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從古代中國獲取靈感,打造浪漫主義的東方美學。
老字號內衣品牌亮相紐約時裝周,引起“秋褲”潮
“酷酷的少女”用充滿沖突感的色調,帶來解構式的設計感。
幾何、拼貼有一種源自博物館感的復古風。
“安踏兒童”展示出充滿科技感的少年頑童。
(上接D01版)
中國品牌與設計師亮相四大時裝周 創意與多元化提升時尚話語權
中國設計
秋褲拉風,東方古韻,中國設計各領風騷
2020年春夏四大時裝周上,中國設計力量的集中參與成為一道獨特風景。紐約時裝周的“中國日”,據說共有55個中國品牌走秀、展覽,包括“老字號”內衣品牌三槍、時尚服飾品牌太平鳥、嶄露頭角的新銳獨立設計師品牌shushutong、i-am-chen等品牌。這些品牌和設計師帶著最新作品亮相國際T臺,吸引了不少業內目光。
在本次“中國日”后,一些看過秀的國際時裝博主和潮人在ins上發聲:“冬天紐約那么冷,中國秀上的秋褲哪里可以買到?”“(秋褲)簡直是冬天的救星,為什么只有中國有這樣的發明?”而引發這些“調侃”的正是82歲的中華老字號內衣品牌“三槍”——它開發的一系列中國“秋褲”首次亮相國際時裝周,吸睛無數。
中國的獨立設計師在紐約時裝周上也受到關注,尤其是“組合亮相”——設計師平臺ICY攜手周曉雯 (Hiuman)、夏乙旗(Leaf Xia)、譚鳳儀(Fengyi Tan)、徐一衛(Eva Xu) 四位中國獨立設計師共同推出“吉服回朝”大秀。四位設計師分別從秦、唐、宋、清四個朝代中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結合自身獨特設計語言,推出“秦俑漢彩”、“唐仕纖裳”、“宋瓷天青”、“清韻鶴影”4大限量吉服系列,呈現了一個東方美學在紐約的文化傳播愿景。
作為面向大眾消費者的休閑服飾品牌,太平鳥在本次紐約時裝周上,則主打“聯名款”——包括與《哈利·波特》聯合推出“PEACEBIRD HARRY POTTER”系列; 與設計師Angus Chiang聯合推出“酷女孩”系列;與動漫形象FELIX菲力貓推出合作系列等。
出現在倫敦、米蘭、巴黎時裝周上的中國品牌,從數量上或許不敵紐約,但仍各有特色。中國首個亮相倫敦時裝周的運動品牌特步,選擇House of Holland這個走“鬼馬少年風”的新銳設計師品牌作為合作伙伴,帶來了頗有幾分“怪味”的2020春夏聯名系列。
亮相米蘭的波司登則也走起了“藝術家路線”——新一季的單品創意來自于意大利國寶級繪畫藝術家Ottavio Fabbri為波司登專門創作了油畫“星空”。Ottavio Fabbri有著“星空創作者”的美名,被譽為“繪畫界莫扎特”。“星空”油畫的創意這次被大面積地運用在不同廓形的羽絨服裁剪中。
而在“夢幻巴黎”中,風格更偏都市職業女裝的女裝品牌伊芙麗則以電影版《愛麗絲夢游仙境》為靈感,大量借鑒了電影中的柔軟的絲綢、繁復的褶飾、別致的結法等有很強裝飾效果的細節元素。
良性互動,提升時尚話語權
當中國服飾品牌登上國際時裝周舞臺成為常態后,中國企業與設計師們的時尚話語權是否也順勢獲得較高提升?
時尚品牌COMME MOI“似我”創始人、國際超模呂燕認為,從商業領域來看,最近兩年,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登陸國際時裝周,中國品牌與設計師們已經越來越有“甲方意識”。作為合作方和服務商,時裝周的運營者和策展方,對于他們的態度和服務已經漸趨專業化、精細化。這種良性互動無論是對于中國品牌還是時裝周都是好事情,而這也是中國時尚話語權日益提升的一類體現。
從設計品質上來看,也有業內專家指出,這兩年,國內服裝品牌在出海時,“跟風偏多”、“拿來主義”偏多,看似越來越繁榮,而實際上卻是“設計在遠離”。
紡織服裝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就指出,在紐約時裝周上,一些帶有“國民品牌”標簽的老品牌,在面向年輕人、走向世界的創新發展時,卻還只是跟風走前兩年的“國潮路線”,生產一些低價、低質產品,這種操作短期看有噱頭,實則會令品牌越來越低檔化與邊緣化。在他看來,不管是老品牌還是新品牌,在探索創新時,都需要與現今不斷變化著的生活方式接軌,應更為注重原創設計,以及進行“中長期規劃”,單以“出海時裝周”為“噱頭”走“營銷路線”的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尤其不應該成為時下主流。
作者:李俐
12月15日,好萊塢著名演員約翰尼·德普空降海南三亞,擔任了首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嘉年華”的主講嘉賓。組委會為這場活動定名為“電影頑童和他的夢幻島”,現場觀眾也在德普的講述中走進了他充滿夢幻色彩的電影生涯。
誤打誤撞的好萊塢巨星
從影三十多年來,德普曾獲電影相關重要獎項二十八次,提名三十三次,包括三次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德普一直致力于出演那些富有挑戰性且不落窠臼的角色,是公認的在世界范圍內知名度與成就最高的演員之一,為每個角色都賦予了獨特的魅力。
不過,電影并不是德普少年時代的第一選擇,他最初的夢想其實是成為一名音樂家。“一開始我是偶然地進入電影行業,或許也是必然”,德普回憶,自己年輕時曾經當了很多年吉他手,后來樂隊解散他來到好萊塢謀生,四處投簡歷。機緣巧合之下,他被朋友介紹去拍了第一部電影。“我當時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第一次上鏡頭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有點傻,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電影是由哪些元素拼接而成的,其實有點無聊。”
幸運的是,德普的第二部電影就和鬼才導演蒂姆·伯頓合作了,那部經典的《剪刀手愛德華》讓德普提名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此后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愛麗絲夢游仙境》也都將蒂姆·伯頓的怪誕風格和德普的另類塑造緊密結合,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的電影形象。“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看到《剪刀手愛德華》時的感受,那個劇本讓我哭了,哭得像個小孩子,我知道愛德華身上的痛苦,那種不安全感,我對這個角色感同身受,同時我也不相信蒂姆·伯頓會選我。”德普至今還記得,他第一次見蒂姆·伯頓的時候,兩個人都非常害羞,三小時的會面中,他們總共灌下去八杯咖啡,以至于導演手抖不止。他怎么也沒想到,最后自己真的被選中了,還與蒂姆·伯頓成為了黃金搭檔。
就此,德普走上了一條全新的人生軌道,“《剪刀手愛德華》讓我找到了自己想走的方向,我必須要放棄從小做音樂家的夢想,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員這個行業。我讀了我能找到的書,我參加各種各樣的課程,就是想了解電影行業的流程。但其實真正地了解這個過程是需要我去實踐的,實踐是最好的方法。”
角色越怪誕越有安全感
在德普塑造的眾多角色中,最為中國觀眾所熟知的莫過于迪士尼電影《加勒比海盜》中的“杰克船長”了,該角色也讓他在2003年首次入圍奧斯卡影帝,并摘得了第10屆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男主角獎。接下來的幾年里,德普與凱特·溫斯萊特合作的《尋找夢幻島》,以及《理發師陶德》也先后讓他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雖然已經是國際巨星,但德普說,“直到現在我還是一個特別害羞的人,我可能在鏡頭前特別自信,但實際上我是一個很內向的人”。因此德普認為,越是怪誕的人物越是能讓他找到安全感,“在生活中我們是不可能成為杰克船長這樣的人的,但是當我去演這個角色的時候,當我真正融入進去的時候,就會有奇跡發生,我會變得特別自信,把自己變成這個角色,用他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問題。”演“剪刀手愛德華”也是一樣,德普會“完全把自己打開,和這個角色結合起來”。
在前不久上映的好萊塢大片《神奇動物2》中,德普塑造了一個大反派。他透露,自己在還沒拿到劇本時就已經與原著作者羅琳聊了三個半小時,對自己在片中的造型提出了很多的設想,“格林德沃確實是一個黑巫師,但他也有自己的兩面性,他很注重外表,有時很冷靜,有時又很邪惡,這種雙面人格其實是很不健康的一種狀態,我在詮釋這個角色的時候,這個人的兩面也一直在我的大腦里,揮之不去。”
塑造角色的過程導演應退出
“演員需要善于觀察,觀察人們的言行舉止,像一塊海綿一樣吸收這些,當你再面對鏡頭,甚至面對自己的生活時,才能變得更加自如。”在德普的生活中,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去觀察人,“我覺得人是非常吸引我的一種生物,也是地球上最為神奇的一種生物”。
德普不僅演技深得人心,同時也極具票房號召力,出演的很多電影都在票房上取得了驚人的成績,由他擔當主演的影片在美國的總票房總計高達36億美元,全球總票房總計約100億美元。他坦言:“演藝事業中總是充滿各種各樣的排行榜,競爭壓力很大,但是按照劇本去研究人物是我的任務,在鏡頭前呈現人物也是我的使命。”
在多年的表演實踐過程中,德普也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鉆研方式。例如,他喜歡在閱讀劇本之前為自己的角色先撰寫詳細的文章,然后再由自己去推翻自己最初的想法,逐漸形成最為深刻的理解與判斷,“我是一個不喜歡‘被告知’的演員,我認為一個人物在電影中做什么樣的選擇,不應該讓導演來決定,這個人物應該有他自己的命運。”在這一點上,德普想對制片人和導演們說一聲“不好意思”,“塑造角色的過程只跟我有關,是一個非常私人的過程,導演必須要退出。”除此以外,他自認為和導演們相處愉快,“我不是那么難相處的一個人”。
然而,全身心地投入角色甚至和角色融為一體,對一個演員來說又是“很奇怪很不健康的一件事”。德普笑稱,自己演了那么多角色,有時候會覺得,“通過角色說出口的話,比自己現實生活中說的話還要多”。
做好準備接受一敗涂地的可能
“電影人最重要的品質就是無所畏懼,要把自己的創作發揮到極致,消除各種各樣的創作邊界。”活動現場,德普與幾位青年導演進行了互動,當有人提到王家衛拍電影不提供劇本的事例時,德普還表示了贊許,他認為那是充滿自由度的創作過程,十分令人向往。
和當演員不同,德普認為,做導演必須要了解整個片場的情況以及整個拍攝過程,必須要無所不知。“我也曾經在機緣巧合中寫了一個劇本,當了一次導演,其實當時如果我自己來當主演,投資其實能到五百萬美元,如果我只當導演就只能有兩百萬。但是我做演員時習慣跟著感覺走,不希望考慮到太多其他的因素,所以就選擇了專心做導演。”他透露,自己手上還有兩個很喜歡的故事希望能拍成電影,并且由自己擔任導演,“其中一個故事是我在經紀人的桌子上偷看到的,然后我也偷偷地買了版權”。
和別的導演不同,德普不喜歡通過試鏡來挑選演員。“實際上我試鏡的時候,表演都是最差的,因為我本身就不相信試鏡跟真正演的時候的水平是相關的,也不相信讀一段劇本就可以讓別人判斷我的演技。”他當導演時,更愿意看一看演員之間的對手戲,從中發現演員的戲路寬不寬,以及他們愿意為同一個角色做哪些不同的演繹。“有時候演員會要求再拍一條,或者說以不同的角度再演繹一遍,盡管你討厭他這樣做,你也要讓他嘗試,因為他可能會為你打開一扇新的大門,90%的情況下會有驚喜發生。”
對于年輕的電影人,德普也給出了自己的忠告,“你要有好奇心,要愿意嘗試,并且做好失敗的準備。你一定要讓自己接受會一敗涂地的可能性,這就意味著你在做有一點風險的事情,但是你要堅持下去。”(李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