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大家好,這里是正驚游戲,我是愛吃瓜的正驚小弟。
一切都要從3年前,希爾瓦娜斯燒樹的故事開始聊起,在魔獸世界8.0版本戰役劇情內,希女王帶著薩魯法爾大王等人轉戰千里,突襲暗夜精靈新手村泰達希爾,燒掉了世界之樹,也讓部落與聯盟之戰再無轉圜的余地可言。
現如今雖然三年之期已到,但希爾瓦娜斯卻沒有如“龍王”那般逆襲歸來,反倒被暴雪編劇們用一個新加入的“善良之魂”設定,解釋了她所有的黑化行為,都出于典獄長的逼迫與陰謀。
尤其是在燒樹這件事上,希爾瓦娜斯僅僅是為了引發戰爭而燒,并沒有別的用意。
這合理嗎?
如果你硬是要說這段劇情,僅僅是為了讓希爾瓦娜斯洗白增添合理性,從暴雪編劇的角色,確實很合理。但咱們從魔獸正史的角度來看,其實暴雪本可以在泰達希爾被燒毀之后,寫出一段串聯起數個版本草蛇灰線的史詩級劇情。
今天,小弟就來跟大家好好嘮一嘮,有關魔獸史上最慘德魯伊范達爾·鹿盔,與世界樹泰達希爾誕生的那些事!
要聊到范達爾·鹿盔的悲劇人生,小弟就不得不感嘆起,運氣對于一個人命運的影響了。人家明明就是一位“老婆孩子熱炕頭”、生活幸福圓滿的大德魯伊,可他就在兒子瓦拉斯坦出生之際,遭遇了難產喪妻之痛,這也導致了范達爾性格逐漸變得偏激,開始溺愛起自己的獨子瓦拉斯坦起來。
(范達爾與瓦拉斯坦)
你說你作為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德魯伊,溺愛孩子就溺愛孩子唄,這對于信奉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暗夜精靈一族也不算什么大事。
可范達爾·鹿盔偏偏就因為各種給孩子開后門的行為“聲名遠揚”,連帶著他的敵人其拉蟲人都知道了他對兒子無可救藥的溺愛,出手謀劃了一場陰險的暗殺。
這里得要跟不玩魔獸的小伙伴科普一下:有關暗夜精靈一族跟其拉蟲人的恩怨了。在上古之神克蘇恩的誘惑下,其拉蟲人企圖毀滅艾澤拉斯大陸,率先向暗夜精靈的領土希利蘇斯打響了入侵之戰。
此時,范達爾·鹿盔作為暗夜精靈一族的統帥,帶著部下屢屢擊退了其拉蟲人的進攻,讓其拉蟲人指揮官不得不開始考慮,在戰場之外擊敗范達爾·鹿盔,進而破壞暗夜精靈一族的防線。
于是乎,范達爾·鹿盔的兒子瓦拉斯坦就被其拉蟲人給暗殺了,這導致范達爾處于極度悲痛之中,無心再統帥暗夜精靈一族肩負起拯救世界的重任,好在后續青銅龍族及時出手,用流沙節杖封印了其拉蟲人。
只不過,范達爾·鹿盔卻因為喪子之痛的關系,在心中埋下了毀滅世界的想法。
正因為范達爾·鹿盔內心出現了滅世的邪惡念頭,這就導致夢魘之王乘隙而入,以幫助范達爾·鹿盔復活兒子為代價,誘騙他去種下新的世界樹泰達希爾,好讓夢魘、薩特、劣魔等魔物趁著泰達希爾生長之際,滲透到翡翠夢境,借此污染自然守護者伊瑟拉,腐化全體暗夜精靈。
盡管在哈穆爾一眾大德魯伊的反抗下,范達爾·鹿盔并沒有完成用泰達希爾毀滅整個翡翠夢境,暗中擊殺瑪法里奧、污染伊瑟拉的計劃。但翡翠夢境還是因為泰達希爾這顆世界樹,被夢魘之王找到“后臺BUG”,無法保持自身的純凈,最終還是在魔獸7.0的時候,讓伊瑟拉被腐化了。
更為過分的是,在大災變階段,范達爾·鹿盔又因為孫女阿絲塔妮婭之死,轉投了火元素領主拉格納羅斯,重生為火焰德魯伊。
他在腐蝕了“救世主”薩爾與元素之間的聯系,把薩爾的意識撕碎成了幾個原始的情感碎片之后,又開始了腐化德魯伊的行動,親手創建了以復仇、滅世為信仰的烈焰德魯伊一脈,最終被腳男擊殺在火焰之地。
小弟有話說:單從泰達希爾這顆世界樹的播種歷史來看,即便是到了魔獸9.1,還是存在著不少小謎團的。譬如說,范達爾·鹿盔是如何腐化世界樹的,夢魘之王又是否被腳男徹底消滅了,而泰達希爾這棵樹本身到底潛藏著多少邪惡力量、隱形缺陷??杀┭┈F在偏偏就以希爾瓦娜斯被典獄長扭曲心智,被迫燒樹引發戰爭為由,簡簡單單地交代了泰達希爾被燒之謎,這多多少少讓人有些蚌埠住了。
一個正驚的問題:你認為暴雪編劇有可能在9.2劇情內,進一步給出泰達希爾被燒的理由嗎?
第四章 神的婚姻
狄安娜是繁育增產的女神
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已經知道,原始人篤信植物通過雄雌兩性的性結合來繁殖,而按照順勢或模擬巫術的原則,這種繁殖是在植物精靈雄雌兩性(或由男人女人裝扮)婚嫁交配的刺激下實現的。這種帶有巫術色彩的活動在歐洲民間節日中非常重要。從其依據的原始自然法則來看,它們肯定是從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而且我們也能據此確定,當歐洲各文明民族的祖先還是野蠻人時,這種民間風俗就出現了。那時,從地中海至北冰洋的歐洲大陸大部分被濃密的原始森林覆蓋著,當時的那些祖先們在森林中放牧牛羊,開墾其中的小塊空地。既然古代這些為促使草木生長開花結果的巫術,能以農村節日娛樂活動的形式延續至今,那么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在約兩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民族中,它們曾以近乎原形的形式存在著。換言之,我們肯定能在古代的某些節慶活動中找到與我們今天的五朔節、降靈節、仲夏節等相似的東西。通過本書第一章的探討,我們已經確信享有內米森林之王稱號的祭司,有林中女神狄安娜的陪伴。作為森林之王和王后的這對伴侶,很可能就是今天歐洲那些化裝游行的人們所扮演的五朔節之王和王后,以及降靈節的新娘和新郎。神與女神的結合難道不會被當時的人們視為神婚,而年年慶祝嗎?雖然還未找到直接的證據,但我們可以通過類推得出一個結論,即:內米神樹林可能曾經是一年一度舉行這類慶祝活動的場所。下面我將對此展開具體的說明。
狄安娜通常被當作森林女神,就像色列斯是谷物女神,巴克斯是酒神一樣。她的圣殿一般都在小樹林中,但實際上人們將每片樹林都敬獻給了她。但人們在祭祀禮拜時又常把她同森林之神西爾維納斯聯系在一起。不過,無論她是哪種出身,我們能確定的是,狄安娜并非只是一位森林女神。跟她的希臘姐妹阿爾忒彌斯一樣,她好像已經演化成為自然界繁殖生命(動物和植物)的化身。不管是野獸還是馴服的動物,都在茂密的森林中漫游捕食、啃嚼草葉,作為茂密森林的女主人,人們很自然地認為這些動物都屬于她。因此,她就成了獵人和牧人共同的守護女神,就像西爾維納斯不僅是樹林之神,也是畜牧之神一樣。在芬蘭也是如此,森林中的一切野獸都被看作是屬于森林之神泰庇歐和他端莊美麗的妻子的。沒有這兩位神的允許,任何人都不得獵殺林中任何一頭野獸。所以,獵人們打獵之前都要先向神虔誠禱告,并敬獻上豐厚的祭品。蘇門答臘的芥莪人帶獵狗進入山林狩獵麋鹿、山羊、野豬之前,都會先求得森林之神的允許。具體做法是,一位對林中狩獵情況比較熟悉的人在一根代表山林神祇的木樁前放一堆檳榔子,祈求神靈顯示是否允許他們狩獵。古希臘歷史學家亞利安在論狩獵的論文中寫道:每逢阿爾忒彌斯的生日,凱爾特人都要向她敬獻祭品,他們年年都要獵殺大量狐貍、野兔、小鹿等動物,給森林之神獻上祭品算是支付狩獵罰金。這種習俗顯然說明,林中野獸全都屬于這位女神,人們獵殺了野獸必須付出一定代價。
但狄安娜并不只是野獸的守護神和森林、湖泊、河流的女主人,她還被想像為月亮,特別是金黃色的、象征收獲的月亮。她還被認為能使農民們的果樹結滿碩果,并且能聽取產婦分娩時的禱告。在內米的神樹林中,狄安娜主要是被作為掌管育兒和賜予后代的女神來敬奉的。人們經常將她比作希臘的阿爾忒彌斯,籠統地說是自然女神,具體而言則是生育繁殖女神。因此,當你看到阿凡廷圣殿里的她被描繪成擁有眾多乳房,像希臘人的阿爾忒彌斯一樣,具有非凡生育能力的女神時,千萬不要大驚小怪。那么,對于古羅馬國王屠勒斯·霍斯梯力厄斯制定的一條羅馬法律我們多少也能理解了。那條法律規定:只要有人犯亂倫罪,大祭司們就應向狄安娜的神樹林敬獻贖罪的祭品。因為我們知道,人們認為犯亂倫罪通常會引發饑荒,所以向繁育女神贖罪是合情合理的。
狄安娜
狄安娜是天神宙斯與勒托的女兒,也是太陽與醫藥之神阿波羅的孿生姐妹。狄安娜是女巫保護神,而且奇跡般地以處女之態成為具有百乳的生育女神。她的標志是金弓箭、獵犬、牡鹿和絲柏,這些大都是她少女時代自行獲取的。
既然從理論上來說,繁育女神自己的繁育能力就很強大,那么狄安娜應該有一個男性伴侶。如果塞維厄斯的證據可信的話,她的伴侶就是維爾比厄斯,內米森林之王就是他的代表或者不如說就是他的化身。他們結合的目的可能就是為了促進大地的豐產,以及動物和人類的繁殖。因此,人們自然而然想到,如果每年舉行一次這樣神圣的婚禮,那這一目的豈不更容易實現?于是,就有了用神的塑像或由人扮演新娘新郎來舉行婚禮的習俗。關于內米的神樹林中是否舉行過這樣的慶?;顒樱覀冊诠糯骷业淖髌分袔缀跽也坏饺魏沃虢z馬跡。阿里奇亞人的宗教儀式對我們來說也很陌生,因此這方面的資料很匱乏,不能據此從理論上斷然否定。既然直接證據不足,那我們就只好根據其他地區流行的類似習俗進行類推。從形式上來看,有些類似的現代習俗跟內米神樹林中的那種宗教儀式,多少存在一些差異。那我們再來看看與之相應的古代習俗又會有什么不同。
諸神的婚姻
天地之神伯爾的圣殿無比莊嚴,就像一座金字塔高高矗立于巴比倫城中。這座圣殿共有八層,層層累疊,直入云霄。最上面一層是一座寬敞的大殿,殿內陳設著一張掛有華麗帳幔、鋪有錦緞被褥的大床,床邊還放著一張金桌。整個大殿內沒有一尊塑像,只有一個女人住在里面,而且其他任何人都禁止在此過夜。根據迦勒底人祭司的說法,那個女人是神從巴比倫婦女中精挑萬選出來的情人,神每晚都會來到大殿,在那張床上安寢。作為神的伴侶,那個女人便不能和任何凡人發生性關系。
《拜神的日子》 保羅·高更 1894年
拜神是指到寺廟等其他宗教場所對神靈進行的一種祭祀,或者表達自己誠意和膜拜的行為或禮節。燒香是普遍的敬神方式之一,它從古代的祭禮中繼承而來。古代中國人在祭祀上天和祖先時,往往要將祭品或單是某些植物放火焚燒,使之產生濃煙,認為即可以其香煙通達神明。
在埃及的底比斯古城,太陽神阿蒙的神殿里長期住著一位婦女,她也被當成神的配偶,而且據說這位婦女跟巴比倫天地之神伯爾的妻子一樣,也不能同任何男人交往。古埃及人的經文中提到她時,經常將她稱為“神的配偶”,而且她的地位幾乎和埃及王后相當。因為埃及人相信,他們的國王其實都是太陽神阿蒙的子嗣,只是暫時以統治者的身份現身,而且以這種身份同王后發生性關系。在埃及最古老的神殿內,兩側墻壁上都雕刻著神生育子女的詳細情況,如德爾·巴哈利的神殿和盧克蘇爾的神殿,而且畫旁所附的題詞也和畫中的情景有關。
古希臘陶器上的酒神形象
古希臘色雷斯人信奉的葡萄酒之神名叫狄俄尼索斯,他也是古希臘神話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不僅擁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還經常對人們布施歡樂與慈愛,因而在當時成為極有感召力的神祇。此外,他還推動了古代社會的文明,并確立了相關法則,維護著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同時他還護佑著古希臘的農業與戲劇文化。
在雅典,酒神狄俄尼索斯每年都要和王后舉行一次婚禮,締結神圣美滿的婚煙。人們經常在各種紀念活動中來表現他們的婚禮盛況,但至于是由人裝扮成神來表演,還是用神的塑像來展現,我們尚不得而知。根據亞里士多德某些著作中的描述,這種儀式通常在國王古老的宮殿中舉行。這座宮殿就是享有盛名的“牛宮”,位于雅典衛城東北坡上的市政廳附近。為狄俄尼索斯舉辦婚禮沒有其他目的,就是為了確保他作為酒神所管轄的葡萄樹及其他果樹能多結果實??梢?,這在形式和意義上都跟五朔節王與王后的婚禮相一致。
每年九月,埃萊夫西斯都會舉行盛大的典禮,由掌管神秘儀式的祭司代表宙斯,由德墨忒耳的女祭司代表五谷女神,通過他們兩人的結合來表現天神和女神的結合。但他們的交合只是戲劇性或象征性的,因為神秘儀式的祭司會事先服用一種提煉自毒芹的毒藥,讓自己暫時喪失性行為能力。神秘儀式正式開始后,所有火炬都要熄滅,這對夫妻走到一處幽暗的地方,對神祇頂禮膜拜的信徒則聚在周圍急切等待著神人幽會的結果。過了良久,祭司在一片光明中再次現身,而且手握一支沉甸甸的谷穗,這就是兩位神祇交合后的果實。他望著周圍的人群高聲宣布:“王后布莉姆誕生了神嬰布里姆斯?!毖酝庵饩褪牵褐粮邿o上的女神孕育了至高無上的神。后世的眾多哲學和詩歌作品中,都有這些神秘的宗教儀式的影子。在今天遼闊的埃萊夫西尼平原上,這種習俗仍盛行不衰:谷物女神與天神結合,天神便將溫暖的陽光和豐沛的雨水賜給貧瘠的土地,帶來萬物的豐產。
維奧蒂亞的普勒替厄鎮每隔幾年就舉行一次叫做“小狄德勒”的節慶活動。他們砍來一棵古老的橡樹,將它雕成一尊神像,穿戴上新娘服飾,然后放在一輛牛車里,并讓一位女儐相坐在它旁邊。一個人在前面趕著牛車,其他人跟在后面吹著笛子載歌載舞,歡快地擁著神像來到亞索波斯河岸邊,然后再返回鎮上。而在比俄西亞,人們每隔六十年舉行一次“大狄德勒”節慶活動。每到這時,人們就將歷年活動中使用過的神像都裝上馬車,先拉到亞索波斯河邊,然后拉到西塞蘭山頂上,堆在巨大的柴堆上焚燒掉。不同地區的這類節日活動中,人們都是以穿戴新娘服飾的橡樹神像為代表,來慶祝宙斯和赫拉的結合的。瑞典人對動植物繁育之神福瑞極為敬奉,每年他們都要用車子載著它真人大小的神像四處游行,還有一位漂亮的姑娘侍奉在神像左右,人們將她視為神的妻子。神在阿普薩拉神殿里的女祭司一般也由這位姑娘充當。載著神像和神的新娘的車子每到一處,人們都涌上來熱情迎接,并獻上供品,祈求豐收的好年景。
可見,在古代許多民族中,神和雕像或真人結婚的習俗極為盛行。這種習俗的思想基礎太過野蠻,不可能出自文明的古巴比倫人、古埃及人和古希臘人,因此我們可以大膽地推測,那是從他們野蠻或未開化的祖先處繼承來的。某些較落后的民族中現在仍盛行類似的習俗,這更有力地證明了我們的推斷。比如,在俄羅斯的馬爾梅日地區,據說那里的沃加克人很久以前曾連年遭受荒災,因為想不出任何解除災情的辦法,他們個個垂頭喪氣、苦惱萬分。最后他們突然想到,肯定是那位強大卻又極易為害四方的神克利梅特因尚未婚配而發怒了。于是幾位年長的老人代表族民前往庫拉,同那里的沃加克人商討這個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后,他們馬上回去準備好大量白蘭地酒,并裝上一輛馬拉的彩車,然后由眾人趕著歡快地來到庫拉,就像迎娶新娘一樣熱鬧。他們在庫拉的樹林里盡情吃喝、玩樂,興奮地度過了一整夜,第二天清晨他們載著在林中鏟的一塊平整的草皮返回村莊。自此之后,馬爾梅日人的生活越來越好,而庫拉人的日子卻越來越糟。在馬爾梅日,莊稼連年豐收;而在庫拉,糧食卻逐年歉收。因此,庫拉人開始斥責和粗暴對待當初同意這門婚事的村民代表。孟加拉人在挖掘水井時,總會將一個木制雕像投進水中,算是入贅給水之女神。
《酒神與阿里阿德涅》 亞歷山大·圖爾希
圖為在色雷斯人的祭酒儀式中,酒神狄俄尼索斯身著狐貍皮,象征著新生。古希臘人對他有特別的崇拜之情,而專屬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狂歡儀式也是古希臘最秘密的宗教儀式。
《在海邊》 保羅·高更 1892年
海洋祭祀作為一種海洋民俗文化,是由古代人民祈福免災的宗教思想演化而來。漁民通過海祭來祈禱一年四季風平浪靜,漁業豐收。海洋祭祀的主要形式是:先由族中的尊者選定一個吉日,在祭拜之前準備好奉獻給海神的食物、酒水和水果等。祭拜當日,出海的漁民們沐浴更衣完畢,在船長的帶領下祭拜海神,然后一起分享祭拜食物。
人們為神選定的妻子有時并不是無生命的東西,如木雕或石像,而是有血有肉的鮮活女人。秘魯一個村莊的印第安人將一塊人形石頭奉為神(華卡),并把十四歲左右的漂亮姑娘嫁給他為妻。他們還為此舉行歷時三天的隆重婚禮,全體村民都要參加。從此以后,那個女孩便再也不能嫁人,為了全村百姓的幸福,她犧牲了自己。因此村民們都非常尊敬她,幾乎奉若神明。每年的三月中旬,阿爾袞琴印第安人和休倫人都會迎來他們的捕魚季。為了捕到更多魚,他們總是讓兩個年僅六七歲的小女孩和漁網結婚。在婚禮儀式上,人們把漁網放在這兩個女孩中間,祈求漁網多多捕魚。關于這種風俗的起源有一個傳說:某年的捕魚季來臨時,阿爾袞琴人像往常一樣撒網捕魚,卻一無所獲。這令他們驚訝萬分,不知如何是好。后來漁網精靈以一個身材魁梧的男人的形象向他們顯靈,并非常憤怒地對他們說:我失去了妻子,至今還沒找到一個從未接觸過男人的女子為妻。這就是你們一直捕不到魚的原因。你們如果不能實現我的這個愿望,將永遠捕不到魚。于是阿爾袞琴人商量決定,將兩個非常年輕的女孩獻給漁網精靈為妻,以滿足他的心愿,消除他的怒火。他們這樣做后,每次捕魚幾乎都是滿載而歸。附近的休倫人聽說此事后也采納了這種習俗。只要捕到魚,人們就會給充當漁網精靈新娘的兩個小女孩家中送去一份。
孟加拉的奧昂人將大地奉為女神,每年娑羅桑樹開花的季節,他們都要慶祝她和太陽神達梅的結合。舉行慶祝儀式的那天,每個人都要沐浴,浴后男人們都來到神樹林,女人們則聚集在本村祭司家中。在樹林里,男人們先向太陽神和林中守護神敬獻家禽等祭品,然后就開始大吃大喝。吃喝完,一個強壯的男人背著祭司,其他人跟在后面走回村子。女人們在村口迎接他們,并為他們洗腳。然后,大家敲著鼓,載歌載舞地來到祭司家中。祭司家早已用綠葉和鮮花裝飾一新,祭司同他的妻子按照慣常儀式舉行婚禮,以此象征太陽和大地的結合。儀式結束后,男男女女一起吃喝玩樂,跳舞唱歌,縱情淫欲。他們這樣做是為了促使大地母親富饒豐產。
值得注意的是,同女人婚配的神常常是水神或水中精靈。每逢遠航,巴干達人就會獻給維多利亞尼昂薩湖神莫卡薩兩位少女做妻子,祈求他庇佑平安。英屬東非的阿基庫尤人將河中水蛇奉為神靈,每隔幾年就會將一些女子,特別是年輕女孩獻給他為妻。為此,巫醫還命人搭建了專門的小屋,由他代神同這些輕信的女性獻身者締結神圣的婚姻。如果自愿前往小屋的姑娘不夠多,人們就會強行抓來一些送入神的懷抱。據說,鱷魚群曾給東印度布魯島上的居民帶來毀滅性的破壞,他們認為這場災難來自鱷魚王子的憤怒,因為他想得到某個姑娘。因此,他們迫使這個女孩的父親給她穿上新娘的盛裝,將她送入鱷魚情人的魔爪。
據報道,在馬爾代夫群島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之前,島上也曾盛行同樣的習俗。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巴圖塔曾經描述過這一習俗及其走向終結的緣由。他如實記錄下了幾位可靠的土著人(有名有姓)對他敘述的情況:在居民們崇拜偶像時期,有個邪惡的精靈每月都會在島上出沒。這個精靈是從海上過來的,遠遠望去就像一只燈火通明的船??吹剿鼇砗?,島民們便立刻將一位年輕的處女精心打扮一番,送至岸邊異教徒的殿堂,那座殿堂里有一扇朝向大海的窗戶。這位少女被獨自留在殿里過夜,居民們第二天清晨去看時,她已經失去童貞并死在殿內。島上居民每個月都會通過抓鬮的方式,來決定將誰家的女兒獻給海上精靈。當最后一位少女被奉獻時,一個虔誠的伊斯蘭教土著人念誦可蘭經趕走邪惡精靈,救下了她。
伊本·巴圖塔所描述的惡魔娶妻習俗,非常類似于人們熟知的同類民間故事。從東方的日本和安南,到西方的塞內岡比亞、斯堪的納維亞和蘇格蘭,都有關于這類民間故事的文字記載。很多民族的相關傳說,以及故事的具體情節各不相同,但總體來看一般都是這樣:某地經常受到多頭巨蛇、巨龍或其他怪物的騷擾,如果不定期向它獻祭活人,尤其是年輕處女,它就要毀滅當地所有人。因此,人們將很多女孩獻給了它。最后,當國王的女兒也必須被獻祭時,故事的主人公,一般都是地位卑下的青年,勇敢地站出來扮成公主,殺死了怪物。作為對他的報償,國王將公主許配給他為妻。這些故事中的怪物有的被描述為住在海里、湖中或山間的蟒蛇,有的被寫成占據泉水的蛇或龍,人們只有向它獻祭活人才能飲用泉水。
如果認為所有這些故事都是說故事的人憑空捏造的,那是不對的。我們可以認定,這些故事反映了一個真實的風俗,即把女孩或婦女獻給常被人們想像為蛇或龍的水中精靈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