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IT168 評論】今天,員工使用企業級工具來實現各種業務目標的場景越來越多,企業級市場的巨大需求和龐大的市場留白,給了人們充分的發展空間,各大公司為了搶占這一市場也是卯足了勁。Facebook、Google、LinkedIn和Slack都是這一領域的佼佼者,業務處理都有各自的背景和優勢,那么他們對于企業技術未來的發展前景以及公司的戰略規劃有哪些異同呢?
Facebook Workplace企圖取代原有工具
近日,Facebook正式推出了面向企業的移動社交平臺WorkPlace,與Facebook不同,WorkPlace是針對B端的付費應用,但是非盈利組織和教育機構可以免費使用。WorkPlace負責人Monica Adractas表示:,Workplace旨在為企業搭建更好的工作通信平臺。
WorkPlace針對各行各業各種規模的企業,Adractas表示目前WorkPlace現在還在與政府、銀行以及其他高度管制的行業達成合作,早些時候新加坡宣布,到2017年底,143000名的公務人員將使用Workplace作為政府部門日常溝通和交流的工具,WorkPlace也回應稱計劃在明年3月前,保證新加坡所有政府部門能夠順利使用該應用,因此新加坡成為全球首個讓所有公共服務部門全面使用Workplace的國家。
WorkPlace全球主管Julien Codorniou表示:Workplace是完全獨立于Facebook、重新設計的一款應用,旨在獲得與Facebook同等的忠誠度和參與度。
WorkPlace對標的是企業內部郵件。 Codorniou表示Facebook已經在這一領域深耕20多年,在技術和產品方面都有很深的沉淀,Facebook深知企業級市場有多么巨大,但是我們認為實用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希望打造一款人人喜歡并且常用的APP,Yammer宣稱他們是企業級Facebook,但其實我們的目標也是成為企業級的Facebook。
Google更看重影響力
與Facebook不同,Google是一家非常有野心的公司,并不滿足于僅僅提供一個通信方式或者,Google正在試圖改變企業部門,在基于云的基礎設施,數據和機器學習方面投入頗多。 Google高級副總裁Diane Greene說:“我們希望人們能夠不那么辛苦的工作,但是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道阻且長。”
Google希望通過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重構企業的應用程序,幫助企業實現真正的現代化。但是如果沒有一個龐大的數據集,是無法通過機器學習產生真正有價值的洞察力。
Diane Greene表示,Google現在的直接競爭對手是Amazon和Mircosoft,之所以會選擇這兩家公司作為競爭對手不是沒有原因的。Amazon在云領域進軍較早,所以很多開發人員對AWS有一種熟悉感,而Microsoft在企業級市場立足較早,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
Google在去年做了很多合規性工作,但它在提高營銷能力和銷售業績方面還需進一步努力,另外公司還必須解決企業對其專有數據處理方面的問題。Diane Greene認為,我們收到的客戶數據,都是對客戶來說十分寶貴的數據。與企業客戶建立聯系,尤其是那些可以產生最大積極影響的企業客戶,是Google戰略非常關鍵的一部分。
LinkedIn攜手Microsoft共謀發展
今年6月份,有消息稱微軟將以262億美元、折合每股196美元的全現金形式收購LinkedIn,如今該項收購案進展如何呢?根據LinkedIn首席執行官Jeff Weiner的說法,目前這項收購案已進入到的最后階段了。
LinkedIn與Microsoft的聯手是一場互補的共贏之舉,LinkedIn是很受歡迎的職場社交平臺與人脈溝通平臺,但是缺少新的變現方式,而Microsoft空有商業軟件工具,沒有用武之地,雙方聯手可能會成就一段你有故事我有酒的美妙旅程。
Weiner認為,LinkedIn和Microsoft看起來是在做同樣的事情,但其實不然,LinkedIn可以為Microsoft提供一個超十億的客戶結構圖,而Microsoft則為這些客戶提供能夠創造價值的生產力工具。如今,企業之間競爭加劇,過時的工作方式無疑會拉企業后腿,所以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通過技術提高企業工作效率。
Slack不畏困難,輕裝上陣
Slack可以說是所有初創公司的標桿,在成立8個月的時候,估值就達到了11.2億美元,成為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SaaS公司。但是獵狗總會尋著肉香,Slack在成功的同時也引來了競爭者,本月月初,微軟宣布推出團隊協作工具Teams,納德拉(Satya Nadella)把Teams稱為“基于聊天的工作區”,這意味著其可用于進行休閑對話,也可幫助生產協作,與Slack直面競爭。
對此,Slack產品副總裁April Underwood表示他們并不驚訝微軟會來分一杯羹,但是外界對微軟進入這一市場的評價有溢美之嫌,我們相信微軟的加入會使這一市場得到更多的關注,但我們更加相信這個市場足夠大能夠容納不止一個玩家。
Underwood表示Slack針對的是有共同目的的人群,它重點為專業人士工作,提高他們的生產力,現在Slack主要集中于為同一家公司工作的人服務,但是也可以將其平臺擴展到其他具有共同目的但不是共同雇主的人。
這些不同對企業意味著什么
Facebook,Google,LinkedIn和Slack之所以采取不同的戰略,其實是出于企業本身的必要性和優劣勢。
WorkPlace是一個非常熟悉和流行的應用程序,每天有11億8千萬人使用它來進行溝通和分享。Google更專注于對G Suite中的生產力工具的投資,想要通過云計算和深度學習更加深入的助力企業。LinkedIn則更希望擴大其覆蓋面,并通過微軟產品更上一層樓。 Slack是這四家公司中規模最小,受限最少的玩家,其靈活的方式可能會讓市場內其他企業產生巨大的危機感。
這四家公司所處的層次不同,所以企業的戰略也有些不同的地方,但不可否認這些戰略都是恰當的,當然,它們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它們都想要在商業世界中掀起浪潮。
雖然智能手機市場趨勢在不斷變化。不過各大品牌推出的主力機依然是采用了類似的大屏打孔設計,并圍繞堆料參數等特點,本質上使用體驗并沒有做出很大的區別和特色,能夠給到用戶的新鮮感也非常有限。而隨著近幾年技術的成熟,有著獨特使用體驗的折疊屏手機成為不少用戶關注的熱點,其中行業的風向標三星推出的Galaxy Z Flip系列更是憑借不錯的售價加上出眾的顏值設計成為目前折疊屏系列的銷量主力。
前段時間三星發布了新一代Galaxy Z Flip4,此次三星圍繞Z Filp4的提升和改進著重于體驗和細節上,尤其是在性能、相機、續航等方面的提升,無一不是針對上代用戶的使用痛點做出改進。相比追求外觀上的改變,三星更希望縱向折疊屏產品除了外觀之外也能為用戶提供不同于傳統直板手機的使用體驗。
外觀設計
三星Galaxy Z Flip4采用延續了此前的設計語言,無論是外屏大小,攝像頭位置還是按鍵的布局與上代產品基本保持一致。但仔細觀察過后,就會發現二者還是有著許多的不同之處。
由于Flip4在機身設計、轉軸鉸鏈和電池容量采用了新的設計方式。整個機身的玻璃表面依然采用了撞色設計風格,但從之前Flip3的亮面設計改成了現在的AG磨砂材質,更有效的防止指紋、污漬的沾染,并且提升了裸機握持的使用手感。整體機身方面,相比于三星Galaxy Z Flip3圓潤的中框設計,三星Galaxy Z Flip4的中框更接近今年S22系列偏方正硬朗的設計風格,讓整機尺寸有了進一步的縮窄。
三星Galaxy Z Flip4還引入了更纖薄的鉸鏈、超窄的邊框,整機看起來比Z Flip4更精致小巧。雖然尺寸有了縮小,但是因為Z Flip4在于前代產品相近的機身尺寸內,將電池容量從3300mAh提升至3700mAh,因此整機質量也稍有增加,來到了187g(Z Flip3重量183g)。
隨著智能手機配置的豐富和對5G網絡的支持,手機內部的設計空間可謂寸土寸金,折疊屏手機又由于鉸鏈的加入結構更為復雜,在縮減機身尺寸的同時還能提升電池容量也體現出三星精密的結構設計能力。
防護方面,三星Galaxy Z Flip4的背板選用了抗摔耐磨的康寧 Victus+玻璃,不僅有著不錯的抗摔性,抗刮擦性能也比康寧第六代大猩猩玻璃提高兩倍。內屏依舊覆蓋超薄柔性玻璃(UTG),為內屏提供了不錯的支撐性,并且還可承受高達200000次折疊,保證了使用壽命。
三星Galaxy Z Flip4依舊支持IPX8級防水,可以在1.5米深靜止的清水中輕松放置30分鐘。整機的邊框是與S22系列相同的裝甲鋁框架結構,對精密鉸鏈進行包裹,起到了不錯的防護作用。
三星Galaxy Z Flip4內部搭載了6.7英寸的第二代動態AMOLED主屏,支持1-120Hz自適應刷新率。高刷新率配合出色的硬件配置,即便運行主流的大型游戲,也都能夠流暢穩定。
不僅有優質的內屏,三星Galaxy Z Flip4的外屏同樣給消費者帶來了驚喜。這塊1.9英寸的屏幕能夠幫助用戶瀏覽信息,快速打開或關閉Wi-Fi、藍牙、飛行模式和手電筒,以及使用付款碼進行支付等操作。三星也為Galaxy Z Flip4的外屏配備了十分豐富的小組件功能,比如直接撥號等組件功能,進一步豐富了這塊外屏的功能。
Z Flip系列從誕生至今憑借類似粉餅盒的造型設計成功吸引了無數女性消費者,三星Galaxy Z Flip4此次更是為用戶提供幽紫秘境、哥特太空、繁櫻花園和藍海假日四種個性時尚的百搭色。如果你覺得還不夠個性,Galaxy Z Flip4 Bespoke Edition 繽色定制版可以通過選擇背板和邊框的顏色組合,打造出更具特色的個性外觀。
配置第一代驍龍8+移動平臺
三星Galaxy Z Flip4配備了第一代驍龍8+移動平臺,相較于上一代使用的驍龍888處理器,性能上有著很大提升。第一代驍龍8+移動平臺采用臺積電4nm工藝制程,擁有單個Cortex-X2超大核、三個Cortex-A710大核心和四個Cortex-A510小核心,超大核頻率提升至3.2GHz,CPU性能提升10%,功耗下降30%。同時GPU頻率提升10%,功耗降低30%。
驍龍8+的強大性能對于游戲的支持也同樣出色,高畫質設置下進行《王者榮耀》可以全程60fps跑滿(暫時未適配高幀率模式),對于三星Galaxy Z Flip4來說,大家常玩的《王者榮耀》、《和平精英》都可以輕松應對,而且整局游戲流暢、穩定,即便是場景復雜的團戰也不會有卡頓掉幀問題,體驗還是十分不錯的。
除了出色的性能,更好的功耗控制也為三星Galaxy Z Flip4提供了不錯的續航表現,配合容量提升的電池,足夠滿足用戶一天的使用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三星Galaxy Z Flip4將充電功率從15W上調到了25W,更高的功率可以為整機提供更快的回血能力。
展開用,折疊用體驗更豐富
三星Galaxy Z Flip4在保持超輕巧設計的基礎上,提供了更優化的影像拍攝體驗。配置方面,主攝鏡頭采用了1200萬像素的三星S5K2LD傳感器,擁有1/1.765英寸感光單元,支持全像素雙核對焦以及OIS光學防抖。超廣角鏡頭則沿用了上代同款的1200萬像素的索尼IMX258傳感器,擁有1/3.06英寸感光單元,支持123°廣角拍攝。
三星官方表示,升級后的攝像頭在第一代驍龍8+移動平臺的加持下,圖像傳感器亮度提升了65% ,無論是在白天還是黑夜,拍出的照片和視頻都能更清晰、更穩定。從樣張中能看到,無論是廣角、超廣角還是2倍變焦拍攝的圖片,都有著相當不錯的觀感。
除了傳統的成像之外,折疊屏拍照的交互和玩法創新上面也很受用戶的關注,由Z Flip系列引領的立式交互模式在三星Galaxy Z Flip4上提供75°到115°之間的角度支持。在不同的懸停角度下我們可能夠獲取與傳統手機拍照完全不同的視角范圍,能夠拍出更具創意性的照片。
在立式模式下,我們還能通過揮手的操作還能遠程遙控手機進行拍攝,揮手之后屏幕會有倒計時提示,如果覺得時間不夠還可以打開延遲的快門,在這段時間內通過屏幕的預覽可以調整并擺出自己想要的Pose即可,有了立式折疊和手勢遠程操控的加入讓我們日常自拍的方式變得更加多樣。
和上代一樣,我們也可搭配1.9英寸的外屏進行拍攝。Z Flip4在拍照時不僅支持內外協同顯示,還能借助外屏快拍功能,在折疊的狀態下直接調用成像效果更好的后置攝像頭進行自拍。外屏快拍現還支持人像模式,能夠以實際比例來預覽畫面。
立式交互模式一直是三星折疊屏手機的亮點之一。在多角度旋停功能的鉸鏈加持下,三星Galaxy Z Flip4能夠展開到不同的角度,以此進入立式交互模式。在這個模式下,大部分程序會通過自適應分屏功能,自動調整為上半個屏幕顯示程序的主要窗口,下半個屏幕變為操作欄。
切換之后,我們可以看到下方的控制欄盡心更多的操作,比如在B站進行視頻播放的時候可以調節亮度、聲音,點擊截圖。在查看文檔的時候能夠直接使用觸控板使用鼠標進行更準確的操作,觸控板鼠標和我們使用筆記本相類似,支持雙指滑動、點擊等操作。
折疊屏手機的另一大優勢就是能夠同時打開多個應用,用多任務處理功能來實現更便捷的體驗。三星Galaxy Z Flip4能夠實現上下分屏的方式,結合立式交互模式,能夠輕松進行“雙線操作”。比如,你可以在上半屏幕看視頻的同時,下半屏幕打開微信等程序與朋友聊天;用電商平臺購物時,能夠雙開兩個窗口,直接進行比價。
三星Galaxy Z Flip4在上一代產品的基礎上用更加強大的立式交互模式重新塑造了豎向折疊屏的全新體驗,融入到我們常用的拍照和視頻觀看功能上,進一步豐富了使用場景和交互體驗。
總結
總的來說,三星Galaxy Z Flip4的表現還是很令人滿意的,此次升級很好的解決了上一代產品續航短的使用問題,并且在大家關心的影像功能方面做出了非常明顯的提升。通過對更貼近用戶使用習慣的縱向折疊屏的體驗優化,帶來有別于傳統直板智能機的全新交互體驗,進一步豐富了智能手機的使用場景。
目前三星Galaxy Z Flip4國行官網價格為7499元起,對比市面一眾折疊屏產品來講,這個價格還是比較具有性價比的,再結合上產品本身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