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如果把夢幻西游玩家分為三個群體,那么其中一個群體必定是商人。商人也分種類,擺攤賣同樣道具,為什么有人賺錢喜哈哈,而有的卻是虧錢淚兩行?今天,有一位千億商人分享了擺攤價格策略,看看他是怎么說的。
一、溢價型
在擺攤賣貨時,不要一味的去和競爭對手瘋狂內卷,因為某些道具不是價格擺的低就能賺錢的。以清靈仙露和附魔寶珠為例,老板沒有進階110或者點化出滿意的套裝效果,他會把攤位上所有的仙露或者附魔掃蕩一空,對于老板來說,時間比價格更重要。
這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道具,都是屬于溢價類型,大家在擺攤的時候不用壓價也能賣出去,當然,前提是價格要合理。溢價類型的道具有很多,比如高獸訣、附魔寶珠、清靈仙露這些都是。
二、競價型
有溢價型道具,自然就有競價型道具!比如三藥、烹飪、家具、環裝等等這些都是競價型道具。這種商品在擺攤的時候,一般是價格最低賣得最快,價格高的很難賣出去。而且攤位之間,也會極其的內卷,你賣18888,后腳我就改成18855,為了把別人卷死,寧愿虧本也在所不惜。
舉個例子,60級環裝商人16W收,而“卷王”偏偏擺攤16.5W去賣,擺攤賣一天后,扣除點卡還不如賣給商人呢?
為什么會出現競價型的道具,主要原因就是產出量很大,所以這門生意誰都能做,競爭自然很激烈。建議大家在擺攤販賣競價型道具時,要仔細核算成本,和別人內卷不可怕,就怕失去理性。
三、增價型/減價型
在夢幻西游中,某些道具的價格不僅受到市場行情的需求,還和時間有關。其中的典型代表是珍經、月華露、元宵,以月華露為例,在文韻墨香這一天,月華露價格跌到最低,商人擺攤也很低,后面就是慢慢漲價去賣,如果去賣“壽命”只剩下24小時的月華露,其價格會遠遠低于市場價,基本上是白送。
這類受市場和時間雙面影響的道具,風險非常大,建議大家理性囤貨、做好規劃!如果收貨太多,就算不賺錢也要清出去。相反。如果收貨太少,可以擺個高價不用管能否賣出。
四、定價型
如果說有哪一類商人賺得盆滿缽滿,那絕對是賣定價型道具的商人!市場價格我說了算,這種壟斷市場的買賣,能不賺錢嗎?隨著夢幻推出口袋版,定價型道具基本就消失在玩家眼里。
不過有一個特例,那就是新區,新區的首批持國就是定價型商品,一只能賣到幾千甚至上萬。當然,有多大利潤就有多大成本,闖新區的持國商人為了能在第一時間升到175,投入也是不小。
小結
有交易就有差價,就有賺錢機會。如果你厭倦了五開的刷刷刷,不妨考慮當一枚小小的商人,規避風險、尋找差價,看著錢莊里面的游戲幣每天在累積,這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哦!
2022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后,銀行理財業務全面凈值化運作的元年。
同時,2022年也是近年來,銀行理財凈值化“波動”全面顯露的一年,多個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出現階段的回撤。
那么在這兩個罕見情況“雙碰頭”的年份,面對新的挑戰,銀行理財子公司表現如何?
隨著銀行年報的陸續披露,答案隨之浮出水面。
近半理財子規模縮水
截至4月10日,工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中郵理財、招銀理財等16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去年的主要業績指標均已出爐。
從目前已披露信息來看,2022年末,銀行理財子的業務呈現三大特征:
一,債市負反饋下,部分理財機構規模回落。
截至2022年末,工銀理財、民生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的管理規模均較上年末縮水超一成;招銀理財、農銀理財的規模分別同比減少了3.96%、2.6%。
二,多數理財子公司的凈利潤仍在上漲。
寧銀理財、農銀理財、工銀理財、建信理財、光大理財暫時位列前五,同比分別增長110.1%、104.7%、38.6%、37.7%、18.5%。
已公布年度業務數據的16家理財子機構中,僅2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去年的凈利潤出現同比下滑,下滑幅度分別為28.9%、15.4%。
三,股份行理財業務表現更優。
規模領先:招銀理財
在已公布的業務數據中心,目前業內管理規模最大、最賺錢的理財子依舊是招銀理財。
截至2022年末,招銀理財管理規模仍有2.67萬億元,比第二名的興銀理財多了5800億元。公司全年實現凈利潤35.93億元。
和眾多理財子公司一樣,招銀理財的管理規模萎縮主要是由2022年11月的債市調整引發。
年報顯示,2022年11月末和12月末,招銀理財管理的理財產品余額分別環比下降4.88%和5.60%。
招行年報對今年業務也預測,鑒于銀行理財市場經歷贖回潮后,市場信心仍需修復,預計2023年招銀理財的理財產品全年規模整體平穩,呈月度小幅波動態勢,具體變化與市場整體表現密切相關。
規模增長較快:青銀理財
從已公布的規模數據來看,青銀理財是2022年規模增速居前的理財子公司。
2022年,公司理財產品和理財資產余額同時突破兩千億元,理財資產余額同比增長 19.67%。
青銀理財的發展模式是:拓展產品多元化布局,新發行“固收+”、混合類、權益類、私募類等多種類型理財產品;
同時加強渠道開發,代銷合作機構數量較上年末翻倍,行外渠道理財資金占比持續提升。
總體看,青銀理財依然走的是“產品+渠道”的經典發展模式。
快速擴張也暫時為青銀理財的利潤造成一定壓力。2022年,青銀理財的凈利潤同比減少15.44%,僅3.45億元。
利潤“達人”:寧銀理財
從利潤增速來看,寧銀理財是目前已經公布年報者里,凈利潤增速最快的理財子公司。
2022 年,寧銀理財實現凈利潤 9.14 億元,同比增長了110.11%。
另外,寧銀理財2022年規模也增長了19.42%,僅次于青銀理財。
寧波銀行年報稱,2022年,寧銀理財主要是通過“深化推進產品多元布局”,“形成覆蓋現金管理、固收、固收增強、混合、權益的全貨架產品體系和產品期限全面覆蓋”,以及滿足客戶多元的財富管理需求。
這個總結,比較精準。
利潤“黑馬”:農銀理財
在凈利潤增速方面,還有一匹“黑馬”值得關注,那就是農銀理財。
和青銀理財相反,2022年,農銀理財管理規模微降,但公司凈利潤卻實現翻番:從2021年的17.21億元增長到35.23億元,僅次于招銀理財。
不過,對于凈利潤暴漲原因,農銀理財未在年報中給出解釋。
值得注意的是,14家理財子中,也有大型機構凈利潤增速下降比較多,這可能與其業務開支較大有關。
比如,中銀理財2021年凈利潤達26.09億元,同比增長超470%,而2022年凈利潤同比減少28.94%。
年報顯示,2022年,中銀理財不斷加強渠道拓展,已在行外 20 家機構、26 個渠道上線產品,行外代銷總規模比上年末增長123.84%,客戶基礎增勢明顯。
截至2022年末,中銀理財資產管理規模達1.76萬億元,是中農工建交五大行旗下的理財子公司中,唯一一家管理規模維持正增長的理財子公司。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