jié)束,讓她這個皇后顏面掃地。
從此,這個名叫依蘭的女子便成了沅宛最為痛恨的人。
依蘭本來是穆親王福晉,是皇上的嫂子,但是她剛嫁給穆親王沒幾個月,他就在出征殺敵時遭遇不測,墮崖失蹤整整兩年都毫無音訊。
皇上和依蘭從小一起長大,他一直暗戀著溫柔善良的依蘭,只是礙于倫理綱常,他只能將這份感情默默守護,但是皇太后容不下依蘭,認為她是個“不祥人”,便假借為穆親王招魂而下令讓依蘭陪葬,而陪葬當日正是封后大典之時。
當皇上得知此事,沒有絲毫猶豫便扔下了剛剛成為皇后的沅宛,趕著去救依蘭了,沅宛這個皇后被晾在一邊,心中羞憤難當。
更加令沅宛憤怒的是,皇上聯(lián)合弟弟瑞親王布局,假裝尋回了穆親王的骨灰,令后宮眾人都相信穆親王已經(jīng)戰(zhàn)死,然后又借口穆親王托夢,將依蘭冊封為妃。
沅宛氣急,她不能容忍自己的丈夫竟然如此愛護一個“不祥人”,她的額娘舒夫人雖然也看出了依蘭將會是沅宛最大的威脅,但是卻勸她暫且隱忍,等日后在慢慢整治依蘭。
舒夫人是沅宛的額娘,更是她的軍師,這是個滿腹詭計的女人,在她的教唆下,沅宛開始一次次用詭計陷害依蘭。
沅宛事先安排了宮女彩藍在依蘭身邊做內(nèi)鬼,然后又讓彩藍故意告知依蘭,說皇太后有熱咳,依蘭不明就里,好心送了百花茶幫皇太后止咳,沒想到卻令皇太后失了聲,依蘭受到責罰,而沅宛卻幸災(zāi)樂禍看著一切。
其實,此時的沅宛還是小女孩心性,容易嫉妒和吃醋,并沒有那么惡毒,但舒夫人卻是鐵了心要維護女兒在后宮的地位不被動搖,她知道依蘭將會是沅宛的生死勁敵,因此,舒夫人想盡辦法來煽動沅宛去恨依蘭,甚至要置她于死地。
為了讓沅宛狠下心腸,舒夫人自己把毒藥混在了沅宛的蔻丹里,然后故意涂抹指甲,令手指又紅又腫,她卻騙沅宛說這一切都是依蘭搞的鬼,目的是想毒害她。沅宛對額娘的話深信不疑,真的以為依蘭對她起了殺心。
沅宛開始想要除掉依蘭,她利用依蘭對亡夫穆親王的依依不舍之情,故意讓太監(jiān)說謊,讓依蘭得知了穆親王還在世,而且就在張家口,依蘭不明就里,偷偷逃離出宮,去往張家口尋找穆親王。
沅宛很得意,因為阿瑪曾偷偷告訴過她,由于水災(zāi),張家口發(fā)生了很嚴重的瘟疫,而依蘭這個時候去往張家口,一定會有去無回。
但是令沅宛沒有想到的是,皇上巡視水災(zāi),竟也機緣巧合去到了張家口,在那里重遇依蘭,兩個人都身陷險境,皇上還不幸感染瘟疫,幸好依蘭精心照顧,皇上才沒能丟了性命。而經(jīng)此一劫,皇上不但沒有怪罪依蘭,兩個人的感情還逐漸升溫。
依蘭本來只想在后宮平靜度日,奈何沅宛一次次加害,她終于狠下心腸開始反擊,而彩藍因為辦事不力得罪了沅宛,被沅宛指婚給一個老太監(jiān),為了掙脫命運,彩藍與依蘭聯(lián)手使了一出“冤魂索命”的計謀,由彩藍假死,然后依蘭布局讓沅宛時不時見到她的鬼魂,心虛的沅宛很快就精神崩潰,說出了自己想要加害依蘭感染瘟疫的事和之前種種陷害依蘭的事情。
沅宛沒有想到,自己的一番話竟然全都被躲在一旁的皇上聽到了,看著臉色鐵青的皇上,沅宛很害怕自己的皇后之位會被褫奪。
但戲劇性的一幕很快出現(xiàn),沅宛在這時竟然被診斷出有了喜脈,這個消息令皇上變得遲疑,而沅宛則大喜過望,她知道自己萬凰之王的地位總算保住了。
有了身孕之后,沅宛開始反思自己從前的種種,為了腹中的小生命,沅宛開始動搖,覺得自己不該為了爭寵爭奪名利而做下許多傷天害理之事,她害怕種惡因得惡果,更害怕這惡果會報應(yīng)在自己腹中的孩兒身上。
好消息接連傳來,已經(jīng)成為皇貴妃的依蘭也懷有身孕,沅宛并未覺得有什么,但是舒夫人卻如臨大敵,她深怕依蘭的孩子會阻礙沅宛和孩子的光明前程,因此舒夫人又使出了兩年前害祥嬪流產(chǎn)的陰損法子,她事先將一塊磁鐵放置在臺階里面,然后將另一塊磁鐵悄悄放于祈福大會上依蘭將要穿的鞋子里,想讓依蘭在祈福大會上從臺階上摔下來。
但是知道內(nèi)幕的沅宛卻心虛至極,她很不忍見到依蘭無辜被害,內(nèi)心的煎熬和掙扎讓她無法集中精神,只用眼睛一直盯著依蘭,當她看到依蘭就要踩上被動了手腳的臺階時,沅宛猛然撲上前推開了她,而自己卻重重跌倒在地上。
經(jīng)此一事,沅宛大受損傷,不僅胎兒流產(chǎn),額娘舒夫人損害龍?zhí)サ氖虑橐脖徊榱顺鰜恚罱K,舒夫人為了保住沅宛,將所有過錯統(tǒng)統(tǒng)攬上身,被判了斬刑。
沅宛則被送到熱河行宮里保胎,因為事先買通了太醫(yī),所以流產(chǎn)的事情只有沅宛自己知道,失去孩子,失去額娘,沅宛痛不欲生,而額娘臨終前的囑托讓沅宛又重新燃起斗志。
沅宛恨自己的懦弱猶豫害死了額娘,更加把依蘭當做罪魁禍首,她又一次視依蘭為死敵,想要將依蘭拉下地獄。這次復(fù)仇,沅宛想好了用“借種”的法子讓自己重新懷孕,而她“借種”之人就是曾經(jīng)的戀人,瑞親王。
沅宛半真半假,和瑞親王重憶舊情,瑞親王本就對她念念不忘,見到楚楚可憐的沅宛,更是萬分憐惜,兩個人情不自禁愛火重燃,而沅宛又重新有了身孕。
終于,皇上為著沅宛腹中的龍?zhí)グ部担忠淮螌渫鸾踊貙m中,沅宛表面上對皇上感激萬分,溫柔恭順,時常懺悔自己和額娘的過錯,但其實她的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就是為額娘報仇雪恥,讓已經(jīng)成為皇貴妃的依蘭母子俱亡。
沅宛想出一個狠毒的計謀,她知道祥嬪自從兩年前小產(chǎn)之后一直郁郁寡歡,心智有些不正常,便故意騙祥嬪說她的孩兒已經(jīng)轉(zhuǎn)投在自己的腹中,祥嬪深以為信,對沅宛的胎兒呵護之至,沅宛見時機成熟,便裝出傷心的模樣,說胎兒已經(jīng)被依蘭害的流產(chǎn)了,果然祥嬪失去理智,差點將依蘭殺害,幸好依蘭的侍女機靈,及時找來皇上,依蘭才得以幸免。
自此,沅宛和依蘭徹底決裂,兩個人都費盡心思想要扳倒對方,但是兩個人勢均力敵,一時間沅宛也不敢輕舉妄動。
沅宛始終背負著仇恨度日,心中更是充斥著許多惡毒念頭,希望依蘭無福生下孩子,盼著早日為額娘報仇。
沅宛的阿瑪與依蘭的阿瑪同在朝中為官,但是沅宛的阿瑪處處與依蘭的阿瑪作對,甚至還陷害他私下販賣鴉片,依蘭見阿瑪被關(guān)進天牢,眼看就要問斬,她十分焦急,趕忙來到沅宛宮中向她求救,但是沅宛只是幸災(zāi)樂禍的看著這一切,心中無比暢快,因為她說過,她一定要依蘭也嘗到失去親人之痛苦。
最終,依蘭的阿瑪還是被官兵殺害,沅宛終于報仇雪恨,她終于見到了依蘭失去親人的痛苦神色,但一陣陣的腹痛讓沅宛從大仇得報的快意中回到現(xiàn)實,她的孩子即將出生了。
因為沅宛知道自己的孩子并非皇上親生,而且月份也比之前的身孕要小,她為了不讓人懷疑,便從七個月開始定期服用催產(chǎn)藥,希望胎兒不會太晚出生而令皇上生疑。
結(jié)果,依蘭腹中的胎兒先落地,那是個白胖健壯的孩子,沅宛的孩子雖然緊隨其后,但是生下來卻滿身病痛,奄奄一息。
沅宛不堪承受,她又一次痛心悔過,她終于明白了“因果報應(yīng),害人終害己”的道理,原來一個人做盡壞事是真的會有報應(yīng)的,而且還會報應(yīng)在她最在乎的人身上。
這一次,沅宛徹底清醒了,她不再將依蘭看做仇敵,她放下了心中種種執(zhí)念,權(quán)利、地位、皇后榮光,這一切一切都比不上自己的孩子能夠平安健康,身為人母,沅宛只希望小阿哥可以熬過病痛,為此她可以犧牲一切。
好在天公見憐,沅宛的孩子終于痊愈,雖然有些瘦弱,但總歸是保住了性命。沅宛大喜過望,她將這一切看做是老天爺又一次給她的機會,她決心一定不會辜負,在余下的日子里,她只求孩子健康,只求平淡度日,再也不會勾心斗角的構(gòu)陷他人了。
但是沅宛不曾想到,自己要經(jīng)受的苦難遠遠沒有停止,她和瑞親王之間的關(guān)系終于被皇上發(fā)現(xiàn),而皇上也得知了小阿哥乃是瑞親王的孩子,一怒之下,皇上將沅宛降為慎妃打入冷宮,而瑞親王則即日出征無召不得回。
沅宛到底還是弄丟了皇后的寶座,但是此時的她早已不看重這些,心里還多了幾分踏實,因為她終于能問心無愧的生活了,心里再也沒有了任何秘密與計謀,只有孩子的陪伴,沅宛覺得清靜安寧。
但是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皇太后早就想讓自己的兒子瑞親王謀奪皇位,為此,皇太后不惜殺害了沅宛的孩子,然后嫁禍給皇上,為的就是讓瑞親王震怒,奮起造反。
沅宛痛心極了,她最想保護的孩子卻還是離開了她,作為額娘,這是無法衡量的痛楚。
但是依蘭的一番話卻讓沅宛暫時放下了傷悲,原來,依蘭早已洞察皇太后的陰謀,她來找沅宛,并且告訴了沅宛,皇太后才是殺害小阿哥的真正兇手,她希望沅宛為了國家穩(wěn)定,百姓安康,一定要勸阻瑞親王不要造反。
沅宛聽從了依蘭的話,她真的想要離開這無休止的爭斗和陰謀,她想要阻攔瑞親王,希望瑞親王能夠放下仇恨,但是瑞親王早已為殺子之仇失去理智,一心想奪權(quán),根本不聽沅宛的勸告。
瑞親王的造反大軍還是攻打進了皇宮,但是卻被皇上事先埋伏好的軍隊所攔截,最終全部被擒獲,一眾造反官兵統(tǒng)統(tǒng)被拿下。
瑞親王知道成王敗寇的道理,他以弟弟的身份最后一次懇求皇上,不要追究皇太后的罪,接著便自盡身亡。
沅宛早已淚如雨下,在瑞親王緩緩倒下的一刻,她終于看清了自己的內(nèi)心,那里面始終都只住著一個人,那就是瑞親王。
沅宛和瑞親王早年是一對相愛的戀人,只因父母為了沅宛能夠登上鳳位橫加阻攔,兩個人才被迫分開,如今沅宛再無親人,孩兒也離她而去,了無牽掛的沅宛決定追隨瑞親王一同赴死。
最終,沅宛心滿意足地死在了瑞親王的懷中,她感到從未有過的幸福和輕松。
我是,期待你的關(guān)注,點開“合集”,更多精彩在等你!
原作者 | 唐博
摘編 | 徐悅東
《宋仁宗時代的大人物》,唐博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21年6月版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清平樂·村居》。曾經(jīng),他是抗金勇士,致力于收復(fù)失地,有著“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雄心。如今,他是山野村夫,壯志未酬,賦閑在家,調(diào)整心態(tài)。《清平樂·村居》描繪的是農(nóng)村五口之家的生活畫面,展現(xiàn)的正是他不得不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清新淡雅。
不過,比他早一百多年的北宋皇宮里,有個位階不高的宮女李氏,在生育兒子之后,非但無法享受三口之家的天倫之樂,反而只在順容的位階上聊度殘生,一直沒能與兒子相認,演繹了一出盡人皆知的傳說,名曰“貍貓換太子”。
歷史上究竟有沒有這個故事?又是怎樣傳開的?這個故事對于北宋王朝的皇位繼承和宮廷秩序究竟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貍貓換太子”的故事是怎么樣的?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宋真宗還沒有兒子。
不過,兩個嬪妃劉氏和李氏都接近臨產(chǎn)。她倆誰生了兒子,誰就有可能成為皇后,兒子也有可能成為太子。
算了算日子,李氏的預(yù)產(chǎn)期更早。
李氏對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孩子平安降生,而劉氏不滿足于此。她有個當皇后的夢。可是,一旦李氏生了兒子,自然是長子,劉氏的皇后夢可能就毀了。為了掃清自己通向皇后寶座的障礙,劉氏決定玩一出狠的。
李氏臨盆,分娩時出血過多,昏了過去。劉氏就跟宦官郭槐合謀,買通接生婆,趁機偷走了剛出世的小皇子,換成了一只扒了皮的貍貓,血淋淋、光溜溜的。
接著,劉氏讓宮女寇珠把這個小皇子弄死。
寇珠心地善良,有心讓小皇子活下去。可是,一個姑娘家,就生活在宮里,怎么可能把小皇子拉扯大?無奈之下,她只好把小皇子偷偷交給了宦官陳琳。
陳琳也是個好人,把小皇子裝進了提盒里,偷偷帶出宮,送到了八賢王的府上,秘密撫養(yǎng)起來,對外就說這是八賢王的兒子。八賢王對這個孩子關(guān)愛有加,悉心照顧。
再說李氏這邊。
越劇《貍貓換太子》劇照
宋真宗聽說李氏分娩,趕緊去看望,掀開抱被,看到了那只扒了皮的貍貓。他以為李氏生了個怪物,非常生氣。于是,李氏被打入了冷宮。
就這樣,劉氏以為自己再無對手,可以踏踏實實生娃了。過了一段時間,劉氏臨盆,生了個兒子,毫無懸念地被立為太子。母憑子貴,劉美人也升級為劉皇后,如愿以償。不過,這樣的好日子沒維持太久。六年后,劉皇后生的這個太子夭折了。從此以后,劉皇后再沒生兒子,宋真宗也再無新的子嗣。
為了皇儲的事,宋真宗急得抓耳撓腮。情急之下,把皇兄八賢王的兒子,也就是那位被換走的皇子,收為義子,立為太子。這樣,這位小皇子,終于有機會隨意出入后宮了。
后來的歷史告訴我們,老皇帝沒兒子,不得不收宗室王爺?shù)膬鹤赢旔B(yǎng)子,培養(yǎng)幾年后升格為皇太子接班,這種案例在宋朝層出不窮。宋英宗、宋孝宗都是這樣上位的。
一個偶然的機會,這位太子在冷宮跟李氏見了面。畢竟是親娘倆,一見面就有天然的母子親情,兩人面帶淚痕,得以相認。
這件事傳到了劉皇后的耳朵里,激起了她的嫉妒心。她立即拷問寇珠。為了免受皮肉之苦,保護太子,寇珠選擇自殺,撞墻而死。可是,劉皇后還是不依不饒,在宋真宗耳邊吹風(fēng)造謠。宋真宗聽信讒言,傳旨要將冷宮里的李氏賜死。
小太監(jiān)余忠同情李氏的悲慘遭遇,愿意以身相護,給李氏當替死鬼,幫她逃出監(jiān)獄。另一太監(jiān)秦鳳將李氏接出,送往陳州,而自己為了守口如瓶,竟然自焚而死。
李氏到了陳州,人生地不熟,又沒有謀生技能,只能住破窯洞,靠沿街乞討要飯勉強度日。
她的運氣不錯,趕上時任陳州知州是包拯,也就是傳說中的“包青天”。包拯得知實情,索性認李氏當媽,以這個名義做掩護,把她帶回了首都開封。
眼下,宋真宗已經(jīng)駕崩。貍貓換出的皇太子做了皇帝,這就是宋仁宗。借著給皇后祝壽的機會,包拯把雙目失明的李氏帶進了后宮,跟當朝皇帝來了個母子相認。已經(jīng)做了太后的劉皇后,見陰謀敗露,自盡而死。
包拯成了這樁公案的最大受益者,因功晉升,躋身一線名臣行列。“貍貓換太子”這個故事,最早出現(xiàn)在元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里,后來改編成了不同版本,包括京劇、評劇、豫劇、黃梅戲、呂劇、湘劇、潮劇、歌仔戲,并出現(xiàn)在小說《三俠五義》里。近年來,還曾改編成電視劇,搬上銀屏,提升了知名度。
“貍貓換太子”這個故事,情節(jié)曲折,流傳甚廣,但很多細節(jié)經(jīng)不起推敲。比如,生個孩子就能掉包,這后宮管理是不是太失敗了?
比如,誰先生兒子,就一定能被立為太子嗎?立嫡立長的傳統(tǒng)并不是歷代皇帝都嚴格遵循的。
其實,只要認真對照歷史文獻,就能還原真相。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真相到底是怎樣的。
劉氏為何要“借腹生子”?
《宋史》對宋仁宗身世的記載簡明扼要:“母李宸妃也……章獻皇后無子,取為己子養(yǎng)之。”這就意味著,官修正史承認,宋仁宗趙禎的親生媽媽是李氏,而不是劉氏(劉皇后)。劉氏由于膝下無子,就把趙禎拿來當作親生兒子來養(yǎng)。
宋仁宗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劉氏抱養(yǎng)李氏之子的事呢?
先說說李氏,也就是《宋史》里提到的李宸妃。
李氏是杭州人。爺爺李延嗣曾任吳越國金華縣主簿,父親李仁德是個平頭百姓。顯然,李氏的家庭背景很一般。對她來說,要想改變命運,最好的方式就是嫁個貴人。然而,在那個講究門當戶對的年代里,靠婚姻改變命運談何容易?
于是,她選擇進宮,去給嬪妃當侍女。她服侍的對象,就是劉氏。兩人是主仆關(guān)系。當時,劉氏在宮里的位階是美人。
北宋的后妃體系,比漢唐時代稍微復(fù)雜點。
皇后等級最高,其次是正一品的五個妃:貴妃、賢妃、德妃、淑妃、宸妃。正二品有十七個妃:太儀、貴儀、淑儀、淑容、順儀、順容、婉儀、婉容、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
正三品有婕妤,正四品有美人,正五品有才人。還有沒品級的貴人、國夫人、郡夫人、郡君、縣君、紅霞帔、紫霞帔、侍御八個等級。
這樣來看,劉氏這個美人也只是四品。距離后宮之主的皇后,還有很遠很遠的路。
景德四年(1007),郭皇后去世。宋真宗想讓劉美人取而代之。
朝堂之上,大臣們議論紛紛,多數(shù)人反對。后宮之中,劉美人憂心忡忡,生怕這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溜走了。可是,她自己最大的軟肋,就是出身卑微,且嫁過一次人。如果能生個兒子,就有希望彌補這個軟肋。這樣一來,宋真宗提拔她當皇后,也就順理成章了。
京劇《貍貓換太子》劇照
皇儲問題在歷朝歷代都是國本。宋真宗膝下無子,很傷腦筋。誰能幫他解決這個難題,誰就牽住了大宋王朝的牛鼻子。
劉美人運氣不好,跟宋真宗拍拖許久,也沒懷上龍種。她在琢磨:既然自己不行,何不借助別人,借腹生子呢?于是,她打起了侍女李氏的主意。
某天,李氏請教劉美人:自己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一個赤腳仙人下凡,要做自己的兒子。這究竟是個怎樣的夢呢?
或許,李氏洞察到宋仁宗求子心切,決定賭一把。作為寵妃的侍女,她還是有機會接近宋真宗的。
這天,宋真宗心情不錯,就跟身旁服侍的李氏閑聊起來,聽李氏聊起那個奇怪的夢,不由得春心萌動。對于年已不惑、膝下無子的皇帝來說,李氏說這話,不啻于刺激和勾引。
于是,宋真宗決定,幫助李氏圓夢,當天就臨幸了她。
宋真宗多年不育,僅此一次云雨,李氏竟然就懷孕了。不過,她并沒有得到像樣的封號。畢竟,宋真宗只是一時興起,并不真的喜歡她。
幾個月后,搞不清是誰先動議,總之宋真宗、劉美人、李氏達成了三方口頭協(xié)議,以借腹生子的方式把孩子生下來,隨即過繼給劉美人。這大概就算是宋版的“代孕”吧。
大中祥符三年(1010),李氏果然生了個男孩。見借腹生子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宋真宗趕緊對外宣布,劉娥誕育皇子,晉升為德妃。這個男孩取名趙受益。就是后來的宋仁宗趙禎。
至于李氏,生娃有功,封為崇陽縣君。雖然沒有品級,但總算結(jié)束了侍女的日子,成了皇帝諸多老婆中的一員。后來,李氏還生了個女兒,因此還先后封為正五品的才人、正二品的婉儀。可是,這個女兒后來夭折了。
一人生娃,全家享福。李氏的父親李仁德也被賞了個官做。名號叫左班殿直,正九品,屬于禁軍里的低級軍官,俸祿不高,一個月五千文。這個薪水,天天吃餅是足夠養(yǎng)活全家的,但要頓頓吃肉,恐怕是捉襟見肘。劉美人和楊淑妃關(guān)系不錯,襁褓中的趙受益就被送到楊淑妃的宮里,代為養(yǎng)育。
生娃有功,讓劉美人的底氣更足。兩年后,也就是大中祥符五年(1012),劉美人正式被冊封為皇后。
這個當上皇后的劉美人,就是宋仁宗初期臨朝聽政的太后劉娥。
“貍貓換太子”傳說的真相是什么?
乾興元年(1022),宋真宗病逝。劉娥以皇后之尊和新皇生母的雙重資歷,登上了太后寶座。由于宋仁宗趙禎年幼,劉太后成了軍國大事的實際決策者。
劉娥很想效仿武則天稱帝,但她自始至終沒法突破儒家傳統(tǒng)觀念,不敢做對不起夫君和先帝的事。雖然沒能圓皇帝夢,但劉娥生前,威嚴浩蕩,誰也不敢造次。
明道二年(1033)三月,劉娥去世。北宋王朝政局突變。有些先前不敢說話的人,開始語出驚人。帶頭的就是燕王趙元儼。
趙元儼在趙氏皇族里威名遠揚,由于在宋太宗的兒子里排行第八,又是宋真宗的弟弟,人稱“八賢王”。劉娥當權(quán)的十幾年里,他一直裝瘋賣傻,稱病不朝,保護自己,等待時機。如今,劉娥已死,他立即進宮給宋仁宗上眼藥:“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
他特別強調(diào),李氏被虐待而死,死于非命。
宋仁宗聽罷,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撫養(yǎng)宋仁宗成人的楊太妃(即楊淑妃)告訴他:“陛下的親生母親確是李宸妃,如今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
直到這時,宋仁宗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盡心孝順的劉太后,竟然不是親媽。而親生媽媽李氏,自己竟然從來沒有相認過。宋仁宗悲痛欲絕,幾天沒法上朝,隨后下詔自責,并派兵包圍劉氏家眷的府邸,派人去李氏靈柩所在的洪福院查看。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李氏去世后,不但沒有被虐待,而且高規(guī)格下葬。水銀包裹,面色如生,面容端莊,像剛剛?cè)ナ酪粯印T瓉恚瑒⒍甬斏匣侍螅]有忘記曾經(jīng)的侍女李氏。已是婉儀的李氏,被晉升為順容(仍是正二品)。只不過,劉娥不愿看到母子相認的場面。
因為,宋仁宗一旦知道真相,極有可能大幅提升李順容的地位,甚至出現(xiàn)“一個后宮,兩個太后”的局面。這不但不利于劉娥獨攬朝政,也會造成大臣們的結(jié)黨和分裂。
為了防止母子相認,劉娥把李氏送到宋真宗的陵寢永定陵守陵。當然,劉娥也沒虧待李家,派人訪其親屬,得知李氏的父親李仁德已經(jīng)去世,還有個弟弟李用和在世,靠給死人穿紙錢混口飯吃,就讓李用和“補三班奉職”,相當于從九品的禁軍低級軍官,吃上了皇糧。
李氏深知自己的處境和地位,毫無怨言。終其一生,也沒有以皇帝親媽自居。明道元年(1032),李氏病重,劉娥不但派太醫(yī)醫(yī)治,還宣布將其冊封為宸妃。遺憾的是,高水平醫(yī)治和晉升冊封,都沒能挽回李氏的性命。冊封當日,李氏就去世了,享年四十六歲。
劉娥本打算按照低級別嬪妃身份,把李氏草草安葬得了。可是,宰相呂夷簡進言:“太后您要不考慮劉氏家族的未來,就當我沒說,您要是想讓劉家以后繼續(xù)榮華富貴,李氏就應(yīng)該厚葬。”
劉娥一琢磨也對。自己已經(jīng)六十四歲了,來日無多。宋仁宗知道真相是遲早的事。還是生前積點德吧。
她采納了呂夷簡的建議,讓李氏穿上皇后的衣服,按照一品禮節(jié),在洪福院裝殮,把水銀灌入棺材。
《大宋宮詞》的劉娥劇照
歷史證明,這些做法不僅讓呂夷簡飛黃騰達,也救了劉氏一家。
宋仁宗獲悉這一切后,將劉娥葬于宋真宗的永定陵,謚號“章獻明肅”皇后。
這也是個突破慣例的做法。以往皇后的謚號都是兩個字,但劉娥由于臨朝稱制,謚號增加到四個字。
李氏也被尊為“章懿”皇后,陪葬宋真宗的永定陵。李氏生前沒有看到的榮耀,在死后都被親生兒子實現(xiàn)了。
李氏的弟弟李用和,稀里糊涂地成了國舅,被越級提拔為二品的彰信軍節(jié)度使、檢校侍中。宋仁宗甚至把女兒福康公主下嫁給李用和的兒子李瑋,親上加親,就是為了補償生母,讓李家的日子過得好些。
福康公主嫁給了自己的表叔,這樁婚姻看起來怪怪的,經(jīng)營起來也不美好,虧大了。
至此,宋仁宗的身世大白于天下。仁宗認母的故事也成了轟動朝野的大事。宋仁宗不希望全國老百姓都來討論他的八卦,傳旨不準議論劉娥臨朝時期的往事。
越是不允許議論,民間越會議論,久而久之就越傳越邪乎,越傳越離譜。元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明代的《金丸記》,特別是《貍貓換太子》的故事,廣為流傳,家喻戶曉,讓人們似乎忘卻了歷史,只記得傳奇。
關(guān)于“貍貓換太子”的真實歷史,并不像傳說中那樣離奇、血腥。它只是一個中年男人的求子欲、兩個年輕女子的升職欲,交織在一起,共同演繹的一幕人生大戲。
呂夷簡在這場大戲中扮演了關(guān)鍵角色。他的建議,讓劉氏家族免去了一場滅頂之災(zāi),也讓劉太后以從善如流的好形象載入史冊。
仁宗認母發(fā)生之時,包拯無官一身輕,專心在家伺候年邁的父母,不可能參與這些政治事件。
可以說,“貍貓換太子”的故事,有歷史原型,但情節(jié)幾近虛構(gòu)。至于李順容,對親生兒子不能相認,默默走完了物質(zhì)富足、精神空虛的一生。幸運的是,在殘酷的宮廷斗爭中,非但保全了自己,還保住了兒子。這或許也算是她對大宋王朝的一點貢獻吧。
原作者 | 唐博
摘編 | 徐悅東
編輯 | 張進
導(dǎo)語校對 |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