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莊園拉姆多久會死 摩爾莊園拉姆冰淇淋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在昔日的《摩爾莊園》時代里,雞娃還沒有被發明,童年還是一片純凈的烏托邦,競爭的壓力還未卷到小孩子身上。

6月2日,兒童節的玫瑰色余暉尚未在成年人的生活里散去,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虐童”事件沖上了熱搜。一位玩家自述在玩《摩爾莊園》期間,騙取了上千個小朋友的賬號。

通過一些積分誘餌,這位玩家騙取小朋友的賬號密碼,登陸后賣掉做任務積累的裝飾品,一次又一次地毀掉小朋友精心裝飾的屋子。在這其中,不知情的小朋友一次又一次地重新裝飾。最后,不明所以的小朋友對《摩爾莊園》徹底絕望,再也沒有上線過。

這件事情,打開了眾多大齡兒童痛苦記憶的閘門,引發了互聯網上一場真情實感的“童年哀悼”。

有人表達了自己當年對摩爾賬號的珍惜:“過年回老家沒有電腦,還托表哥表姐幫我養‘拉姆’(注:《摩爾莊園》的寵物),怕它們沒飯吃。想到認認真真裝修的小房子被毀掉,小朋友一定很難過!”

有人還給客服寫信,用質樸的語言交代了事情發展的經過:“我也被盜過!一開始特別傷心,想各種辦法找回來。然后我打電話給淘米總部……當時我真的很小,這方法真的有用。”

當年,10歲的丁語也經歷了這樣殘酷的盜號方式,她童年苦心經營的樂園幾乎全部倒塌。

最初的《摩爾莊園》,界面樸素但不失童真。

即便如此,還是有人會說,孩子嘛,能有什么傷心事,轉眼就忘記了。

也是,13年過去,當年在《摩爾莊園》里癡心守候著“拉姆”長大的小孩,如今都已經成了社會人,比起丟了《摩爾莊園》賬號這件小事,生活里的傷心事兒還多著呢。

這個六一兒童節,《摩爾莊園》帶著手游版本重出江湖,《摩爾莊園》還是那個熟悉的舊日莊園,但莊園里的“小摩爾”們,早已有了新的故事。

95后網絡初樂園

丁語永遠都記得打開《摩爾莊園》時,加載界面中那兩只小摩爾趴在谷倉上眺望遠方城堡的畫面。順著兩只小摩爾的視線方向看去,是一座若隱若現的世外桃源,任由小孩暢想。

這就是當代人向往的生活啊。

小學五年級時,丁語在課間聽到同學們討論《摩爾莊園》。回家后,她登陸了《摩爾莊園》的頁面,懵懵懂懂地擁有了一只紅鼻子的小摩爾。她給它取名叫做“小藍羽”。

《摩爾莊園》,最初來自于從騰訊辭職的年輕人汪海兵的“中國迪士尼”夢。

2007年,恰逢兒童虛擬社區鼻祖、成立僅兩年的“企鵝俱樂部”(Club Penguin)被迪士尼以天價收購。汪海兵意識到,“在網上為孩子們提供快樂”也許是件值得一做的事。

《摩爾莊園》與企鵝俱樂部的玩法和界面都差不多。

不到一年,一款仿造“企業俱樂部”搭建的《摩爾莊園》兒童游戲誕生了。在這個充滿童稚的莊園里,孩子們可以體驗種植、釣魚、采礦、做菜等多種模擬經營玩法。通過做任務、玩小游戲,玩家可以賺取貨幣,從而實現小摩爾在莊園里的其他消費需求。

創造財富要從勞作開始。丁語記得來到《摩爾莊園》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種菜賺摩爾豆(注:《摩爾莊園》的貨幣),播下種子、定時澆水施肥。看著菜園子里的菜長大,丁語第一次體驗到了豐收的喜悅。

接著在各種游戲NPC(注:游戲中不受真人玩家操縱的游戲角色)的引導下,丁語開池塘、修公告牌、砍樹、拾柴、買家具、摸索著裝點自己的小屋。看著自己的小屋慢慢豐富起來,丁語甚至想鉆進去住著。

在里面,丁語第一次體驗到賺錢不易。要賺摩爾豆,往往要靠辛辛苦苦打工、做任務一筆一筆攢起來。于是,那時候她慢慢有了了銀行存錢的概念,把不用的錢存進銀行,還可以生利息。“當我通過不斷地存錢、取錢、努力工作,變成了百萬富翁后,內心真是巨大的滿足。”

在《摩爾莊園》,熊孩子無形中學會了理財。

除此之外,每個玩家都可以認領一只拉姆寵物,看它從盆栽里冒出來,不斷喂養。它長大后就會從盆里出來,跟著你到處跑。自己養的網絡小人能夠養只寵物,每天履行喂養、陪伴的職責,對小朋友來說何等新鮮。

臨近而立之年的汪海兵自認童心未泯,是個簡單的人,甚至會經常自問:“你還是一個可愛的人嗎?一個還相信王子和公主的人?”強調這一點或許對他本人尤為重要,他是計算機專業出身,職業歷練始于騰訊,與兒童產業并無任何關系。

如此“故作天真”,是為了保持能理解兒童行為的心態,在他看來,《摩爾莊園》不是互聯網產業也不是游戲產業,而是兒童產業。在他打造的年輕團隊中,是否擁有互聯網或游戲背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擁有“兒童的眼睛”。

一雙兒童的眼睛,才能看見“神奇動物”在哪里。/《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

也許正是因為這雙“兒童眼睛”,在《摩爾莊園》里,魔法無處不在,沒有想象力抵達不了的地方。

丁語說,那時候自己最喜歡在“漿果森林”里抓嘟嚕嚕怪。這是《摩爾莊園》里的一個小游戲,嘟嚕嚕擁有紫色的圓圓身體、無辜的大眼睛,看起來格外可愛。嘟嚕嚕生活在彩虹瀑布里,玩家需要用番茄投擲籃子,讓籃子倒扣下來捕捉嘟嚕嚕。

類似這樣充滿童真想象的設定,充斥著整個《摩爾莊園》。

“嘟嚕嚕怪”,光聽名字就可愛壞了。

在《摩爾莊園》里,現實里的玩家還能互相“設置鄰居”,達成最初的社交功能。丁語甚至體驗了一把情竇初開,“喜歡我的男生同桌把我設置成了他的鄰居,還喜歡來我的家園里扔泥巴。我倆會充滿樂趣地在對方的留言板里互相留言”。

丁語說,當時,好朋友之間甚至會互相交換賬號密碼。一是對友誼的蓋章確認,“我最重要的秘密都告訴你了”。還有一層含義是在自己寫作業或是被家長看牢的日子里,讓好朋友代為喂養小拉姆。

而《摩爾莊園》團隊,似乎也有意守護孩子們的童真,即便其實是一種經營 IP 的手段。在網上,不少網友講述了自己給《摩爾莊園》團隊寫的信。

有小孩把自己畫的衣服插畫寄給團隊,希望可以“擁有同款游戲衣服”。團隊回信贊美她的畫;有小孩求問網絡上關于《摩爾莊園》的一些傳聞是否屬實,團隊也會以童真的口吻給他們回信,溫和地辟謠。

2008年5月上線的《摩爾莊園》,就這樣慢慢在兒童群體中形成口碑和風氣。在上線后一年的時間內,全國1000多萬個小朋友和丁語一樣,在這里找到了自己的魔法世界。

汪海兵的“中國迪士尼”夢越來越清晰了,相比起傳統的游戲充值收費,汪海兵的目光是長遠的,他想通過免費游戲獲取用戶培養IP,最終通過授權周邊,搭建一個屬于中國兒童的“快樂老家”。

童年的終結

也許很少人注意到,汪海兵在創建《摩爾莊園》之前,曾是QQ寵物的創始人。

2003年,汪海兵主持開發了休閑游戲QQ寵物。只要一登錄QQ,一只調皮的小企鵝就會出現在電腦桌面。它時而百無聊賴地看著你上網,等著你逗它;時而背起行囊告別主人遠行;更多時候,它饑腸轆轆地等著你喂養。

這只賤賤蠢蠢的企鵝,總是特別容易生病。

如果稍有不慎,寵物生病去世,還得花錢買“還魂丹”救它一命。丁語說,后來終于看透了,這只磨人的企鵝,就是個“斂財精”。

6年過去,汪海兵炮制出了《摩爾莊園》的寵物。2009年3月,《摩爾莊園》里德高望重的克勞神父走進了黑森林,帶回了精靈寵物“超級拉姆”。

超級拉姆的確與眾不同。它不會生病、死亡,甚至不用參加讓人頭痛的課程和考試,就能直接帶著摩爾上天入海……

同時,克勞神父也帶回了認領“超級拉姆”的秘訣——充值賬戶。當小朋友興高采烈要去領養一只超級拉姆的時候,才發現撫養費是八九歲兒童難以企及的10元人民幣,并且只能擁有超級拉姆一個月。

無論如何,丁語還是拿著父親的手機打電話充值了。擁有了超級拉姆,丁語覺得自己整個人都飄起來了,在小朋友之間甚至還出現了拉姆攀比。

當年的超級拉姆,外觀上也比普通拉姆“尊貴”,頭上有三片金葉子。

丁語記得,這是莊園收費的開始。在此前,唯一可以花錢的地方,是《摩爾莊園》“報紙上”的一個摩爾書包廣告,但那個書包也僅限于線下購買,從書包獲得的密碼還可以兌換裝扮。

一開始,靠賣周邊實現盈利的確是汪海兵“中國迪士尼”計劃的第一步。可由于當年國內版權意識薄弱,這樣的模式很難穩定盈利,加上游戲的運營成本,《摩爾莊園》不得不考慮線上收費。

在超級拉姆之后,為了扳回一局,《摩爾莊園》里各種附加的“裝備”開始涌現。丁語記得,3月份裝備剛出來的時候,陪在摩爾身邊的只有在花盆里種出來的寵物拉姆,到后來,有了可以在家里種樹、在自己牧場里養豬養雞,甚至可以考駕照買汽車。

一開始,《摩爾莊園》倡導兒童合理上網,“小朋友們不要經常坐在電腦前哦,多出去玩玩更好呢”,甚至推出了一些強制措施,比如 1 小時彈出眼保健操、時間長收益清零等。后來,為了提高收益,《摩爾莊園》不得不鼓勵玩家多在線,還推出了在線禮包,最高可達90分鐘,獎勵豐厚。

摩爾莊園是兒童游戲中最早有限制游戲時間意識的。

再者,為了挽留玩家,缺乏核心玩法的《摩爾莊園》系統變得越來越繁復臃腫。丁語不僅要照顧自己的家,還擁有一個海妖館、天使園、肥肥館……丁語覺得自己變成了活生生的“打工人”,每天疲于奔命,隨之,任務也變得越來越難,而游戲貨幣的價值也跟著一跌再跌。

“以前打一次工給500摩爾豆,后來直接變成10000了。以前成為百萬富翁是值得驕傲的事情,現在百萬富翁滿大街都是。”在《摩爾莊園》里,丁語真切體驗到了貨幣貶值的滋味。

在擁有了超級拉姆半個月之后,丁語卡在一個任務上一直沒有進展。突然有個人向她打招呼,聲稱可以幫她成功完成游戲任務,丁語心動了,向對方發去了賬號密碼。

后來的結局,和最近熱搜上的那個故事如出一轍。對方拿到賬號密碼之后,丁語再也登不上這個號了。那個她花了兩年多時間傾力經營的小世界瞬間歸零。

氣惱和不甘心之下,丁語又注冊了一個賬號,只不過,空蕩蕩的賬號、越來越難的任務和不斷貶值的貨幣,都在勸退丁語。

重新開的賬號里什么都沒有。

丁語忘記了從什么時候開始,自己再也沒有登錄過《摩爾莊園》。那年暑假之后,丁語上了初中,只記得作業越來越多了,數學也學得有點吃力。

直到2014年底,《摩爾莊園》制作團隊宣布解散,次年停止了更新,“中國迪士尼”童話徹底破滅,那群在莊園里做夢的小孩也終結了童年。

舊莊園里的新故事

今年六一兒童節,被遺忘了許久的《摩爾莊園》以手游版的形式重出江湖。

那天中午休息時間,丁語 QQ 上一個陌生頭像閃動了。是小學期間最好的朋友小月發來的消息:“丁語,你還記得我的《摩爾莊園》賬號嗎?”自從高中去了不同學校,她們已經鮮少聯系。小學時,兩個人關系是最好的,會把賬號密碼交給彼此保管。

《摩爾莊園》還搞了大陣仗,與新褲子樂隊合作演繹摩爾之歌。

盡管兩個人早都忘記了當年的賬號密碼,可還是滔滔不絕地聊起了當年的摩爾往事。

根據《摩爾莊園》官方數據,開服 8 小時內,游戲新增用戶就突破了600萬,下載量突破 100 萬,在當天還沖上了TapTap熱門榜第一以及iOS免費榜第一。大量“小摩爾”爭相涌入導致服務器癱瘓,制作組連夜上線補丁。

盡管官網上顯示的游戲適齡為12+,但從一系列宣發和網上反饋來看,大量涌進《摩爾莊園》的“小摩爾”并非小孩,而是跟丁語和小月一樣,已經上大學、走上工作崗位的成年人。

隨之,互聯網上出現了大型《摩爾莊園》懷念現場。僅僅上線 3 天,《摩爾莊園》就誕生了 13 個熱搜,“摩爾莊園朋友圈”、“摩爾莊園段子大賞”、“摩爾莊園煙花”、“摩爾莊園菜譜”,以及后來的“為什么要傷害玩摩爾莊園的小朋友”等等。

摩爾莊園相關的表情包也在網絡上火了。

甚至是朋友圈,也一度被戲稱是“摩爾莊園的超話”。

各種《摩爾莊園》手游朋友圈段子層出不窮,“人類最近一次集體大遷徙是從“王者峽谷”搬到了《摩爾莊園》”、“報告,又逮住了一個玩《摩爾莊園》的成年人”;有人和伴侶找到了“新·情侶下班時光”,兩人一起在《摩爾莊園》上約會騎車;有人在朋友圈喊話一起去種菜……

同事余音最近的下班時光。

丁語刷著一條一條的相關內容,相關記憶也潮涌而出——在昔日的《摩爾莊園》時代里,雞娃還沒有被發明,童年還是一片純凈的烏托邦,競爭的壓力還未卷到小孩子身上。那些年在《摩爾莊園》中種菜、滑雪、裝點小屋、甚至湊錢充值超級拉姆的日子,也變成了寶貴的記憶。

雖然《摩爾莊園》重出江湖,可當年的“小摩爾”們,早就有了新的故事。

前幾年,丁語的心里一直潛伏著一個去山上隱居的夢。雖半是開玩笑,但隱居生活的確是她所向往的。今年大三的她,就讀于某醫科大學,學業的繁重和考研、找工作的壓力,很久以來壓得她喘不過氣。她把當下比作一場人生煉丹爐,“沒有其他辦法,只能熬過去”,可關于未來,她也沒有多少把握。

但過去那段記憶,卻是可以不斷在回憶中被重構的。退回到過去的記憶中,似乎是暫時緩解壓力的辦法。

童年是永遠的白月光。/《龍貓》

學者劉擎在《2020西方思想年度述評》中,談到現代社會微觀層面上存在的一個長程趨勢:“生活本地性的瓦解”——人們熟悉的傳統生活已經瓦解,而新的生活里變量太多,充滿了不確定性。

在這個全新的時代,年輕人就像夾心餅一般夾在中間,一邊是科技進步和社會整體水平的提升,另一邊,則是階層問題、薪資停滯、物價增長,可能性和上升空間的缺失,以及面對未來的巨大不確定性。

也許是無心插柳,《摩爾莊園》這次的回歸,顯然切中了大眾的情緒要害。從它的新slogan“IP回歸,快樂養老”來看,《摩爾莊園》似乎立志要將年輕人,從當下的焦慮與競爭中拯救出來。

正如一位老玩家說的,“《摩爾莊園》玩的是生活,不是游戲。里面有社交,有家園建設,有大型活動……在里面,很有白手起家的感覺。一個小摩爾一點一點努力,打工養活家里的小拉姆。這種努力生活的感覺在當年的《摩爾莊園》里找到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摩爾莊園》曾經是這樣的一個讓年輕人休閑養老的“快樂老家”。

可狂歡過后,終究要回到當下的現實故事中來。六一那天晚上,丁語下載了《摩爾莊園》,“地圖還沒走完就卡住了”。她沒再等待,手指向上一滑,退出、卸載。

眼下,一堆論文和復習資料正排隊等著她。

住在新秀路

在羅芳上學

一條“沙灣河”之隔

這里,是羅芳和新秀





01 ShenzhenLOOK


新秀和羅芳


這里是深南路的起點,在地鐵未延長至8號線前,新秀站曾是2號線的終點。新秀和羅芳之間隔著一條沙灣河,雖是兩個不同的社區,但多年來不論是學校、還是生活中的點滴,都將它們串聯在一起。新秀的生活離不開羅芳,羅芳的生活與新秀也不可分割。


02 ShenzhenLOOK

明早,去芳都飲茶阿

對于新秀和羅芳人來說,芳都酒樓是如同家樓下食堂一般熟悉的存在。從小到大,每周末去芳都喝早茶已是家里的固定節目,蝦餃、糯米雞、鳳爪都是必點。這家開了近30年的老牌酒樓,現在生意依舊很好。




03 ShenzhenLOOK

在羅芳上學

這條路走了9年

羅芳小學

“戴好小黃帽,安全記心中”

住這一帶的孩子上小學,不是羅芳就是新秀。每到放學或是跟其他學校一起春秋游的時候,最好認的就是我們,頭戴小黃帽成群結隊,一看便知是羅芳小學的學生。還記得下午放學之后,總是以最快的速度先去占著“快樂天地”和小伙伴“抓人仔”到天黑。




羅芳中學

“穿了三年的白鞋”

2014年更名羅湖外國語實驗學校,但我們還是習慣叫它羅芳中學。還記得上學忘帶校牌,讓同學丟出來被成老師抓住,面對“包哥”讓我背書時的支支吾吾,回想起來還是心虛的想逃。初中在校三年時間都只能穿白鞋,以至于后面很長一段時間鞋柜里都沒有白色出現。




“校門口的店,好久沒去了”

報刊亭

“老板,充10塊點卡”


放學時刻,校門口的報刊亭總是擠滿了人。攢著零花錢充點卡和摩爾莊園,擁有黃鉆會員和超級拉姆后真的可以嘚瑟很久。那時候看阿衰和呆頭都是在知音漫客一類刊物上等連載,若是班里有買了單本的同學,在全班還未傳閱看完的那段時間,他就是“孩子王”。

②校外的飲品店

“手抓餅加蛋加火腿”

每個學校門口都有飲品小吃店,對于我們來說那時候放學和周末常去的是茶物語、茶精靈和9+8,還記得那時候去9+8愛買椰果奶茶和雞塊,茶精靈必吃冰淇淋和手抓餅。滿足和快樂過后開始擔驚受怕回家吃不下飯。如今的新港人,是屬于新一代羅芳學子的記憶了。


04 ShenzhenLOOK

這是

我們的生活

在羅芳上學,住在新秀,這是我和身邊朋友的生活軌跡。若說羅芳承載了對校園生活的美好回憶,那新秀便是記錄著許多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瞬間。




吃了快10年的早餐,還在

新秀路上的早餐店,無非就是那幾家,去金點只買三明治,愛吃皖興的紅糖饅頭,車站背后的泡沫箱腸粉百吃不厭,每天買一盒晨光牛奶,已是早餐的幾樣固定搭配。從上學吃到上班,快10幾年的時間仍是熟悉的味道。

“新秀買菜,羅芳買海鮮”

附近的街坊買菜最便利的就是新秀肉菜市場,下樓就可以購買到日常所需食材。羅芳海鮮市場供應餐廳為主,想吃海鮮的時候也會去逛逛,為晚飯加餐。每年的年三十,便是這里最熱鬧的時候,許多人就算不住在附近,也會專程驅車來購買海鮮。

“不用擔心劉海超過眉毛啦”

以前上學時,媽媽總是覺得留長劉海顯得不精神,每周都會帶我去修剪。走進理發店就是和媽媽的“拉鋸戰”,劉海和眉毛平齊是我最后的退讓。常去的就是華冠和羅芳旁邊的西子,它們記下了我青春里無數個愛美且叛逆的瞬間。




“它們,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新都包了6年的書皮,買了很多條紅領巾

還是熟悉的客家口味,爸爸總說釀豆腐沒他做的好吃




以前每逢母親節,都會來這用存下早餐錢給媽媽買一朵康乃馨,現在仍是如此。

熱氣時,來永定堂必買的“下火茶”長大了還是覺得苦,下次跟老板多要幾包甘草條。




多年以來上班族們解決午餐的潤發緣,葵香軒,媽媽常去買斬料加餐的深井燒鵝,從小到大拍了很多證件照和復印的柯達,在許多老店已經消失的日子里,它們仍以熟悉且平淡的方式存在我們的生活中。




05 ShenzhenLOOK

新秀,到了

這里真的不大,半天就能走完,甚至沒有可供玩樂的地方,上學時每逢周末便約朋友在新秀車站等待,不是去東門就是深圳書城,熟悉的85領我們往前行進,也帶著我們回家。或許繁華并不是這里的主旋律,但也正是這一鬧中取靜的地方,讓我感到放松,回到新秀和羅芳,才是生活。

“過了沙灣橋,就是我家啦”

· END ·

攝影:Kail


LOOK | 羅芳 新秀




LOOK | “華僑城,深圳最浪漫的騎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