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7k小游戲 冰火人小游戲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不知道現在喜歡打游戲的玩家們是否知道有個叫4399小游戲的網站,在當年網絡并不怎么發達,游戲行業發展也不如現今這么迅猛,基本沒啥游戲玩的時候。卻有4399、7575等這幾個網站提供了數不勝數的小游戲,質量有高有低,但對于當時我們來說已經很滿足了,這些網站也成了我們這一代人在游戲方面的啟蒙導師……

拳皇wing、死神VS火影、冰火人、狂扁小朋友(好像這游戲后來被禁了),加上后來的賽爾號、生死狙擊等游戲,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特別是拳皇wing,經常跟小伙伴一起對打單挑,其樂無窮,依稀記得狂扁小朋友的背景樂音小時候覺得很好聽。

還在想著什么時候空了再去4399上回味下,然而突然得知12月底即將停止網頁上flash的更新,并且瀏覽器應該會逐漸拋棄掉這一技術,不再主動提醒用戶安裝。當然,這并不意味著4399、7k7k等網站會馬上倒閉,但是這些網站多少也會受到點影響,后續應該不會再更新。網站上的小游戲基本也都是用falsh來做的,還有多數的頁游,以后也不會再更新了,往后的日子這些用flash做的小游戲應該就會慢慢消失在我們的記憶中了。

趁現在有空,再去回味下童年吧。

原本我是不看好《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甚至連去了解的想法都沒有。畢竟我曾是王尼瑪的忠實粉絲,曾經也一期不落地追過暴走大事件,所以對于暴走漫畫出品的《未來機器廠》更感興趣。

在朋友圈等一大批社交軟件里看到無數安利之后,我終于是按捺不住,走進了電影院。

我,電影火車站二號列車員,王尼瑪前粉絲,反水了!

大規模點映:好電影的底氣

在電影公映之前,幾乎很難看到關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宣傳,雖然說商業片著重宣傳無可厚非,但是宣傳過度的例子數不勝數。比如某當紅小生的首部電影,定檔七月中旬,四月份就把海報貼滿了各大電影院,而類似于《小豬佩奇過大年》和畢贛的《地球最后的夜晚》等很多電影都被人詬病“宣傳過度而質量不足”。

宣傳不力也就罷了,《哪吒之魔童降世》連預告片都不“賣相極差”,電影里讓人震撼的那段山河社稷圖不剪進預告片里,反而讓主角哪吒頂著“煙熏妝”和大眼袋“被迫營業”,一副兇煞相的哪吒不知勸退了不少人。

《哪吒之魔童降世》沒有把大量資金投入在宣傳上,而是把幾乎所有資源都傾注在電影創作上。導演餃子在采訪時說,光是劇本他就整整打磨了兩年,而電影中,兩對師徒在山河社稷圖里變成球搶筆的那個場景,用了四個多月才完成。

而主角哪吒的“煙熏妝”造型,就是從主創團隊夜以繼日工作后的黑眼圈得到的靈感。

當然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也并非毫無宣傳,它是通過一種劍走偏鋒的宣傳方式才得以達到如今的熱度和口碑。

那就是大規模的點映。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首映時間是26號,但是在13號電影就開始了大規模的電影,包括十八線小城市都有相當固定的排片。大規模的點映是優秀電影的特權,這種做法并非沒有先例,但并不多見。像去年的現象級電影《我不是藥神》也是提前了6天進行了大規模點映。

大規模點映的好處是,一旦電影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觀眾會自發給這些電影宣傳,那電影的熱度自然而然就會被觀眾帶起來。群眾的呼應比主創團隊去參加綜藝節目宣傳電影來得更有說服力。 舉個例子,無論是《我不是藥神》還是《哪吒之魔童降世》,我都是在朋友圈“病毒式”的安利下才走進電影院。

但這種做法顯然不適合所有電影,因為公映的機會就那么一次,沒有試錯的機會,所以說大規模點映是好電影的“特權”,也是一部電影有底氣的標志。

但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底氣可不僅僅表現在這一方面,如果你看完電影后的幾個彩蛋,你就會發現主創團隊已經把下一部電影《姜子牙》安排上了。

仿佛在說:好啦好啦,我們知道我們很牛逼啦,別催更了您嘞。

敖丙&哪吒:“森林冰火人”CP

電影在角色塑造上不可謂不用心,靈珠和魔丸原本是正義與邪惡的對立面,但是轉世的敖丙和哪吒卻意外得成為了好朋友。“我命由我不由天”是整部電影傳達出來的精神,也是電影里每個角色的寫照。無論是一心想讓哪吒“改邪歸正”的父母,還是滿腔怨念的申公豹,亦或是東海龍宮里被命運束縛的龍族,都在拼命去改寫自己的命運。

盡管電影在一開始就設置了一個可以預見的悲劇結局——作為魔丸轉世的哪吒會在三年后身受雷劫,而東海龍族雖然被天庭收編,但始終不得正道——這也就注定了電影會導向一個不那么美妙的結局。

正是因為命運與正義的碰撞,電影里幾乎每一個角色都是復雜的——作為靈珠轉世,敖丙卻要毀了陳塘關;而作為最讓人感動的哪吒,小時候可沒少欺負陳塘關的百姓。

相較于“大字輩”三部曲,《哪吒之魔童降世》沒有將任何一個角色塑造成“圣人”形象(《大話西游》里的江流兒、《大護法》里的護法、至于《大魚海棠》里的綠茶婊和舔狗就更不用說了)。電影里所有角色擺脫了符號化,變成了有血有肉的復雜人物。

與立體化的角色相匹配的是電影里完美的人物動機,這一點尤其體現在敖丙這個角色身上。

敖丙離開東海龍宮前,整個東海龍族都將身上最堅硬的龍鱗拔下來,給敖丙煉成堅不可摧的甲胄,但這并不僅僅一身盔甲,更是全族的命運和希望。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敖丙作為靈珠轉世代表正義的一方,卻對陳塘關的百姓起了殺念。

電影里將東海龍族的命運刻畫得異常悲壯,與絕大多數提到東海龍宮的神話題材影視作品不同,《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龍族被囚禁在龍宮里,龍宮也并非我們喜聞樂見的富麗堂皇的景象,而是幽暗而危險,怨念累積。

雖然龍族在電影里的形象并不討巧,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們被仙界安排在東海鎮壓妖魔,卻從未玩忽職守,也不惜扯下龍鱗為敖丙煉制甲胄。他們并非反派角色,只不過是悲觀和仇恨累積,用整個龍族的命運綁架了敖丙。

盡管背負了全族的期盼,但敖丙并沒有淪為一個工具,所以他才會在申公豹的勸阻下解救李靖,與哪吒來一場決斗。族人的命運和信奉的正義在敖丙的胸腔里碰撞,使他的行為比失控后的哪吒更讓人難以預料,但也恰恰是這份正義,才讓情節走向了哪吒與敖丙不可避免的決斗。

不得不說,變身后的哪吒與敖丙簡直配一臉,粉了粉了。

其實我更傾向于原作里哪吒“割肉還夫、剔骨還母”的悲劇,而不是《哪吒之魔丸降世》里這樣皆大歡喜的結局。從李靖向仙人請求拯救哪吒的那段回憶開始,我就已經抓起紙巾準備抹眼淚了,但是哪吒與敖丙對抗雷劫成功的畫面硬生生將我的眼淚憋了回去。

并不是說《哪吒之魔童降世》這種結局不好,而是對我來說,悲劇更具有打動人心的張力。

封神宇宙:國漫又雙叒叕要崛起了?

《九州縹緲錄》的作者江南在創立靈龍文化的時候,曾經說表示他想給作家們創造一座完整的世界,一個自由創作的“夢工廠”。

按照現在的話來說,他就是想以文字為載體創造一個類似于《哈利波特》、《指環王》一樣的超級IP。但囿于網絡小說的認知度和認可度,《九州》這個系列并沒有走很遠,但依舊在國內的影視行業造成可不小的影響。

實際上,即便不去主動創造,我們本來也有一個擁有完整世界觀,且觀眾接受度極高的超級IP——中國古典神話。在我國的古典神話里,有數不勝數的人物性格鮮明、經歷故事豐富、且大家耳熟能詳的英雄人物,這幾乎是融進我們血液的故事。

那為什么近些年來鮮有將神話故事搬上大銀幕的作品呢?

經濟學里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觀點:邊際遞減效應。邊際遞減效應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種要素連續增加,在增加到一個閾值之后,它產生的效益就會下降。

這個效應應用在中國神話與影視劇融合上也同樣適用——在我國動畫與電影行業剛起步的時候,就有相當數量的影視作品改編自古典神話。包括1961年的《大鬧天宮》;1986年的電視劇《西游記》;1999年的《寶蓮燈》,同時也在這些神話的基礎上改編出了不少優秀的作品,比如說周星馳的《大話西游》系列。

可以說,在我國影視行業的孕育階段,古典神話提供了非常優渥的創作土壤。但是隨著越來越新鮮的、獵奇的故事和形象出現,神話的作用也就慢慢淡去了。

如果要將這些故事和形象重新大規模地搬上舞臺,并進行改編和重塑的話。相對于我們還不完善的工業電影體系,動畫電影就是最好的選擇。所以一定會出現《哪吒之魔丸降世》這樣一部電影來開個頭。

雖然《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第一部提出對封神宇宙整合的電影,但它卻不是第一部“吃螃蟹”的電影。

2015年10月25日,光線影業成立了名為彩條屋影業的動漫集團,并稱:“彩條屋能為中國動畫人遮風擋雨,成為中國動畫的大本營”。他們一口氣投資了13家動畫公司,其中就包括我們熟知的推出了《秦時明月》的玄機科技和我國成立最早的動畫公司之一的十月文化。他們先后推出了《大圣歸來》和《大魚海棠》兩部“爆款”動畫電影。

而《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彩蛋里提到的《姜子牙》,就是彩條屋旗下的可可豆動畫影視公司出品。所以這兩天除了鋪天蓋地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安利,你一定還看到大圣和哪吒同框的這個小視頻。

盡管《大圣歸來》并沒有第二部的打算,但是隨著《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爆火,我們是一定可以在聲勢浩蕩而來的封神宇宙中看到大圣的身影。

讓人欣慰且可以預見的是,我們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電影身后,看到了一個類似于DC的電影宇宙的影子,這比電影本身拿到多少票房更讓人振奮。

而且這一定是一個包容的、前進的、開拓的電影宇宙,而不會存在對于種族的貶低和歧視,而古典神話里那些英雄,也將在大銀幕上陪伴著我們,上演一幕幕改變命運的故事。(這是一句題外話,沒什么,我就是要嘴臭一下漫威)

好了,久違的更新,歡迎大家評論發表看法!

公眾號電影火車站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