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生日和寄生前夜第三次生日漢化解壓密碼


本站AI自動判斷提供您所需要的app下載:點我下載安裝,你懂的APP

說起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趙佶(1082年6月7日—1135年6月4日),很多讀者朋友們可能想到的,或許是《水滸傳》中不辨賢愚、重用蔡京、高俅、童貫等奸佞的無道昏君,或許是他精湛高深的書法、繪畫等藝術成就,或許是他風流倜儻、生活奢靡,或許是他與兒子宋欽宗趙恒俱被金軍俘虜,擄掠囚禁于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西北),最終死于此地,北宋滅亡,釀成“靖康之恥”。不過,很多讀者可能不知道,宋徽宗因自己的出生日期不吉祥,將出生日改為他日;他做皇帝后,還遵循唐宋以來的傳統,將自己的“出生日”設為國家節日,舉行隆重的祝壽活動。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文史君就給大家說一說。

宋徽宗劇照

一、五月五日“惡日”降生的皇子

南唐后主李煜劇照

趙佶出生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農歷五月初五日(公歷6月7日),是宋神宗的第十一個兒子。據史書記載,宋徽宗降生前,宋神宗曾到秘書省觀看收藏其中的南唐末代皇帝李煜的畫像。后來,他又夢到李煜前來拜謁。醒后不久,內侍就前來稟報,皇子(即后來的宋徽宗)誕生。所以,世間逐漸流傳皇子趙佶系李后主轉世托生的傳說。這一傳說,固然不足為信,更不乏后人將其比附為亡國之君的用意。但若就筆墨、丹青、騎馬、射箭、蹴鞠等藝術、文體而言,趙佶確實不遜于李煜。尤其在書法、繪畫方面,趙佶更是表現出非凡的天賦。

宋徽宗書法作品

不過,或許讓宋神宗等感到不吉的是,趙佶出生于農歷五月初五日!要是擱今天,大家可能會覺得,誕生在這個日期,也挺不錯的,一則好記,二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年端午節過生日,挺有意思的。不過,古人可沒覺得這是個吉祥的日子。早在先秦時,人們就將五月初五日視為不吉的日子,謂之“惡日”。

早在先秦人的觀念中,五月初五日出生的孩子,將會妨害父母。齊國貴族孟嘗君田文,就是在五月初五日出生的。他的父親靖郭君田嬰就囑咐田文的母親,孩子生下來后,務必要弄死他,以免妨害父母。田文的母親出于母愛,瞞著田嬰,偷偷將田文撫養成人。田嬰知道后,大發雷霆。田文詢問父親,為何自己被視為不祥之人?田嬰悻悻地說道:“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若長得和門戶一樣高,必然妨害家族和父母!”田文為自己辯解說:“如果我田家和父母大人的命運系天注定,我怎么能妨害到家族和父母的命運呢?如果說我若長得和門戶一樣高,就會帶來不詳,那就更簡單了!您把門戶建得高點,不就成了?誰能長那么高!”田嬰啞口無言,對自己這個兒子,也不由得另眼相看了。田文后來頗有建樹,成為一代賢相。

孟嘗君劇照

不過,五月初五日出生不吉的觀念,卻未因此改變,而是一直流傳到后世。如東漢人王充所撰《論衡》中就記載:“五月盛陽,子以生,精熾熱烈,厭勝父母,父母不堪,將受其患。”又記載道:“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稍后的應劭所撰《風俗通義》也記載道:“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因此,出生于五月初五日的趙佶,據說幼時也曾被送到宮外撫養,以免在宮中妨害父母。因此,他當皇帝后,就將生日改為十月十日,并定十月十日為“天寧節”,還制定了隆重繁瑣的上壽禮儀,希冀借此祛邪趨吉。

二、“天寧節”隆重繁縟的祝壽禮儀

將自己的出生日設為國家節慶,并制定隆重繁瑣的祝壽禮儀,舉國同慶,這還真不是歷來被視為雖極具藝術天賦,卻昏庸無能的宋徽宗的“首創”。古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將自己的生日設為國家節慶的,反而是開創“開元盛世”的一代明君唐玄宗李隆基。

《大唐榮耀》唐玄宗劇照

開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尚書左丞相乾曜、右丞相張說率文武百官上表,請以玄宗生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唐玄宗同意,布告天下。天寶二年(743 年),唐玄宗又改“千秋節”為“天長節”。自此以后,除唐代宗至唐穆宗五位皇帝,及唐文宗未專起節日名稱外,其余皇帝,均將自己的生日,設為國家節慶日,且定專用節慶名,如唐肅宗李亨以九月三日為“天成地平節”,唐敬宗李湛以十月十日為“慶成節”。五代至北宋,歷朝帝王,基本沿襲這一傳統。如宋太祖以生日為“長春節”,宋太宗初以生日為“乾明節”,后改稱“壽寧節”。

以往皇帝生日的慶祝方式一般是:全國休假三日,舉行盛大慶祝活動,朝野同歡。這一天,皇帝要到垂拱殿,接受群臣贊拜,親王向皇帝進壽酒;然后,皇帝到紫辰殿后閣,受群臣上壽。群臣跪拜祝壽時,還要向皇帝獻上甘露、醇酎、“萬歲壽酒”等。

宋徽宗一方面承襲傳統的各種祝壽方式。另一方面,頗具“文藝范”的宋徽宗,還獨出心裁地組織了一次伴有大型文藝、體育演出的大型宴會。

十月初八日,樞密院使率修武郎以上武職官員到相國寺行“祝圣齋筵”;初十日,尚書省宰執率宣教郎以上文職官員到相國寺行“祝圣齋筵”,向佛祖為皇帝祈壽祈福。十二日,宰執、親王、宗室、百官、各國使臣使副等入宮上壽。百官向皇帝插笏、參拜、舞蹈,同時高聲齊喊:“天寧令節,臣等不勝大慶,謹上千萬歲壽”?;兆谛普f:“得公等壽酒,與公等內外同慶”。

此時,在集英殿山樓上的教坊樂人們開始仿效百禽鳴叫。殿上回繞著禽鳥和鳴之聲,有如鸞鳳翔集一般?;实圪n百官坐,群臣謝恩就坐。宰執、親王、宗室、觀察使以上級別的官員,及遼、高麗、西夏諸國使臣、使副皆坐在殿上;諸卿少、百官、諸國中節使等分坐兩廊;軍校以下等低級職官的座位,則被安排在山樓之后。

每處席位皆用紅面、黑漆、矮偏桌凳。每張桌子上,擺放著環餅、油餅、棗塔等吃食,謂之“看盤”;遼國使臣、使副桌上,“看盤”還要增加豬、羊、雞、鵝、兔、連骨熟肉等;還有盛放各種果子的碟子,及生蔥、韭、蒜、醋等調味品各一堞。每三、五人共飲一桶酒水,內有數枚立杓。由穿著紫色寬袍、戴著金腰帶、穿著“義襴”(戲裝)的教坊樂人,在殿上欄桿邊看盞、斟御酒。

此時,頭戴長腳幞頭帽,各隊分穿紫色、緋紅色,綠色寬衫不同顏色“義襴”,腰扎金腰帶的教坊樂人,開始陸續在自己的樂器前站/坐好。最前面陳列著十串“拍板”,后面是“一色畫面”的五十面琵琶,再后是兩架黑漆、鏤花、金裝畫、高三尺多的箜篌,后面是兩面畫有花地金龍的高架子大鼓,再后面是兩座羯鼓。另外,還有簫、笙、塤篪、觱篥、龍笛等樂器。

箜篌

一切準備就緒后,演出開始了。雜劇隊的演員們身穿自己飾演的角色的服裝,從大殿臺階到樂棚,兩兩相對成排站立。每遇舞者入場,他們就叉著手,合著樂拍的節奏,踏足起舞,當時稱此為“挼曲子”。

樂器既有合奏,也有琵琶獨奏。有一名樂人(時謂之“歌板色”)在樂聲伴奏下,用“中腔”獨唱,歌聲嘹亮,竟至于“眾樂齊舉中,獨聞歌者之聲”。

還有的樂人隨著樂聲,翩翩起舞,有獨舞(謂之“舞旋”),有對舞,有群舞;更有人數眾多的男童和女童起舞。男童大多為十二、三歲,二百余人,列成四行,手中各執花枝。先有四名裹卷腳幞頭、穿紫衫的男童擎著一條彩殿子,踏著擂鼓聲,迅即前進?!安实钭印眱荣N有字牌,上有一聯,大多寫“九韶翔彩鳳,八佾舞青鸞”等句,謂之“隊名牌”。樂部開始奏樂,男童們踏著舞點,上前祝壽。然后或群舞,或合唱,或且舞且唱。

四百多名精心挑選,“妙齡容艷過人”的女童,戴花冠、梳仙人髻,穿紅黃生色銷金錦繡衣,在四名分別叫作陳奴哥、姐姐哥、李伴奴、雙奴的“杖子頭”(最出名的演員)率領下,多飾作仙童、丫環,手執花枝,翩翩起舞。若跳采蓮舞時,殿前皆陳列蓮花,一時恍若仙境。

然后就是“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碗、踢瓶、筋斗”等所謂“百戲”(今謂之雜技)的表演。男、女藝人都穿著紅巾彩服,競相表演,令人眼花繚亂。

百戲壁畫(圖取其意)

除上述文藝演出外,還有“筑球”和“相撲”等體育表演、競技項目?!爸颉笔酋砭系囊环N競技形式。參賽者在殿前樹立高三丈二尺的球門,上面扎以彩條結絡,球門寬二尺八寸,球門網上留有直徑三尺的洞,時謂之“風流眼”。參加競技者分為兩隊,每隊16人,分為球頭、正挾、頭挾、左竿網、右竿網、散立等。所謂“筑球”競技,與今天的足球比賽截然不同:“筑球”并不是兩隊球員爭球對抗,而是輪流踢球射門,踢進“風流眼”數量多者獲勝。由此可見,“筑球”充其量相當于今天的點球大戰。勝者“賜以銀碗、錦采”,不勝者“毯頭吃鞭”。

群臣向皇帝祝壽時,共敬御酒九盞。每敬一盞酒,樂人們就要演出一次節目。從第三次節目開始,每演完一個節目,侍從們就要端上一次酒菜。豐盛的菜肴和食品,如豉爆肉、雙下駝峰、角子、縷肉羹、蓮花肉餅等,陸續被端上飯桌。御宴中使用的器皿也極為精美,坐在殿上者使用純金制作的器皿,坐在廊下者使用純銀制作的器皿。

宮廷宴會結束后,臣僚們都簪花回家。女童們列隊,從右掖門出宮。素來結交相好的少年豪俊們,攜帶著盛滿飲食、酒果的昂貴器皿,爭相前來迎接;然后乘坐駿騎而歸。也有的女童穿著男子裝束,騎馬在御街上馳驟,觀者如堵。

文史君說

宋徽宗認為自己出生日期不吉,即位后,為祛邪趨吉,他改變了自己的出生日期,且遵循唐宋以來的傳統,將改后的出生日期,設為國家節慶日。節慶期間,舉行隆重、熱鬧的慶?;顒樱扔辛钊搜刍潄y的樂舞、百戲、競技的彈奏、表演,也有奢侈豪華的宴飲消費。對一國之君宋徽宗而言,都無可厚非。但若不將主要精力用于治國處政,勵精圖治,而是沉溺于聲色犬馬,追求心理安慰和個人享樂??v使藝術天賦、造詣再高,若荒殆國政,不能居安思危,難免國家有累卵之危?!熬缚抵異u”,給宋徽宗貼上了昏庸、無能的標簽。改生日也罷,隆重祝壽也罷,難免成為后人的笑柄。

參考文獻

1. (南宋)孟元老著、鄧之誠注:《東京夢華錄注》,中華書局,1982年。

2. (元)脫脫等:《宋史》,中華書局,1977年。

3. 陳高華等:《中國風俗通史》(宋代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年。

4. (美)伊佩霞:《宋徽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年。

(作者:浩然文史·郛生)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寄生前夜》首部游戲是瀨名秀明小說《寄生前夜》的續集,這一知名動作RPG系列的首作于1998年在PlayStation平臺推出。續作《寄生前夜2》在同平臺于1999年推出。系列第三作名為《第三次生日》,在2010年登陸PSP平臺。如今闊別九年Square Enix在今年再次注冊了一個《寄生前夜》的商標,并且不是以往商標的有效期延長。

其實SE在去年就曾注冊過《寄生前夜》的商標,并且在在2015年的《最終幻想7 重制版》E3預告片中還加入了《寄生前夜》的彩蛋,但是并沒有任何信息放出。

但是今年這次似乎不太一樣,結合SE在近期公布的財報說明中透露,對于即將到來的E3發布會充滿信心,屆時會展示將在2020年3月前發售的大型游戲作品。甚至預期2020至2021財年的業務收入會因為本次E3大展而大幅度上升,難道在這次展會上真的將推出《寄生前夜》的續作或者是重制版?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寄生前夜》的首作是一款動作角色扮演類的恐怖生存電子游戲。動作環境自由,但游戲中的世界地圖(曼哈頓地圖)僅限于特定的目的地。當玩家走在一個“hot點”,有一個機會隨機遇敵。每一次相遇時,戰斗再次發生的可能性就會減小。第三作改為了第三人稱射擊。這游戲在故事人物接續上作游戲,但故事由線粒體生物變為名為扭曲者的異時空生物。